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

bookmark

當這些人事都安排好以後,朱有孝就在太醫院的大堂上召見了這些當世的醫藥界精英們,朱有孝安排的是現代長條形桌子樣的研究會模式,並且預先告訴他們不用磕頭拜見。

坐在長桌的最上手中間,張景嶽和龔居中坐在兩邊,一屋子大概有二十多人,都是這次請過來的名醫,朱有孝看了看一桌子人,開口說道:

“朕,就是朱有孝,今天把大家請到這裡,是想與大家商量一個事情,想請大家幫朕一個忙,也是幫普天下老百姓一個忙。那就是各盡所能,盡力爲國家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醫療體系。首先是預防疾病,大家都知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旦遇到水旱災害就會有很多人死傷,但是接下來的瘟疫流行會讓更多的人收到傳染,然後會死亡更多的人,所以必須以預防爲主,在這一方面朕所知道的是,可以用生石灰有一定的的作用,設立隔離區和嚴禁飲用生冷水,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至於其他的,就需要大家在以後的研究中去解決。其二是,決定建立一所醫藥學校,希望大家能夠在這所學校裡做客座老師,也就是說在這所學校裡教授學生們您的所有技術,以用來推廣發揚自己的學說。大家都知道人的天賦是不同的,雖然您盡心盡力,但是自己的子孫不一定能把您的技藝完全繼承下來,在這裡就不同了,您可以選擇任何有天賦的、願意學習您的技藝的學生。還有,就是希望在這裡大家暢所欲言,不要有任何顧忌,但是有一個原則是大家必須遵守的,那就是您可以講出您自己的任何學問和見解,卻不能攻擊人和別人的學問和見解,可以進行任何方式的討論,禁止任何言語上的攻擊,尤其是人身攻擊。原則是:我捍衛自己的觀點,但是絕對允許別人有自己的觀點。每當一個人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其他人無論對錯必須保持傾聽,不同的見解可以在演講結束後進行討論和交流。希望大家在學術上互相交流,以達到互相提高的目的。俗話說得好,藝無止境,只要大家互相學習,互相探討,肯定要比一個人去苦苦思索要好得多,任何事物都是向上發展的趨勢,希望大家的學術觀點也是不斷更新和進步。最後,朕希望大家能夠總結出來一種比較簡單易懂的,一般資質年青人經過三五年學習就能掌握的教學課本,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來一大批的年輕醫生,他們將生活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線,一旦解決不了的病例,則可以轉移治療給太醫院之類的高級醫院,使得天賦較高的醫生有更多的研究時間。當然了,太醫院的醫生也必須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去各地深入實踐,服務於我們的老百姓。至於報酬問題,看病可以取得一定報酬,國家或者是騰龍銀行、大明皇家貿易商行也會捐獻部分錢,將保證每人的收入和縣令的薪酬差不多。”

朱有孝一口氣講了這麼多,這些精英們也要有一個接受消化的過程,因爲這個想法顛覆了他們原有的思維方式,講課是講過,那是自己的幾個徒弟,探討也探討過,也不過是熟識的幾個朋友,至於報酬,看病自然要收錢,至於國家給薪酬,除了太醫沒有聽說過有這種好事。

這時候張景嶽說話了:“陛下的意思不知道大家聽懂了沒有,現在我給大家講一下我的理解。第一個意思是,大家都放下原來的派別之爭,集思廣益,把我們原來的各種治病方發綜合一下,取長補短,以便取得更加簡單有效的組方,方便病人用藥。其次是編出簡單實用的教材,讓更多的年輕人學會醫術,像原來的《素問》、《黃帝內經》等,都是用文言文寫的,許多人看不明白,還容易發生歧義,現在呢我們需要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去繁精簡,再結合其他的傳統醫書,然後變成像徐春甫先生那樣的《醫門捷徑》類似的教材。其三是誰都可以說出自己對於病例的理解觀點,但是爭論可以,不許吵架、罵人。最後陛下爲了保證我們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因爲病人沒錢看病,而我們舍藥,最後鬧得自己都吃不起飯。”

這時,有一人說道:“我是高家的傳人,祖父曾經制作過三個銅人,上面刻記着各種鍼灸穴位,還有祖父流傳下來的鍼灸方法,可惜的是自己天賦不足未能像祖父那樣精湛,現在我願意把它拿出來讓大家共同參詳,以讓祖父的心願得償。”

陳實功老先生講道:“老夫行醫幾十年,手術做了無數,只好病人無數,可是也弄死病人好多。呵呵,其實並不是老夫技藝不精,有的是因爲流血過多止不住死的,有的是切割傷口疼死的,最多的是手術後發熱,然後傷口潰爛無法治癒,好歹都是死馬當活馬治的,倒也沒有人找麻煩。唉,自從華佗祖師過世後,千年以來就沒有研製出‘麻沸散’來,真是後人還不如先人呢。”

朱有孝聽完陳實功老頭的話笑了:“老先生,其實呢,朕覺得‘麻沸散’應該還沒有絕傳,可能是使用的人和地方不對,您聽說過‘蒙汗藥’嗎?這是不是‘麻沸散’的另一種稱呼,只不過一個是救人,一個是害人罷了,難道說不能通用?”

老頭一拍大腿:“嘿,陛下英明,真沒有想到,這人人深惡痛絕的東西竟然是好東西,好了,陛下您給我逮個飛賊,讓我試試行不行?”

朱有孝笑道:“簡單,京城的大牢裡肯定有飛賊,回頭咱還就在他身上試試,看看管用不管用。其次啊,像手術後發高燒、傷口化膿不好癒合,可能是消毒不好,回頭您老用黃連熬成濃汁擦拭一遍傷口試試,看看效果怎麼樣,不行再讓他喝一些金銀花和一些清熱解毒通便的湯劑,也許會好一些。”

陳實功向着朱有孝深深的鞠了一躬:“陛下呀,說句大不敬的話,民間傳聞您是個木匠,真沒有想到您竟然真是學究天人,無所不能啊!”

陳實功這句話把大家嚇了一跳,這有敢開皇帝玩笑的嗎?朱有孝卻是哈哈一笑:“老先生,人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朕並不是什麼學究天人,無所不能,只不過朕看的書特別雜,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所涉獵,看的東西多了,自然知道的就多了。所以我還要求太醫院的御醫們不能只坐在家裡,他們必須深入到民間,多看、多做才能真正的實踐出真知。我們的學習方法是學習醫書上的理論知識,然後去民間實踐,通過實踐檢驗我們的理論知識,然後結合實踐情況,再總結出指導學習的理論,就這樣反覆不停的學習、實踐、總結的循環,我們的醫術、理論就會不斷的得到提高,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在一些一席話說的這些精英們無不驚歎,這皇帝還真是無所不通,連這種學習方法都能總結出來。這哪是朱有孝總結的啊,這是當朝太祖他老人家說的。

總之吧,通過這一次長桌會議,基本上統一了今後的中醫藥學習、教授的思想方法,爲中醫藥的發展騰飛奠定了基礎。

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平洋東岸(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撒馬爾罕戰役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毛堡爭奪戰(三)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七十九章 鍋駝機(二)第十章 局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工開物(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十章 局勢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
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平洋東岸(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信仰(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撒馬爾罕戰役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非混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薩非帝國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勢力範圍(一)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里斯本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毛堡爭奪戰(三)第一百章 進軍大西北(八)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航海時代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二十二章大明朝的鹽稅哪裡去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三百四十章 利益問題第三百一十四章 朱常潤的崛起(四)第七十九章 鍋駝機(二)第十章 局勢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奇襲託木斯科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工開物(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荷蘭的七寸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二百一十五章 戰勝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十章 局勢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