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

bookmark

諸位王兄、王侄都有了自己的領地,朱常潤還在和朱常浩一塊混,自己也覺得心裡不舒服,在朱有孝的不斷鼓勵下,朱常潤也決定弄到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尤其是李鴻基在克里米亞半島獲得侯爵,成爲了大順侯國的大順侯,這就更讓朱常潤放下心來,不再擔心朱有孝會給自己挖坑,別人都可以獨立建立自己的領地,自己屬於皇族,那就更可以了,朱有孝和歷代君主肯定都不同,於是就打算實現自己的領土夢想。

在朱有孝下發授予李鴻基大順侯的時候,同時也把這份意思連帶書信一起讓人捎給了朱常潤,書信的意思是讓朱常浩和朱由崧想法幫助朱常潤,在波斯灣的最裡面角落裡建立一處領地,那裡現在還是一片不毛之地,需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同時朱有孝也答應二人,讓他們從大明遷徙二十萬人口,還有一些不錯的工業機械,讓他們更加強大。

朱有孝在來信的同時,還給朱常潤送來了五千士兵,帶隊將官叫冒闢疆。冒闢疆生的眉清目秀,但是卻一點也不文弱,白淨的麪皮在軍校長期訓練中也沒有曬黑,反而顯得更加健康。身高五尺三寸左右,拿後世的公制來說就是1米75,這是標準的健美身材。穿着標準的明軍軍官服裝,良好的身材配上這身軍裝,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不過任誰也想不到,今年只有十九歲的冒闢疆是學院中十大優秀學員之一,各項成績非常平均。

接到朱有孝的命令,冒闢疆非常高興,現在大明本土非常穩定,和平年代是士兵最大的不幸,也是士兵最大的驕傲。冒闢疆不願意驕傲下去,他的夢想是馳騁在硝煙瀰漫的戰場,爲大明開疆拓土,成爲一名戰功卓著的將軍,現在朱有孝就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不過不是在大明,而是協助朱常潤奪取一塊領地。

冒闢疆也不在乎這些,只要是對大明有利就行,尤其是朱有孝親自下的命令,簽發的任命書,這就讓他更感到驕傲。不過朱有孝說了,這次是幫忙的性質,但是如果失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大明本土做將軍了,成功了,那就好說了,無論是留在朱常潤那裡,還是回到大明本土,都是將軍的官銜。因此冒闢疆是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打出自己的水平來。

冒闢疆還有兩個助手,一位是歷史上的“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他比冒闢疆要大上五歲,已經是一位縣令了,但是朱有孝一道聖旨下來,就把他也給調了過來,協助朱常潤建立領地。另一位則是冒闢疆的同學王政,不過他卻是特戰專業的學生,家傳武藝,機智勇猛,因爲和冒闢疆非常要好,這次是主動要求一起過來的,意圖建功立業。

看着朱有孝給他派過來的助手,朱常潤笑的嘴都合攏不住了,看起來朱有孝真的是希望皇族親人能夠強大起來,這不是虛情假意,看看派過來的這三位青年才俊,就知道朱有孝是多麼用心。

除了這三位官員以外,再看帶來的士兵,這些都是剛剛從大明軍隊復原回家的老兵,他們穿的都是軍用便服,也就是訓練服,這是根據朱有孝採取的自願原則組織起來的,屬於志願兵,不在大明軍隊系列,但是這些都是經歷過戰場的老兵啊!可以說他們的作戰意識非常好,經驗豐富,相對於新兵來說,他們就是最精銳的士兵。

這五千志願兵是退役之後,響應朱有孝的號召,再加上爲大明開疆拓土的偉大動力,他們紛紛報名參加這次行動。從財力、物力上,朱有孝對這次行動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因爲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爲皇家子弟幫忙了,不過這次的戰爭費用不會讓大明的國庫出一分錢,所有的一切費用支出都是由大明皇家騰龍銀行出資,這也是屬於私人性質的戰爭,和大明帝國沒有關係,就算是軍人的傷亡、殘廢補助金,也會由朱常潤即將建立的領地負責,大明皇家騰龍銀行負有連帶責任,這就是公司制的用兵工會肇始。

至於這次大明皇家騰龍銀行爲此次戰爭能夠撥付鉅額款項,和朱有孝的遊說有很大關係,朱有孝說在他所要求朱常潤佔據的地方,那裡有含量巨大的石油,在目前薩非王朝所用的石油全部出產於那裡,現在的產量是其隱藏量的九牛一毛,現在石油在大明的銷售非常好,無論是大家點燈用的燈油,還是打火機、汽油爐、柴油爐所用的都是出自西安附近,但是產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須要找到新的產地。

朱有孝接着告訴大家,在波斯灣的底部,那裡據古書記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戰爭中就使用過石油,現在那個地方屬於薩非王朝和奧斯曼帝國交戰的重點地區,雙方都想佔據那裡,而在那裡的兩河流域,是整個阿拉伯地區的精華所在,既可以種田,還可以獲得石油,其他的地方多是沙漠,一般人適應不了這樣的氣候,這次戰爭的目的就是佔領這塊精華地區。

朱有孝說:“佔領這個地方以後,我們大明皇家騰龍銀行將和朱常潤共同擁有這塊地方的石油,分配比例是三七開,讓朱常潤擁有三成,我們大明皇家騰龍銀行擁有七成,這是一次投資,而且是有一定風險的投資,不強求大家都參與這次投資,不過以後的利益分配也不能參與,屬於自願性質”。

石油產品在大明的熱銷大家都可以看到,而且供不應求,既然朱有孝認爲那個地方有巨量的石油,那麼肯定就是有。於是大家誰也沒有傻到不去參與這次戰爭,大家現在已經不是歷史上那羣被朱元璋像養豬一樣養起來的傻瓜了,看着家裡的奇珍異寶,山珍海味,早就變成了一個個精明的生意人。

看着大家都是眼巴巴的望着自己,朱有孝便笑着繼續給大家說:“其實這個波斯灣盆底就是一個聚寶盆,爲什麼我不動用大明的軍隊去佔領這個地方,就像新長安、新洛陽、明島那些地方一樣處理,就是因爲這裡是個聚寶盆,只有我們皇家纔有這個能力獨自辦到,如果讓大明軍隊參與到裡面,我們皇家自己獨佔石油,這就會讓別人說三道四,還會讓大明國庫抽走鉅額的財產。國庫必須和我們騰龍銀行分清,國庫屬於大明帝國所有老百姓所有,而騰龍銀行屬於我們皇家所有,我們可以補貼國庫,但是也必須擁有皇家自己的私產,這也是我們永遠統治大明帝國的基礎之一,大家不需要記住這一點。”

這次除了召集到退役老兵五千多人以外,還從戚金管理的造船廠購買了三十艘戰艦,四十艘貨船。這些戰艦都是先進的蒸汽機動力戰艦,絕對是大明最先進的,爲此大明皇家騰龍銀行支付了一千萬兩白銀,這還是看在皇家的身份上照顧了不少,其他的地方銀行都沒有這個實力,他們也沒有朱有孝這個作弊的穿越者,他們也不可能向朱有孝的皇家這樣快速積累財富,只能慢慢的去探索。

爲了滿足三十艘戰艦和四十艘貨船,朱有孝有另外召集了三千五百多人的海軍退役士兵,至於海軍的高級將領,朱有孝則不敢讓他們過來,三大海軍將領都有各自的任務,如果朱有孝召集了他們,那麼就會因私廢公,這絕對是開了一個惡劣的例子,要是以後地方銀行出高價來挖海軍的牆角,朱有孝沒有辦法說服人家,既然皇帝可以做,那人家爲什麼不行呢,大不了從金錢上說話吧。

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七十二章 東海艦隊的處女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三百五十章 重組江浙銀行(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五十六章 庫茲涅茨克(二)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一百零九章 橡膠草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五)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五章 家底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
第三十一章定西南(二)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七十二章 東海艦隊的處女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三百五十章 重組江浙銀行(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一百五十六章 庫茲涅茨克(二)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應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一百零九章 橡膠草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三百零一章 大順侯國(二)第九十五章 進軍大西北(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變化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二百六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五)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方探險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非混戰(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島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奪城第九十九章 進軍大西北(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二第一百零八章 馬尼拉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諧的事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海洋的誘惑(三)第一百零一章 進軍大西北(九)第十五章 戰遼東(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劉綎第二百三十五章 橫掃涇河兩岸(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三十七章 蘇州風波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太平洋東岸(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二百四十二章 鐵路(三)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長安的變化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五章 家底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零四章 在西南的李信(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