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朱闕牙璋(一)

工部尚書李鐩祖籍河南,原是劉健門人,因與焦芳交好,被焦芳引入劉瑾門下。

當初李延清與賀家五孃的婚事,也是因劉瑾、焦芳的提醒,李鐩方能提早退親順利脫身。

而李鐩能從侍郎升到尚書位,自然也多賴劉瑾提拔。

實際上,李延清與楊悅的婚事,也是劉瑾的授意李鐩去提親的。

這麼多年,李鐩還是頗按劉瑾心意辦事的,比如安插人手,比如替一些人說話。所以,說他是閹黨,妥妥的跑不了。

但要說他濫用公款損公肥私,卻是真不曾有。

李鐩爲人如何不提,對於工程技術的熱愛卻是實實在在的,凡他經手的工程,必是妥妥當當,便是或多或少收了孝敬銀子,也不過是在不相干的事上鬆鬆手,絕沒有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事。

但這會兒清算閹黨,許多人恨不得多扣些閹黨帽子拉下馬,好多空出些位置來,何況李鐩這身居高位的真閹黨了。

李鐩自是被革職,連帶着包括李延清在內的仨兒子都被停了職,便是他那前年從二品官位上致仕了的長兄李鈞也被人上書彈劾,要求褫奪一切待遇。

但相比張彩、劉宇、曹元等人,李家已算是好的了。

那幾家早早就下獄抄家,市井中一直在說最輕也是流放,弄不好便是滿門抄斬。

滿耳聽得都是閹黨人家的下場,李家內宅自是惶惶不可終日。

這等時候,楊悅這閣老的女兒如何還能安坐?

李延清原都接到調令要往山西武學去任職了,楊悅本都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的,滿心都是對於能擺脫繼婆婆與難纏妯娌的歡喜。

哪裡知道天降橫禍。

楊悅當時立刻就想往孃家趕,雖與孃家並不親近,但這等時候,到底她父親是閣老,總能庇護他們一二。

還是李延清拘着不讓她出門,表示這種時候閣老發聲容易被攻訐,非但救不下李家更會連累楊家,讓她先不要衝動。

然出事之後楊家竟無隻言片語捎給她,楊悅不免心寒,怪起孃家,也不大想回孃家了。

昨日卻突生變故,將宵禁的時候,李府來了一隊錦衣衛,悄沒聲的帶走了李鐩。直到今日天明沒有任何音訊。

李延清一早就出去打探消息。

他前腳剛走,李鐩的繼室便帶着幺子兒媳衝進了楊悅院裡,一再威逼利誘軟磨硬泡,口口聲聲李鐩完了李延清也沒好下場,逼得她回孃家求救。

楊悅在婆家吃了排揎,帶着火氣趕來孃家,聽得嫡母嫡嫂說父親忙,更覺得她們涼薄至極,不肯讓她見父親,這方不管不顧尋死覓活鬧將起來。

此時見着沈瑞,想到李延清幫沈瑞做的那些事,想到與山東來往的厚禮,雖她與嫡姐並不親厚,卻也禁不住將這姐夫當成救命稻草一般。

沈瑞沉下臉來,皺着眉頭道:“子澈讓你來的?”

楊悅一頓,便又哭出聲來:“三郎一直說怕連累楊家,不肯讓我來!他自有情有義了,哪知楊家這般黑了心肝,只顧得自己,哪顧得我們!”

她再次伸手去抓沈瑞衣袖,便是沒抓主也不在意,又是焦急又是期盼道:“姊夫,你最是知道三郎的,他可從來沒做過喪良心的事兒!姊夫,三郎爲你做牛做馬,你可不能過河拆橋不管他啊……”

此時楊慎已趕了出來,聽她說得越來越不像話,也沒有小姨子攔着姐夫說話的道理,當下大喝一聲,道:“發什麼癔症!滿口胡言!”又喝令左右僕婦去把她拖走。

楊悅哪裡肯依,又是哭又是鬧起來。

沈瑞向那邊被人攙扶着趕來的王研拱手爲禮,又擺手止住僕婦,道:“大兄,二妹是急火攻心,讓我好生與她說了道理。”

他在地方上做了幾年主官,自帶威儀,板起臉來,莫說僕從恭敬退下,就是楊悅也被鎮住,一時不敢再哭鬧。

“我料子澈是個明白人,也不會讓你來的。”沈瑞沉下臉來,道,“不讓你來,不止爲了楊家,更是爲了李家。現在是什麼時候,多少人盯着李家的錯處,你再鬧下去,便真連累子澈了。”

楊悅一怔,不自主的收了哭聲。

沈瑞正色道,“子澈是楊家女婿,朝中哪個不知?李家沒有被錦衣衛查封,你還能站在這裡說話,便是岳父的面子。”

“但這件事,岳父不能開口,開口,即便說了公道話,也會被扣上以公謀私。這些年你當也爲子澈打點過外事,這道理,不會不懂吧?”

楊悅是急怒攻心,卻不是真傻了。

她雖不如楊恬那樣有父兄教導通曉政事,然如沈瑞所言,嫁人後她也是要爲李延清交際應酬打點關係的,自不會對朝事一無所知。

她垂下頭來,只拿帕子按着眼睛抹淚。

沈瑞又道:“子澈才華出衆,人品無暇,皇上素來惜才,自有聖斷。便是不能再入仕途,山東如今也正缺懂技術的人才。”

楊悅猛的擡起頭來,急切道:“姊夫,姊夫你若肯拉拔我們一把,我們將來就是做牛做馬……”

“又渾說!”楊慎再次喝斷她道,“你聽聽你自己說得都是什麼混賬話!楊家會餓着你和外甥外甥女不成?!”

楊悅斜了長兄一眼,李家若是傾覆,楊家爲了顏面也不會看着她流放又或者墮入教坊,她自能和離逃離苦海,可,她是想保住她的小家呀。

那纔是她的家!

這個孃家,呵,這個孃家,沒了親孃又算什麼孃家。他日真個她的小家沒了,回了這孃家也不過苟且偷生罷了。

然她到底也沒去反駁長兄,到底,這是她最後的退路。

而眼前,她仍想一搏。

她定定的看着沈瑞,近乎一字一頓道:“姊夫,你最知道三郎的手藝,姊夫,求你救救三郎……”

王研強忍着扭傷的腳痛走到楊悅身邊,在她耳邊低聲道:“隔牆有耳呢!且你也多多思量,別聽風就是雨,莫要被那妻子利用了去。”

說着揚聲吩咐丫鬟給姑奶奶打水淨面云云,要將楊悅帶走。

楊悅卻一動不動,不哭也不鬧,只盯住沈瑞,道:“姊夫,你能用得到三郎。”

語氣端是篤定。

雖然知道這會兒就是他沈瑞指天發誓也沒什麼效用,說到底要看聖意。

但沈瑞仍是道:“子澈是奇才。”

楊悅闔上眼,狠狠吸了口氣,端端正正福身一禮,什麼都不再說,轉身走了。

鬧成這樣,那邊俞氏已是被氣得心口疼,請了太醫。

沈瑞也不好再過去拜見,打了招呼,便隨楊慎徑直去了書房。

面對沈瑞這自家人,楊慎也沒甚好遮掩的,歉然道是沒管教好二妹,又低聲說了昨夜李鐩被錦衣衛帶走的事。

楊家沒給楊悅遞過什麼消息,那是怕落在有心人口中招惹麻煩,但如何會不關注親家!

只是這次的事確實棘手。

“到現在也沒有進一步消息,甚至都不知道人關在哪裡了。”楊慎皺着眉頭道。

沈瑞對這事一無所知,心下暗忖,怎的沒見張會送消息過來,便是八仙也沒動靜。

這麼大的事兒,便是沈瑞忙得腳打後腦勺無暇相顧,那邊也不會不來知會他一聲……

“又或者,是東廠那邊?”楊慎壓低聲音問道。

東廠如今在谷大用手裡,谷大用與劉瑾不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沈瑞微微搖頭,“實不好說。許是東廠。也許是……”他伸手指了指天。

若是壽哥要問話,那錦衣衛任誰也不敢透露出來的。

不過,要說是谷大用,也不無可能。他沈瑞也好,李延清也好,都和張永交好。

谷大用固然同劉瑾不睦,可同張永關係也算不上好。本身八虎之間就存在競爭關係,對於權力的爭奪遠比尋常激烈。

作爲皇上身邊最親近的兩個大鐺,小皇帝也未必樂見兩人好得穿一條褲子。

谷大用製造一些矛盾,把兩人的不和放在明面上,讓皇上放心,也算是常規操作。

少一時,楊廷和的長隨過來相請。

*

密室之中,楊廷和疲憊的揉着眉心,自劉瑾事發後,他就一直在頭疼李鐩的事。

尋常時候便是一有人彈劾工部問題,就會捎帶上李鐩的親家楊家,誰叫彈劾大官也是都察院的傳統呢。

到了眼下這種時候,更是彈章紛飛。

楊廷和也就越發不好說話,也實是覺得沒甚必要說話了。

先前李延清總歸是造軍械有功的,功過相抵,性命總能保下。

至於官職,那就不用想了。

不過,實際上李延清只怕比李鐩還危險些。

李延清現在研究的軍械說是“國之重器”也不爲過,是不許有絲毫外泄的。

天家要用他還則罷了,若是不用,那就恐怕根本沒有什麼“流放”、“貶爲庶民”的說法,直接便是沒命了。

畢竟,只有死人能守住秘密。

“皇上,還是念舊情的。”楊廷和有些無奈道。

不知道這舊情說的是衝着李延清有功,還是他曾爲帝師這點薄面。

“說子澈是不世出的天才也不爲過,如今到處都缺懂機栝的人才,理當人盡其用纔是。”沈瑞忙道。

拋開私交不提,只說在這樣的大明,李延清這種科技人才有多難得!沈瑞是一萬個想保他下來的。

只是同樣礙於現在的局勢,不好輕易發聲,生怕適得其反。

但萬萬沒有放棄的道理!

“李老大人在水利工程上極有建樹,若是……”沈瑞真想爲大明保下科技種子,猶豫再三才將先前的打算向楊廷和托出,“小婿想,稟明皇上,讓李家父子往山東去,改良水利,能造福一方總也是將功贖罪了。”

一旁楊慎忍不住道:“恆雲,不要意氣用事,你想想錦衣衛既能不聲張帶走李大人,如今皇上的意思尚不分明。咱們自要保下子澈的,只是還當從長計議,真要求到御前,萬一許惹得龍顏不悅,再失了迴旋餘地,更連累了你。”

楊廷和也擺擺手道:“且先有了李鐩消息再計較。子澈一時無事,你也勿憂心太過。”

他轉過話題,又問沈瑞最近差事如何。

沈瑞簡單總結了一下最近抄家的情況,又說了那幾個與寧王有涉的官員,末了,將方纔何泰之所說張鏊諸事也同楊廷和講了。

張鏊是半個沈家人,總要處理一二莫牽連到沈家纔好。

楊廷和讓沈瑞放心,一則皇上心裡有數,再則既疑了張鏊,就會在有些苗頭的時候直接處置了,斷不會容他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說到張鏊攛掇迎謝遷回朝,楊廷和便也提起內閣事。

如今內閣中除劉宇落馬外,王鏊因當初與焦芳、劉瑾有些微牽扯,也已以老病爲由致仕,只餘李東陽、王華、楊廷和三人,皇上已明確表示會進人了。

當然,不可能是劉健、謝遷回來。

“皇上欲調楊一清回京入閣,然王閣老以西北剛穩,缺不得楊一清,否了。”楊廷和道。

沈瑞聞言微有詫異,因爲王華與楊一清交情還不錯,且當初王華入閣也曾受過劉健阻礙,有這番經歷,推己及人,當不會再卡旁人才是。

不過很快也就明白緣由了。

“李閣老推的也是楊一清。”楊廷和道,“王閣老則推了費宏。老夫推舉的是靳貴。”他頓了頓,頗有些意味深長道,“王伯安也不會一直呆在南京。”

內閣從來也不是鐵板一塊。真要是鐵板一塊,皇上就該睡不着覺了。三位閣老互相協作也互相牽制,纔是帝王最樂意見到的局面。

能上到閣老位置的,都不是什麼與世無爭的活菩薩,名利場中人,自各有打算。

要論交情,李東陽與楊一清更近,當初楊一清被劉瑾打壓,亦是李東陽極力保全,相比起來,王華那點子交情便微不足道了。

而王華一直管着禮部,費宏算得是他門下。且費宏因着這次宗藩改革而頗得帝心,入閣希望極大。

靳貴與楊廷和同爲詹事府出身的帝黨,且與毛澄交情莫逆,不是楊黨也是楊黨了。

因涉及到老師與師公,沈瑞不好開口,只是沉默。

他當初不願回京便是不希望攪合進這樣的朝局之中。

這還只是內閣人選,接下來六部九卿、京中諸衙門,因劉瑾倒臺而空出來的那些位置,都將是閣老們的棋局,端看如何落子廝殺了。

沈瑞一時越發想回山東了。

果然楊廷和又道:“皇上已調了樑儲回京,又起復何鑑。想來是吏部與兵部。”

樑儲原就是吏部尚書,因着劉瑾欲捧張彩上位,換着法的尋了樑儲錯處,使其左遷至南京吏部尚書。

何鑑則是剛剛被魏彬陷害致仕的南京兵部尚書。

如今張彩、曹元落馬,樑儲、何鑑補了這兩個位置也是尋常。這倒也從側面印證了楊廷和那句“皇上還是念舊情的”。

對於沈瑞來說這是好消息,何鑑是沈家故交,而樑儲是正德三年的主考官,算得是沈瑞座師。

“皇上屬意你去六部,工部或是戶部。你的意思呢?”楊廷和問沈瑞道。

以沈瑞如今的官階入六部即爲侍郎,憑着聖眷,熬上幾年資歷,而立之年便也能在九卿之列。

再往前望一望,他再立些功勞,楊廷和告老之後推他一把,入了閣,也就抵達文臣巔峰了。

以他現下的年紀,着實是一條青雲路!

沈瑞卻深吸了口氣,沉聲道:“早想稟明岳丈與大兄,我想,京中事了,便回山東。”

楊廷和與楊慎皆是一怔。

楊慎奇道:“那怎的突然想回山東?皇上如此重用於你,顯見是要留你在京中任職的!”

“工部戶部,皆因皇上念我能實事,方選了我。只是身在京中,許多事便身不由己,實事也難落實。”沈瑞嘆了口氣。

“還是在地方上,纔好把事辦實,不說那爲朝廷多多納糧納賦,便是造福一方百姓,也不枉這十餘年寒窗苦讀。”

他直迎上楊家父子的目光,正色道:“何況,如今,沈家子弟親朋皆高官,若我再留京,只怕,是禍非福。”

楊慎一時訝然,轉而沉默下來。

細細盤點,沈瑞的師公爲閣老,岳父爲閣老,老師爲南京兵部尚書,姑丈是大理寺卿,沈家姻親這邊既有翰林學士毛澄,更是還有外戚張家。

沈氏一族子弟裡,沈理是湖廣佈政使,沈珹爲山西參政,沈瑛升了少詹事,還有他沈瑞,都不算是小官兒。

餘下如沈瑾、沈全、沈林這樣的五六七品官員也有數位。

而與沈瑞交好的勳貴高門亦不少,英國公府、武靖伯府、淳安大長公主府都是頂尖的門第。

他的至交好友張會將掌錦衣衛,淵源極深的張永眼見就要成爲司禮監掌印太監了,還有一位,一直在皇帝身邊的劉忠,也已是內官監大鐺了。

沈瑞在外任上,也許無人會去細細考究這許多關係。

一旦沈瑞留京又爲高官,這張閃閃發光的巨大人際網就會戳在衆人面前。

誰人不忌憚?

便是聖眷隆重,又怎敵得過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年輕帝王的心思原就難測。

便是楊廷和揉着眉心的拇指也更加用力了幾分。

半晌,還是楊慎低聲道:“山東,也確實被你經營出來了,你若回去,實是齊魯百姓之福。只是……只是……唉……”

楊廷和擺擺手,楊慎便住口不再言語。

楊廷和捻着頜下長鬚,沉吟道:“此番,陛下還將有封賞,若再晉一步……你這樣小小年紀,便能主政一方,極是難得。你既有這份心,便紮紮實實做事,既是爲着百姓謀福,也爲你自己攢資歷。他日回京……”

他卻頓住不說,然在場三人都是心照不宣。

如今沈瑞的功勞就已不小,再攢上三五年,給陛下一個富庶山東,再回京坐在什麼位置上,都名正言順。

沈瑞原還擔心楊廷和不同意,畢竟他在這棋局中將會是楊廷和一大助力。

現下見楊廷和是全盤爲他考量,不由整個人都輕鬆起來。

既說到朝中局勢,便少不得說起先前被劉瑾誣陷貶謫罷官的許多人,劉瑾既倒,這些人也當平冤昭雪,或起復或升遷了。

楊慎提到了藍家,都察院右都御史王鼎因是張彩舉薦,亦屬閹黨,已是革職,藍章當能重回都察院,接替王鼎也不難。

“只盼藍田師兄能明年春闈金榜得中。”楊慎道。

藍章當初被貶爲撫州通判,而撫州府正緊鄰着寧藩所在的龍興府。

藍章已在江西數年,沈瑞原還想着倒是可以讓這位做一做內應,不過有都察院右都御史這樣好的官位擺在前頭,他也不好再提了。

只得略說了說寧王在京中的一些佈置,希望楊廷和能調撥一二信得過靠得住的門人往江西去。

楊廷和點頭應允,表示會同幕僚商議適合人選,並書信一封與藍章,讓他也舉薦些江西當地得用的人才。

說到江西與寧王,沈瑞又不免說起了之前何泰之說的張鏊那些事。

楊廷和淡淡道:“朝中委實有不少人喊着迎劉謝兩位閣老回朝。”

他並未說下話,但是表情也已說明了一切——那是萬不可能的。

皇上不喜劉謝兩位閣老,難道現下內閣裡的幾位就喜歡?

誰願意這幾位老前輩回來指導工作呢?

尤其還有一位王華,當初可是被劉謝聯手阻撓,終孝宗一朝也未能入閣。

現今不報復回來已是雅量,想讓他拉拔一把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

至於張鏊,楊廷和不以爲意,別說他不姓謝,就算是謝閣老的親兒孫,不過七品官,在京中也掀不起什麼浪來。

不過楊廷和還是囑咐了沈瑞讓他先將張鏊這件事向小皇帝報備一下,防着其別真個勾結藩王帶累了沈家。

這等事沈瑞自原也不會瞞着不報。

翁婿兩人說了一番御前奏對細節,又談了山西山東佈局,期間不斷有客來訪,不乏朝中要員,長隨也不得不硬着頭皮在密室外稟報。

想想府門外停着的那些車馬,便知楊廷和的繁忙程度,沈瑞亦有公務在身,不能久留,便婉拒了楊家留飯,辭了岳丈舅哥出來。

今日王華內閣值守,沈瑞便徑自去忙差事,擬過幾日王華休沐再抽空去拜見,再就山東水師學堂建設爭取王華的支持。

只是他這一忙起來,便又沒了空閒功夫,而王華亦是忙碌異常,一直未曾休沐。

這幾日朝堂上大局已慢慢落定。

李東陽推薦的楊一清,只加了太子少保,賜金幣,到底沒有調任京中,轉了左都御史,依舊總制三鎮軍務。

楊廷和推薦的靳貴,只從吏部侍郎升爲吏部尚書,也未能入閣。

王華推薦的禮部尚書費宏倒是入閣了。

何鑑從落馬到起復不過幾個月功夫,已從南京兵部尚書變成了兵部尚書,不曉得當不當算因禍得福。

同樣被從南京召回的樑儲則最是出人意料。

原本衆人都道是皇上召他回來官復原職吏部尚書的,不想竟晉了華蓋殿大學士,入閣輔政。

樑儲入閣後頭一份奏疏,便是說的他歸京路過河南所見受災情況,請朝廷儘快派得力之人賑災,否則入冬之後,災情會越發不可收拾,不知道要凍死餓死多少百姓,又有多少人落草爲寇禍害地方。

而他推薦的賑災人選是,山東布政使司參政,沈瑞。

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六百十三章 鳳凰于飛(十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626章 晚來風急(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四百零八章 秋來風疾(四)150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夙世冤家(五)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八十六章 今朝酒醉(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668章 向海圖強(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至親骨肉(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鳥飛魚躍(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時不待我(三)拜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七章 近朱者赤(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開誠佈公(三)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時不待我(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白龍魚服(四)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694章 克紹箕裘(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六)第二百章 塵埃落定(二)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桂子飄香(七)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意氣之爭(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以羣分(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五章 歲暮天寒(五)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歸壽(六)第六百七十二章 疾風勁草(四)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六百十六章 鳳凰于飛(十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二一十四章 木落歸本(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風得意(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別有用心(四)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以羣分(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十一章 靈前孝子(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零三章 改惡遷善(三)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脈香菸(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雙桂聯芳(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至親骨肉(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事在蕭牆(二)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褏然舉首(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二百一十章 如意算盤(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一百章 羊狠狼貪(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633章 緱山鶴飛(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黃雀在後(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六十一章雛鳳清聲(二)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金榜題名(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事在蕭牆(五)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三百七十四章 紅衣使者(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上半部】第二百七十七章 恩甚怨生(四)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風洗塵(五)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五十六章玉軟花柔(二)
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六百十三章 鳳凰于飛(十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626章 晚來風急(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四百零八章 秋來風疾(四)150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夙世冤家(五)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八十六章 今朝酒醉(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五百五十章 自作自受(二)第668章 向海圖強(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至親骨肉(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鳥飛魚躍(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時不待我(三)拜求月票第二百五十七章 近朱者赤(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開誠佈公(三)第八章 靈前孝子 (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時不待我(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白龍魚服(四)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694章 克紹箕裘(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六)第二百章 塵埃落定(二)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桂子飄香(七)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意氣之爭(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以羣分(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五章 歲暮天寒(五)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歸壽(六)第六百七十二章 疾風勁草(四)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六百十六章 鳳凰于飛(十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二一十四章 木落歸本(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春風得意(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別有用心(四)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以羣分(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十一章 靈前孝子(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至親骨肉(一)第三百零三章 改惡遷善(三)第一六百十一章 鳳凰于飛(十)第一百七十章 人以羣分(六)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脈香菸(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雙桂聯芳(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至親骨肉(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事在蕭牆(二)第三章 歲暮天寒(三)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褏然舉首(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二百一十章 如意算盤(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雲路始(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一百章 羊狠狼貪(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633章 緱山鶴飛(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黃雀在後(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六十一章雛鳳清聲(二)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金榜題名(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事在蕭牆(五)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三百七十四章 紅衣使者(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上半部】第二百七十七章 恩甚怨生(四)第五十章 雁南燕北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風洗塵(五)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五十六章玉軟花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