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

眼下已是四月,花團錦簇的金陵城依舊呈現出萬紫千紅般的豔麗。

已褪去冬衣換春衫的崇禎帝朱由檢在一堆奏疏擁擠的臥榻間醒來。

俄然,只見牆上已是斑駁樹影,驟然便聽見窗外鳥聲陣陣。

殘紅染了綠窗,朱門添了新苔。

春風又綠江南岸,雖是小冰河氣候肆掠之時,但到了這陽春時候,也能感到大地回春,鬱鬱蔥蔥之象。

一叢流蘇裙猶如春風飄曳進了殿內。

走在最前面的則是從南遷以來便陪侍在朱由檢身邊的嬌娥陳圓圓。

這些日子,陳圓圓也不知道這已是多少個皇帝陛下朱由檢獨自在乾清宮暖閣熬夜處理政務到直接在這裡打盹的夜晚。

連帶着她也只得跟在這裡熬着,一見朱由檢醒來便立即帶着底下的宮娥內宦服侍朱由檢盥洗更衣。

朱由檢揉着惺忪的眼就不由得伸了個懶腰。

看着殿外春光屋內美色,他此時既想到了南下的清軍,也想到了帝王行樂之事。

眼下江山能不能存續,還是一個未知數。

按照原有的歷史進程發展,自己所擁有的半壁江山將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後開始逐漸被清軍佔據,且緊接着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南京淪陷,杭州淪陷。

百萬黎庶徒然做了糠乾盛世前埋下的累累白骨,紅花綠玉的江南變成了修羅地獄,即便是羽扇綸巾,風姿綽約的才子佳人也只能血染桃花,眼睜睜看見高樓塌,或投井,或躲入深山做野人,或去頭上烏髮,續一錢鼠尾做新朝順民。

崇禎帝朱由檢,作爲一個可能依舊還只是一個末路帝王的他。

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

一個是趁機趕緊醉生夢死,能睡多少美人便睡多少美人,能吃多少美味便吃多少美味,能收集多少財物便收集多少財物,然後想辦法一路西逃便是。

一個選擇自然是拼盡全力,想盡所有辦法,團結一切力量,比之前更加勤政,比之前更加努力,用自己現在掌控的所有人力物力財力和清軍來一次決戰。

朱由檢選擇了後者,從一開始,他就選擇了不退縮不得過且過。

他唯一的底氣是自己知道歷史進程,以後來者的身份知道一些這個時代所不知道的一些補救措施。

但朱由檢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改變歷史,他從未有過改變天下局勢的經驗,至少在後世,他從未表現出過任何過人的政治才能。

而現在,他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地去做好一個皇帝的角色,爲漢家天下,爲這個漢人王朝儘自己的一份的責任。

劉澤請、劉良佐、東林黨、左良玉還有闖軍都不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敵人,他們同自己的大明帝國一樣,在原本的歷史上都會被無情的拋棄。

所以,朱由檢打敗或收服他們,是有一定自信的。

但朱由檢知道清軍纔是這個時代他要面對的最厲害的敵人。

能不能打敗清軍這個歷史的寵兒,朱由檢的心裡其實是沒底的,雖然他在朝臣和光華日報上表現得信心十足。

如今的所謂滿清帝國不僅僅是一個滿清軍事貴族政體,他已經是一個漢人大官僚大軍閥與滿清部落貴族結合的集團。

這個集團囊括了北方所有勢力,如八旗兵、蒙古各部落、遼東軍事貴族、以及邊軍九鎮軍事貴族和晉商,幾乎是軍事與經濟的最強結合體,是一個完全具備統一天下資格的北方集團。

而自己這邊如果不出意外會在統合南方亦商亦地主的士紳與闖軍的基礎上與南方的海盜集團達成表面合作,組成一個以大明帝國爲象徵的南方集團。

這個集團雖然有象徵着經濟社會進步的商品經濟與各種代表着漢族最新思想文明的各種學術思想,以及一支由庶民組成的軍隊和由士紳組成的軍隊,但也雜糅了各種帝國遺留下來的各種**因子,基本上位列朝堂與控制地方政務的還是以前那一幫理學老官僚。

從某種角度而言。

朱由檢現在站在的是一個歷史分口的浪尖。

此時的大明與滿清之爭並非是簡單的改朝換代。

而是東方文明這個區域性地方社會,即東方社會裡,能不能在十七世紀末結束漫長的小農經濟時代,不再以朝代更迭來演繹歷史,而是徹底從小農經濟脫胎換骨,衍生出工業文明與之配套的精英執政時代。

明朝與宋朝一樣在歷經數百年發展以後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小農經濟帝國。

尤其是在現在,在小農經濟因爲土地兼併而開始崩潰之時,商品經濟卻是越來越發達。

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外來勢力,這樣的一個帝國他會自己涅槃。

在帝國內部,新興的階層力量會徹底戰勝頑固的舊有勢力,從而讓帝國完成一次蛻變。

在這個蛻變過程中可能會依舊有皇帝,甚至是有權的皇帝,也可能沒有皇帝,但無論如何,他都是在人類生產方式由家庭生產向作坊工廠生產的轉變時的必然改變。

大明帝國不可能抵擋得住這樣的洪流。

畢竟在帝國很多富庶地區已經出現了大量手工業者或工人和商人這些不依賴土地的羣體。

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便是外來勢力的介入,尤其是外來落後勢力的介入後,如滿清這樣的部落政權,作爲一個農奴政權,他步入自耕農時代便已經是巨大的進步,讓他再進一步進行思想開放與經濟開放乃至體制開放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農奴政權一旦掌控天下做的最好無非就是通過前期的大量屠殺,解決人地矛盾;然後勸農抑商,讓帝國繼續恢復到小農經濟巔峰時代,再造一個被漢唐宋明玩膩了的太平盛世,最終再次步入小農經濟奔潰,商品經濟發達,體質**的時代和頑固守舊與新生力量彼此水火不容的循環。

當然原有歷史的發展是在滿清步入這個小農經濟即將破敗,帝國即將重獲新生時被西方勢力介入,徒然使華夏幾千年積澱之民族自信與財富毀於一旦,最終也只是內部的新生力量篳路藍縷地讓這個社會獲得了新生。

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
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