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

天漸亮時,約後世五點半時分,朱由檢就起了牀。

自從他成了大明皇帝以來,就一直是這個作息。

陳圓圓服侍他更衣盥洗以及早膳。

按照道理,朱由檢應該先去給皇太后請安,但現今的南京沒有皇太后,皇室成員凋零得很,只有未亡人懿安皇后資歷最長。

不過,畢竟叔嫂有別,且也是同輩,朱由檢自然用不着去給張嫣請安。

基本上,陪朱由檢用早膳的不是皇后周氏便是貴妃袁氏。

有時候在乾清宮商議政事太晚,朱由檢直接睡在了乾清宮,便只能與陳圓圓一起用膳。

朱由檢是不喜歡一個人用膳的,所謂秀色可餐,沒有美女在旁陪着一起吃,哪有果腹的胃口。

時逢亂世,又非國初,所謂禮節要求也就沒有那麼嚴苛,御史言官在朱由檢的鐵血統治下,也不敢再管皇帝自己如何生活。

他現在已是九五之尊,按照規格,即便是早膳也是極度豐盛的,畢竟一個皇帝的基本膳食配備是一天要盤肉二十斤,湯肉二十斤,雞鴨魚鵝等若干。

但朱由檢以惜國力爲由,一概全撤,現在的他早上不過是白粥一碗,肉餅一個,雞蛋一個而已。

司禮監秉筆太監韓守敬每每與人說起這個,便是老淚縱橫,言及陛下節儉無人能及。

早膳過後,朱由檢則開始處理政務,而當值的司禮監太監也會這時候出現在朱由檢身旁,從添火加香、回話答應到傳膳遞水皆由司禮監當值太監來辦。

今日當值的則正是王承恩。

王承恩是在北京就跟在朱由檢身邊辦事的老太監,自然也就跟朱由檢更親近些,不過自從王承恩執掌東廠以後,也多了幾分殺伐果斷的氣度。

“收網收的如何了?”

朱由檢打了個哈欠,昨晚上與袁貴妃換了個姿勢,玩得久了些,使得他現在依舊有些睡眠不足。

“回陛下,方國安的人頭,馬閣老昨晚獻上來了,馬得功的人頭也在今天早上到了,杭州那邊飛鴿傳信說,田雄失蹤了!估摸着高總兵也得手了。”

王承恩回答後,就把兩木盒呈到了御前。

“可惜沒有福爾馬林,這都是腦科學研究的珍貴標本啊”,朱由檢冷冷地暗自說了一句,也沒打開看,就讓王承恩拿出去着人燒掉。

“這三人一死,陛下臥榻之側也算大安了,方國安部和馬得功部都已經被兵部尚書馬士英安撫成功,現在分配於各地衛所,願意歸農的也都遣發,兩人的家丁死忠們已被全部處決,田雄部估計也會被高傑總兵吸納,如今只剩下南京城內的張慎言和他背後那些不安分的門生故吏了”,王承恩笑道。

朱由檢微微一笑,方國安、馬得功、田雄這三個人已經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此時被除掉自然可以讓朝局更穩,未來在整個大明,真正能威脅朱由檢軍事統治的便只有左良玉這一個超級大軍閥,懷寧侯孫維誠的三千騎兵此刻也已成了近衛軍第二軍的囊中之物,被除掉不過是早晚的事。

“左良玉尚還在湖廣,這三人一除,再加上孫偉誠已被近衛軍第二軍包圍,他張慎言等東林黨也不過是秋後螞蚱!”

朱由檢正說着,太子朱慈烺和他的兩個弟弟來到了乾清宮,給朱由檢請安。

朱由檢便讓他們三人走了進來,看着眼前這三個皇子一臉懵懵懂懂的樣子,朱由檢便不由得喟然一嘆。

雖說滿清百般不是,但對儲君的培養倒是很有成效,現今當政的順治小福臨兼併多爾袞勢力以及他的兒子康麻子智除鰲拜的事,已經在後世不知被拍成了多少清宮劇。

不過,對於朱由檢而言,現在太子平庸些也好,不然和自己這個老爹真的爭起權來,也是夠頭疼的。

“傳旨給東宮講官,太子今日下午隨朕出宮,功課延遲到晚上進行!”

朱由檢說完後便看向眼前這個十五歲的少年朱慈烺,朱慈烺倒也沒有因爲晚上還要補功課有怨言,微微一笑,倒也頗有皇室子弟的涵養。

若不是自己穿越而來,此刻這少年只怕早已被自己的外祖父出賣,然後生命終結在這十五歲的花季。

如今想想,朱慈烺也是個可憐人。

“朱慈烺啊,你有沒有想過,若是朕沒了,你自己應該怎麼辦,大明交到你手裡,你應該怎麼辦”,朱由檢拍了拍這朱慈烺的腦袋,問道。

朱慈烺搖了搖頭,呆呆地回道:“兒臣不知道,父皇你春秋鼎盛,會長命百歲的。”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聽話的孩子雖說不惹禍卻也少了股靈氣,對於治世而言,這樣的太子以後即位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亂世而言,對於他自己對於整個大明江山對於整個華夏民族,都是一件悲劇。

細想想,前世的自己何嘗不也是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中,雖說叛逆卻也沒有幹什麼出格的事,也是到後來在社會各種碰壁,遇到各種危機後才慢慢學會獨立。

或許,太子朱慈烺需要不那麼安逸的環境,弘治皇帝朱佑樘雖然個性也懦弱,但童年的悲慘生活讓他洞察了人心利害,從而知道用什麼樣的臣僚才能治理好自己的江山,如今的朱慈烺雖然性格不可更改,但或許也需要面對一些壓力才能逐漸成熟。

等局勢穩定後,是得從了百官的意願,納些妃嬪,廣蓄子嗣,皇室爭鬥不可避免,但不爭鬥也選不出最好的儲君。

朱由檢有信心抵擋住滿清南下的態勢,卻沒辦法把握自己能不能活到可以讓大明北伐之時,畢竟誰也不清楚自己的壽命多寡,如果自己的繼承者不足夠優秀的話,如何與順治、康熙這些滿酋頭子鬥。

好吧,朱由檢爲自己開後宮找到了一個正當的理由,連他自己都不由得覺得好笑起來,連到了宮外,也不由得對南京城的美色多看了幾眼,心中思量着,誰可成爲自己下一個妃嬪。

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八十八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
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八十八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