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

從寧遠到山海關一帶的河西走廊皆是昔日關寧軍的地盤,也是吳三桂與祖大壽等投清漢人軍事地主的主要集中地。

當然這裡的關寧軍與昔日關寧鐵騎的概念不同,如今其實也沒有什麼關寧軍。

不過這一帶的地主階層基本上皆是吳、祖等漢人軍事地主的家丁家將,曾經這裡是替大明抵抗清軍最重要的基地。

在過去的三四十年間,大明把國庫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到了這片土地上,甚至三響中還有專門的遼響。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這一帶的漢人軍事地主們在得到了朝廷的滋養後卻是養寇自重,發展自己的勢力成爲一方軍閥,對於朝廷的旨意也是陽奉陰違,到如今更是直接投降了滿清。

這些漢人軍事地主們如祖大壽這樣的投入清廷後或許也不會想到大明有一天並不會滅亡,也不會想到大明甚至還會捲土重來,從海上直接投兵進佔他們的根本之地。

滿清的鄭親王早在崇禎二十二年便重新起用了祖大壽,且任命祖大壽爲山海關總兵官負責寧遠到山海關一帶的防衛。

滿清也知道這一帶是關寧軍的地盤,也知道祖大壽在這一點頗有威望,便想着借用祖大壽統御這裡的遼地軍民替自己的大清國抵擋住可能會由關外入北京的明軍。

祖大壽沒有拒絕滿清的任命。

如今,大明近衛軍在北伐途中對投清士紳的嚴懲早已讓整個北方士紳階層們是人心惶惶,這些投清的大明降官們也沒有因爲滿清前途堪憂而選擇背棄滿清,甚至還要比以前更加忠誠,竭力地想幫着滿清抵擋住大明近衛軍的北伐。

祖大壽也是如此,他甚至還向順治立下了軍令狀,表示不把明軍擋在山海關外他便自裁以下順治。

“朱明無德,妄圖借小民而復天下,而不善待我等官紳,豈不知這天下之統治便是以我等爲根基,如今既然這明軍要做流賊之輩,我們便應誓死效忠我大清朝堂,竭力抗敵!”

祖大壽在召集的一干親信舊部商議軍務時如此說道,言語間透露着對大明的憎惡,而無絲毫感念舊主之心。

“父帥當年乃遼地最強猛將,若非父帥您忠心耿耿爲他朱明守護疆土,他朱明王朝早已被我大清所滅,如今父帥雖跟隨了我大清聖主,但無疑依舊是漢人最強悍的將軍,我們也是最強悍的漢兵,那羣南蠻子不過火器犀利而已,我們火器操演也不比他們差!而且還不是從我們這裡傳出的。”

祖大壽次子祖澤溥這麼一說。

祖大壽也就更爲得意起來,他的確視自己爲昔日大明最強悍的將領,在他看來,他外甥吳三桂也不過只能算是他的弟子而已。

“聽聞這次統兵的是秦佐明,也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毛孩子,他爹秦民屏當年在老子面前也只有提夜壺的份,朱由檢也還是那麼蠢蛋一個,讓這種乳臭未乾的毛孩子來做主帥,不過是仗着快槍利炮才攻下瀋陽、遼陽、廣寧等重鎮,如今難不成以爲自己真的能攻破山海關不成?”

祖大壽既是爲了激勵士氣也是爲了維持自己的軍威因而也肯定了自己兒子對自己的奉承之語,言語間絲毫沒有把近衛軍第二季和秦佐明放在眼裡。

但祖大壽不知道的是,這次負責進攻山海關的並非是秦佐明。

就從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塊來講,祖大壽便已輸了三成。

無論是滿清也好,還是祖大壽也好,自然也不是不知道情報的重要性,也知道派出眼線與斥候。

但一是受限這個時代的通訊不發達和近衛軍內部嚴密的保密條例,二是錦衣衛的情報系統是歷經兩百多年的積澱發展起來的,在情報組織方面自然要比滿清和祖大壽等嚴密,再加上祖大壽自身的盲目自大都導致了他對對面的敵人即近衛軍第二軍還不是很瞭解。

如果秦佐明在祖大壽眼裡只能算是毛孩子的話。

那現在負責收復寧遠到山海關一帶遼西地區的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副總兵官焦璉,他就更加沒聽說過了。

而祖大壽等更不會想到的是,此次承擔收復遼西地區真正作戰的甚至都不再是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的主力部隊而是僱傭來的朝鮮軍。

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只扮演着督戰與統治地方懲辦漢0奸的角色。

焦璉算是近衛軍副總兵官裡除了閻應元以外上升速度最快的將領。

雖說在如今這個時代不顯山露水,但在原本的南明史上還是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的。

如今的焦璉甚至比在他那個時空的自己還變得更加穩重了些,在接受到大明陸軍軍事學堂高等將校班的培養後,如今的他已經從一名只會猛衝猛打的猛將變成一名勇武兼備的儒將。

在佔據寧遠城後,他便沒有再繼續進攻,而是在等待錦衣衛下一步的情報消息,且也沒有放鬆對祖大壽等的重視。

儘管近衛軍第二兵團現在已經有了十多萬兵馬。

不過也因爲焦璉的慎重,使得祖大壽的埋伏之計沒有實現,甚至還使得祖大壽開始在自己兒子與部下們的奉承下以爲明軍真的因爲聽到了自己名號而有所怕了一般。

但祖大壽不知道的是,現在焦璉現在都能知道他祖大壽昨晚和那一房小妾睡的覺。

“是否要刺殺祖大壽?”遼西地區錦衣衛情報負責人沈煉問着焦璉。

“不必,祖大壽死與不死於大局無益,他一死遼地的清軍肯定會龜縮進山海關內不敢再出來,打了草驚了蛇,還不如先讓他再跳一會兒,方便我們在攻下山海關之前把這支漢0奸軍隊全部吃掉!”

這時候,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巡撫官張煌言也發話道:

“我這邊已經派出了上千願意爲我們充當策反者的遼地百姓去山海關到寧遠一帶策反他們的親友,告訴他們大明對百姓的好並策反他們反抗這些漢0奸地主,策反十人以上來廣寧的到時候可多分一畝地獎十元錢;、

到時候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這些漢0奸地主想裹挾遼地百姓抵抗大明的目的不會實現的,說不定我們還沒開打,他們就先亂了起來。”

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