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

隨朱由檢一路南撤的官員們對錢謙益的謀殺君王行爲自然是深惡痛絕。

畢竟,他們中大多數都是拋棄家業跟隨着大明皇帝朱由檢來到南京。

無論是從政治情感上還是在利益的從新爭奪上。

他們和皇帝朱由檢都有一層特殊的關係。

因而他們恨不得直接誅滅錢謙益九族。

東林黨的官員們則都啞住了嘴。

跪在地上的錢謙益和另外五個人或多或少都跟他們有師生或姻親關係。

江南士紳勢力本就是盤根錯節。

如果真如申佳行所言,誅滅九族的話,朝中也有很多大臣也是免不了受誅戮之災的。

不過,讓王鐸等東林黨官員更不會想到的則是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的話。

只聽黨崇雅說道:“陛下,如果微臣沒有記錯的話,就在剛纔,在場的滿朝文武中,有很多同僚在說錢謙益乃忠君之臣,如此看來,這些說錢謙益乃忠君之臣只怕都有參與謀反之嫌,既然要誅九族,這些人也不能放過!”

黨崇雅這句話讓在場的大多數東林黨人不由得面露惶恐之色。

他們實在沒想到,這黨崇雅竟然直接要求陛下要將在場所有剛纔站出來說錢謙益乃忠臣的人全部殺掉。

一時間,這些東林黨官員都不由得暗暗後悔。

如今不但因爲錢謙益的謀反事活生生打了自己的臉,還有了性命之憂。

南京禮部尚書王鐸和刑部右侍郎李猶龍等都是額頭生汗,後背發涼。

待戶部左侍郎黨崇雅說後。

朱由檢冷眼看了一下滿朝大臣:“說過錢謙益乃忠臣的,剛纔向朕舉薦錢謙益的,都站出來吧。”

朱由檢這話一落,等了許久,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

本來還想借此饒了幾個在朝大臣性命的朱由檢見此,不由得更加來氣,這些人連自己說過的話都不敢承認,就這點擔當,如果不在這時拿來祭祭刀的話,日後也就一點用處都沒有!

因而,朱由檢只得親自喝令道:“南京禮部尚書王鐸、南京刑部右侍郎李猶龍、南京翰林侍講學士陳之鱗!難道你們要朕親自請你們出來嗎?”

在此之前,搶着在自己面前說錢謙益乃忠君之人的就屬於這三名官員喊的最兇。

而朱由檢也知道王鐸等人也正是搶着去杭州接回了太子但卻沒有出城去鎮江接自己駕的東宮舊臣。

朱由檢自然要藉此機會除掉這批不跟自己一條心的人!

南京禮部尚書王鐸、刑部右侍郎李猶龍、翰林侍講學士陳之鱗都頹然地跪了下來:“陛下恕罪!”

朱由檢就是要藉着錢謙益的謀殺君王一事做成一件謀反大案,藉此打擊一下江南官員的氣焰,讓他們都知道知道自己的厲害。

所以,金炫、申佳允、黨崇雅等有意要擴大打擊力度的建議自然被朱由檢所採納。

如果錢謙益這件案子不殺幾個尚書侍郎這樣的大員,朱由檢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將這些合同謀反之人全部押下去,打入太平門詔獄!嚴加審問,看看是否還有合夥之反賊?”

朱由檢將錢謙益的謀殺案定性爲謀反案,自然是有意要藉此擴大審查的力度,以此來威懾朝中大臣。

只要有大臣敢違拗他的半點旨意,朱由檢不介意把這些不聽話的大臣跟錢謙益的謀反案扯上關係。

對於詔獄,自然在南京也有。

洪武與永樂年間,錦衣衛都在南京的這座詔獄裡辦過不少大案,且這詔獄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兇殺之所都在太平門一帶。

常有人傳聞那一帶在洪武永樂年間常常每晚都是鬼哭狼嚎,而如今卻已消弭殆盡,但現在只怕也會重起日夜不停的哭聲。

對於錢謙益等人的具體處決。

朱由檢則還沒下最終決定,他要一個個的殺,殺的整個大明文官們都聽話爲止。

不過,這時候,在一旁聽政的太子殿下朱慈烺卻不合時宜地跪了下來,伏地痛哭道:

“還請父皇饒恕王師傅他們吧,他們畢竟是三朝老臣,不應受此誅連啊!”

朱由檢翻了翻白眼,心想自己這位十五歲的太子還真是宅心仁厚,但卻是半點政治智慧也沒有。

“陛下,微臣以爲,此次錢黨謀反一案,太子殿下雖未參與,卻也有過失之罪,陛下明旨在先,讓他於杭州暫住,他卻聽從南京禮部尚書王鐸等意思未得陛下旨意而先到南京,而到南京卻不出城迎駕,實乃不孝之舉!”

左都御史陳純德的話既是在說太子不懂事也是再提醒朱由檢王鐸這等眼裡只有太子的官員不能留,因而朱由檢在聽了陳純德的話後自然更加堅定了要誅殺王鐸等人的信念。

“哼!”

朱由檢朝朱慈烺一甩衣袖,就坐了回去:

“太子無德無忠孝之心,但念其年幼,雖不追究其死罪,但也不可不有所懲戒,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着即關入宗人府,禁閉三月!”

“父皇,兒臣真的沒有”,太子朱慈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會被冠以不孝的罪名,也沒想到自己聽大臣們的話先來到南京有這麼大的罪過。

依舊還是少年心性的他,在聽到陳純德說他,朱由檢要禁閉他時,他也只知道辯解而不知道服從。

而偏偏,朱由檢最是厭惡的就是作爲一國儲君的朱慈烺依舊還單純的這一點、

在他看來,即便朱慈烺只有十五歲,但作爲帝國未來的繼承者,也應該有一定的政治智慧,應該知道自己不僅僅是皇帝的兒子也是自己皇權的絆腳石。

按照朱由檢的想法,朱慈烺要是一個合格的太子,就該在沒得到自己旨意之前,死都不離開杭州。

甚至,朱慈烺都可以主動派人來除掉自己這個皇帝然後再去南京登基,這樣也比被一羣南京的官員給唆使着搶在自己前面到南京強。

也就是朱由檢這些日子和周皇后有了魚水之歡,夫妻之實,在殺了自己妻子的岳父後不忍再害他的兒子。

要不然,朱由檢都想直接狠心把這個只會被文官當槍使的太子給殺掉或者換掉。

“閉嘴!”朱由檢朝朱慈烺怒喝一聲,就喝令近衛親兵將朱慈烺強行拖了下去。

而朱慈烺則已經委屈得不行,且也忿恨地看了陳純德一眼。

陳純德則埋下了頭,暗中嘆了口氣,雖說自己今日的行爲被太子記恨上了,但他也希望太子能比之前成熟點。

畢竟陛下欲行霸道,而霸道之術素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誰也不確定陛下何時會遇到危險,而即位的太子能否承接大業對於大明以後的局勢自然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
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