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

朱由檢沒有直接廢掉太子。

也有另外一層原因。

便是不能讓此刻的大明王朝出現奪嫡之爭。

那樣的話,自己雖然把東林黨的氣焰打壓下去了,卻又添了奪嫡子爭。

內訌只怕依舊不會停止。

羣臣們也因此鬆了一口氣。

太子沒有被廢。

至少說明整個朝堂大體還是穩的。

至於因爲錢謙益一案牽連進去的官員們被株連也是沒辦法的事。

畢竟誰讓他們那麼不識好歹。

不過,朱由檢可不想就此放過還在朝堂上的文武官員。

他還要敲打敲打。

因而,在下旨將太子打入宗人府後。

朱由檢則直接站起身來,面對着文武百官:

“朕知道,你們很不喜歡朕這個皇帝,沒有太子那麼好操控;但爾等也是熟讀聖賢書的,也都知道忠孝大於天的道理!

朕早在山東就讓史可法、陳純德搶先來南京通知爾等,爾等緣何遲遲不來接駕!”

朱由檢的話雖說得語氣平淡,卻嚇得一衆官員都跟着跪了下來:

“臣等有罪!”

“知道自己有罪就好,朕也不是一味嗜殺之人,如今天下動盪不安,雖需鐵腕治國,但也要兼容懷柔之術,爾等過往之罪,朕大可寬宥之,但今日之後,爾等若敢再做出誤國誤君之事,休怪朕不講情面!”

朱由檢說着就猛地一拍龍案。

一衆文武百官嚇得又跪了下來:

“臣等不敢!”

很好,很有建奴日後建國大清後的君臣之感。

這纔是帝國該有的君臣關係。

建奴能讓滿清統治中原達兩百年,不是沒有道理的。

看着眼前這些官員們被自己嚇得不敢有半點違背之言,朱由檢很是滿意。

“眼下國困民乏,大半江山淪喪,朕也有罪過,爾等自然也是一樣有罪過,常言道,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從今日起,朕不加罪於爾等,爾等亦當不求全於朕,我們君臣一心,共攘大業,救國家於危難,倒萬民於水火,早日重振大明,復我大明萬里河山,南北一統,天下盡歸我漢土!”

朱由檢這麼一說,羣臣又齊身唱喏:

“臣等誓死追隨陛下,不敢稍有懈怠!”

“很好,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以往之廷議廷推暫且停用,現在聽旨:

南京吏部尚書高弘圖改爲吏部尚書,加文華殿大學士,入內閣爲次輔;

劉宗周,乃理學名家,啓用爲禮部尚書;

南京戶部尚書張慎言改爲戶部尚書,加東閣大學士,入內閣辦事;

鄭三俊進右都御史,徐石麟進工部尚書,姜曰廣啓用爲刑部尚書;

湖廣巡撫何騰蛟加爲兵部左侍郎兼領右副都御史,總領湖廣。山西、陝西軍務;

鳳陽總督馬士英加爲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命其進京入內閣辦事;

兵部尚書李邦華督師河南、鳳陽軍務;

漕運總督巡撫淮揚路振飛改爲兵部左侍郎、應天巡撫、東閣大學士,入內閣辦事;

淮揚巡撫李明睿加爲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總督漕運,提督練兵募兵事宜。

寧武伯周遇吉加爲寧武侯,靖武伯黃得功晉爲靖南侯,高傑加封興平伯,劉芳亮加封爲建寧伯;御馬監何新加封爲東鄉伯;韓守敬升秉筆太監;史可法升秉筆太監;

內閣照此擬旨執行吧。”

朱由檢在藉着錢謙益之事狠狠打壓了南京官員氣焰後,便直接開始大加封賞。

這樣也算是大棒加胡蘿蔔,不由得這些大臣們不聽自己之命。

從南京原有官員到現在把守各處要地的封疆大吏以及手握重兵的大將和職權甚重的內廷太監都被朱由檢重新任命。

如此也算是皇恩浩蕩,澤被百官了。

值得一提的是。

內閣大學士到現在一共有七名。

分別是還在南昌的內閣首輔即謹身殿大學士範景文和現在南京的文華殿大學士高弘圖、還有在徐州剿匪的武英殿大學士李邦華依舊暫留杭州的文淵閣大學士吳牲。

另外還有東閣大學士馬士英、東閣大學士張慎言、東閣大學士路振飛。

朱由檢有意搞平衡。

所以這七位內閣成員中,東林黨的有,閹黨的也有,曾經做過地方督撫的有,在翰林院待過做過東宮輔官的也有,來自北京的隨扈官員也有。

從內閣到六部以及內廷和江北各處要地的文武官員的任命,除掉左良玉這個半獨立的大牛尚不能動以外,朱由檢幾乎把整個朝廷內外都動了一遍,也算是牢牢地將朝廷內外把控在了自己手中。

眼下,也只有等着漕運總督、巡撫淮的李明睿募兵結束和文華殿大學士李邦華剿劉良佐部結束,便可大舉練兵,準備抗擊建奴。

八百萬現銀已盡數入了朱由檢的內帑。

數千萬兩價值的金玉珠寶除緊要的留於宮中典藏外,大部也被朱由檢交給韓守敬去拍賣。

至於以後的國庫收入,朱由檢自然是要從商業稅收和貿易上着手。

不過,眼下朱由檢還不急着讓這些江南官紳們掏腰包,畢竟他還有幾條大魚要宰。

而且,若是現在直接徵收商稅,只怕會引起整個江南士紳和庶民聯合反抗。

曾經發生在天啓年間的蘇州抗稅事件便是一個縮影。

因爲宗族和鄉黨等因素在,整個江南民衆和商業都被這些江南士紳掌控在這手裡,自己若是強行徵收商稅,自然會導致很多商店作坊關閉來反抗朝廷徵稅,到時候很容易導致大量失去土地的庶民又失業,也就很容易會引起民變。

所以,朱由檢即便已經宣佈加徵商稅,也沒有打算立即執行,他要循序漸進的來。

錢謙益、吳偉業、董祖源、王鐸、侯方域等人背後都是當地不可一世的大鄉紳,自然也都是富可敵國的大魚,朱由檢自然沒必要不先宰宰他們。

從抄沒魏藻德等官員到抄沒孔府,朱由檢忽然發現其實自己來到大明成爲大明皇帝崇禎後,即便缺錢也沒必要大費周章地先去製造玻璃和肥皂去市場上獲取暴利。

而要解決軍餉的問題,無疑抄家是最方便且最有效的。

這些被大明百姓養了兩百年的大鄉紳大地主們,哪一個不是肥得流油的大肥豬,甚至還包括自己的那些親戚關係或遠或近的朱家藩王們。

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
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