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

大明宦官太多,造成民間被閹或者主動閹割的男子太多。

這是對人性的極大摧殘,也影響大明的人口增長。

因而朱由檢要逐步讓這種摧殘人性的生物消弭。

當然,朱由檢禁止內廷掌權女官婚配也會影響人口增長。

不過朱由檢並非是真的嚴禁,而是不允許女內官在擔任內廷要職時婚配,也就是說女子成爲內官後依舊是有機會進行婚配的,只是需要申請辭職而已。

且即便將來有大量民間女子積極於成爲皇宮內官,但真正選中且終身不嫁的也只是少數,被淘汰者依舊可以出宮進行婚嫁。

要是有女內官做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只能終身不婚配,若要婚配,則不能再擔任司禮監掌印,甚至其他內廷官職也不能。

通俗點說,就是要權力還是要愛情,自己選擇。

而閹宦則不一樣。

閹人一旦沒有被選入宮中或者被罷黜出來就再也沒有生殖能力,且會給社會造成治安問題。

這就是朱由檢爲何要以女子代替閹宦充實內廷的原因。

也許有一天。

大明將不會再出現一個太監,而且也許因爲內廷由女子充實會對理學造成很大的衝擊。

當然,對於讓女子代替閹人掌管內廷會出現什麼不可預料的後果,朱由檢則無法預料了,他現在只能儘可能地設置防線。

譬如終身不嫁,甚至嚴禁宗室藩王與外朝官員和內官勾結等等。

“陛下,照你這麼說,那豈不是如果真的有女太監了,那這些女太監要是豢養許多面首該如何,那樣豈不是有悖於三綱五常,天下之人如何饒她們?”

陳圓圓提出了女太監出現的最大可能性現象,因而表現出一臉的驚恐。

“那朕怎麼管得了,人家養面首,朕哪裡能知道,再說天下人不容她們纔好,內廷就需要孤臣。”

朱由檢說着便聽見了來自廣場上兩千四百餘名女子跑步的喊聲,還沒跑幾步便已有內官宣告放棄,無法再堅持。

朱由檢對此只能無可奈何地笑了笑。

不過,有時候女子的意志力和好勝心也是讓朱由檢難以想象的,在體能訓練結束後,竟然還有兩千名內官留了下來。

而這兩千名內官則將由內書堂的翰林官進行考試,考試內容很簡單,寫策論一道以及試帖詩一首。

然而,這年頭,女子無才便是德,因而識文斷字的還真不多,好在朱由檢已經讓韓守敬注重挑選識文斷字的,因而倒也有三百名被選入內書堂學習。

而這三百名選入內書堂的內官中,將意味着有人會在學習三年後進入司禮監和御馬監等內廷要害部門擔任要職,從此青雲直上,甚至會擔任大明之內相。

即便沒有進入司禮監和御馬監的女內官也會因爲進入過內書堂而會直接執掌二十四衙門的低層官位或者放到東廠以及地方內廷機構擔任中層官位。

至於沒有進入內堂的則自然會先從雜役幹起,優異者自然也會升遷上來。

無外乎和外朝的內閣必走翰林,正官必先選進士一樣的道理。

不過,無論是內廷還是外朝,朱由檢也會對這個規則再改改,哪有直接翰林院便進入內閣六部的道理。

有沒有地方行政經驗和中央部院行政經驗將會被朱由檢視爲最重要的原則。

這些女內官如何分配與選入內書堂,雖說最終任命還是朱由檢拍板,但他自然不必事事過問。

現在,朱由檢還得關注一下自己選出來的五十名后妃。

這五十名后妃的等級如何確定也是一件麻煩的事。

不過,朱由檢一想到自己納這麼多妃嬪本質上就是種馬,繁衍出更多的子嗣,也真不是爲了尋找什麼心愛的女子,來一段明朝版的長生殿,因而便下旨禮部將這些妃嬪統一賜予貴人的稱號。

大明的嬪妃有貴妃、妃、嬪、貴人、才人、選侍、淑女等級別。

現在朱由檢直接賜予這些新入宮的后妃們貴人的稱號倒也不低不算吝嗇。

至於這五十人中有誰能夠最終得到朱由檢青睞而升爲嬪升爲妃甚至到貴妃皇后,朱由檢自然是無法預料的。

陳圓圓也得了個沅嬪的名號。

因她陪伴朱由檢已有一段時間且已與朱由檢有過肌膚之親,朱由檢爲恪守女內官不得與皇室有染原則便沒有讓陳圓圓去進入內廷依舊只在乾清宮負責自己的生活管理。

陳圓圓來得久自然比新入的后妃要高一級。

這五十名貴人如何按名號自然是禮部操心,朱由檢也就沒有管。

他現在得一個個臨幸,還得一個個雨露均沾。

這也許是當皇帝的最大福利了。

擁有這麼多女人還沒有任何人非議,比誰都理所應當。

即便是朱由檢如今選如此多的貴人進宮也是爲了讓整個大明皇朝出現更優秀的繼承者。

好在朱由檢還未到不惑之年,倒也有精力培養出幾個競爭力強的成年皇子,但他現在也不算年輕,因而種馬的時間也不能太晚。

綜合考慮養身等原則,朱由檢決定把臨幸的週期以七日爲一次,這樣一年也能讓新來的貴人皆有機會得收雨露。

五十名貴人也總有受精成功的。

朱由檢的精細胞自然是沒有問題,袁貴妃的受孕成功便已是明證。

袁貴妃現在的確已經誕下一名皇子,這也算是朱由檢穿越大明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孩子。

朱由檢將其取名爲朱慈焐。

朱元璋立國之時便定了朱家皇嗣取名規則,朱由檢也沒有打破,依舊讓這個還沒一歲的八皇子最後一名字從了火旁,輩分爲慈字輩。

朱由檢穿越前算上夭折的已有過七子,因而朱慈焐排序算上八皇子。

朱慈烺即現在的惠王爲大皇子。

朱慈炯即現在的定王爲三皇子。

朱慈煥即現在的永王爲五皇子。

朱由檢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會在明朝嚐到了當父親的滋味,看見粉妝玉砌的朱慈焐讓他有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一下朝便忍不住來看看,而袁貴妃也因此讓他倍覺親切。

當然,現在朱由檢見袁貴妃的次數多也和他和皇后周氏一直比較關係寡淡有關。

只有年初,朱由檢從河南迴京後與皇后周氏說過一次話外,兩人便猶如冷戰一般,除了當着外人的和睦便再也沒有任何的交流。

兩人交流最大的阻礙則是兩人對於是否復朱慈烺太子之位的問題上的不同看法。

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
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