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

對於王承恩與駙馬都尉鞏永固兩人的忠誠度,朱由校自然是放心的,不會擔心這二人會在路上直接投了闖賊。

這兩人在原本歷史上都是殉節之臣。

王承恩陪自己吊死在煤山上。

鞏永固全家殉節。

而王承恩又是東廠提督有四五百善戰的東廠番子鞏永固作爲堂堂駙馬也有三四百家丁,湊起來護送太子朱慈烺去寧武關也是綽綽有餘。

更何況,現在京畿之地還在大明的手裡!

大明即便再日暮西山,一干文武官員發現了太子潛逃出京城,也不敢對大明的太子殿下下手。

爲了麻痹已經懷有二心的大部分文武官員,朱由檢在朝堂上將李明睿與李建泰兩位還算是比較忠誠且與自己不謀而合的官員打入了詔獄。

但這並不代表朱由檢真的要將李建泰與李明睿怎麼樣。

在他看來,這兩人或許以後還有大用。

然而,就在這時候,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範景文與左都御史李邦華卻突然要求見朱由檢。

朱由檢知道這兩人也是主張自己南遷的,而且後來也都是爲大明殉節的忠臣。

今日來求見自己只怕也是爲了自己下李建泰與李明睿於詔獄的事。

“宣他們進來!”

朱由檢吩咐了一句,就等着這兩人前來。

兩人俱也是神情凝重,也都知道大明已是朝不保夕,所以才懇切地要求皇帝陛下朱由檢儘早去南京,暫求偏安,以待他日。

但今日朝堂上的局勢也讓他們感到憤滿和痛心疾首。

滿朝大臣已然開始把再做改朝換代的準備,竟敢逼着陛下治罪於李建泰與李明睿!

正因爲此,兩人後來在朝堂上也就沒再發言,但現在兩人還是忍不住求見皇帝陛下,想再次勸一勸朱由檢南遷去南京。

“陛下,闖賊勢大,京畿已無可戰之兵,那吳三桂只怕也已早懷二心,所以才遲遲不肯發兵救援,當迅速動身南遷啊,否則大明江山社稷就真的難保了!”

範景文聲情並茂地說道。

朱由檢見他這樣着急,心裡倒是不由得一暖,這個時候還能爲自己這個末代帝王着急的,先不說其能力如何,至少忠心是可嘉的。

“朕又何嘗不知,只是這滿城大臣阻撓者甚多,今日李建泰與李明睿之事,你們也看見了,兩位愛卿當真以爲朕有心治罪於他們嗎,朕不是昏君,誰忠誰奸是可以看出的,但看出又如何,朕幾乎就快要成了漢獻帝,哪敢有半點主張,朕要是南下的話,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文武官員已心向闖賊,朕民心已失,若要南下重拾民心,還得從長計議啊。”

朱由檢故作悲愴地說後,範景文頓時就直接跪在地上,哭嚎起來:

“陛下,皆是臣等無能,使得陛下深陷此絕境,讓一等奸臣躋身於朝堂啊!陛下!”

範景文屬於書生意氣的一類人,情感表露的很明顯,頗有耿直之風。

但正因爲其真誠的優點頗得朱由檢的心。

而李邦華則性格相對內斂沉穩,到現在他也沒有發一句言。

但朱由檢的話和範景文的哭也讓他同樣感同身受,李邦華不由地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大明危若累卵,南遷之策不可隨意決定,但微臣卻有一主意,陛下可以讓永王與定王兩位皇子提前就藩,藩王不可久留京城,封王就得即刻就藩,朝中大臣是萬萬不能阻攔的,因爲這是朝廷祖制。”

範景文這時候也收住了眼淚,猛然意識到李邦華這個主意或許不錯,忙附和道:

“陛下,都御史說的極是,先讓兩位皇子去南邊就藩,也算是爲將來若有變故而早做打算,不過永王與定王之封地卻都在山東河南,乃四戰之地,且無險可守,陛下不妨改封兩位皇子去長江以南就藩。”

“甚善!”

朱由檢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

在他看來,讓永王朱慈炯和定王朱慈煥也立即去其封地就藩,不僅可以讓自己這兩個兒子也提前離開京城,即便自己這個皇帝和太子朱慈烺真的有什麼不測,這兩個皇子也可以成爲下一代帝王,還可以讓這些懷有投敵之心的官員們轉移注意力,而忽略大明太子殿下已經悄悄離開了京城。

而且如此一來,自己的三個兒子將會有提前離開京城的可能,日後無論是誰到南京,都能成爲下一代帝王。

要知道,在原本歷史上,就因爲自己和自己兒子沒一個南下成功,造成儲君之位一直懸而未決,使得南明白白錯過了一年厲兵秣馬的機會,甚至因此加劇了朝堂內部鬥爭。

如今,自己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派到南邊去,無疑就是爲以後京城真的不保,在南方偏安以圖大業做準備!

至於,到時候這三個兒子會不會內鬥,朱由檢此時也管不了那麼多,畢竟現在亡國在即,能跑出一個皇位合法繼承者是一個。

於是,朱由檢便同意了範景文與李邦華所請,並讓李邦華上奏疏請旨讓兩位藩王即刻就藩,而範景文則上奏疏請改封兩位皇子之藩地。

朱由校當即同意了兩人之奏疏,並下達聖旨着永王改封越王,駐地杭州,定王改封寧王,駐地南昌。

這兩處地方都是長江以南的要地,日後都是建立大本營抵抗韃子的重要基地,讓這兩皇子先去坐鎮,無疑是上了一道雙保險,無論是誰以後做了皇帝,都能立即以這兩塊要地爲基地備戰。

當然如果自己能逃出京城,這一切的準備都沒必要。

但讓朱由檢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的下達第二道聖旨即越王即刻就藩杭州,寧王即刻就藩南昌並准予其建立三萬護衛的時候,給事中光時亨卻將朱由檢的聖旨駁了回來。

有明一代,奉行小官掌大權的規制,而給事中雖不過是從七品官員,但卻是具有封駁權的實權官員,可以直接封駁內閣乃至皇帝陛下的諭令。

而這光時亨此刻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阻止朱由檢將越王和寧王兩位皇子就藩。

朱由檢本以爲這些文武官員只會阻止自己和太子朱慈烺離開京城去南方。

卻沒想到這些居心叵測的官員居然連自己的兩個皇子去南邊就藩也會阻止。

“真是放肆!從來大明藩王就不能滯留京城,必須即可就藩,爾等是何居心,竟敢違揹我大明祖制,不準兩王就藩!”

朱由檢不由得大怒,直接喝叱着光時亨。

“陛下息怒,此時京城之外已是兵荒馬亂,賊寇橫行,兩位皇子乃是貴胄之體,且尚還年幼,還請陛下暫緩其就藩之議!”

光時亨輕挑了挑眉毛,他自然知道崇禎的心思。

但眼下李闖王即將進京,天下就要改朝換代了,如果讓兩位皇子出城,到時候就會多幾個大明餘孽,他自然沒法給新朝天子李自成交待。

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
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