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

朱由檢沒有立即回答何新,此刻,他恍惚意識到變故就要來臨了一般。

“何新,你說人一旦成了皇帝,到底需要更注意些什麼,是哪個位置坐的穩不穩,還是執掌的帝國能不能更加強大?”

皇帝陛下突然的問話,讓何新有些摸不着頭腦,他最初只是宮廷內的小宦官,是從崇禎十七年開始纔得到崇禎帝朱由檢的重用的,他對於崇禎朱由檢的感情極深,也最熟悉自己陛下從崇禎十七年來的心路歷程。

但此刻,何新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朱由檢,帝國剛剛擺脫亡國滅種的危機,中興盛世指日可期,而在這平靜與生機勃發的背後自然難免新的鬥爭出現。

何新不知道自己陛下是不是知道了什麼不爲人知的秘密,但他能從朱由檢的話裡猜得出,定然是和皇位的爭奪有關,或許也和大明的江山社稷有關。

“回陛下的話,微臣只會帶兵打仗,對於朝廷的事不是很明白,但微臣一直記得陛下說過,不管風雲如何變幻,推進大明向前的方針不能變。”

何新不知道自己回答了自己陛下的話沒有,而朱由檢則恍如開竅了一般,淡淡一笑:“朕沒有異議,升司禮監隨堂徐昭華爲司禮監秉筆,其餘內官也一律批准其升遷,讓她們不必來謝恩。”

朱由檢說着就朝乾清宮外走來,剛走到外面,便看見昏沉沉的天際下,站着一體格瘦削的紅袍官員,仔細一瞧卻是大元帥府樞密副使兼總政治處主任馬士英。

朱由檢頗爲驚訝,馬士英自回京後就一直低調從事,使得朱由檢都快遺忘了他。

大元帥府就在乾清門,離自己這個皇帝的距離比內閣離自己這個皇帝的距離都還要近,而且大元帥府當值的高級官員是可以直接來乾清宮面聖的。

但馬士英很少來乾清宮奏事。

如今朱由檢還是第一次見他恭候在外面,細想想自己剛剛抵達江南時,被江南的一衆東林黨抵制,全靠馬士英站在自己這邊無條件支持自己,若不然自己也不會輕易地立足江南。

而如今只因西南戰事指揮不力被自己有所遺忘,如今想想,朱由檢倒也有些歉疚,畢竟當初派馬士英統帥西南軍政的是自己,這裡面也有自己的責任,也不全是因爲馬士英無能。

“愛卿因何事而來?”

朱由檢問向馬士英。

馬士英顫巍巍地匍匐在地向朱由檢行了大禮:“回稟陛下,老臣想乞假三月,在西南得的舊疾昨日又復發了,太醫的意思是需要將養三月,老臣便想着六月二十是太嶽公(張居正)之忌日,太嶽公雖有震主之嫌,但到底是公忠體國之輩,老臣一生唯敬太嶽之大志,只可恨無力續太嶽公遺志,如今也只能以祭拜之禮聊解內心之憾。”

朱由檢倒是頗爲驚訝,他沒想到馬士英是來向自己請假的,而且請假理由是他要去祭拜張居正!

這個時候突然要去祭拜張居正,朱由檢自然能猜到馬士英的意思:“朕準了,路上替朕訪察一下民情,朕準你密奏之權,把你所看所想的都寫在奏疏上!”

“微臣叩謝陛下!”

馬士英很是感動,旋即就離開了乾清宮。

朱由檢則不由得笑了笑:“好一個馬士英,對自己倒是頗爲自信!”

……

馬士英一得到朱由檢的允准就連夜離開了北京城,整個京師也就阮大鉞知道,此時也只有他一人趕來送馬士英。

十里長亭處,阮大鉞很是不解地問道:“眼看就要大事可成,你這個時候突然離京到底是什麼意思?”

“正因爲大事可成,我纔要離開這裡,京城人多口雜,一旦你指示的那名御史上奏後,我們難免不被陛下懷疑,甚至李明睿也會被懷疑,而現在就看陛下更願意用誰,現在看是李明睿,李明睿支持大明對外擴張,但殊不知陛下最想要的還是有朝廷官員站出來行當年張江陵之事,清丈天下田畝,解0放佃農奴僕增加自由民數量,你當我馬士英爲何要突然去祭拜他張江陵,哪裡是我想祭拜,而陛下想祭拜他,甚至陛下想再出現一個張江陵,甚至要一個比張江陵還要膽大的首輔出來,年輕未諳世事的李明睿哪裡知道這裡面的秘辛,這樣的人只能由我馬士英來做!”

馬士英說完,阮大鉞不由得把馬士英拉到一邊:“你瘋啦!張江陵的下場你不是不知道,雖說功在千秋但也亡在當朝啊!你得罪的可是全天下的士紳!”

“你我在陛下身邊這麼久,難道沒看出來,陛下想用的就是這樣敢瘋敢幹的官員,李明睿、李邦華就算抓住了這點才青雲直上,同樣是隨扈大臣,陳純德與申佳允就一直還窩在都察院與地方巡撫任上,原因是什麼,還不就是因爲這兩人不夠大膽,再說,現在不是萬曆年間,如今商業大興,大庇廠主坊主都缺人,工部尚書宋應星的奏疏你不是不知道,崇禎二十三年就還有五百多萬人丁缺口,不得不以婦孺童工用之,我們如今再做張江陵之事將不再是得罪全部士紳之事而是得罪一部分只知蓄奴耕田之傳統士大夫,想要更多契約工的官紳自然是希望我們把這些士紳控制的人丁解0放出來的,更何況如今北方的士紳幾乎全被剷除,阻力已然不大,我等如今做這事不歸是順應天下大勢而已,你不是也在主動把老家的丫鬟奴僕放出來令其務工嗎?”

“話雖這麼說,陛下真能因此讓你做內閣首輔,惠王一黨就不會發現你的主意?”阮大鉞問道。

馬士英不由得拍了拍阮大鉞的肩膀:“這就要靠你了,你留在京城繼續和惠王他們鬥,另外可以想辦法把誣陷高弘圖的事往李明睿身上引,或者你自己去拜訪一下李明睿,陛下若真想用我,這些都會是說服他棄用李明睿的一個理由。只要我主政內閣,兵部尚書的位置就非你莫屬!”

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
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