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

看到尚可喜被五馬分屍的場景,左都御史陳純德干嘔了一下。

禮部尚書劉宗周抓住了吏部右侍郎華允誠的手抖個不停。

刑部尚書姜曰廣扶着柱子差點沒栽倒在地。

一片來自尚可喜身體的殘肉落到了應天巡撫瞿式耜的紅袍上,瞿式耜嚇得暈厥了過去。

也就只有武官與經歷過戰爭的官員此刻也還都忍得住,沒有因爲尚可喜被五馬分屍而受不了。

倒是內閣首輔範景文此時卻還表現得很淡然,雖然拳頭在袖子裡捏得很緊,但臉上卻帶着謎一樣的微笑。

這種時候誰都可以被嚇到,唯獨他這個內閣首輔得做出淡定的樣子來,不然不足以顯出與底下大臣的不同。

朱由檢讓中央和地方掌握實權的要員親眼目睹這尚可喜被五馬分屍的場面,便就是要震懾一下這些官員,給他們一個切實的印象,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奸臣逆子的下場。

“這就是背叛朕,背叛大明的結局!”

朱由檢說了一聲就乘步輦離開了這裡。

而此刻,在場的官員們都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此刻他們才明白爲何陛下會讓他們觀看處決尚可喜的過程。

至此,這些督撫們乃至中央部院府寺的堂官們在回衙後不敢再對徵稅工作提出半點異議,也沒人直接說徵稅的半點不對,也不敢有半點馬虎。

連帶着福建總兵鄭芝龍都開始不得不相信皇帝陛下朱由檢的決心。

年前的稅政登記雖然轟轟烈烈,但只限於對陸地商鋪與作坊以及礦產進行產業登記,因朱由檢沒有沒有強行收稅,只作登記,且鄭家的經營模式以海上收取保護費與港口收取舶岸費以及經營海內外走私爲主,並未參與商鋪經營與作坊生產。

因而,朱由檢加徵商稅對鄭氏集團的影響倒也不大。

最多就只是使鄭氏集團從國內走私的茶葉絲綢瓷器等成本上漲。

但真正對他鄭家有大影響的是所謂的關稅裡的海貿稅收。

他鄭家雖然大半財富來源於海上貿易和海上關卡收取保護費,朝廷鞭長莫及管不到他這一塊,但他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在沿海的走私貿易,同很多江浙閩兩廣官紳富商一樣,在大明進出口貿易這一塊吃着很大的利潤。

如今朝廷要整頓關稅,鄭芝龍能想象得到會影響鄭家的便只是這個。

朝廷想在海外貿易裡面佔據更多的收入的話,就會打擊走私,就會逼得他鄭氏集團不得不將這部分利益讓給朝廷。

年前的時候,稅政登記沒有登記進出口總額,因爲這個也無法登記,大半走私貨物都控制在他鄭家手裡,朝廷只能掌握各類商品生產總量和銷售總量,卻無法清楚每一年鄭家從中倒買倒賣中獲取多少利潤,也沒有朝廷官員敢來他鄭家查問。

鄭芝龍不清楚朝廷要收多少關稅才肯滿意,如今朝廷能掌握的只是內地商戶應徵收的額度,他鄭家甚至到現在也沒有收到收稅單,這讓鄭芝龍很費解,他不知道陛下朱由檢是不是有意忽視他鄭家,還是在等着別的什麼手段,鄭芝龍想搞清楚陛下和朝廷是怎麼想的,是真的要打擊走私,還是重啓海禁,只做朝貢制度?

正因爲此,在朱由檢下旨着令各地督撫總兵進京時,他也來了。

儘管他鄭氏集團當中已經有人擔憂朝廷會藉此除掉他,但他認爲朝廷在未有足夠的力量剿滅自己以前是不可能對自己下殺手的。

“陛下有旨,宣福建總兵官鄭芝龍入宮覲見!”

而就在這時候,王承恩找到了鄭芝龍,並傳達了朱由檢的旨意。

對於鄭氏集團,朱由檢也是很頭疼的。

現在,在表面上,鄭芝龍是一個武官,只負責福建的軍事防務。

但實際上,他鄭芝龍則是福建沿海的最大走私武裝集團,以前叫海盜現在被大明招安了,便也就只能叫做走私武裝集團,而且這個武裝集團還成了大明之官軍,可以以朝廷名義兼併其他海盜,鞏固其海上霸主地位。

海洋貿易最大的利潤來自於進出口貿易稅收的徵收。

朱由檢要增加關稅額度只能先打擊走私集團。

以朱由檢現在對軍權的掌控力和對士紳集團的控制力和在民間的威望,打擊朝廷控制範圍內的走私集團不成問題。

但鄭氏集團的海上實力卻不是朱由檢輕易能碰的,但偏偏鄭氏集團對進出口船隻徵收保護費就已經影響朝廷關稅收入,更別提他自己也參與走私,還是走私貿易裡的大頭。

從某種角度而言,鄭氏集團現在就是名義是屬於朝廷的海軍,但其實是一個在海上壟斷海洋經濟的軍閥。

朱由檢擔心的是一旦自己開始正式按照朝廷稅政統計的茶絲等產量來徵收關稅,那麼這個軍閥便會變成海盜破壞稅收徵收,繼續瘋狂走私,不走官方貿易渠道,隱瞞貿易收入,使得朝廷實際上收的稅收依舊會很少。

除此之外,鄭氏集團還可以把自己在關稅徵收後的貿易損失轉移到對過往船隻徵收的保護費上,使得進出口的貨物成本增加,影響整體海洋貿易的銷量。

朱由檢不得不承認鄭氏集團有很多種應對方法,而自己卻鄭氏集團沒有任何辦法。

除非自己能消滅鄭氏集團,或者是鄭芝龍能心甘情願地把制海權和大部分海洋利益讓給朝廷。

但無論怎麼樣在,朱由檢都知道自己現在還不能激怒鄭氏集團,儘管自己現在已經具備可以和滿清抗衡的陸軍力量,但還沒有具備可以和鄭氏集團抗衡的海軍力量。

好在鄭氏集團並沒有圖謀大明江山的目的,頂多是想保持現狀即升官加爵光宗耀祖又能富貴至極,又是漢人勢力,且朱由檢也知道鄭芝龍這個人就是一個沒有什麼遠見和雄圖大略的,在原本歷史上便因一個閩浙總督之位投了滿清,結果落得個被殺的下場。

這一世,朱由檢也不認爲鄭芝龍會成多大的氣候,他之所以於一年前就提出徵收關稅但免徵稅一年就有試探鄭芝龍的意思。

如果鄭芝龍當時聯合朝中大臣或者海盜發難的話,朱由檢或許會停止對關稅的徵收,但在當時鄭芝龍也不知道是被自己的總兵之位給吸引住了,還是猶豫不決,深怕激怒朝廷而看朝廷下一步打算,或者是等待明清交戰的結果。

既然徵收關稅繞不開鄭氏集團,朱由檢也就只能把鄭芝龍叫到御前好好商議商議,雖說他現在是大明皇帝,但奈何自己沒有受自己統管的海軍,現在的自己只能先和鄭芝龍達成一個妥協,甚至要壯大朝廷海軍力量,也還得依賴鄭氏集團。

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十章 帝后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
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十章 帝后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