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

咚!

鐘磬之音響起。

錦衣衛百戶毛維張不由得緊張地正了正頭上武官帽,深怕露出半點的金錢鼠尾樣子來。

緊接着,又傳來掀簾子的聲音。

毛維張的心砰砰直跳,還以爲是陛下就要出現,但藉着餘光一瞥,卻見是一叢叢穿紅着綠的流蘇裙搖曳了進來。

而且還聽見了安箸布碗之聲。

毛維張猜得出來,這是宮女在安排皇上的晚膳,他心裡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至於這些宮女長得如何,他自然是不敢擡頭看的,在北地,好看的姑娘基本上都藏着不敢出來,怕被韃子糟蹋。

因而,他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美麗女子的樣子了,今日只不過藉着餘光一瞧,就覺出後宮佳麗無雙的皇家氣派來。

不過,一聞到飄來的飯菜香,他就更加難耐起來,甚至這纔想起自己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

此時,他才感覺得到自己肚子已經在餓得咕咕直叫。

就在毛維張由宮娥之流蘇裙聯想到後宮佳麗聯想到秦淮河畔的嬉笑聲和大魚大肉時,他便聽見厚重的腳步聲傳來。

“參見陛下!”

酥得不能再酥的女子軟語猶如驚雷一般讓毛維張不由得抖了一下。

皇上來了。

自己一路期盼着見到的大明皇上來了!

“怎麼還不宣他進來!”

一聲威武而不可輕易冒犯的男子之聲傳進了毛維張的耳裡,他不知不覺間便已額頭冒起了冷汗,饒是他在河間府和清軍一起喝酒吃肉打探機密時也沒這麼緊張過。

一束拂塵朝他這裡甩了一下:“進來吧,陛下召見。”

“多謝王公公”,毛維張笑了笑,便急急忙忙地走了過來,一見對面坐着一穿玄色帝王常服的中年男子面容沉靜地坐在那裡,就嚇得毛維張忙匍匐下來:“河間府錦衣衛百戶毛維張給皇爺請安!”

錦衣衛雖是外朝官員,但畢竟是皇帝私人,尤其是毛維張這種執行秘密任務的諜探更是與皇帝關係親密,可直接對皇帝負責,因而便以家禮相稱,稱呼朱由檢爲皇爺,以此區別於外廷官員與內廷首要太監。

“平身吧,擡起頭來,看着朕”,朱由檢說道。

“謝皇爺”,毛維張起身,擡起了頭,一看見朱由檢那張瘦削而頜下留有濃密短鬚的長臉,心裡就不由得撲通撲通直跳起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把一路上準備好的話都給忘得一乾二淨,也幾乎看不到一旁的宮女和太監。

陳圓圓等宮娥只得躲在屏風後面暗笑。

而王承恩雖咳嗽了幾聲,但毛維張此時卻如聾子一般什麼也聽不見。

“想必餓糊塗了,你還是第一次進京奏事吧”,朱由檢主動問了一句。

“回皇爺,是的,以往都是衛千戶直接來京,只是這次衛千戶有事,便派了小的來”,毛維張回道。

“口齒還算利索,這一路快馬加鞭的,想必也累了餓了,先吃飯吧,吃完飯,王承恩先帶下去沐浴,然後再來這裡回話”,朱由檢說畢便進入了屏風裡面,見陳圓圓等還在偷笑,便勾了勾陳圓圓下巴:“笑什麼,當初你第一次見朕的時候,比他也好不到哪裡去。”

陳圓圓微微嘟嘴,面帶羞色地跟着朱由檢進入了暖閣,開始給朱由檢按摩:“陛下累了一天,想必累了吧。”

這裡,毛維張倒是受寵若驚,他沒想到進宮回話,還有這好處,可以有皇帝賜宴,他趕忙謝了恩,就在內宦帶領下,進入了用餐的地方。

不過,因爲隔着屏風就是朱由檢和宮娥們,所以他也不好狼吞虎嚥,只得斯斯文文地吃,也不好啃雞腿豬蹄,深怕因此鬧出動靜來,也怕嘴上沾了油,待會回話,影響陛下觀感。

這裡,內宦親自給他倒了一杯酒,他也只是小心翼翼地接過,並不敢喝:“有勞公公了。”

毛維張不由得暗自發誓,回去後定要在其他兄弟面前好好炫耀炫耀。

“毛維張,北地民心如何,士民們可還記得我這個大明皇上,對清廷歸順之心如何?”朱由檢閉着眼睛,任由着陳圓圓在自己身上按摩,同時問着毛維張。

毛維張只得迅速把飯粒咽盡:“回皇爺的話,北地現在老百姓們是怨聲載道,已經開始念起陛下您的好來,說您至少不圈佔他們的地,本來這些百姓們是真的相信清軍來了不過是換個朝代而已,還免了三響就更加高興了,但從這剃頭令和圈地令一下,整個北境已經鬧了好幾處反叛,但都被清廷鎮壓下去了。”

“這多鐸戰敗之後,清廷還未停止圈地之令?”

朱由檢看着毛維張又吃了幾口後,才又問了一句。

毛維張卻不敢再吃,恭敬地把碗筷放了回去:“公公,小的已經飽了,請您撤下吧。”

這內宦驚疑地看了毛維張一眼,七尺高壯漢就只吃了半碗就說吃飽了,飯量比貴妃娘娘的飯量還小,誰信啊,莫不是嫌御宴的飯菜不合口味?

這裡,毛維張帶着只三分的飽感,起身拱手回答着朱由檢的問話:“回皇爺的話,最近清廷非但沒有停止圈地,據順天府的人說,反而愈演愈烈,大有不但要把滿北京城的漢人趕出來的意思,如今只怕要把整個順天府都變成滿洲人的地盤才罷休,光是勒克德渾一個貝勒都圈佔了上萬頃的良田,也不知道這大清是怎麼想的,這剃頭令就已經逼得我漢人無法活,現在這圈地令又越來越加劇。”

朱由檢此時也不由得沉思起來,毛維張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都明白的道理,他相信多爾袞不可能不明白。

事實上,歷史上的清廷圈地令的確一直持續到康熙掌權後纔開始逐漸停止。

朱由檢雖然憎恨清廷皇帝,但也承認他們都不是愚笨之人,不可能不知道這圈地之害。

如此做的話,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爲了滿足比緩和滿漢矛盾更重要的羣體的利益。

朱由檢如果猜的沒錯的話,應該是滿清軍事貴族,這些滿清軍事貴族在入關之後,肯定是要得到獎勵,嚐到佔據關內土地的好處後纔會願意跟着愛新覺羅家族,爲清廷皇室打天下。

如此想來,朱由檢也釋然了許多:“好一個多爾袞,也虧了朕以前把北地民心失得差不多了,才讓多爾袞鑽了空子,現在可以肆無忌憚地害民虐民。”

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
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