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

大明帝國開始設立東瀛省。

即將原倭國之領地設爲東瀛省,以此爲大明又一個省。

同時,大明皇帝朱由檢任命張岱爲首任東瀛總督。

張岱少年出身富貴,對於玩樂最是熟悉,朱由檢讓其擔任首任東瀛總督,目的便是要讓他在東瀛發展文化產業,再說的通俗點就是聲色產業。

現在大明國內禁止賣銀和開設大型賭場,但朱由檢已授意張岱,唯獨可以允許東瀛進行賣銀活動和開設大型賭場,且承認其合法性。

於是,大明國內之風月之所和大型賭場開始大規模東遷。

秦淮河、揚州瘦西湖、北京大明門等地方轉眼間便人去樓空。

而不到一年,東瀛之江戶、京都、奈良便開始歌舞昇平,通宵達旦,成了男人之天堂。

論土地價值,東瀛不比樂浪,東瀛土地貧瘠,資源稀薄,但給大明帶來的稅收卻遠超樂浪。

士大夫無不向往之,每逢休假,必東渡去京都、江戶等府滿足肉身之慾,揮金如土,而載着一身疲倦和輸掉一大筆錢財歸來。

……

大明現在除關內之地外,已有漠南、東北、樂浪、東瀛四省關外之地,還有隔着一干南洋或散步於印度半島、好望角、西歐、美洲等殖民地。

領土跨域全球,可以說,已經是所謂的日不落帝國。

現在日本海域與大明海域以及南洋海域已成了大明內海,船隻來往絡繹不絕,商貿極度發達,且因爲這些地方成爲大明內海,海外諸地成爲大明領地,關稅也就取消,鄭氏集團的關稅特權也進一步縮減。

朝廷的商稅收入則是越來越高,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北直隸京畿地區成爲大明工業基地,而湖廣、西南、樂浪以及東北成爲大明農業基地,源源不斷的農業產品與原材料運輸至松江、杭州、廣州、寧波、月港等地加工出口或內銷。

而大明金洲與巴達維亞城和暫未歸屬大明的琉球則成爲中轉站,使得大明貨物得以遠銷至西歐。

東瀛自不必再贅述,這裡成爲大明百姓們娛樂基地乃青樓、賭場的集中地,也是江湖幫派的集中地,上演着各種瘋狂的人性行爲。

……

但總的而言,大明統治區域內的中心依舊在關內,尤以北京、南京、松江、寧波、成都、武昌、廣州、杭州、月港、揚州爲最。

大明最好的大學堂與最先進的製造公司以及銀行機構和證券機構皆集中在這些地方,同時這些地方又是整個大東亞區內南來北往東去西來的樞紐之地。

而且這些地方又是帝國貴族與一等公民集中之地。

大明帝國貴族與一等公民享有受教育權,人生自有權以及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等福利,使得他們掌控的財富最多,消費的能力也最強,業餘的時間也最大,也就使得這些地方的商業與經濟活動依舊是最爲活躍的。

隨着第一條鐵路自張家口堡到北京以及第一條鐵路大幹線北京到南京的鐵路線的開通,關內南北交流以及關外與關內的交流更加方便。

鐵路、海路、漕運、官道成爲大明南北交往的四條大幹線,每條幹線給大明國庫帶來的每年稅收得以上千萬銀元計,而靠這四條幹線生活的商人與工人以及官吏也以百萬計。

……

崇禎四十二年三月,大明崇禎大帝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

現在的他很少干預朝堂政事,帝國公民們似乎習慣了由內閣首輔主持朝政的形式,而忘記了他這個皇帝纔是真正的幕後操盤手。

爲了在自己進入老年前,讓大明的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更加完善,更加保證帝國處於一個不斷更新與進步的狀態,他要好好重新瞭解一下自己統御下的這個大明社會。

紫禁城內除了多幾個由地方大員送來的東瀛公主與朝鮮公主,也沒有多大變化,宮殿也最多翻修了一翻,多了幾輛自行車以及其他新鮮玩意兒。

因而朱由檢自己待在紫禁城內是看不到帝國多大變化的,所以,他決定出來走一走。

他甚至有個宏願,要在這一世的有生之年踏遍帝國的每一寸土地。

反正現在帝國有內閣首輔主持朝政,大元帥府主持軍政,朱由檢也不必再天天處理政務,有的是時間出去。

何況,他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多久的壽延,也只能抓緊時間看看自己的帝國,好確定如何讓帝國更好的在沒有自己的將來發展下去。

……

這一次,朱由檢是以乘坐蒸汽火車的方式南下。

作爲帝王,他自然也有自己的專列。

甚至帝國首也有自己的專列,且是朱由檢特批的。

帝國首輔不再與朱由檢一同南巡,他有自己的日常規劃,甚至可以直接下達行政鈞令,現在朱由檢掌握對其罷免與任命權。

三月正是草長鶯飛的時節,朱由檢乘坐着鐵路沿着大運河與兩京官道一路南下,隔着玻璃倒也能將帝國的風景人文看得一清二楚。

順天府、保定府、河間府等沿途風光如幻燈片一樣從朱由檢眼前閃過。

從北伐以後,北方士紳幾乎被全部剷除乾淨,清丈田畝之策得以順利推行,百姓們皆有自己之地,因而如今整個北直隸境內的農田足以可見麥田連綿不絕,饒是天色將晚,也能看見帶月荷鋤歸的農戶。

“河南現已成產糧大省,黃河周邊之鹽鹼地得到了治理,前年修黃河鐵路大橋,撫臺徵集民夫數十萬都不成問題,百萬人集中於此吃糧都沒餓死人,特別是化肥普及後,畝產提高了不少,即便是遇見了荒年,也能有紅薯土豆充飢,王朝盛世,莫過於此,很多人都說,若非當年陛下重振大明,大家現在還生活在韃子的重壓之下呢。”

朱由檢聽着一旁的河南巡撫陳貞慧說後只是笑了笑道:“河南地處中原,乃南北之通衢,又是農業大省,當尋找機會推進農業之機械化,別讓這裡的老百姓還繼續面朝黃土背朝天。”

“微臣明白!”

陳貞慧回答的時候,朱由檢看向了眼前浩浩蕩蕩的黃河,以及黃河上的一座鐵路大橋,不由得嘆道:“若非我大明有了混凝土技術與橋樑構造的專業在新式學堂出現,這樣的大橋估計也得數百年後纔會出現。”

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
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