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帝后

天亮了。【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旭日出於東方。

晨光透過重重濃雲映紅了半邊天。

黑氣沉沉的紫禁城總算得見一絲光明。

金碧輝煌的乾清宮裡,血水流了一地。

漢白玉柱上也還殘留着斑斑血跡。

朱由檢走出殿外,看着盤龍丹樨上流下的血跡,和黃沙狂卷下的朝陽。

心中無限感慨。

就在剛纔。

他殺了一名內閣首輔、一名尚書,還有剛剛被自己封爲嘉定侯的外戚周奎和司禮監的兩名高級宦官。

再加上給事中光時亨、左僉都御史竇頂等。

這些人頭,應該能足以祭奠這天下正在被兵禍塗炭的生靈們了。

“大風起兮雲飛揚!”

朱由檢雙手高舉向長空,念出了劉邦的一句詩。

羣臣都默默都站在身後,臉上仍有悽惶之色。

但見君王朱由檢如此豪邁而又自信,也都內心稍定。

懷有二心的奸臣除了!

短時間內,自己這個皇帝對京城有了絕對的控制權。

而這也是自己逃出京城的最好時機。

一想及此。

朱由檢又急步回到龍椅上。

羣臣也忙轉過身來,都看着這位陛下,等他做決定。

朱由檢也知道現在時間很緊張,如今自己讓周遇吉棄守寧武關,就等於在加快李自成兵臨京城的步伐。

雖然還有大同、宣府、居庸關等要塞。

但按照朱由檢對原有歷史的記憶,這幾處地方的守將幾乎就是望風而降。

所以,自己這位皇帝根本不能指望李自成會被這幾處地方的守軍阻擋一段時間。

朱由檢知道自己得做好李自成大軍提前兵臨京城的準備。

南遷的事自然也就刻不容緩!

朱由校首先讓兵部尚書李邦華直接署理順天府尹兼巡城御史事,領五城兵馬司,維護城內治安,彈壓騷亂,以免到時候南遷時出現局面混亂。

其次,朱由檢則命何新接替王承恩提督京營,且帶領自己親訓的三十四名宦官控制京營,並裁撤冗員,選壯勇五萬人,編爲近衛二軍。

周遇吉所部則被編爲近衛一軍。

周遇吉加封寧武伯,其夫人劉氏也加太子太保,算是繼秦良玉之後又一位加封三公三孤的女將軍,以示自己之信任。

王承恩的東廠番子和吳孟明的錦衣衛共計六千餘人則負責查抄所有犯事官僚士紳家產,但也算得上是朱由檢的第三支軍隊。

再加上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和京城各縣的兵丁衙役。

如此,現在朱由檢直接掌控合計有八萬大軍。

這將是他南下重振大明的軍隊基礎。

不過,有兵自然是不夠的,還得有錢糧。

一方面,朱由檢讓近萬第三軍抓緊查抄犯事官紳家產。

一方面,朱由檢則命太子朱慈烺與駙馬都尉鞏永固家丁奔赴通州,收集船隻,準備將通州東西兩糧倉立即裝船。

新任的內閣首輔範景文則全權負責整個南遷的統籌工作,比如騾車與馬匹徵集,還有工匠與留京士子的召集以及各種重要物資與文獻裝車與提前搬運等都由他負責。

而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吳牲則負責組織人手協助範景文完成南遷事宜。

朱由檢給兩人的要求是五日內完成,即三月初四日之前必須完成所有重要物資裝車與重要人才集合工作,包括各類工匠。

本來朱由檢還想把所有京城的百姓也帶走的。

但無奈現在時間緊急,五日內籌備好重要物資與人才南運都有些捉襟見肘,讓數十萬百姓跟着自己南遷自然是不可能的事。

更何況,這樣的話,只會減慢自己南下的速度。

到時候很容易被李自成大軍給追上。

因而,朱由檢只能放棄帶着百姓南遷的想法。

不過,他也不能放棄北方五省的民心,儘管在未來,很可能他會和李自成或者是建奴劃江而治,但他遲早得北伐。

要北伐就不能讓北方五省黎庶忘記自己這位皇帝的好。

所以,朱由檢在朝會結束後就立即發佈了一道諭旨。

諭旨內容是將北方百姓的賦稅徭役全部蠲免!且命文淵閣大學士李建泰帶領京城百官滿城張貼此告示。

李自成奪得民心的口號是闖王來了不納糧。

而如今自己這位大明皇帝免除北方百姓的稅賦徭役,自然也算是挽救一下自己在北方失去的民心。

對於百姓們而言,最直接的利益就是賦稅徭役。

自己之前深受士大夫蠱惑,屢屢加徵賦稅,致使民心盡失,這纔是導致李自成壯大的原因。

如今,能挽回一下自然是要挽回的。

當然,自己放棄北方錢糧賦稅也沒什麼損失,畢竟自己馬上就要失去這半壁江山了,即便不免除也是一樣要失去的。

南遷事宜總算提上日程。

朱由檢便鬆了一口氣。

他不知道李自成會在何時出現北0京城,儘管他已經派出了多路人馬打探。

但現在也還沒有確切的消息。

整個京城依舊死氣沉沉,處於一片恐慌之中。

不過,好在,作爲皇帝的朱由檢用手中強權彈壓下蠢蠢欲動的一些官員後,且再加上他這個皇帝已經明確了南遷的決定。

所以,京城雖恐慌卻也沒有慌亂起來。

官員們都在有秩序地爲南遷做着準備。

但宮內卻出了一件小小的事件。

朱由檢剛面見完籌備南遷事宜的首輔範景文等大臣,回到內宮時卻聽聞周皇后上吊自殺未遂。

穿越到這個時間纔不過十餘天的朱由檢忙着收拾人心和南遷,也就還沒抽出精力去足夠了解自己這一世的結髮夫妻即皇后周氏。

如今聽聞周皇后要上吊,他才急急忙忙地趕到了坤寧宮。

朱由檢來到坤寧宮時,只見皇后周氏一臉憔悴地坐在牀榻上,黃黃的臉未施脂粉,淚痕猶在,便不由得湊近些,握住了她的手:

“你這是爲何?”

皇后周氏別過了臉去,又抽泣起來,旋即又直接跪下道:“不知家父有何忤逆於陛下,竟使得陛下致其死罪!”

這時候,太子朱慈烺也走了出來:“是啊,父皇,外公他不過是貪財了些,你爲何要殺他呀。”

“混賬!朕讓你說話了嗎,出去!”

朱由檢知道周奎對於皇后和太子而言是至親,自己殺之肯定會讓他們有所牴觸,但是自己作爲皇帝要更多的爲百姓考慮,爲天下謀利,要拯救自己皇室,只能將周奎這個有負於自己的外戚處死,否則不足以震懾住其他勳戚。

皇后周氏作爲周奎女兒可以對自己有怨言。

但太子朱慈烺作爲未來儲君不能被私情所困,得能理解自己這個皇帝一言一行,不能理解也得遵從!

如今,太子朱慈烺的話等於讓朱由檢看見了他的軟弱,便不由得怒叱了一句。

太子朱慈烺也只得退了出去。

而這時候,朱由檢才從袖子間拿出一封密信遞給皇后周氏:“你自己看看吧,這是你那好父親,朕的好岳父寫給李闖王的,說到時候會獻上我們的孩子以乞得保全富貴,有此無情無義之岳父,朕焉能不殺,不殺何以彈壓住渙散的人心!”

皇后周氏看了後,半晌不語。

但就在朱由檢突然轉身時,這周皇后忽然又嚎啕大哭起來,緊接着卻又道:“妾身有罪,不該怪罪陛下,家父有罪,有負聖恩,如今天下危急,妾身乃嬌弱之軀,不願再拖累陛下,如今請陛下珍重!”

說着,周皇后就要撞向樑柱自殺。

朱由檢忙抱住了她,他知道現在的周皇后正是傷心欲絕失去理智的時候,一邊因爲父親的死而傷心一邊也因爲父親的背叛而惱恨一邊也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這個殺了他父親的丈夫而選擇自殺,所以他知道自己怎麼勸也是不可能的。

因而,朱由檢只得用命令的口吻喝道:“你是朕的皇后,聽着,沒有朕的旨意,你就不準死!如今南遷在即,民心稍安,若一國之母再有不測,勢必造成京城慌亂,從現在起,你好生帶領好宮中之人做好南遷準備,不可再有輕生之戀,當顧全大局,不可棄江山社稷於不顧。”

周皇后素來聰慧賢惠,聽朱由檢如此說也恢復些理智,坐了下來,沒再說話。

而倒是朱由檢因爲剛纔一抱觸及她那風韻猶存的肌膚,再加上一見她哭後的楚楚可憐樣子,便失去理智,撲了過去。

一夜大顯雄姿,朱由檢極盡丈夫之責,嚐到魚水之歡後,讓周皇后更加沒了輕生念頭。

只是昨晚被朱由檢要得太過,而使得周皇后不得不休息幾日,讓袁貴妃幫着遣散宮人和準備南遷事宜。

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
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