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

史可法在沒成爲太監之前便和韓守敬很不對付。

畢竟一個曾經是南京兵部尚書,一個曾經是南京鎮守太監,都是南京城的頭頭,自然是誰也不服誰。

如今雖說史可法和韓守敬都成了太監,但偏偏都成了司禮監秉筆。

因而,史可法依舊是看不慣韓守敬的。

當然,史可法也聽得出韓守敬語氣中在暗諷自己,不過史可法更想知道的是韓守敬在給陛下朱由檢附耳說什麼,竟使得陛下朱由檢眉開眼笑。

史可法暗想不用猜定是蠱惑君王做什麼不正之事。

史可法不由得暗罵就是有韓守敬這樣的內臣在,大明才導致今日這般地步。

韓守敬沒有理會史可法那吃他的眼神,現在他正滿臉諂笑地對朱由檢回道:“奴婢不敢誤了陛下的正事,陛下要幾個可靠的懂錢莊的人,奴婢給你帶來了。”

朱由檢深知要想實施貨幣改革,要想開一家銀行,得找幾個熟悉錢莊生意也經歷過大宗貨物交易的鉅商才行。

而不可能找朝廷官員去做這些事,這些飽讀詩書的人基本上對這些沒什麼概念。

更何況,朱由檢也不想讓大明未來的金融機構讓文官插手,這種未來可能把控大明經濟命脈的重要部門,他得把控在自己手裡。

因而,他選擇了忠誠又腦袋靈活的韓守敬主持此事。

朱由檢讓韓守敬籌辦銀行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募幾個熟悉錢莊生意和知曉商業活動的富賈鉅商。

韓守敬在南京這麼多年,也置辦過不少私人產業,在商界上也頗有人脈,自然找幾個熟稔錢莊生意又可靠的良心商人不是難事。

朱由檢一聽此不由得興奮起來:“快,派人立即召他們進宮,同時你先跟朕介紹介紹這兩人。”

“遵旨,一個是王家勤,此人是寧波府學生員,祖輩是徽商,外祖父是萬曆朝南京兵部尚書殷正茂,此人和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又和復社學子方以智交情不淺,尤善雜學,兩三年間便成寧波鉅商,與商道頗爲精通;

還有一人名爲楊名深,此人乃萬曆朝兵部尚書楊博之後,晉商大族,整個大明就屬他家銀號最多,此人頗爲義氣,不似其他晉商,聞知京師陷落,關停了北直隸和山西陝西各處銀號,現也遷移產業抵達南京。”

王家勤,朱由檢倒是知道,乃原本歷史上的寧波抗清六義士之一,只是朱由檢沒想到此人倒有如此背景。

而對於楊名深這樣的官宦子弟,朱由檢並不清楚,不過楊博他是知道的,連嘉靖年間的嚴世蕃都忌憚此人,可見此人有多麼不簡單。

朱由檢一回到乾清宮剛在陳圓圓服侍下盥洗完畢,整理好衣冠,便見韓守敬領着這兩頭戴方巾的中年人走了進來。

不過,朱由檢卻發現這兩人似乎對於乾清宮的陳設並不驚訝,很是從容,甚至不以爲然。

“學生王家勤見過陛下!”

“學生楊名深見過陛下!”

兩人很規矩地給朱由檢行了禮。

“平身吧,朕有多窮,兩位應該是看出來了吧,據朕所知,你王家勤的外祖父殷正茂和你楊名深的曾祖父楊博都是萬曆新政的參與者,算得上當年那場轟轟烈烈萬曆革新的改革派,如今爾等作爲子孫後輩,可有雄心壯志跟隨朕再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大明自救運動?”

朱由檢直接開門見山問着這二人,搬出其兩人家族中引以爲傲的人物來也算是給予他們一個勉勵。

王家勤和楊名深本就是狂生,因功名不顯而沒能步入仕途而被家族所輕視,最後不得不走上商道,如今聽皇帝陛下朱由檢讓他們向他們家族最厲害的人物看齊,自然也就慷慨激昂起來:“學生願意!”

“學生這個稱呼很好,你們雖是生員,算不得進士,但今日朕就賜你們同進士出身,做朕的天子門生,傳旨內閣,授同進士出身王家勤和楊名深戶部主事之職,協同司禮監秉筆太監韓守敬、戶部右侍郎祁彪佳辦理大明中央銀行之事。”

朱由檢這麼一說,王家勤和楊名深忙謝了恩。

而楊名深明顯對朱由檢提到的大明中央銀行有種直覺上的熟悉感:

“敢問陛下所說的大明中央銀行指的是?”

朱由檢能理解他們不知道這種近現代詞彙,便親自解釋道:“和你家的銀號錢莊差不多,待會朕會讓韓守敬給你們資料,你們自己先領了去好好研讀,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直接來問朕。”

說着,朱由檢便讓韓守敬賜給兩人進入宮門的金牌。

雖說朱由檢知道貨幣改革迫在眉睫,但他也知道很多時候做事也不能急於求成,尤其是這種新事物即便他已經有他萌芽狀態事物產生,但若操之過急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所以,朱由檢沒有催這兩人,而是要慢慢和這兩人以及韓守敬認真地摸索出方案來。

畢竟朱由檢要求的是在最快時間內,讓大明所有地方的交易都用的是大明中央銀行的貨幣,這個難度本就不行。

這就意味着,中央銀行不能在南京只有一處,他得有多處分號,且在最快時間內建立兌換信譽。

王家勤和楊名深倒也不算是愚笨之人,再加上他們進入商道已久,也能理解一些金融概念。

而且,楊名深甚至斗膽建議就以他楊家銀號爲基礎建立大明中央銀行,這樣可以再短時間內讓大明中央銀行開遍整個大明,且具備第一批固定兌換貨幣的客戶,而且具體辦事的掌櫃學徒也都是現成的,訓練起來難度要小得多,甚至有專門的培訓機構。

楊名深明顯是一個睿智的商人,他嗅到了這裡面的機遇,爲成爲朱由檢的皇商,大明金融的代理人,他表示願意楊家讓出七成利潤,甚至要將所有店鋪以及爲楊家經營產業的奴僕長工給皇家。

朱由檢可不能讓楊名深那麼隨意,直接壓低到楊家只能得一成。

王家勤也不願意讓楊家獨自跟着皇家一起發財,表示願拿出兩百萬兩入股半成。

考慮到以後一旦出現楊家這樣的大資本家需要人制衡,朱由檢同意了王家勤的要求,但拒絕了楊家繼續拿銀子入股的要求。

而韓守敬也被朱由檢準允交出一百萬兩得到半成份額。

除此之外,朱由檢則賜予給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官員和地方三品以上文武官員部分份額,且還有近衛軍士兵和兵部工部管理的工匠也擁有部分份額。

這些份額並不高,對於現在的很多帝國的統治者而言或許算不上什麼。

但他們以後會知道這其實就是朱由檢給他們的高薪養廉銀,並也是朱由檢有意將他們捆綁上和大明一起追求利益的對外擴張的戰車上的一個開始而已。

朱由檢自己獨得大部分利潤。

對於一個把本該歸於內帑的商稅關稅全部交給國庫的無私帝王在未來多得點好處也沒什麼。

畢竟以後修建園林、開設博物院以及建立科學院這些什麼的都是需要花錢的。

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四百章 疑陣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
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四百章 疑陣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