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

從朱由檢允許近衛軍官兵參與科舉的政策開始起,科舉制度只培養理學文臣的傳統形式便一直被文武兼備學識雜糅的新士子衝擊着。

大明陸軍軍事學堂和近衛軍軍級學院培養出的一些軍官生中,都會有對於政治更感興趣的人,這些人會由各軍和大明陸軍軍事學堂統一向當地官府報備參加舉業,但依舊還會在軍中擔任軍職。

這就意味着,大明近衛軍的官兵本身已經是士的階層,他們也已經成爲了這個帝國的統治階層。

包碩不過是其中的一員,他把自己定義爲一名新儒士,他既接受儒家經典理論也接受着朱由檢的聖學理論,他一接任吳橋縣的縣令之職便開始按照自己在近衛軍軍事學堂中學到的政治經濟學知識以及在儒家經典中挖掘出的倫理知識來開始實施自己對吳橋縣的管制。

包碩首先做的則是以自己所屬的近衛軍士兵爲基礎成立督察隊。

一個近衛軍兵團級的單位是有自己的直屬官兵的。

而包碩雖是吳橋縣縣令但也有自己的軍職官銜忠武校尉,因而他也有自己的士兵。

包碩以自己的士兵爲各督察隊隊長,招募當地忠誠本分的百姓成立督察隊,分兵管理吳橋縣各分區的治安,以此達到穩定秩序的目的。

畢竟在近衛軍大量消滅士紳階層後也導致了整個吳橋縣統治秩序的混亂,一些匪徒與不法分子也開始鬧事起來,甚至一些街邊混混也多了起來,將劫掠富戶當成了正義的事。

因此,包碩來到吳橋縣首先要做的便是恢復統治秩序,然後則是統一分配生產資料與平抑物價。

大明對滿清的經濟戰一直在進行。

印製的大量銀元流入到了滿清統治的北方地區,但滿清官府又不知道儲備黃金應對大明對他的貨幣衝擊,再加上滿清先後發動兩次南下徵明的戰爭使得北方地區的通貨膨脹十分厲害,且加上士紳富戶們都囤積居奇,使得北方物價高得離譜。

特別是最關係民生的糧價與鹽價。

按照錦衣衛的報告,北方地區一百銀元才能買到一石米,而在南方地區同樣的一百銀元已經能買到一百石米。

整個北方的百姓要買米也只能揹着大袋的銀元去兌換米或者白銀。

官府也不再信任銀元,只收白銀,使得整個北方地區的銀貴錢賤現象越來越嚴重,底層百姓生活越來越艱難,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

因而使得近衛軍在吳橋縣對於士紳採取報復時,整個吳橋縣的庶民們對於士紳們沒有太大的同情心,原因就在於矛盾的確已經激化到即便近衛軍不出現他們也會反的地步。

但包碩是替大明統治這裡的,所以他要重新建立長久穩定的統治秩序就得把這個物價降下來,恢復整個吳橋縣的政治經濟秩序。

這對於接受過新學問教育的包碩不是什麼難題,而且在大明行政領域已有了一套典範流程。

首先,在成立督察隊維持治安後,包碩便開始如約兌現將近衛軍從各士紳家族中囤積的糧食布匹銀兩銀元等基本生產資料按照他設定的規格分給這些士紳家的奴僕丫鬟。

同時將土地分配給佃農們,至於還剩下的大量糧食、布匹、房屋、古董等則以低價出售,以此達到大量回收銀元的目的。

跟隨近衛軍北上的不只是軍隊也有許多各個系統的學員,其中就有大明中央銀行系統的學員,此時包碩便親自選擇了一位來自大明中央銀行系統的學員,以他負責在吳橋縣成立中央銀行縣級分行,開始通過儲蓄業務的方式回收大量銀元。

吳橋縣的百姓們本身就不怎麼信任銀元的貨幣價值,且都得了基本的生產資料後也沒有了進行貨幣貿易的必要,因而在看見存進銀行可以得到利息後便想着與其白放在家裡不如放進銀行,也有不信任銀行只藏着家裡的。

但無論是哪種方式,導致市面上的熱錢就冷卻了下來,貨幣流通量下降,經濟活動的總財富與貨幣流通的總財富開始趨於平衡,物價也就跟着降了下來,人心也得到了安定。

根本上是因爲近衛軍將士紳們佔據的利益分給了庶民所以使得社會矛盾降低,而物價下降不過是經濟方面的表現形式而已。

回收回來的銀元則回運回南京回爐或者銷燬,但更多的是被大明有計劃的投放在還沒被佔領的滿清統治區,因而導致滿清佔領區出現這樣的現象,無論你物價高到什麼地步,總有土豪能一擲千金地把你提價十倍的東西買回去。

滿清官府對於這樣的經濟北伐比近衛軍的軍事北伐政治北伐還要無力,但包碩這種沒多少官場經驗的年輕大明官員一到任就能將這樣的問題完美解決,給予老百姓們最直接的感受是大明自然比滿清好,即便是大明的官府也比滿清的官府值得信任。

在滿清佔領區,一張一千銀元面額的紙幣都不能讓百姓們信任,但在大明佔領沒多久的吳橋縣,包碩爲方便官府與民間的貿易方便只不過隨意寫的一張有數字的紙就能得到百姓們的信任,百姓們相信憑藉這樣的紙可以去兌換到他應值的物件。

在穩定好治安與經濟秩序後,包碩則開始進行對樓晟這些清廷官員的審判。

北方百姓對統治階級所有的不滿都集中到樓晟這些滿清官員身上,因而包碩對這些人的處分也是對政治人心的穩定。

樓晟本以爲包碩會勸降他甚至會收留他,但他沒想到包碩把送到了審判臺上,而且是接受所有吳橋縣百姓的審判,這讓樓晟很是崩潰,但讓他更崩潰的則是他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凌遲處死。

大明近衛軍對吳橋縣的佔領後帶來的改變意味着此次北伐戰爭不再是張養浩所謂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從此刻起,北伐的近衛軍每收復一處城池就會解救一處的百姓。

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十一章 南撤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
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十一章 南撤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