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

兩個大肉包,一個雞蛋,煮熟的紅薯管夠,以及一罈子醬時蔬是朱由檢親批的滅虜軍基層官兵的午餐規格。

在後世看來是很簡單的午餐,但在當時對於流民出身的滅虜軍而言卻是過年一般。

肉包既補充動物蛋白和脂肪也補充澱粉以及人體必需氨基酸(小麥),而紅薯則是擔心飯量大的官兵兩個大肉包吃不夠額外增加的澱粉補充,雞蛋則是提供無機鹽與維生素所需要,而時蔬大多時候都是白菜,補充膳食纖維。

雖是簡單但也保證了人的基本營養需求,紅薯或者馬鈴薯已由皇莊在浙西和贛南山地僱民耕種,專門供應軍需,最難得是雞蛋,在這個還不能人造雞蛋的時代。

對於朝廷而言,保證士兵能吃上雞蛋不是一筆小的消費。

爲此現在皇莊和大戶們已廣泛開辦了養雞場,而肉食也同樣如此,長江沿岸水系發達,在巨大需求量的刺激下,養家禽與家畜已漸漸從家庭式養殖變成了作坊式規模化養殖,而走在最前頭的則是皇莊僱傭北方流民開辦的國有養殖作坊。

滅虜軍的官兵吃的是津津有味,對於他們而言,能成爲官軍吃皇糧就已經讓他們得到了滿足,而城牆外的韃子不過是要破壞着他們這種安穩生活的強盜而已。

所以他們大多隻是單純的想把這些人趕走,然後自己好這樣安安穩穩地吃着肉包子和雞蛋,什麼都不用幹。

西洋營參將查德里很不理解地問着堵胤錫:“總督閣下,請問這麼多官兵爲何不出去打,爲何要在城內挖溝設柵?”

“從現在起,你和你的葡兵全部聽從巡撫李撫臺調遣,聽從撫臺之令,若再如現在這樣沒話找話,休怪本官對你不客氣!如何打仗,不是你說了算,陛下給你的是參將之職,不是督撫之職!”

大明時代的人對待西洋番自然不像後世許多人一樣,對西洋人那麼跪舔,饒是堵胤錫這種脾氣比較溫和的人,此時也不會因爲查德里是佛郎機人而對他要客氣一番,尤其是在這種大戰來臨之時,自然是先一番訓斥,以使得這佛郎機人懂點規矩。

查德里不好再說什麼,此時的他也沒有後世西洋人在國人面前的傲勁,作爲僱傭兵的他現在只想完成自己契約裡的協議,並儘可能獲得明廷的好感,爲將來的貿易有個好的開始。

李巖還的確不知道如何調派這三百葡兵,除了部分留下操作火炮外,其他的被他直接派到了外城城牆上,既然是不是自己漢人,而又會火器,自然是要去前面當炮灰的,至少不能讓皇帝陛下僱傭葡兵的錢白花。

李巖當時或許是這樣想的,因而查德里等便被李巖派到了外城城門處掩體內,組成阻擋清軍鐵騎的第一道防線。

此時的武昌城外,尚可喜和吳三桂的步兵已開始集結,而滿洲鐵騎也已開始列陣於前,突然間,便是炮聲大作,阿濟格部的紅衣大炮呼嘯而來,頓時,外城被直接炸塌,而內尚可喜和吳三桂的步兵立即搶灘過河,這些來自關外的漢兵們與韃子作戰多年,算是精悍之兵,如今爲韃子作起戰來,也能迅速地渡過護城河,將木板搭在了護城河上,而此時,吳三桂則帶着關寧鐵騎一馬當先衝了進來,鰲拜與阿山等滿洲驍將則帶着八旗鐵騎緊隨其後。

清軍阿濟格部的炮火繼續在城中炸裂,轟炸着內城,爲騎兵開路,而城內的滅虜軍此刻大都藉着掩體,不能冒頭。

查德里等葡兵先開了槍,看着呼嘯而來的鐵騎,這些葡兵作爲老海盜,倒也能沉着地開槍射擊,在一百多步的距離,就打得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頓時陣營大亂,而關寧鐵騎的三眼銃則還辦法在這個射程內形成有效殺傷,至於弓箭也是如此。

吳三桂一咬牙立即帶着其餘鐵騎從側翼迂迴過來,然後一躍而過拒馬陣,很是悍勇地朝內城衝去,此時,滿洲鐵騎也衝了進來,查德里等葡兵繼續射擊,擊傷了數名披甲兵。

不過這時候,鰲拜則一弓雙箭,一箭直中查德里臂膀,一箭穿過了一名西洋番的喉部。

一等昂邦章京阿山更是率一隊滿洲鐵騎朝查德里這邊殺來,查德里等三百葡兵只得立即邊撤邊打,但還是有五六個人被射殺當場。

查德里等最終還是撤入一民房裡,憑藉着土牆爲掩體繼續射擊,而阿山卻停止追擊,繼續回到主幹街道,繼續往內城殺來。

此時的內城內已是殺聲四起,五百滅虜軍騎兵先殺了過來,直接與關寧鐵騎和滿洲鐵騎鰲拜與阿禮部廝殺着,而同時,眼見着清軍步兵也殺來,滅虜軍立即從各處掩體出來廝殺。

二十門城內野戰炮也開始發揮,直接轟擊到攻勢甚猛的清軍鐵騎當場被炸死二十餘騎,而不得不立即撤了回去,而查德里深怕自己躲民房內會被處置,也忙追了出來,再加上其餘火器兵的還擊,清軍被迫撤回,準備下一次的攻擊。

接下來,清軍又衝了兩次,但都被滅虜軍的頑強抗擊給擊退,不過阿濟格部傷亡倒也不大,倒是滅虜軍因爲紅衣大炮的轟炸以及清軍鐵騎的嫺熟的箭術而傷亡頗大,高一功等主要將領又有了撤離的想法。

李巖也有些面色凝重地看着堵胤錫,他不知道該不該問堵胤錫,朝廷到底會不會派援軍來,只問了一句:“制臺,你說朝廷收到我們的奏報了嗎?”

“若李撫臺不放心,可帶着滅虜軍的弟兄先撤往常德長沙一帶,本官可以給你們下總督之令,武昌由我來守,既然已經許諾朝廷,自然不能背棄承諾,他日朝廷若怪罪你們撤軍,也可推到本官身上便是”,堵胤錫知道李巖在擔憂什麼,但他現在也不好說什麼,只能提出自己守武昌,由李巖帶着滅虜軍撤走的建議。

“堵制臺深明大義,李某佩服,又怎能陷你於如此險地,要撤也是一起撤”,李巖說着便看向高總兵:“日落之後,若朝廷援兵未到,你先把強行帶着堵制臺撤離,我隨後趕來。”

然而,就在此時,袁宗弟跑了來:“吳指揮使來了,還押了個韃子來!”

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八十八章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
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八十八章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