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

朱由檢坐在龍輦上微眯着眼,一不注意就打了個哈欠。

作爲大明皇帝,爲了今日的這次召見內閣的朝會,他也做了許多準備,幾乎一夜不曾好睡。

大明帝國能不能抵擋得住建奴的侵略?

如果能抵擋得住,大明將如何煥發新的活力,重新走向一個強盛的時代?

在即將到來的大航海時代,和即將與西方拉開差距的時代。

作爲一個古老帝國,大明能否消弭這個差距,並讓華夏社會徹底擺脫朝代週期更迭的怪圈,而進入一個一步步向前跨越的歷史新紀元?

這些都是縈繞在朱由檢腦海中的問題。

他發現他所掌控的大明帝國有許多地方需要改,卻又有許多地方沒辦法改動。

他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也不清楚,一改動是否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作爲一個穿越者,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給他任何的成功經驗。

因而,朱由檢只能自己嘗試着去推演,去模擬,並希望通過和同時代的執政者交流,而確定大明未來的執政目標。

天色漸漸大亮。

紅色的霞光從濃厚的烏雲間透射到了紫禁城。

朱由檢睜開了眼,並看見巍峨的乾清宮已在眼前。

此時的文武百官也已從左右掖門進入乾清宮。

文官除了今日即將參與議政的七名內閣成員外。

還有六部尚書和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子監祭酒也出席聽政。

武官則是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都督僉事以及御馬監何新。

而內臣則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和指揮僉事。

這相比於平時的朝會,規模並不大,但卻也幾乎雲集了大明所有的重量級大臣。

朱由檢下了攆,由乾清門丹樨直接進入乾清宮。

此時太子朱慈烺也在隨從內宦的陪侍下走到了朱由檢面前:“兒臣給父皇請安。”

朱由檢其實也並非是討厭朱慈烺。

在他看來,作爲一個十五歲少年能如此恭順親和已經比他十五歲時要懂事得多。

一個本該是叛逆且無拘無束,不計後果,敢於和父母老師作對的十五歲少年,如今卻表現得比誰都溫和穩重乖順,朱由檢不得不承認,朱慈烺如果是在平民百姓家,應該也不是沒出息的孩子。

但他是帝王之子,未來大明帝國的執掌者,就註定他不但要超越常人還要超越天才。

朱由檢看得出來,關了三個月禁閉的朱慈烺明顯瘦了不少,但也比之前更加沉默。

在朱由檢讓他起身後,朱慈烺就站在一旁幾乎不發一言。

“知道朝我們走來的文武百官們是什麼嗎?”

朱由檢打破了沉悶的氛圍,問向朱慈烺,他很自然地把自己代入了一個言傳身教的父親角色。

“兒臣知道,他們是我帝國的棟樑,忠臣良將!”

朱慈烺的回答,讓朱由檢不由得搖了搖頭,並摸了摸朱慈烺的腦袋:

“你呀,還是單純的很,知道百姓們把他們叫什麼嗎?”

“兒臣不知,請父皇示下”,朱慈烺很懂禮節,拱手朝朱由檢躬身說道。

“臭小子,作爲太子,聽話懂事有什麼用,你看看他們身上的補子,百姓稱他們爲衣冠禽獸,知道嗎,知道什麼是衣冠禽獸嗎,就是一羣僞君子,一羣比狐狸還狡猾比毒蛇還狠辣的人;他們不是你手中的劍,可以隨意指使,他們是你麾下的坐騎,你要學會去駕馭去馴服,並不被他們反噬,明白嗎?”

朱由檢這麼一說,朱慈烺忙點了點頭:“兒臣明白。”

“明白就好,這些人都是千萬人挑出來的進士,精明的很,你既要靠他們統治你的帝國也有防着他們拖垮你的帝國,不能心慈手軟也不能吝嗇賞賜,屠刀與利益要同時都要有。”

朱由檢繼續教育了朱慈烺幾句,見內閣等官員已進進入正殿,他才帶着太子等也走了出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一坐在寶座上,便是羣臣朝賀。

也只有在這時候,他才能真正體驗到做皇帝最大的快樂,就是讓這些平時都高高在上的官員們臣服在自己腳下。

“平身!”

朱由檢習慣性地讓羣臣起身後,便吩咐道:

“今日廷議,非選閣臣七卿,只議大明爲何有今日之後果,京師淪陷,流賊幾乎佔據半壁河山,建奴趁機入關,並大有宋時金元之勢;以及我大明未來該如何革新除弊,重新振作,早日使天下歸一,華夏重新一統!”

“臣等領旨!”

羣臣忙齊聲迴應着朱由檢。

“七名內閣閣老乃國之幹臣,其皆已年邁,賜座!”

朱由檢這樣做當然並不是真的是因爲這七名內閣成員年齡大,而是有意提高內閣地位,並嚴明上下尊卑,以此做到使羣臣的把目光齊聚在內閣這個位置上,而不是自己的皇帝寶座上。

內閣七名成員自然是謝恩就坐。

朱由檢倒不喜歡久坐,待文武官員都站好坐好後,他則起身走了下來,站在內閣七名成員面前:

“今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二三月間,從大同到宣化再到居庸關,從巡撫總兵到參將御史,大都投敵叛變,以至於京城於旦夕之間失陷,雖說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乃我大明之祖制,但太子年幼,百姓民不聊生,朕怎能自縊捨棄祖宗百年基業,幸而夢中得太祖成祖之遺命,勸朕南遷,勵精圖治,發憤圖強,方可救大明江山於水火之中。”

“正因爲此,朕今日召集諸位愛卿,便是要問問,天下爲何變得如此地步,是朕做錯了什麼,還是在坐的諸位做錯了什麼,亦或是大明哪裡出了什麼問題;竟使得百姓們不安居樂業,起而造反,天下分崩離析,羣臣人心離散!”

朱由檢的一番話讓在場的官員都陷入了沉默,其實不用朱由檢說,他們也能感覺得到大明現在的狀況的確很糟糕。

但儒家的思想告訴他們,在這種王朝可能出現更迭的情況下,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求名,一個是求利。

所謂求名自然是殉節而死。

所謂求利自然是投降新朝,繼續做文人士大夫,將寒窗苦讀十載的學問繼續貨於新的帝王家。

所以,他們從來很多人並未認真考慮過什麼如何挽救大明的問題。

儒家思想也沒教他們如何在王朝危局時拯救天下,以至於很多人在這時候只能空談。

如今,朱由檢問起,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甚至也不敢說,畢竟誰都知道,眼前的這位皇帝陛下脾氣不是很好,稍不隨意便有殺身之禍。

朱由檢也知道他們的心思,便也直言不諱地說道:“今日之朝會不是清除奸佞之徒的朝會,而是商議大明新政的朝會,一如太子剛纔對朕所說,今日在場的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將,所以諸位愛卿但請暢所欲言,不必照拂朕的面子,甚至可以直言朕之過失,朕今日不殺一人不罰一人!”

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
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十一章 南撤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