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

外界局勢是波詭雲譎。

而此時的長江以南則依舊是歌舞昇平。

爲安定民心,主要是士紳之心。

朱由檢明令錦衣衛將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外界軍事情報收集與安插細作上。

而東廠在國內也沒再大規模高頻率抓拿不軌之人。

整個江南變得很是寧靜。

除了淮揚一帶,依舊是數十萬人在進行着訓練外。

在應天、蘇州、松江、杭州等府,因爲大量北方人口的擁入,再加上免稅一年政策的刺激。

崇禎十七年冬季的江南商品經濟出現畸形的異常繁榮狀態。

大明中央銀行的銀幣不停地加鑄。

財富猶如漩渦四周的流水一樣不停地往這裡集中。

彷彿,天下已經太平。

朱由檢已經開始讓禮部尚書劉宗周預備開一次恩科。

以此來收天下士子之心。

也同時趁着大明還控制有北方土地時,讓北方更多的士子南遷。

再加上前段時間,對士紳殺伐過重,朝廷又急需大量才俊補入,因而開恩科是勢在必行。

這也讓天下人以爲戰事似乎就這樣結束。

崇禎十七年並非是大明的末日,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畢竟兩宋之事猶然在耳,大明或許也會成爲南宋那樣,偏安東南,成爲南明,很多人都會這麼想。

要不然,此時的大明帝王朱由檢也不會整天待在新成立的軍械所,甚至開朝會的頻率也沒有以前。

只有御史言官們會說一下陛下懶惰了。

但更多的人則樂觀的認爲了,這是天下大局已定,我們依舊可以南方安穩地過個百年,所以陛下也不會再想最初那幾個月那麼緊張了,而去關注什麼奇技淫巧。

文官們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朝政政權的爭奪上。

彈劾馬士英等的奏疏越來越多,請太子讀書的奏疏也越來越多,還有諫言朱由檢選良家女,納妃嬪的,也有勸諫朱由檢不要親近宦官的。

總之,這些內部的小事開始被這些朝中官員重視起來。

朱由檢懶得理會朝中東林黨和閹黨與北方籍官員聯盟之間的鬥爭。

作爲皇帝的他現在無論誰把誰罵得狗血淋頭,多麼罪大惡極,他也都是留中不發,或者最多以示薄懲。

反正軍權與財權都握在他自己手中,朱由檢覺得這些人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

朱由檢有時候也在想,東林黨開始這麼不要命的搞舉報,搞彈劾,是不是故意再放煙霧彈麻痹自己,以此掩蓋更大的陰謀。

不過,熟知歷史的朱由檢認爲,最大的陰謀也不過是左良玉會率兵東進。

但黃得功和袁繼鹹再加上左良玉的壽命會讓東林黨明白什麼叫做大勢已去。

朱由檢依舊把重心盯在現在還只佔有順天府與薊州、山西等地滿清身上。

沒有漕運,沒有湖廣的糧食,沒有江南的賦稅,多爾袞的大清不可能在關內立足,他的南下是肯定的,也肯定不會輕易地要與自己劃江而治。

明年開春。

真正的大敵是韃子!

朱由檢一直這樣暗自默唸着,一時一刻也不敢掉以輕心。

這幾日,他以帝王之尊幾乎與宋應星是同吃同睡。

朱由檢在準備着要徹底將大明在自然科學理論研究到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架子徹底搭建起來。

宋應星算是在自然科學技術應用領域比較全能的人,朱由檢決定將自己後世的一些理解全部傾囊相授給他,以此希望讓宋應星幫着自己搭建起大明整個科學技術體系。

現在大明軍械所下屬工匠高達一萬多人,再加上宋應星等一批具備一定自然科學基礎的學者。

朱由檢有信心讓大明在短期內在科學技術領域更上一層樓。

畢竟此時的大明不是原本歷史上的晚清時代。

由他這個皇帝帶頭,再加上一批已經睜眼看世界的士大夫跟隨,不會像晚清的漢族官僚爲了改變國家還得忽悠好老佛爺,得應對頑固派的阻礙。

大明現在的本質上依舊是一個農業國家。

而在這個時代,小農經濟體制已經開始進入它的末日。

在未來,工業國家纔是這個世界的主導。

朱由檢現在要做的便是在江南,讓大明變成一個商品經濟爲主導的工業國家。

前面提到過,大明的人文基礎已經存在,而加上江南本就商業發達,思想開放,自然也就更加適合讓大明這個古老帝國在這裡進行脫胎換骨。

一個國家工業的基礎是重工業。

而在化學理論知識還沒完全普及之前,化工還沒出現之前,大明的重工業基礎則是鋼鐵冶煉。

無論是冷兵器還是熱兵器,其優劣程度都和大明的鋼鐵生產水平休慼相關。

當年漢朝能完虐匈奴何嘗不是漢人鋼鐵工業發達的結果。

現在,朱由檢要想提高兵器質量特別是火器的質量與使用壽命以及新的火器改進都需要鋼鐵冶煉生產水平得到提高。

“將柳棍並排放在牆上,再將污泥曬乾,用篩子篩出粉面,待爐子裡的生鐵汁直接進入一塘中後,一人迅速往塘中撒入潮泥灰,然後其他人都以柳木棍疾速攪拌,待柳木棍燃燒至二三寸時,再更黃之,到冷卻後就可劃分成方塊,或捶打出圓柱”

宋應星一邊揩拭着汗水一邊回道:”陛下,這樣炒煉的話,可通過柳木棍燃燒多寡鍛造出各種不同脆性的熟鐵和鋼,也就是說,陛下你說的那種含碳量不同的鋼材,這樣就可以製造各種對脆性要求不同的火器和火炮。”

“不但是如此,你這個方法可以節省生鐵再加熱的過程,成本降低了不少,工時也縮減不少,此法當立即推廣!”

朱由檢前世是理工科出身,雖然不太懂具體鋼鐵工藝流程,但也知道鋼鐵冶煉的一些基礎知識。

宋應星現在提出的鍊鐵法算是當前比較先進的鍊鐵技術,以柳木的燃燒多寡決定鐵水碳含量,實際上是以柳木做還原劑,來促使液體鐵水發生氧化反應。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很有創新意義的想法。

雖然古代的人不知道鋼與鐵區別就在於含碳量,但這種串聯式炒煉法對於之前只能靠百鍊鋼即不停捶打的方式決定鋼鐵含碳量和雙室炒鍊鋼鐵的方法無疑依舊要進步許多。

不過,朱由檢仍不滿足於此,在他看來,大明的鋼鐵冶煉還可以再進一步。

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
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