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

“北直隸和山東、河南位處中原,連年兵禍,百姓民不聊生,田地荒野,愛卿留在山東後,當首先恢復生產,令軍士屯田自養,孫時綸你作爲一省巡撫也要帶領山東官員招募流民,覈查人口,分田分地於民,務必使得耕者有其田,田無一畝荒蕪,然後再發動百姓建堡築城,以備建奴之患!”

在離開濟南府之前,朱由檢特地囑託了山東總督周遇吉和孫時綸一番。【.aiyousheng】

對於山東如何守,他不會去做具體指揮。

但朱由檢會讓周遇吉和孫時綸兩人要有把人心鎖在土地上的意識。

在朱由檢看來,只要百姓們和官兵們在山東地界有了自己的土地,就相當於山東成了他們自己的家園。

那個時候就不會擔心這些人不會死守自己的家園。

如今,因爲劉澤清等明軍和李自成等闖軍數次在山東這一帶燒殺劫掠過,已經造成山東地界大量無主之田產生,所以在這裡重新分田分地倒也阻礙不大。

朱由檢不僅僅讓周遇吉和孫時綸這樣做,他還命人傳旨給朱昭明和馬士英,命他們在北直隸和河南也這樣做。

按照朱由檢的預計,建奴在現在這段時間內,不會對大明這邊發動進攻。

也就是說,北直隸、山東、河南等地在建奴滅掉李自成之前是不會再有兵禍發生的。

按照原本歷史的記錄,在未來一年內,中原之地還可以擁有一段短暫的和平。

如今正值春意盎然時,在這一年內恢復一定程度的農業生產是可以的。

只要能恢復一定程度的農業生產,大明就能蓄積更多的力量在未來抵禦建奴。

當然,練兵與打造器械的事也不能停止。

朱由檢對於周遇吉等人要求就是要一手拿刀槍練兵一手拿鋤頭耕地。

只要能讓北直隸、山東、河南三地恢復一絲生機,朱由檢相信即便建奴南下攻佔江南也會比之前有難度。

大明敗給建奴就是敗在人心渙散、社會矛盾加劇上。

但如今經過常年戰爭已經造成人口銳減,人地不平衡的社會矛盾已經得以用暴力的方式解決,且天下人已經處於渴望治世的時候。

所以,朱由檢相信百姓們更願意選擇自己這個大明皇帝去重造這個治世而不會選擇異族皇帝用更殘暴的方式來恢復治世。

對於接下來的南撤之路,雖說已留有朱昭明和周遇吉等共計八萬餘軍隊在北直隸和山東屯田防禦。

但朱由檢並未敢掉以輕心。

在整編劉澤清的十萬大軍和安排好北直隸和山東、河南三地事宜後。

朱由檢便升了都督僉事劉芳亮爲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繼續統領近衛第三軍。

而兵部尚書李邦華也因參與誅殺逆賊劉澤清有功被加爲武英殿大學士領少保銜。

如此一來,李邦華正式成爲大明現有的第三位內閣成員。

之前的內閣首輔範景文已帶走永王和定王從河南、湖廣南下。

文淵閣大學士吳牲則隨太子走海路南下。

也就是說,大明內閣到目前爲止只有三人。

除了範景文和吳牲,便是新入閣的李邦華。

這要是在以往和平時期,官員入閣是需要廷議然後才由皇帝陛下決定的。

但現在乃非常時期。

作爲皇帝朱由檢也就只能乾綱獨斷,聖心獨運。

同時,朱由檢還令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李邦華立即攜同左都督劉芳亮帶領近衛第三軍奔赴東昌府查抄劉澤清的家產!

除此之外。

朱由檢還下旨着給李邦華和劉芳亮二人在查抄劉澤清所得之錢糧後不必上繳。

直接作爲剿除劉良佐所部之軍費!

這部分錢糧由李邦華統一調度。

同時,朱由檢令李邦華和劉芳亮帶旨意給徐州總兵官高傑所部。

命高傑所部立即會同劉芳亮所部一起剿除劉良佐所部。

由大學士李邦華爲督師,統一指揮剿除劉良佐所部的戰事。

朱由檢之所以讓李邦華以內閣大學士之尊指揮劉芳亮和高傑所部剿除劉良佐。

是有着多方面的考慮的。

首先,劉良佐爲禍鳳陽壽州一帶,幾乎造成這一帶上十室九空,百姓們困苦不堪。

且劉良佐又非朱由檢的嫡系軍隊。

所以,不得不剷除。

其次,在抵達南京後,朱由檢要想在東林黨居多的江南站穩腳跟,就必須有自己的心腹重臣,而且是不被南方官員所影響的重量級心腹重臣。

隨自己一同南撤又同自己一起參與招降劉芳亮、誅殺劉澤清計劃的兵部尚書李邦華無疑是朱由檢值得培養的心腹。

這也是朱由檢要在南渡之前提拔李邦華入閣的原因。

若不然,等到南渡長江後,朱由檢再想讓李邦華入閣肯定會遭到東林黨等南方系官員的反對。

那時候,再讓李邦華入閣並幫助自己打壓東林黨勢力的難度肯定會增加。

而讓李邦華以大學生之尊統一指揮剿除劉良佐的戰事,卻不直接讓鳳陽總督馬士英做督師,也是要讓李邦華趁剿除劉良佐的戰功再刷刷聲望並積累實戰指揮經驗。

朱由檢不認爲李邦華已經是一名合格的兵部尚書。

畢竟李邦華還沒有實踐過如何調度兵馬錢糧和協調各路將領指揮一場戰爭。

只要李邦華成功地指揮了剿除劉良佐的戰役。

朱由檢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到達南京後讓他繼續擔任兵部尚書這一要職。

而被東林黨所倚重的史可法也就不好相爭。

至於鳳陽總督馬士英。

雖說朱由檢知道他有領軍之才,但朱由檢也知道他詭詐頗多,且權欲過大。

而劉良佐是他的嫡系軍隊,因而朱由檢不可能指望他馬士英去把自己的嫡系軍隊給剿除。

當然,馬士英本人,朱由檢打算在到達南京後還是要重用的。

就憑馬士英作爲閹黨背景且與東林黨水火不容這點再加上本人也有一定軍事才能且後來也抗清不降而死算得上是一名忠臣。

朱由檢就不得不用。

不過,現在朱由檢還不想直接表示出要重用馬士英的意思。

畢竟,自己這個皇帝還未到江南站穩腳跟,還需要南方東林黨官員的擁護。

如果現在直接調馬士英來自己這個天子身邊做事,只怕讓東林黨提前對自己產生警覺之心。

爲避免馬士英這個鳳陽總督給李邦華率劉芳亮和高傑兩部人馬剿除劉良佐的戰事掣肘。

朱由檢直接下旨對馬士英明升暗降,將其升爲兵部左侍郎總督河南軍政,並令其河南練兵屯田,撫民備戰。

如果馬士英奉旨乖乖去河南那個荒蕪之地的話。

朱由檢會在剿除劉良佐且抵達南京後將他調回入內閣。

但是如果馬士英還想把控軍權,還留在鳳陽阻止李邦華剿除劉良佐所部也就是抗旨不遵的話,朱由檢不介意將他一併除掉。

多謝書友六禍蒼龍588書幣的打賞

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請個假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十章 帝后
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請個假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十章 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