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潼關血戰

?在叛軍追擊的腳步聲,高仙芝率敗軍逃進了潼關,剛剛將大門關,叛軍大將崔乾佑率部趕到了城外。[燃^文^書庫][www].[774][buy].[com]..Ы

潼關擋路,叛軍止住了腳步,崔乾佑勒住了戰馬,仰望雄偉的潼關,暗暗喝彩。

不得不承認,潼關是國曆史最有名的雄關,每一個重要朝代的興衰都和它有關。因此,不得不說一下潼關的前世今生。

潼關源自函谷關,因爲經濟發展,函谷關外的道路狀況得到改善,很多小路可以繞過函谷關而進入關。因此,東漢廢除函谷關,漢獻帝又於建安年間,遷關於潼關南門外,潼關之名,始自於此。唐武武則天時期,將城址挪到了黃河邊,黃河拐彎處旁。

潼關主要是修築一條關城,“一”字形拉開,向兩邊延伸,截斷源頭通道,以阻擋敵軍進入,城牆設立關門,以便行人進出。潼關城建有關樓,城外開挖壕溝,關城西邊設有關西驛。唐代關城充分利用了潼關的自然地理形勢,關口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將險要的地勢攔腰斬斷,形勢極爲險要。

潼關東起原望溝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溝東岸。東西兩面臨溝,地勢平坦而廣闊,潼關故城,一座爲防禦而建的城池,它完全依照地勢,將人工建築與山原溝壑的起伏融合得如此完美。

城牆依山勢曲折蜿蜒,東南包括了麒麟山、硯臺(又稱印臺山)和筆架山,西南囊括鳳凰山和蠍子山(又稱象山),並將潼河入黃河段囊括進關城之內,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黃河的潼河穿越潼關城而過。由此,潼關城的防守能力大大增強。依靠河流而建,在北方的城池很少見,潼河水其實是城的灌溉用水、飲用水。潼關內還有一千多畝耕地,守軍可以自耕自種,吃住都可以長期在此,易守難攻。

據史料記載,經過擴建的潼關城城池南高北低,北臨黃河,東、西、北三面城牆高五丈,而南邊的城牆,最高處竟有十丈。整個城池周長近6公里。共建有6個城門,東城門爲關門,名曰“金陡”,西城門名“懷遠”,又有南門、下南門(即後來的南門)、大北門(即後來的北門)和小北門。其,東、西、北三門有門樓。後來,又陸續修建了南水關、北水關。

爬城牆,沿着長滿荒草的牆頭朝東走,城牆不時有“馬面”伸出來,這是爲了便於殲滅攻城的敵人,讓士兵站在城牆也能對敵人形成圍攻之勢。向南眺望,遠處的山頭依稀一座凸起的圓柱形夯土臺,那是“十二連城遺址”,曾經是潼關城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在通信不發達的古代,潼關如若突遇危險,能通過一個個遙遙相望的烽火臺將信息傳出。南城牆遺址緊貼着山原的南側,向下望去,城牆的外立面和山崖天衣無縫地銜接起來,使整個防禦的高度增加了不知多少倍,古人的智慧,令人歎服。利用潼關溝壑縱橫,溝深難越的地理特點,依地勢而建,潼關故城的防守,天衣無縫。

厚實高大的夯土臺,顯示着潼關故城西大門曾經的壯觀。曾幾何時,氣勢宏偉的城門樓下,整日穿梭着往來的客商、旅人。看着潼關古城牆殘留的黃色夯土臺。

時至今日,潼關故城西門遺址小山一般的黃土臺旁,一條保留至今的馬道傾斜向,至今,馬道的鵝卵石和青磚仍然完好,被磨出的車轍印清晰可見。沿着馬道一步步登土臺,面蕪亂的荒草叢,隨處可見青磚、瓦片的殘骸。

潼關故城的西門甕城很特別,一道門向西開,另一道門卻開在南邊,這樣的佈局,只有一個目的,是當敵人攻進甕城之後,消耗其行進時間,並在這個過程將其消滅。潼關故城的每一個細節,似乎都是爲了戰爭而生。

崔乾佑仰望潼關,但見初春的潼關,仍然籠罩在一片蒼黃。長滿荊棘的潼關故城城牆遺址,在一道道山原和河谷之間行走,遠看如脊。飄飄雪花和狂勁的西風裡,那一段段高大宏偉,卻又沉默無語的殘牆,竟顯得如此蒼涼。

崔乾佑不由得十分的沮喪,如果不是崤(音肖)山道路難行,戰馬不能奔跑,他的軍隊可以超越逃跑的唐軍,提前到達潼關,搶先一步奪取這個天險了。

儘管潼關大門緊鎖,不過,從洛陽出發,長途跋涉數百里,一路砍人,好不容易到了這裡,豈有“入寶山而空還”的道理!崔乾佑可不願意僅僅到此一遊,他要趁着唐軍混亂之際,奪取這座雄關。

對於崔乾佑的決定,叛軍一片譁然,因爲潼關的險惡超過了他們想象,習慣了野戰的叛軍因此望而生畏,因此紛紛抗議。

崔乾佑是安祿山的忠誠粉絲,立有戰功,但這個人出身草莽,一不留神成了高級將領,因此剛愎自用。

剛愎自用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聽不得別人的意見,特別是部下的意見。聽到大家埋怨,崔乾佑勃然大怒,厲聲喝道“我意已決,勿復多言,擂鼓攻城,敢沮令者,斬!”

崔乾佑作爲前軍大將,戰場的生殺予奪,在一念之間,殺幾個人,簡直是小菜一碟。

沒有任何人敢於不畏懼權威,特別是這個權威足夠致命的時候。叛軍一致禁言。

驚天的戰鼓聲震動了崤山峽谷,山谷鼓聲激盪,震得人耳根子發麻。鼓聲是進攻的命令,叛軍跳下戰馬,像螞蟻一樣沿着山坡攀登,涌向了雄偉的潼關城牆。

潼關是拱衛長安的唯一關卡,平時駐有重兵,儘管很多軍隊吃空餉嚴重,但能戰鬥的兵員還是不少。

面對瘋狂的敵人,在高仙芝的部將,曾經長期擔任河西兵馬使的李承光的指揮下,唐軍將士憑藉堅城,進行了反擊。

因爲多年的歌舞昇平,唐軍將士的戰鬥**不強,如果使用這些軍隊和叛軍野戰,失敗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但是,有堅固的城牆爲依託,處在極爲有利的地位,唐軍將士減少了膽怯,能夠放手一搏,叛軍吃的虧太大了。

唐軍將士的滾木石猶如傾盆暴雨,叛軍爬坡而,退無可退,一瞬間死傷大半。

前方的將士幾乎沒有活着回來的,後隊的叛軍畏懼不敢前進,是在將領們的砍刀之下,依然沒有誰敢於大膽向前衝鋒。

崔乾佑雖然剛愎自用,但他是戰場滾出來的戰士,戰場經驗豐富,知道這時候繼續進攻,只能更多的增大傷亡,而潼關依然不能得到。

崔乾佑氣餒了,下令退軍,但是,沒有安祿山撤軍的命令,不敢撤得更遠,只好退居陝郡休整,等候安祿山的命令。

叛軍潮水般退卻,潼關城外萬籟俱寂,唯有黃河的濤聲依然激盪不止。趁着這個間歇,高仙芝馬整頓部伍,修完守備,據險防守,士氣也漸漸振作起來。

在這樣的困難條件下,高仙芝抓住了歷史的機遇,因而穩住了陣腳,經過了初步整頓,唐軍的人心安定,士氣有所恢復,初步具備了防守反擊的能力。

第213章 阿萊拉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85節 庭州被圍第38節 大賀氏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82節 雪夜突擊第253章 陌刀軍破敵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189章 翠兒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4節 追尋寶刀第41節 裡應外合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23節 激戰前夜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39節 捕俘(1)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60節 死裡逃生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82節 雪夜突擊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55節 一路向西第317節 回紇騎兵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43節 錦官城的流氓帥哥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327節 母馬計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37章 勒索第140章 攻克連雲堡第282章 密詔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48節 烏雞變鳳凰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35章 碼頭驚魂第188章 烈女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9節 孤身遇險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88節 英雄末路
第213章 阿萊拉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85節 庭州被圍第38節 大賀氏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82節 雪夜突擊第253章 陌刀軍破敵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189章 翠兒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4節 追尋寶刀第41節 裡應外合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23節 激戰前夜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79節 戍堡血戰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39節 捕俘(1)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60節 死裡逃生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58章 呼羅珊警報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82節 雪夜突擊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55節 一路向西第317節 回紇騎兵第182章 又見煙花第43節 錦官城的流氓帥哥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327節 母馬計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37章 勒索第140章 攻克連雲堡第282章 密詔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48節 烏雞變鳳凰第96章 夫蒙靈察大帥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35章 碼頭驚魂第188章 烈女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19節 孤身遇險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88節 英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