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

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

趙括替代廉頗的消息一傳出,秦國朝野波瀾頓生。

諸般傳聞原是鄭安平人馬的受命之作,秦國最高層當然清楚。然則對於不明真相的朝野臣民而言,趙括爲將的消息不啻是秦趙大決的一道戰書。用老秦人的話說,秦人繃着心與趙國撐了幾十年,老是摔個平跤,沒逮着個甚便宜。反倒是趙國有了“首勝強秦”之名,赫赫然成了山東守護神。如今這猛子趙國分明要與秦國生決死戰,秦人雖則不怕,仍然是渾身一個激靈。此其時也,秦人公戰之風早已蔚爲傳統,消息一傳開,立即舉國請戰,各郡縣官署庶民盈門,一口聲要上陣斬首立功。咸陽官員大臣們絡繹不絕地進宮求見秦王並紛紛上書,幾乎是異口同聲一個調:不能服軟,早定國策,與趙國一決!

與此同時,山東六國也立即緊張起來。趙人尚武好戰,秦人虎狼成性,一個生猛,一個兇狠,活生生天下一雙死硬對頭。如今一旦舉國大決,鹿死誰手實在是難以預料。爲今之計,只要不連帶受災便是萬幸,誰卻顧得斡旋調停?於是,驟然之間天下噤聲,都睜大眼睛看着這兩座高山轟轟然逼近,都屏住呼吸等待着那震天撼地的對撞風暴降臨。

秦昭王立即召范雎、白起夤夜密商,君臣三人誰也沒有一絲笑容。事關大戰,秦昭王教白起先說。白起喘口粗氣道:“對策只一個字,打!然則,要一口咥下六十萬人馬,我軍兵力尚嫌不足,糧草尚嫌不便。老臣難處,唯此兩點。”范雎坐鎮後援,聞言大是困惑:“我軍糧草輸送從未間斷,在野王已經囤積成幾座大倉,如何還是不便?”白起搖頭道:“不便,並非不足也。我王、應侯有所不知,此番大戰曠古未見,一旦發起,兩方大軍百餘萬必是犬牙交錯。上黨山地多有山溪河流,水源不乏。屆時隨身軍糧之多少,便將成爲戰力命脈。我軍縱有軍糧,運不上去枉然,運上去無法造飯也是枉然。相比之下,趙軍已成胡風,人各隨帶馬奶子乾肉,立可保得旬日輕裝大戰。我軍雖也有乾肉炊餅之習,然則倉促間無法大量製作,如此軍糧便是一難。老臣反覆思慮,此事最難。”

“噓——”范雎倒吸了一口涼氣,“居然有此等事,有糧毋得吃?”

“小戰無,大戰便有。長平大戰,更會有。”白起幾乎是一字一頓。

秦昭王良久默然,陡地拍案:“本王親赴河內做大軍後援,便是河內三百里家家起炊,也要兵士隨身足食。”

“君上!”范雎驟然一驚,“河內新郡險地,不宜輕涉。此乃臣之本職,何勞我王。”

“唯是新郡,才用得本王。”秦昭王斬釘截鐵,“關中不能再徵兵,否則老秦人根基便空。目下之河內河東,正是吃重之時。”喘息一聲又道,“丞相坐鎮咸陽,理國署政,統籌後繼糧草。”

“君上……”范雎兩眼淚光,無話可說了。

秦昭王微微一笑:“要咥得六十萬大軍,不得氣吞山河?”

白起一直沒有說話,此刻起身對着秦昭王深深一躬:“老臣代三軍將士,謝過我王。”秦昭王扶住白起一陣哈哈大笑:“如此說來,本王也得謝過三軍將士了。”對着白起也是深深一躬。范雎不禁道:“臣謝無可謝,免了也罷。”一語落點,君臣三人同聲大笑起來。

商議完畢,白起一如既往地沒有回府向荊梅辭行,徑直帶着那個沒有任何旗號的百人鐵騎隊風馳電掣般東去了。黎明出得函谷關,初秋薄霧未散便到了河東安邑。草草用罷幾個舂麪餅一塊醬牛肉,在窄小的軍榻上呼呼大睡了三個時辰。一覺醒來,恰是暮色降臨,兩桶冷水一擦身立即上馬,藉着濃濃的夜色向東北去了。三更時分,馬隊進入沁水河谷,悄無聲息地進了老馬嶺的秦軍幕府。

“武安君?”王齕光着膀子跳起一個激靈,“好快!”

“去,澆一桶冷水來說話。”白起一擺手,“立時便走。”

這是白起的慣常做法,夜半議事,必先要被召大將光身子澆一桶冷水,徹底清醒再說軍務。王齕久隨白起征戰,不說也是清楚,立即去後帳大澆一番冷水,渾身黑紅地穿戴好甲冑,赳赳大步來到廳中身子一挺:“左庶長王齕受令。”

白起低聲道:“一、立即遷徙幕府到狼山。二、下令萬軍將以上之大將,明晚初更到

狼山幕府聽令。”

“狼山?”王齕一怔,“武安君明示。”

白起沉着臉不說話,身後司馬連忙低聲道:“長平關以西,光狼城外荒蕪山嶺,當地藥農叫做狼山。”王齕恍然大悟,漲紅着臉一挺身:“末將粗疏,該當軍法。”白起只一擺手道:“立即下令,我與你等同行。”王齕二話不說,“嗨”的一聲去了。片刻之後,幕府全班人馬並六千步騎整肅集結在行轅之外,跟着白起的百人馬隊偃旗息鼓地出了老馬嶺。

長平關西面大約二三十里,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叫做光狼城。這座光狼城不大,卻恰恰卡在長平、高平與老馬嶺之間的三條河流交匯處,是上黨腹心地帶的衝要處,也曾經是趙韓兩國爭奪上黨的拉鋸之地。多年前,白起圖謀打通上黨,曾在攻佔河內後率領一軍奪下過光狼城,對這裡很是熟悉。光狼城東面有一道林木蔥蘢的山嶺,人跡罕至而狼羣出沒,韓趙山民叫它狼山。狼山嶺西北至東南走向,與丹水幾乎平行,地勢比光狼城與長平關還要高,顯然是丹水上游河谷的最高地段。除了林木遮掩與奇石洞穴,狼山嶺上大都是平坦寬闊的高地,登臨眺望,視野極是開闊。此時的光狼城,早已經與老馬嶺營壘一起被秦軍奪下,只不過王齕沒有在城外的狼山駐紮人馬而已。就位置而言,狼山與光狼城恰恰在秦軍老馬嶺營壘的中間段稍微前出,正與長平以北的趙軍幕府遙遙相對。

一到狼山嶺下,白起下令在山麓紮起一座小營,所有戰馬都留在營地由一千軍士留守,其餘將士一律揹負物資步行登山。大軍對峙三年,狼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唯腳下處處可見的白色幹糞團做了昔日狼羣的統治印記。到得山頂,白起的中軍司馬與王齕一陣低語,王齕指派兵士軍吏清理整治一座最大的山洞,同時設置雲車纛旗等一應號令器具。天亮之後,白起又下令王齕調來五萬精銳步軍,在狼山前坡立即開始構築壕溝壁壘,務求隱蔽於林木之後,使趙軍遠望不能覺察。

暮色降臨,山頂佈防山間道路等已經就緒,山洞幕府也已經整治妥當。山洞中燈燭煌煌,整個山嶺卻是一如既往的一團漆黑。隨着陣陣馬蹄,軍吏們將到達山下的將軍們一個個領上了山洞幕府。初更時分,五十六員將軍全部整肅坐在了兩列六排石礅上,最前排是王齕、蒙驁、王陵、桓齕、嬴豹、胡陽六員大將與國尉司馬梗。嶙峋猙獰的山洞壁石下,一方碩大的青石板做了帥案。洞壁上靠着一張足足兩人高的木板大圖,圖題赫然四個大字——上黨山川。大板圖下是肅然佇立的白起:一身精鐵甲冑,一領黑錦金絲斗篷,拄着一口只有鐵鷹劍士才能擁有的重型長劍,兩鬢斑白如霜,通體黑如鐵柱,兩道粗大的口紋託着溝壑縱橫粗糙黝黑的臉膛,一雙秦人特有的三角眼凝着一束亮光動也不動地釘在了大將們臉上。

初更刁斗“當”地一響,王齕從前排霍然站起:“秦王下書!”

將軍們“刷”的一聲整齊站起,拱手赳赳一聲:“接王詔!”

白起身邊的中軍司馬跨前兩步,展開一卷竹簡高聲誦讀:“大秦王特書:長平會戰,事關興亡,特命武安君白起秘密出掌大軍,左庶長王齕副之。三軍將士,但有泄露武安君爲將者,立斬無赦。秦王嬴稷四十七年八月。”

“武安君出令!”王齕對着白起一拱,坐回了將墩。

“諸位,長平大決,是秦趙兩國的生死大戰。”白起拄着長劍兩大步到了帥案之前,渾厚威嚴的聲音在山洞中激盪着,“閼與之敗後,老夫與諸位期盼這場大戰,盼了三十餘年。今日,終是教我等盼到了。生爲秦軍將士,我輩當真大幸也!”

“大秦鐵軍,百戰百勝!”舉座大將齊聲一吼。

“戰勝之心,摧堅之勇,誠然可貴也。”白起語調陡地一轉,“然則,老夫今日第一道軍令是:但有輕視趙軍而玩忽戰陣者,軍法立斬。”白起目光掃過大將們緊繃繃的臉膛,“人言,趙軍善攻不善守。然則,我軍與趙軍對峙三年,何僅得一道西壘而已?此足可證:趙軍善攻亦善守,爲天下攻守兼備之精銳大軍。諸將謹記,趙軍有四長:輕猛剽悍,隨身足食,久守求攻,主將氣盛。唯其如此,輕敵必敗。”

“謹遵將令!”舉座將軍肅然一呼。

“然則,趙軍亦有四短。”白起嘴角一抽搐,笑意未及盪開便

淹沒在黝黑粗糙的溝壑之中,“其一,攻戰心切而棄壁壘。其二,倚仗隨身軍食,忽視軍炊糧道。其三,攻堅器械不足,多賴弓弩長刀。其四,主將輕敵,偏頗一謀。此趙軍四短也。”

山洞中靜得唯聞喘息之聲。將軍們都很清楚,每遇大戰,武安君都要先行廓清兩軍大勢,往往是所說敵情之翔實連身處前敵的將軍們都大是驚訝,而廓清敵情之後,則是大刀闊斧的破敵之策。將軍們屏息等候的,正是這最令人心跳的時刻。

“我軍破敵,十六個大字。”白起一字一頓,字字夯進山石一般,“以重製輕,以退制進,斷道分敵,長圍久困。”

王齕一拱手:“武安君明示。”

“十六字方略,以重製輕爲根本。”白起回身伸出長劍一圈大板圖,“上黨雖縱橫六百里,然卻是山巒重疊水流交錯。唯長平三水河谷間,堪堪容得大軍戰場。而絕非陰山數千裡大草原,可任意縱橫馳騁。當此戰場,輕猛馳突必得受制。我軍若以輕銳之師對陣,一則正投其所好,二則大失地利依託。《孫子》雲: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趙括代廉頗,棄壁壘壕溝而輕銳猛攻,如此必然失卻地利之便。我軍唯反其道而行之,但以重兵重器困其於重地,最終擊其疲惰。此謂以重製輕,破敵之道也。”

將軍們不約而同地長吁了一聲,欽佩之情油然寫滿臉膛。然則武安君素來剛嚴不苟言笑,將軍們也從來不敢在他的帳下喝彩讚歎,只都興奮地凝視着這位高山仰止般的赫赫戰神,期待着他的詳盡部署。

此時,白起的長劍篤篤點地兩聲:“今日初帳,言盡於此,餘皆開戰時部署。最後一事:秦王已經親臨河內,做我三軍總後援。旬日之內,將有無數炊餅醬肉之隨身軍食源源入軍,各營務必整裝足食,堅甲重兵,枕戈待旦以候軍令。”

“秦王萬歲!”將軍們終於敞開喉嚨喊了一聲。

次日清晨,非但秦軍各大營立即緊張起來,整個河內河東兩郡都緊張沸騰起來了。此時,秦昭王已經秘密抵達河內野王,緊急下書河內河東兩郡:十五歲以上男子,攜帶鐵鍬鏟耒等農具,悉數開赴長平;除去病弱,能走動之婦幼老者,全數在各個縣城外結成軍炊大營,日夜舂面舂穀,趕製硬餅、醬肉與飯糰;徵發全部牛車馬車,源源不斷地將制好的現成軍食裝好口袋運往軍前。秦昭王又向官民當即頒發《行賞書令》:兩郡庶民,人各先行賜爵一級;援軍功勞,大戰後以秦法之《軍功爵法》論功行賞。如此一來,庶民立即歡呼起來,有吃有住有軍功,不亦樂乎?旬日之間,太行山以南至大河北岸的廣袤原野上,車馬人流不斷,雞鳴狗吠相聞,炊煙晝夜嫋嫋,山川鼎沸一般。

秦軍將士的緊張與趙軍恰恰相反。第一件大事,加固舊營壘,構築新營壘。所有開來的民夫大隊都迅速編入了各營,除了與兵士們一起掘壕築壁,便是採集搬運各種適合做滾木礌石的粗大樹段與鋒利山石。最大的調遣是,河內山塬的南三陘營壘的十餘萬兵力全部向北推進三十里,重新構築新營壘。這道營壘與西部老馬嶺營壘遙遙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形,兩道營壘間是水流湍急水面寬闊的丹水。

老馬嶺秦軍另有一番忙碌,加固壁壘的同時,在臨近丹水河谷的山坳裡修築六座糧倉,通往糧倉的山坳出口構築最有聲勢最爲堅固的防守壁壘。後世將這道山嶺叫做空倉嶺,便是因了這六座糧倉。這是後話。除了這最要緊最費時的勞作,再是隱蔽安置源源不斷運來的大型防守器械:重型連弩、猛火油車、塞門刀車、拋石車、鐵輪衝車、望樓雲車、鐵皮木牛等,都要在旬日之內安置妥當,且要不爲遠處察覺,當真是頗費工夫。

朦朧夜色之中,白起的百人馬隊飛向了河內的鐵騎大營。王陵、贏豹兩員鐵騎大將聽完白起對軍令的反覆申明與叮囑,又秘密計議得半個時辰,各自帶着兩萬五千最精銳騎士偃旗息鼓地進了太行陘與白陘,插入上黨腹地去了。兩支鐵騎一出發,白起立即下令河內原留做總策應的剩餘五萬餘步騎大軍連夜進軹關陘北上,在狼城山背後隱蔽駐紮。白起對統率這支大軍的主將桓齕嚴厲下令:“非老夫親令,不得擅自馳援出擊!”

日月交錯,倏忽間旬日過去,一場曠古大戰終於在滿目蒼黃的秋日來臨了。

(本章完)

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楔子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名將_李牧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名將_趙奢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七 神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大秦帝國第三部中卷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秦風_秦軍服飾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諸子百家_計然家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名將_廉頗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
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楔子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名將_李牧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名將_趙奢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七 神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大秦帝國第三部中卷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秦風_秦軍服飾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諸子百家_計然家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名將_廉頗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