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

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

日上東山,櫟陽城四門進進出出,一片忙碌景象。

變法開始以來,尤其是推行新田制以來,老秦人似乎忘記了節令。往年霜降一過,田野淨光,就進入了漫長的窩冬期。早晨開城,除了幾撥外國商旅,農人幾乎無人出進。目下可不一樣了,早城未開,已經有人牽牛執耒成羣結隊地在城門洞等候出城。巳時一過,又有絡繹不絕的女人孩童提着陶罐竹籃出城送飯,或有牛車不斷地拉着從田中砍伐的樹木進城。太陽落山,人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土地,陸陸續續地回到城裡。櫟陽令王軾已經將城門開關的時間改了三次,國人還是埋怨開城太遲閉城太早。王軾無奈,稟報左庶長府。衛鞅下令,改爲五更開城二更關城,簡直只差幾個時辰便是晝夜開城了。這在刀兵不斷的戰國,可是驚人的早開晚閉,除了魏國安邑、齊國臨淄,櫟陽便是第三家。國人們喜氣洋洋,忙忙碌碌地收拾整治自己的土地,準備來年春天掙個大年成,竟是出城更早,回城更晚。農人一振作,城內工匠商賈也忙了起來,東西有人買了,農具、鐵器、粗鹽、布帛等需要量大增。工匠們要擴大作坊,商賈們要擴大鋪面,外國商人要進來開店,秦國商人要出去採購。如此一來,櫟陽城整日整夜地有人要出出進進,一個小城堡熱鬧非凡,生氣勃勃。左庶長府直接下令王軾,晝夜開城。

這可是天下獨一份,哪個國家也不敢做的事。衛鞅卻笑着說:“當年吳起尚說,固國不以山河之險。況乎今日?況乎變法之世?”

在川流不息的人羣車馬中,一輛篷車轔轔出城,趕車的依然是那個騎馬少年。

城內的渭風客棧掛起了“屋漏停宿”的大木牌,大門緊緊關閉了。一個身穿黑色布衫的中年人牽馬從偏門走出,翻身上馬,從容出城。

篷車駛向櫟陽城南的河谷,又轔轔進入河谷南面的山林之中。秋野山岡,樹木蕭疏,眼界很寬,但卻難以看清這片岩石嶙峋的山谷。篷車在隱蔽處停了下來,少年下馬笑道:“吔!好去處,誰都找不見。”篷車裡一陣笑聲,走出一個白巾青年笑道:“又不是做賊,怕人找見麼?”少年做個鬼臉:“我纔不怕,有人怕。”白巾青年笑道:“小妮子!快看看,侯大哥來了沒有?”少年一縱身飛上了一方高高的岩石,手搭涼棚一望:“來了,侯大哥騎術蠻高也。”白巾青年笑道:“侯大哥本領你還沒領教過,二十年前就是著名劍士了。”少年跳下岩石:“那就好,我們三個就行了,何必再找人?”白巾青年板着臉道:“做事要的是成功,不是逞能,明白?”少年吐吐舌頭笑道:“明白,公子大哥。”

但聞林外馬蹄聲響,一個黑衣騎士已經從林間小道飛上山頭林中。到得岩石後面下馬,從容拱手道:“公子到了。”白巾青年笑道:“侯大哥,挺快。先將我們的車馬安頓下來。”黑衣騎士道:“不難。當年我修這個貨倉大着呢,你們來看。”將馬拴到一棵大樹上,領二人來到小山頭背後。山頭背後是陽面,一片樹林在錯綜零亂的岩石縫隙中生長出來,枝蔓紛披,灌木叢生,覆蓋了這片嶙峋嵯峨的岩石山頭。

“這兒有甚呀?”少年的馬鞭抽打着枯黃的草梢。

黑衣人笑道:“別急,跟我來。”繞過幾塊山石,來到一個低窪避風的山坳,撥開山體的一片灌木,一個山洞顯露出來。“跟我來。”黑衣人走進山洞,白巾青年和少年跟着進入,發現山洞裡空蕩蕩一無物事,只有暖烘烘的乾燥氣息和腳下的敗草枯葉,怎麼看也是一個空蕩蕩的尋常山洞。“侯大哥,這就是貨倉麼?”少年驚訝。黑衣人沒有答話,走到洞底,刨開腳下的亂草,在一塊大石上連跺三腳。片刻間,只見山洞盡頭的大石軋軋分開,一個寬闊的洞口頓時顯現出來!

“侯大哥,用心良苦也。”白巾青年點頭讚歎。

“姑娘有所不知,白公在世時,要求開在每個諸侯國的店面,都必須有隱蔽的秘密貨倉,既能就近儲存貨物,又能防止被戰亂洗劫。我學白公。後來打仗不停,不再擴大商事規模,這貨倉也就用處不大了。”黑衣人頗有感慨。

“不,用處照樣大,目下秦國可是大商機來了。”白巾青年興致勃勃。

“姑娘有心商機?”黑衣人頗是驚喜。

“我不是經商材料。我是說,侯兄可以在秦國大做一番了。”

黑衣人大笑:“好,過了這一關再說。”

“哎,侯大哥,裡邊儲存水和食物了麼?”少年急迫地問。

“有。還有餵馬草料。戰亂一起,這裡便是我們的藏身之地。”說着,黑衣人前行走進,白巾青年與少年也跟進洞中。只見主洞寬敞

,約有十丈方圓,洞中間是石桌石凳,角落裡是拴馬樁與馬槽。主洞四周有六個封閉的小洞,顯然便是真正的貨倉。黑衣人指着小洞道:“小洞只有兩個儲存貨物了。昨夜我已經將另外幾個小洞重新收拾,可做安歇之地。這洞中冬暖夏涼,唯有水源稍稍不足。”

“好。我們將車馬藏在這裡,好生休憩一番,晚上做事。”

片刻後,三人出了山洞,繞過山頭,將篷車馬匹趕進了山洞。

入夜,山風呼嘯,三個黑影飄上山頭,掠過櫟水,向櫟陽城南門而來。夜不關城的櫟陽,初夜時分正是商旅進出頻繁的時候,三個黑衣人在服飾各異的列國商人中毫不起眼,順利入城。三人陸續來到渭風客棧,悄無聲息地從偏門進去了。

三更時分,夜深人靜,三個黑影飛出客棧,分頭急速地消失在狹長的小巷裡。

櫟陽北門裡的鐵工作坊,最近熱鬧了起來。

這是櫟陽官府唯一的鐵工作坊,也是秦國最大的鐵器製造所。其餘的六家鐵工作坊都是私家開設,是那種一個師傅帶兩三個徒弟的小工匠作坊。三年前,秦孝公即位時,由於六國封鎖,生鐵奇缺,櫟陽的私家鐵作坊幾乎全部關閉,唯一的官府鐵坊也只有二三十個鐵工在維持。變法一年後,形勢大變。一則是六國各自內急,顧不得秦國。二則六國商人唯利是圖,紛紛擁入需求量大增的秦國。櫟陽城的鐵工作坊便首先振興起來。兵器、農具、菜刀這三樣基本商品竟總是供不應求。官府鐵坊廣求鐵工,私人鐵坊也重新起火,搜求鐵工。但是,鐵工作爲戰國時代最寶貴的“百工第一才”,各國都盡力蒐羅,要想大批招募,真是談何容易。就在櫟陽令王軾百思無計的時候,三天前,忽然陸續來了十幾個山東六國的鐵工。上爐試手,在辨器、鍛鐵、淬火、錘工幾方面竟然都是良工。王軾大喜,下令全部接納,俸金從優。奇怪的是,說沒有一個沒有,說有竟然就都有了。幾家私家鐵坊也都相繼收下了三兩個手藝不錯的工匠。王軾本想將這些人一體擄到官府鐵坊,怎奈私家鐵坊也是國人百工,新法又激勵百工立功,官府不能與他們爭利過甚,只好忍痛割愛。

殊不想,這些技藝純熟的鐵工,正是墨家的神殺劍士。

鄧陵子很是機警聰敏,這次率隊下山,謀劃得非常精細。第一步,根據秦國極需要鐵工的實際,利用墨家子弟的百工之長,名正言順地立足櫟陽。第二步,進入櫟陽的當晚,向衛鞅發出警告,進行第一次試探性暗殺。第三步,在櫟陽城人心惶惶之際,多方出擊,一舉斬獲衛鞅首級。鄧陵子知道,暗殺衛鞅是墨家震懾天下暴政並重振雄風的關鍵所在,也是自己建功立業成名於天下的關鍵所在,一定要快捷乾淨地體現墨家的霹靂手段。他對玄奇的脆弱很是蔑視,也很是高興。這個小師妹本是老師的鐘愛弟子,在墨家可謂出類拔萃的後起之秀。誰能想到,她竟在最重大的“辨惡除暴”的關節點上與老師相違。假如不是老師震怒,懲罰了玄奇,剝奪了她帶隊斬殺衛鞅的資格,鄧陵子還只能做接應後援,衝不到第一陣來。目下,由他對付衛鞅,苦獲師弟擒拿嬴渠樑,相里勤帶隊後援接應,這纔是墨家最有力的搭配。誰都知道,墨家從來都將最危險的暗殺權臣的行動作爲首功的。這次,鄧陵子無疑是墨家重新出山的劍鋒,是崇尚死難的墨家的最大榮譽所繫,鄧陵子豈能不熱血沸騰?

想不到的是,櫟陽的情勢並不像他們在山中想象的那樣脆弱,那樣民心怨憤,那樣一擊成功。第一夜出擊,兩名弟子便碰到了強硬對手。後來探查,秦國國君嬴渠樑竟然也不在櫟陽。苦獲便帶着他的一隊劍士,秘密離開了櫟陽西去。鄧陵子對苦獲離去而失去配合力量,非但沒有感到沮喪,反而有一種大功獨建的豪情。他想,櫟陽的民心民情沒有必要報告老師,否則,老師也會以爲他和玄奇一樣善惡不辨。他和幾個骨幹弟子秘密計議停當,準備先行探察清楚左庶長府的詳細情形和衛鞅的出入行止,再伺機一擊成功。

鐵坊的勞作是辛苦的,每天晚上初更才能結束一天的鍛造錘打。之後,家在櫟陽的老鐵工們沖洗之後便回家去了。客籍鐵工們吃完官飯,便在作坊大屋裡倒頭睡覺。官府的三名鐵坊吏鎖上大門,清點器物,登錄鐵器,完畢也回家睡覺去了。這時候,鐵作坊大院裡一片寧靜,只有鐵工們悠長粗重的鼾聲。

三更剛過,鄧陵子在黑暗中豁然睜開眼睛,輕輕地吹了一聲口哨。屋中“鐵工”紛紛在黑暗中坐了起來。奇怪的是,所有坐起來的人,都照舊打着粗重悠長的鼾聲。

“三人留守。其餘人出發探察,四更尾須全部回來。”鄧陵子輕聲命令。

打着鼾聲的人

影迅速起身……猛然,一聲低沉的犬吠從院中傳來。

“躺下!”鄧陵子覺得怪異,鐵坊的尋常犬哪有如此的叫聲?

剛剛起身的劍士立即迅速地回到臥榻上躺下,滿屋鼾聲大起。鄧陵子斷定,這是鐵坊吏員的夜間巡查,會很快過去。

突然,關得嚴嚴實實的窗扇上“砰”的一聲大響,屋頂也似乎有輕微的喀喀聲。鄧陵子心念電閃,已經認定絕不是鐵坊吏員的巡查響動,而是有了對手。他位置正靠窗戶,翻身躍起,拉開窗扇,一眼看見一支短箭帶着一片白布釘在厚厚的木窗扇上,有兩寸餘深,箭桿尚在微微顫動。他拔下短箭,關上窗戶,低聲命令:“點燈!”

燭光下可見白布上清晰的八個大字——擾政亂法,作速離秦!

鄧陵子驟然變色,急迫命令:“天地劍陣,務除強敵!出門!”

墨家子弟是在和強國軍旅的對抗中錘鍊出來的,素來有團體行動的極高素質。每個劍士非但是單獨的劍道高手,而且有結陣而戰的軍事傳統。“二人出行,必有配置。三人出行,必有陣法”是墨家的行動法紀。凡三人以上者,墨家子弟必結陣而戰,從不像江湖遊俠那樣追求單打獨鬥。在墨家的理念中,任何行動都是作戰,而不是個人決鬥,必須最快地消滅對手。現下之所以有十三人在櫟陽的官府鐵坊“做工”,而私家作坊則是三三兩兩,爲的就是在這裡保持最強的“天地劍陣”。天地劍陣,是按照天干地支搭配作戰的一種步戰結構。墨家子弟甚至在騎兵衝鋒的洶涌波濤中,也能依靠這小單元陣法結成孤島巋然不動。墨子年老之後,天地陣法由禽滑釐一代不斷完善,成了墨家十餘人攻防的基本陣式。十二人出戰,一人留守,是鄧陵子早就謀劃好的應急對策,只是想不到這麼早就要突然使用。

大門無聲地驟然閃開,十二條黑影箭一般連續衝出,眨眼之間便在院中站成一個錐形的陣式,每人手中的劍竟然長短不一。鄧陵子站在錐形的底邊中央,向屋頂拱手道:“何方高朋?敢請現身答話。”

話音方落,四面屋頂上陡然樹林般立起一道人牆黑影。

一個弟子低聲道:“報師兄,二十三個。”

鄧陵子冷冷笑道:“爾等爲暴政張目,究竟受何人差遣?”

屋頂一個粗啞的聲音也冷笑道:“天下大事,並非墨家所能包攬。事關善惡是非,庶民禍福,我門爲何管不得?”

鄧陵子厲聲喝道:“天下何時冒出一個管大事者?從實說!爾等意欲如何?”

“爾等必須立即出城回山。否則,我門將誅滅亂法刺客。”聲音磨刀石般粗糲。

“誅滅?”鄧陵子哈哈大笑,“天下真有不自量力者也,請吧。”

“放箭!”隨着屋頂粗糲的怒喝,四面火箭齊發,道道藍光尖厲地呼嘯着向院中疾射。不等鄧陵子發令,墨家劍陣自行發動,劍光霍霍,將藍光箭雨紛紛擊落,沒有一個人受傷。雖則如此,那帶磷燃燒的火油箭卻極難熄滅,許多被打落擊飛釘在門戶窗扇上,將門窗燃燒起來。夜半秋風正猛,不消片刻便引得大火四起。

屋頂黑影齊聲高喝:“墨家殺人放火嘍——快來看也——”倏忽散去,屋頂上沒有了一個人影。

鄧陵子氣得連連跺腳怒喝:“卑鄙小人!焉敢以正道自居?!”內心卻很清楚,大火一起,官府必然派兵前來救火拿人,屋頂喊聲又點明瞭墨家,豈能再隱蔽下去?對方明明是逼自己離開櫟陽,倉促間卻想不出留在櫟陽的辦法……必須撤出!否則,墨家弟子落入秦國官府被押上刑場,赫赫墨家顏面何存?心念電閃間一跺腳大喝,“撤出櫟陽!我自斷後!”

墨家法紀嚴明,令行禁止。鄧陵子一聲令下,墨家弟子全數飛上四面屋脊,四面散去。鄧陵子已經聽見街中人喊馬嘶,知是秦軍開來,情急間一劍砍斷左手食指,在土牆上大書幾字,飛身而去。

這鐵工作坊本是要害所在,大火一起,滿城驚慌。櫟陽令王軾首先率領一百名甲士趕到。正在救火間,鐵工坊官吏與鐵工們也急急忙忙地趕到。片刻之後,衛鞅和景監也飛馬趕來。大火撲滅,清點器物,絲毫無損,只是客籍鐵工們全不見了蹤影。

突然,有人喊道:“牆上有字!”

衛鞅疾步向前,火把下可見黃土牆上紫紅的大字——“墨家無過,惡政有報!”

衛鞅思忖有頃,向王軾淡淡笑道:“明告國人,無須驚擾。”

王軾會意,不再佈置查究緝拿,只是專心督促重建鐵工坊。好在鐵料鐵器與一應工具爐具沒有任何損失,房屋蓋好便一切正常。三五日之內,櫟陽城又恢復了生氣勃勃的狀態。

(本章完)

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五 三日三夜不頓舍 項燕大勝秦軍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名將_廉頗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諸子百家_兵家名將_吳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諸子百家_墨家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大事年表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諸子百家_雜家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五 昭關大戰 老軍滅越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名將_孫臏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諸子百家_雜家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名將_廉頗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三 燕山腳下的古老城堡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
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五 三日三夜不頓舍 項燕大勝秦軍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名將_廉頗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諸子百家_兵家名將_吳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諸子百家_墨家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大事年表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諸子百家_雜家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五 昭關大戰 老軍滅越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名將_孫臏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諸子百家_雜家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名將_廉頗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三 燕山腳下的古老城堡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