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

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

雲夢澤水天茫茫,一葉輕舟扯着高高的白帆,悠悠地向深處飄蕩。

張儀真是不知道田忌隱居處,只是在大梁酒肆聽過一個遊學士子與人論戰時的一番感慨,說齊國已是強弩之末,“名將逃隱雲夢,權相故步自封,老王踽踽獨行”等等。當時張儀倒是沒有留意盤詰,待入臨淄得齊威王青睞而謀及遠事,才重新想起了那個士子的話。本想在臨淄秘密探詢一番,無奈行程匆匆無暇得顧。這次向楚威王提出放行田忌,本想是一種交換,不教楚國欠他這個“國情”。不想楚威王臨機多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與他交換了一番。這一“交換”不打緊,卻將尋覓田忌的事情由從容打探變成了當務之急。尷尬之處在於,張儀既不能說自己不知田忌隱居何處,又不能拒絕楚威王的急切敦促,分明自己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

好在張儀生性灑脫不羈,自認對名士隱居的選擇好惡還算摸得透,決意到雲夢澤尋覓一番,撞撞大運。從越國一路西來時,張儀對沿途水域的島嶼已經大體有數,十來個看去蔥蘢幽靜的小島都在心裡了,尤其是郢都附近的山水島嶼,張儀都以名士眼光做過了一番評判,也大體上心中有數。

因不知田忌確定居處,張儀婉辭了楚王的官船,自家僱了一隻輕舟進入雲夢澤。小舟飄出了郢都水面,船家問去何處,張儀便答:“好山好水,但有人居,靠上去便是。”這小舟是專門載客覽勝的那種快船,船家鬚髮花白精瘦矍鑠,一看就是個久經風浪飽有閱歷的江湖老人。見張儀說得大而無當,老人操着一口柔軟的吳語笑道:“先生是閒遊?是覓友?好山好水勿相同呢。”張儀笑道:“老人家好見識,正是覓友。只知他隱居雲夢,卻不知何方山水?”老人站在船頭四面瞭望,一一遙指:“先生瞧好了,東南西北這幾個小島,我都送過貴客,不知先生先去何方?”張儀凝神觀望了一番,指着北面一座隱隱青山道:“就那裡了。”老人點點頭:“儂好眼力,陽水穿過那片山,天陽谷真是好山好水呢。”說着操舵轉向,長長地一聲喝號,“天陽谷——開也——”隱蔽在艙面下的四名水手“嗨——”的一聲答應,便聞槳擊水聲,小舟悠悠向北飄去。

大約半個時辰,那座青山近在眼前,穿過一片瀰漫交錯於水面的紅樹林,輕舟靠在了岸邊一塊碩大的石條碼頭旁。老人將船停靠穩當道:“先生,半山腰的茅屋便有貴人,我曉得,小貨船常來呢。”張儀對老人一拱手:“老人家,相煩等候了。”老人拱手笑道:“先生自去無妨,曉得呢。”張儀與緋雲便踏石上岸,順着踩開的小道上了山。

還在進入紅樹林之前,張儀就已經看見了那座茅草屋頂。按照他的推斷,茅屋建在山腰,這是北方名士的隱居習慣,圖的是氣候乾爽,登高望遠。若是南國名士,這茅屋該當在水邊了。看來,這裡的主人即便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也很可能問出些許線索來。及至上岸登山,才知這座遠看平淡無奇的小山竟大有城府。登上一個小山頭,翠綠的山谷豁然展開,一道清澈的山溪從谷中流過,鳥語花香,穀風習習,不覺精神頓時一振。

“吔——蒸籠邊還有口涼水鍋!”緋雲高興得手舞足蹈。

張儀大笑:“粗粗粗!甚個比法?蒸籠涼水鍋,就知道廚下傢什。”

“吔——那該比個甚來?”緋雲臉紅了,一副請教先生的樣子。

看緋雲認真受教的神情,張儀煞有介事地想了一陣,竟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比法,對於自己這般爐火純青的舌辯大策士來說,這的確是破天荒第一遭。憋了片刻,張儀不禁哈哈大笑:“民以食爲天,我看也就大蒸籠、涼水鍋了。”

緋雲咯咯咯笑得喘不過氣來:“不是說,君子遠庖廚麼?張兄下廚了吔。”

“被你個小子拖下去的。”張儀故意板着臉大步走向溪邊。

緋雲咯咯笑着追了上來:“吔吔吔!慢走,要脫靴子呢。”說着推張儀坐在了一塊青石上,咯咯笑個不停地跪坐在地,利落地爲張儀脫下了兩隻大布靴,又脫了自己的兩隻布靴,順手從腰間解下一條布帶子,將兩雙布靴三兩下綁定,褡褳似的搭在肩上,兀自笑意未消:“吔,走了。”張儀卻笑了:“小子,倒像個老江湖。”緋雲邊走邊道:“跋山涉水,打柴放牛,緋雲天下第一吔。”張儀見他左肩包袱右肩褡褳,手上還有一口吳鉤,卻絲毫沒有累贅趔趄之相,猶自走得利落端正,不禁笑道:“看來比我是強一些了。”“那可不敢當吔。”緋雲笑道,“張兄是高山,緋雲只一道小溪,能

比麼?”張儀大笑:“高山小溪?兩回事兒,能比麼?”“能吔。”緋雲一梗脖子紅着臉,“有山就有水,山水相連,不對麼?”張儀看見緋雲長髮披肩臉泛紅潮聲音脆亮,不禁莞爾:“緋雲,我如何看你像個女孩兒?”緋雲大窘道:“吔!瞎說,你纔是女孩兒。”說完一溜碎步跑了。

兩人一路笑談,不覺到了山腰。腳下坑坑窪窪的草叢小路,已經變成了整潔乾淨的紅土碎石小徑,一道竹籬笆遙遙橫在眼前,幾間茅屋錯落隱沒在綠茵茵的竹林中,後面的一座孤峰蒼翠欲滴,啁啾鳥鳴,更顯得青山杳杳空谷幽幽。面南遙望雲夢澤,卻是水天蒼茫,島嶼綠洲星羅棋佈,有鳥瞰塵寰之境界,大是超凡脫俗。

“何方高人?選得此等好去處也!”張儀不禁高聲讚歎。

“誰在門外說話?”隨着一個蒼老的聲音,竹籬笆門“吱呀”拉開了,出來一個鬚髮雪白的老人,手搭涼棚悠悠地四處張望。

“老人家,攪擾了。”張儀拱手高聲道,“敢問將軍在莊否?”

“將軍?”老人搖搖頭,“這裡只有先生,沒有將軍。”

“請恕在下唐突,先生可在莊上?”

“足下何人?到此何事?”一個渾厚冰冷的聲音突然從身後傳來。

緋雲大驚,快步轉身,手中吳鉤已經出鞘。張儀沒有回身卻哈哈大笑道:“先生到了,安邑張儀有禮。”轉過身正待深深一躬,卻突然釘在了當地——面前一個偉岸的大漢,一頂斗笠,一件蓑衣,手中一支大鐵槳,活生生一個生猛的雲夢澤水盜。張儀不禁愣怔,按照他的推想,盛年之期的田忌縱然隱居,也必定是名士清風灑脫雅緻,能與孫臏那樣的名士結成莫逆,能有如此超凡脫俗的隱居莊園,田忌當是一位風華將軍纔是。可眼前這位鐵塔般的猛漢,與張儀想象中的田忌大相徑庭。瞬息愣怔,張儀恢復常態,拱手笑道:“足下可是此莊先生之客人?與張儀一樣,同來訪友?”

蓑衣斗笠大漢卻冷冷道:“張儀何人?此間主人並不識得。先生請回。”

張儀心中猛然一動,長笑一躬道:“上將軍何拒人於千里之外?昭昭見客,何懼之有?”

“豈有此理?此間沒有上將軍,先生請勿糾纏。”蓑衣大漢手中的鐵槳一拄,碎石道上“當”的一聲大響火星飛濺。

“上將軍。”張儀肅然拱手,“故國已成強弩之末,將軍卻安居精舍,與世隔絕,專一地沽名釣譽,不覺汗顏麼?”

蓑衣大漢默然良久,粗重地喘息了一聲:“何須危言聳聽?”

“廣廈千間,獨木難支,圖霸大國,一君難爲。又何須張儀故作危言?”

“當年有人說,地廣人衆,明君良相,垂手可成天下大業。”

“已知亡羊,正圖補牢。其人已經後悔了。”

又是良久沉默。終於,蓑衣大漢喟然一嘆:“田忌得罪了。先生請。”

“承蒙上將軍不棄,不勝榮幸。”張儀說着跟田忌進了竹籬笆小門。

這是一座山間庭院,院中除了一片竹林與石案石礅,便是武人練功的諸般設置:幾根木樁,一副鐵架,一方石鎖,長矛大戟弓箭等長大兵器都整齊地排列在牆邊一副兵器架上,顯得粗樸整潔。沿着竹林後的石梯拾級而上,是一間寬敞的茅屋。

“先生稍待,我片刻便來。”田忌請張儀就座,自己進到隔間去了。

這間茅屋木門土牆,廳堂全部是精緻的竹器案几,煞是清涼乾爽,顯然是主人的客廳。後面山上升起一縷青煙的茅屋,纔是主人的家居所在。張儀正在打量,只聽草簾“呱嗒”一響,身後響起田忌粗重的嗓音:“先生請用茶。”張儀回身,不禁又是一怔。田忌脫去了蓑衣斗笠,換上了一領長大布衣,身材壯碩偉岸,一頭灰白的長髮長鬚,古銅色的大臉棱角分明溝壑縱橫,不怒自威,氣度非凡。

張儀笑道:“人云齊國多猛士,信哉斯言。”

“先生遠來,清茶做酒。來,品品這杯中物如何?”田忌只是淡淡地一笑。

老僕已經在精巧的竹案上擺好了茶具,那是一套白陶壺杯,造型拙樸,色澤極爲光潤潔白。茶壺一傾,凝脂般的陶杯中一汪碧綠,一股清淡純正的香氣瀰漫開來。張儀不禁拍案讚歎:“地道的震澤春綠,好茶。”田忌笑了:“好在何處?”張儀笑道:“中和醇厚,容甜澀苦香清諸般色味,卻無一味獨出。堪稱茶中君子也。”田忌欣然道:“張子如此見識,卻是罕見。不知何以教我?”

張儀見田忌改變了稱呼,將恭敬客氣有餘

的“先生”變成了尊崇但又坦率的“張子”,心知田忌不是虛應故事了,拱手一禮,開門見山道:“張儀入楚,欲請將軍與軍師重回故國,共舉齊國大業。”

“如此說來,張子要做齊國丞相?”田忌目光一閃,卻也沒有特出驚訝。

“承蒙齊王倚重,張儀有望一展所學。”

田忌喟然一嘆:“只可惜,軍師無蹤可尋了。沒有孫臏,田忌庸才也。”

“難道,軍師與將軍不通音訊?”張儀頗爲驚訝。

“張子誠心,何須相瞞。”田忌一聲沉重的嘆息,“他是看透田忌的平庸無斷了,傷心了。田忌生平無憾,唯對孫臏抱愧終生。孫臏以摯友待我,鼎力助我,成我名將功業,自己卻始終只任軍師而不居高官。桂陵、馬陵兩場大戰之後,軍師提醒我有背後之危,勸誡我經營封地,預留退路。我卻渾然不覺,反笑軍師疑慮太多。就在我逃國三日之前,先生已經遁跡。至今六年,依然是蹤跡難覓。老夫幾乎找遍了所有能想到的地方,都是空有舊跡,物是人非。這次,老夫也是剛從吳地震澤歸來,不期而遇張子的。此生終了,田忌只怕也見不到軍師了……”一絲淚光,分明在田忌的眼中晶晶閃爍。

一陣沉默,張儀豁達笑道:“智慧如孫先生者,不想出山,只恐神鬼也難索得。將軍無心之失,何須抱愧終生?若欲軍師相見,張儀倒有一法。”

“噢?張子教我。”田忌陡然振作。

“重振功業,廓清廟堂。先生聞之,必有音信,縱不共事,亦可情意盤桓。”

田忌恍然拍案:“好主張!以軍師之期盼,報軍師之情誼,正得其所。”

“只是,此間尚有個小小難處。”張儀神秘地笑了笑。

“噢?”田忌神色頓時肅然,“但請明言,絕不使張子爲難。”

“錯也錯也。”張儀搖頭大笑,“非是我爲難,是你爲難。楚王要你先爲他打一仗。”

田忌聽得一怔,繼而恍然道:“噢,越國兵禍?”

“正是。這是楚王的交換。”

田忌搖頭苦笑:“寄人籬下,終不是滋味。要緊時刻,只是一枚棋子也。”

“上將軍差矣!”張儀爽朗笑道,“楚王也是一枚棋子。連楚國越國在內,都是天下棋子。世事交錯,利害糾纏,人人互動,物物相剋,此乃天下棋局也。將軍何自慚形穢,徒長他人威風也。”

“說得好!聽張子說事,如聽孫臏談兵,每每給人新天地。”田忌大是感慨。

“多承獎掖。”張儀拱手笑道,“如此請將軍上路了。”

“即刻上路?”田忌驚訝,連連擺手,“不行不行。與越國大戰,須得我認真謀劃一番,胸無成算,如何倉促便行?”

張儀大笑道:“將軍天下名將,越國烏合之衆,列陣一戰就是,何須恁般認真?”

田忌驀然收斂了笑容,盯着張儀沉默了片刻,冷冷道:“田忌庸才,沒那般本領。”

張儀頓時尷尬,但他機變過人,思忖間肅然一拱道:“原是張儀唐突,將軍見諒。請將軍自斷,謀劃須得幾日?”

“五日。”田忌也拱手還了一禮,算是了卻了方纔的小小不愉快。

“好!一言爲定。”張儀說着站了起來,“將軍跋涉方歸,須得養息精神,告辭了。”

田忌似乎還想說什麼,終於只笑了笑點點頭:“但隨張子。”

雲夢澤邊,田忌久久望着那遠去的一片白帆,凝神沉思了許久,總覺得這個張儀有點兒說不出來的異常之處,才華橫溢豪氣縱橫,見事極快剖析透徹,可自己卻總覺得不踏實。若沒有與孫臏共處共事的那幾年,田忌也許不會有此等感覺。莫看孫臏斷了一條腿,看去像個文弱書生,實際卻是一副傲視天下的硬骨頭。他剖陳利害謀劃行動,往往都是常人匪夷所思的奇路子,然則一經說明,就教人覺得紮實可行,心裡特是踏實。小事如賽馬謀劃,大事如圍魏救趙之桂陵大戰、圍魏救韓之馬陵大戰,都是天下獨步的神來之筆。孫臏在齊國所有的謀劃,都是田忌在實際操持實現。每次最關鍵最危險的環節,都是田忌親自擔當,兩次大戰,帶兵誘敵深入的都是田忌,率領齊軍衝鋒陷陣的還是田忌,心裡踏實,做起來就揮灑自如。今日的這個張儀,與孫臏同出一門,都是那鬼谷子老頭兒的高足,如何自己總覺得有點兒彆扭?

湖畔思忖半日,莫衷一是。田忌苦笑着搖搖頭,踽踽回到了天陽谷,一頭扎進那間本想邀張儀進去共商的“兵室”,悶了整整四天四夜沒出來。

(本章完)

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名將_吳起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名將_田單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名將_李牧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經典大戰_長平之戰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名將_趙奢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戰國七雄_韓國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名將_李牧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
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名將_吳起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名將_田單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名將_李牧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經典大戰_長平之戰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一 燕山氣象 赫然大邦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名將_趙奢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戰國七雄_韓國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名將_李牧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