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

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

大雪飄飛的正月正日,嬴政度過了四十歲生日。

帝國奉十月爲正朔。一年開始之月爲正,一月開始之日爲朔。帝國更新曆法之後,十月便是正月,十月初一便是正月正日。嬴政生日的正月正日,卻是古老的年節開端,正月初一。自古以來,無論何代何國奉何月爲正朔,譬如“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等,其本意並不在否定天地運行十二月之時序,而在彰顯國運。這便是司馬遷所云的“推本天元,順承厥意”。也就是說,推出與本朝國運相符的天地元氣行運所在,以此月此日爲開端以使天意佑護。唯其如此,自然時序的正月正日,可謂永恆於國別正朔之外的天地正朔。於是,以正朔而言,皇帝每年便有了兩次壽誕之期。

壽誕賀生,嬴政歷來淡漠。一則忙得連軸轉,沒心思。一則是秦法禁止下對上賀壽,尤其禁止臣民爲君王賀壽。自從十三歲即位秦王,對於生日,嬴政的唯一記憶是八歲之前每到正月正日,外公與母親都會給他一件特異的禮物,那支一直伴隨他到加冠之年的上品短劍,便是六歲那年的正月正日外公卓原送給他的生日喜禮。後來回秦,父親莊襄王早死,母親趙姬忙於周旋呂不韋與繆毐情事漩渦,少年嬴政的生日,再也沒有任何標誌了。嬴政所能記得的,只有趙高在每年歲末的夜半子時首刻,總要準時給他撲地大拜,噙着眼淚低呼一聲君上萬歲。每逢此時,嬴政都是哈哈大笑,本王生當天地正朔,大年節普天歡慶,強於私壽萬倍,哭個鳥來!今歲更忙,年初滅齊之後,一事接一事無一日喘息,及至彤雲四起大雪彌天,嬴政方纔恍然大悟,冬天到了,一年快完了。

一個大雪飄飛的深夜,李斯馮去疾驅車進了皇城。

外殿值事的蒙毅很是驚訝,連忙稟報了內殿書房正在伏案批閱公文的皇帝。嬴政以爲兩位丞相必有要務,立即親自迎了出來。書房敘談,兩位丞相的議題竟只有一個:要給皇帝操持四十歲壽誕慶典。嬴政大感意外,連連搖頭搖手道,法度在前,不能不能。馮去疾稟報了一則出人意料的消息:今歲恰逢新朝爰歷,改奉正朔;各郡縣已有急書詢問,言山東臣民多畏秦法嚴厲,鄉三老紛紛詢問各縣官署,不知可否歡度年節?李斯的見識是:新朝改正朔,易服色,然不能棄天地正朔於不顧。年節風習久遠,輒遇正月,天下臣民莫不歡慶,秦若迴避年節,傷民過甚。然則,皇帝若頒行明詔,特准黔首歡度年節,反倒弄巧成拙。李斯與馮去疾商定的辦法是:皇帝只須事先明詔郡縣,當在歲末之夜大宴羣臣以示慶賀,即做了天下過年之表率。既不違天地正朔,又使天下民心舒暢,更可一賀陛下四十整壽。

“一舉三得!臣等以爲當行!”馮去疾快人快語。

“臣民忌憚年節,倒是沒有料到也。”

“畏法敬治,此非壞事。”李斯興致勃勃。

“兩丞相是說,默認天地正朔,兩正朔並行不悖?”

“陛下明察!”

“也好,歲末大宴羣臣。”嬴政拍案,“只是,與壽誕無關。”

歲末之夜,始皇帝在咸陽宮大宴羣臣。這是變法之後的秦國第一次年節大宴,顯得分外地隆重喜慶。奉常胡毋敬總司禮儀,事先宣於各官署的宗旨是“新朝開元,皇帝即位首歲,始逢天地正朔,是爲大宴以賀”,一句也沒涉及皇帝壽誕。然則,羣臣心照不宣,都知道今夜年節是皇帝四十歲整壽,雖沒有一宗賀禮,然開宴之時的萬歲聲卻是連綿不絕分外響亮。胡毋敬原定的大宴程式是:開宴雅樂之後,博士僕射周青臣率七十名博士進獻頌辭,褒揚皇帝赫赫功德,而後再由三公九卿及領署大臣各誦賀歲詩章,再後由皇帝頒賜歲賞。事實上,連同李斯在內,所有的大臣都備好了賀歲詩章,且主旨都很明確:以賀歲爲名,以頌揚皇帝功業爲實,真正給皇帝過一次隆重的壽誕大典。但是,胡毋敬與羣臣都沒有料到,雅樂之後,胡毋敬正欲高宣頌辭程式,皇帝卻斷然地搖了搖手。之後,皇帝舉着大爵離開了帝座,走下了鋪着厚厚紅氈的白玉階,過了丹墀,站到了羣臣坐席前的中央地段。

“我等君臣,遙賀邊陲將士功業壯盛!”

“我等君臣,遙賀郡縣值事吏辛勞奉公!”

“我等君臣,遙賀天下黔首生計康寧!”

“我等君臣,共度新朝歲首!”

皇帝高高舉起了酒爵,高聲宣示着賀詞,一賀一飲。四爵酒飲罷,朝臣們已經是心頭酸熱雙眼矇矓了。不知是誰高喊了一聲:“我等臣民,恭賀陛下壽過南山——”突然之間,壽過南山的聲浪哄哄然淹沒了宏大的殿堂,震盪了整個皇城。聲浪終於平息,胡毋敬又欲高宣進獻頌辭,皇帝擺了擺手,笑吟吟說話了:“壽過南山,朕倒是真想!然則,能麼?江河不捨晝夜,歲月不留白頭,逝者如斯,雖聖賢不能常駐世間!唯其如此,我等君臣要將該做的大事儘速做完,以功業之壽,垂於萬世千秋!”

皇帝的激昂話語迴盪在耳畔,舉殿靜如幽谷。羣臣都不說話了,連此等慶典場合最有可能也最爲正當的萬歲呼應聲也沒有了。因爲,那一刻,在煌煌燭光之下,大臣們看見了皇帝臉龐分明的淚光,看見了四十歲君王兩鬢的斑斑白髮,看見了素來偉岸的皇帝身軀已經有些肩背佝僂了……

“臣等,敢請陛下部署來年大政。”李斯第一個打破了幽谷之靜。

“臣等敢請陛下!”舉殿一呼,勢如山嶽突起。

“好!我等君臣過他一個開事年!”皇帝奮然一句,滔滔如江河直下,“克定六國,一統天下,遠非天下至大功業也!若論一統,夏商周三代也是一統,並非我秦獨能耳。至大功業何在?在文明立治,在盤整

天下,在使我華夏族羣再造重生,以煥發勃勃生機!此,秦之特異也。難不難?難!能不能做到?能!爲甚來?當年商君變法之時,秦國積貧積弱,幾被六國瓜分。然則,先祖孝公與商君同心變法,深徹盤整秦國二十餘年,老秦人如同再造,由一個備受欺侮的西部窮弱之邦,一舉崛起爲虎狼大國!今我秦國,受命於天,一統華夏,便要效法孝公商君,改制華夏文明,盤整華夏河山,如同再造秦國一般再造華夏!人或雲,華夏王道數千年,文明昌盛,無須折騰。果真如此麼?朕說,非也!有此必要麼?朕說,有!今日殿中羣臣,匯聚天下之士,老秦人反倒不多,諸位但平心想去:華夏文明數千年,何以泱泱數千萬之衆,卻飽受四夷侵凌,春秋之世幾乎悉數淪爲左衽?及至戰國,何以匈奴諸胡之患非但不能根除,反倒使其聲勢日重,壓迫秦趙燕邊地日日告急?何以閩粵南海諸族,稱臣於華夏千餘年,又做楚之屬國數百年,非但沒有融入華夏,反成東夷南夷之患,屢屢侵害楚齊蹂躪中原?是秦趙燕三國無力麼?是魏韓楚齊四國無力麼?非也!根由何在?在內爭!在分治!在不能凝聚華夏之力而消弭外患!人云華夏王道,垂拱而撫萬邦,滑稽笑談哉!朕今日要說:華夏積弊久矣!諸侯耽於陳腐王道,流於一隅自安,全無天下承擔,全無華夏之念!中國大地畛域阻隔,關卡林立,道各設限,幣各爲制,河渠川防以鄰爲壑,輒於外患競相移禍……凡此等等,天下何堪?長此以往,華夏安在!唯其如此,我等君臣須得明白:華夏之積弊,非深徹盤整無以重生!如何深徹盤整?文明再造也,河山重整也,天下太平也!”

那一夜,帝國羣臣再次長長地陷入了幽谷般的寂靜。

大臣們人人噙着淚光,深深沉浸在被震撼之後的感動之中。李斯紅了臉,第一個將賀壽詩章揉成了一團,丟進了燎爐。素來飽學多識議論縱橫的博士們也臉紅了,紛紛將揉成一團的頌辭詩章丟進了燎爐。一時之間,大殿廊柱下的二十餘座燎爐紅光四起火焰飛動,依舊是沒有一個人說話。大臣們羞愧者,並非那些頌辭詩章爲皇帝賀壽,而是那些頌辭詩章所讚頌者,無一不將“四海一統”作爲至高無上的功業,而皇帝卻以爲至大功業並非一統疆域,而在深徹盤整華夏,在文明再造,在河山重整,在天下太平。此等超邁古今的目光,此等博弈歷史的襟懷,使大臣們心悅誠服又汗顏不止……

都城的年節社火仍在狂放地鬧騰,帝國的所有官署卻已經開始悄悄地運轉了。

彌天大雪沒能阻止三公府的快馬軺車。旬日之內,李斯王賁馮劫如流星般掠過了所有的軍政官署,部署督導來年大事。三公如此,原本已紛紛放棄沐浴省親的吏員們更見奮發,大咸陽的所有官署都晝夜進出着匆匆車馬,公文書令隨着漫天大雪源源不斷地流向各郡各縣,龐大的帝國機器以前所未有的效能啓動了。

(本章完)

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名將_田單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楔子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戰國七雄_魏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秦風_秦軍兵種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名將_李牧秦風_秦之禮儀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
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名將_田單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楔子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戰國七雄_魏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秦風_秦軍兵種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名將_李牧秦風_秦之禮儀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