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十八章 鳳鸞吟

很快便到了皇后的千秋節。帝后同體,皇后母儀天下,所以和皇帝的萬壽節一樣,自然也帶有普天同慶的味道。

皇后生日,預先陳設皇后儀仗。內鑾儀衛校預設皇后儀駕於交泰殿左右,設中和韶樂於交泰殿簷下,設丹陛大樂於乾清宮後簷下。禮部官捧王以下文武各官所進賀皇后箋文送內閣。

天剛亮,交泰殿的管事內監即設貴妃、妃、嬪拜褥於交泰殿丹陛上左右,而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則不參與交泰殿行禮,另設公主、福晉以下二品命婦以上拜位於丹陛下左右,均朝北。再安排引禮命婦二人贊相禮儀。

這日皇后起牀,梳洗打扮後,就率領妃嬪等人先到皇太后、皇帝前行禮,而後駕臨象徵中宮的坤寧宮。坤寧宮原先是中宮皇后居所,聖祖以後,皇后便不在此居住,而改設爲薩滿祭神之所。但若遇上皇帝大婚,便會在坤寧宮的東暖閣行合巹禮並住上兩天。除了婚禮之外,皇后在元旦、冬至和千秋節,率領貴妃等去朝見皇太后和皇帝禮畢則在坤寧宮休息,再到交泰殿升座,受妃嬪們的朝賀。

交泰殿內監引貴妃等內宮妃嬪先行禮,行六肅三跪三拜禮。之後,福晉、公主、命婦等行禮。禮畢,俱至原位立。而後,皇后還宮。貴妃、妃、嬪等各回本宮。其餘人等最後出宮。

最後,內監引領皇子們以及地位較低的貴人、常在、答應至皇后寢宮——鍾粹宮行禮。而後,宮殿監率合宮首領太監在東西丹墀下行禮。鍾粹宮內張燈結綵,繁瑣的慶賀禮儀幾乎佔去了大半個上午,行禮結束後,就是皇后的千秋宴,設在鍾粹宮中。

今年雖不是皇后的整歲,但由於是冊封皇后後的頭一年生日,禮節非常隆重,而在奏請皇帝是否筵宴時,皇帝格外開恩,留下了幾位近支王公的福晉、命婦。

皇后御筵設於寶座前,設貴妃、妃、嬪、公主、福晉、命婦宴席於左右,皇后身穿吉服升座後,所有妃嬪、公主、福晉、命婦在貴妃的率領下行一拜禮並同聲祝賀:“願皇后千秋萬福!千秋萬福!千秋萬福!”

因都是女子,人多聲響,合在一起格外好聽,在闊大的殿宇中引起了陣陣回聲。

皇后笑容滿面,朗聲說:“今兒的宴會是家宴,都是一家人,不必過於拘謹,酒隨意喝,話兒敞開說,大家高高興興、和和氣氣,這千秋節過得也實在了!”

聞言,在座的女子們一陣鬨笑,比之前嚴肅的禮儀氣氛輕鬆許多。貴妃那拉氏卻不想草率,一定要起身正式向皇后敬茶敬酒,皇后只得同意。於是,在那拉氏的帶頭下,其餘妃嬪等也陸續向皇后敬酒,皇后面對大家的祝福,全都一一笑着領受,並將手中的金盃好爽地一飲而盡。

幾輪祝酒下來,皇后已是微醺,意識卻相當清醒:“在座的姐妹們,有的是初入宮的宮嬪,有的已經是服侍了萬歲爺多年的貴人,咱們一路風雨多年,今兒能登上皇后寶座,也仰仗了各位姐妹,往後咱們更要六宮合心,爲萬歲爺分憂解難。”

“多年來,皇后爲服侍萬歲爺殫精竭慮,中宮之位自是實至名歸,姐妹們是仰仗了皇后娘娘的福氣纔有了今日的造化啊!”那拉氏在後宮一向最爲伶俐,逮着機會總要奉承幾句。

“和貴妃何嘗不是盡心盡力服侍萬歲爺,這些年,生受你了。”

和貴妃是皇長子奕緯的生母。她原先是皇帝做親王時,府邸上一名倒茶送水的丫鬟,出身低賤。但一次偶然的機會,那拉氏懷上了皇帝的第一個孩子,同時也是先帝的第一個孫子,先帝欣喜若狂,便在孩子出生後封那拉氏爲旻寧的側福晉。先帝駕崩,智親王即位,母憑子貴,冊封那拉氏爲和貴妃。①

和貴妃出身雖低微,皇后對待她一貫寬厚,不止和貴妃,皇后對待整個後宮妃嬪都是如此。

與和貴妃說完話,皇后又看向其他妃嬪:“萬歲爺子嗣單薄,如今也只有和貴妃膝下一名皇子,往後衆姐妹要同心協力,爲大清開枝散葉,尤其是新入宮的幾位妹妹,更要同心同德,盡心服侍皇上。”

衆人聽後皆恭恭敬敬地回答“是”,而後妃嬪離座,順次向皇后進獻賀禮,因後宮規制,妃嬪們進獻的大多是象徵性的禮品,以聊表心意,沒有過於貴重,皇后全都微笑着點頭命侍女接受。

輪到雅善公主進獻禮物,大家又拭目以待,後宮皆所知,公主最古靈精怪,花樣也總層出不窮,這次她又會給皇后怎樣新鮮好玩的東西呢?

只見她手捧一個玉盤,盤裡放着一個鮮紅的大漆食盒,她睜着清亮的水汪汪的眼睛甜甜笑道:“恭祝皇后娘娘金萱永茂,千秋萬福!”

皇后身邊的侍女會意,從公主手中接過食盒,打開盒蓋,只見這小巧的盒子裡被分成了九格,每一格都放了一些蜜餞。這些蜜餞平時後宮也常見,不算新奇,衆人似乎有所失望。

然而皇后卻十分期待地看着雅善,雅善笑了笑,說:“娘娘,這是九九果盒,是用九種果品製成的果乾,每樣九枚,都有一個吉祥如意的名頭。”

“哦?有些什麼名頭?公主不妨上來指給我說說。”皇后饒有興致地問她。

雅善毫不推辭,向前幾步,一一指着說:“橄欖,味先苦後甜有如忠臣苦諫的性格;蘋果,寓意平安如意;金橘,庭橘似懸金,大吉大利;葡萄,多子多福,人丁興旺;李子、梅子、桃子、杏子、棗子,五子賀壽,仙福同享。”

“好,好!”皇后極爲高興,又頗爲讚許地看着雅善:“都說公主不愛讀詩書,可今日看來,公主爲我慶生沒少下功夫啊!”

“只要娘娘高興賞臉,雅善下多少功夫都值了!”她嘻嘻一笑,隨後退回自己的席上,身後衆妃嬪對她的讚賞聽在她耳裡更爲洋洋得意。

在她落座之後,又是福晉們代表自己的丈夫上前獻禮,首先獻禮的是惇親王的福晉,一柄火紅的珊瑚如意;其次是瑞親王福晉進獻一雙嵌縫丹鳳朝陽圖案的華麗高底繡鞋;最後是惠郡王福晉。

她同樣託了一個玉盤,與雅善不同的是,她所託非食盒,而是一把身雕梅花、提爲竹節、蓋如松針的紫砂壺,旁邊是一隻同款的浮雕松樹杯,色澤古樸,栩栩如生,松針根根分明,彷彿御花園中常年不敗的古老松樹。

“郡王福晉這又有什麼名堂嗎?”皇后好奇地看向瑪穆平珠。

瑪穆平珠恭敬地說:“奴才這茶本身沒有特色,但若配上公主的乾果,可能別有一番滋味。”

皇后身邊的侍女從她手上接過托盤,提起紫砂壺向鬆杯中注入茶水,頓時清香在皇后四周散開,她喝了一口茶,只覺得沁人心脾,再從食盒中取一枚蜜桃幹吃,滿頰留香。

皇后滿意地點點頭,問惠郡王福晉:“你這茶又香又清,沒有公主的果乾已相當不錯,再配蜜餞,更回味無窮,這茶是怎麼烹煮的?”

“回稟皇后,水爲茶之母,這水取自冬天從松針、竹葉上掃下來的雪,積攢了盛在罈子裡,再沃梅花、鬆實、佛手,水滾三道煎煮成。”

“哦,原來是三清茶!”皇后恍然大悟,笑了笑又說:“我記得萬歲爺說過,高宗皇帝最愛喝茶,曾御製一首《三清茶》詩,但我一直無幸品味,今兒總算是大開了眼見。”皇后頓了頓,說:“惠郡王文武雙全,娶的福晉又是這般聰明伶俐,真是一對金童玉女啊!”

瑪穆平珠並不邀功,也沒自滿,垂首老老實實回道:“啓稟皇后,奴才其實對烹茶一事並不通曉,全仗王爺提點,才煮出這三清茶。”

皇后明白過來,點點頭說:“原來是惠郡王的主意,不過也足見你夫妻新婚燕爾,恩愛非常!”

瑪穆平珠不再說話,埋低了頭,從側面似乎能看到她因羞澀而暈紅的臉頰。

瑪穆平珠回席時經過雅善身旁,但見她笑嘻嘻地看着她,不知怎麼,她竟避開了雅善純真的目光,低頭欠欠身,回到席位。

雅善一臉茫然,不明所以,覺得瑪穆平珠像是變了一個人,很奇怪。

宴會結束後,皇后偕同衆妃嬪往漱芳齋看戲。前往漱芳齋的路上,雅善抓住時機與瑪穆平珠說話:“你身子不好嗎?怎麼看到我無精打采的?”

“奴才很好。”瑪穆平珠當着她的面顯得比從前拘謹很多,這讓雅善更爲疑惑:“不好不好,你一定不好,你以前從不在我面前稱奴才,是不是哥哥待你不好?”

“不,王爺……他待我很好。”瑪穆平珠毫不猶豫地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怎麼跟從前不一樣了呢?”

“公主,人總是會變的。”

“是嗎?就像我們都會長大一樣?”

“差不多吧。”

雅善望望天,眉尖微微一蹙:“那我不長大好了,永遠做一個塔拉溫珠子,永遠不變。”

瑪穆平珠看着她但笑不語,眉宇間倒像老成了許多,她只不過比雅善大了兩歲而已,可能是婚姻讓她變得更加成熟了吧。

與雅善親近的人不多,難得皇帝恩准福晉與命婦留在宮中與皇后、妃嬪一同看戲,雅善自然要與瑪穆平珠同席觀看。

今天上演的戲目已排了一個多月,雅善也曾參與點戲,戲未開演,她已拉着瑪穆平珠嘮叨不停地說:“今兒請了宮外的戲班子,聽說在宮外名氣可響了,你知道廣興班嗎?”

瑪穆平珠點頭。

“那你一定知道薛雲笙了,你在宮外看過他唱戲嗎?”

她忽起的興致勃勃倒令平靜無瀾的瑪穆平珠愣了一下,隨後答道:“上元節時曾和家人去戲樓看過。”

“他唱了什麼?”她伸長了脖子,翹首以待。

瑪穆平珠細細回味,過了一會兒說:“是《西廂記》。”

“他演崔鶯鶯嗎?”這齣戲薛雲笙曾與她說過,所以識得故事裡的人物。

瑪穆平珠搖搖頭,說:“不,他演的是張生,坊間都傳他已從旦角轉爲唱小生戲了。”

薛雲笙在梨園行享受盛名已有多年,初次登臺唱/紅以後,一直是以旦角的身份站在臺上,也有許多大佬花大錢奉承,如今已達到全盛。他出道以來,一直潔身自好,是個有骨氣的人物,惇王爺多次請他入府,他都婉言拒絕,如今更是從旦角轉向唱生角,過得清清白白。

今天皇后千秋節,他演的也都是小生戲。

一出《桃花人面》②,他作起崔護瀟灑文雅的身段。

薛雲笙上臺後,很快,雅善便不再與瑪穆平珠說話了,她一本正經地盯着戲臺,神情專注。

戲一直到傍晚才散場,福晉與命婦們一同出宮,路上與廣興班的人不期遇上,伶人們自知身份卑賤,主動退讓,福晉們的馬車沒有多停留,徐徐向前。

其中一輛馬車上的貴婦則一直若有所思,心頭隱有不安,又浮起一絲竊喜的意味。

24.第二十四章 大德樂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72.第七十二章 瑤臺月60.第六十章 傾杯序44.第四十四章 喜春來18.第十八章 鳳鸞吟86.第八十六章 小桃紅60.第六十章 傾杯序59.第五十九章 醋葫蘆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5.第五章 感皇恩21.第二十一章 粉蝶兒8.第八章 上馬嬌56.第五十六章 上小樓27.第二十七章 叨叨令48.第四十八章 折桂令28.第二十八章 八寶妝2.第二章 好姐姐87.第八十七章 四季花42.第四十二章 醉鄉春32.第三十二章 鶻打兔48.第四十八章 折桂令20.第二十章 錦庭芳16.第十六章 憑闌人68.第六十八章 鵲踏枝45.第四十五章 清江引55.第五十五章 元和令8.第八章 上馬嬌18.第十八章 鳳鸞吟44.第四十四章 喜春來82.第八十二章 太平歌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31.第三十一章 滾繡球82.第八十二章 太平歌15.第十五章 賀新郎66.第六十六章 錦橙梅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64.第六十四章 應天長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67.第六十七章 脫布衫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29.第二十九章 念奴嬌40.第四十章 雨霖鈴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86.第八十六章 小桃紅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26.第二十六章 春閨怨17.第十七章 唐多令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5.第五章 感皇恩4.第四章 黃梅雨10.第十章 人月圓78.第七十八章 雁兒落78.第七十八章 雁兒落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55.第五十五章 元和令23.第二十三章 罵玉郎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87.第八十七章 四季花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46.第四十六章 迎仙客63.第六十三章 步步嬌18.第十八章 鳳鸞吟39.第三十九章 破陣子41.第四十一章 楚江秋3.第三章 魔合羅79.第七十九章 落風花62.第六十二章 踏莎行2.第二章 好姐姐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55.第五十五章 元和令30.第三十章 月兒彎80.第八十章 柳梢青18.第十八章 鳳鸞吟60.第六十章 傾杯序45.第四十五章 清江引18.第十八章 鳳鸞吟13.第十三章 酥棗兒17.第十七章 唐多令8.第八章 上馬嬌65.第六十五章 白鶴子54.第五十四章 菩薩蠻13.第十三章 酥棗兒6.第六章 殿前歡56.第五十六章 上小樓23.第二十三章 罵玉郎17.第十七章 唐多令41.第四十一章 楚江秋31.第三十一章 滾繡球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17.第十七章 唐多令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43.第四十三章 常相會48.第四十八章 折桂令61.第六十一章 碎金盞53.第五十三章 絡絲娘11.第十一章 鷓鴣天58.第五十八章 天淨沙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
24.第二十四章 大德樂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72.第七十二章 瑤臺月60.第六十章 傾杯序44.第四十四章 喜春來18.第十八章 鳳鸞吟86.第八十六章 小桃紅60.第六十章 傾杯序59.第五十九章 醋葫蘆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5.第五章 感皇恩21.第二十一章 粉蝶兒8.第八章 上馬嬌56.第五十六章 上小樓27.第二十七章 叨叨令48.第四十八章 折桂令28.第二十八章 八寶妝2.第二章 好姐姐87.第八十七章 四季花42.第四十二章 醉鄉春32.第三十二章 鶻打兔48.第四十八章 折桂令20.第二十章 錦庭芳16.第十六章 憑闌人68.第六十八章 鵲踏枝45.第四十五章 清江引55.第五十五章 元和令8.第八章 上馬嬌18.第十八章 鳳鸞吟44.第四十四章 喜春來82.第八十二章 太平歌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31.第三十一章 滾繡球82.第八十二章 太平歌15.第十五章 賀新郎66.第六十六章 錦橙梅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64.第六十四章 應天長36.第三十六章 芙蓉花67.第六十七章 脫布衫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29.第二十九章 念奴嬌40.第四十章 雨霖鈴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86.第八十六章 小桃紅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26.第二十六章 春閨怨17.第十七章 唐多令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5.第五章 感皇恩4.第四章 黃梅雨10.第十章 人月圓78.第七十八章 雁兒落78.第七十八章 雁兒落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55.第五十五章 元和令23.第二十三章 罵玉郎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87.第八十七章 四季花84.第八十四章 雪裡梅46.第四十六章 迎仙客63.第六十三章 步步嬌18.第十八章 鳳鸞吟39.第三十九章 破陣子41.第四十一章 楚江秋3.第三章 魔合羅79.第七十九章 落風花62.第六十二章 踏莎行2.第二章 好姐姐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55.第五十五章 元和令30.第三十章 月兒彎80.第八十章 柳梢青18.第十八章 鳳鸞吟60.第六十章 傾杯序45.第四十五章 清江引18.第十八章 鳳鸞吟13.第十三章 酥棗兒17.第十七章 唐多令8.第八章 上馬嬌65.第六十五章 白鶴子54.第五十四章 菩薩蠻13.第十三章 酥棗兒6.第六章 殿前歡56.第五十六章 上小樓23.第二十三章 罵玉郎17.第十七章 唐多令41.第四十一章 楚江秋31.第三十一章 滾繡球73.第七十三章 亂柳葉17.第十七章 唐多令85.第八十五章 鳳引雛43.第四十三章 常相會48.第四十八章 折桂令61.第六十一章 碎金盞53.第五十三章 絡絲娘11.第十一章 鷓鴣天58.第五十八章 天淨沙35.第三十五章 呆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