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知北遊

陳平走得乾脆利落,一身麻衣,一柄舊劍,除此之外身無長物。李恪本想再贈些盤纏給他,奈何卻爲他所拒。

君子不食嗟來之食,李恪先前贈金是爲他解決家事,如今贈金卻是爲他飲食,二者不同,取捨自然也有不同。

李恪尊重陳平的決定,將他送下霸下,揮手作別。

夕陽之下,陳平的身影緩緩消失在地平線上,慎行顫顫巍巍走近,擡起手搭在李恪腦袋上。

他似乎很喜歡這樣做,拜師之時如此,眼下又如此。

“陳平走了?”

“此去商山,一別千里,再次相見不知何年,也不知能否如今日這般如好友般煮茶攀談。”

慎行笑着說:“陳平多智,學必有所成。陳平家貧,學必爲仕途。你與他早晚在官場相會,屆時分屬同僚,如何不能飲茶攀談?”

“可若是分屬敵我呢?”

“官場之爭無關對錯,今日爲敵,明日攜手,總會有飲茶之日。”

李恪嘆了口氣:“若並非政爭呢?”

慎行愣了一下,問:“大秦天下承平,除卻政爭,莫非還能再出個悖逆天下的方螣?”

“方螣可算不上悖逆天下,最多是利慾薰心,老師高看他了。”李恪不屑地笑了笑,手指東南,朗聲說話,“天下,何其大!”

“天下再大亦是始皇帝的天下。”慎行淡淡駁了一句,“恪,你我所爲,不就是欲讓墨家重回這世上,再無離羣衰落之憂麼?”

李恪搖了搖頭,不再深入,他突然說:“老師,這幾日您爲我講講《知北遊》可好?”

“莊子?”

“《知北遊》乃平君入門之學,我媼教我時,我年方九歲,學不甚通,實想從老師口中聽聽墨者心中的北遊之義。”

“《耕柱》有言,義,天下之良寶也,所以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慎行輕聲說,“義之一字天下皆通,墨、道、法、儒皆爲踐義而生,無從別也。”

“知北遊於玄,惑而問道。道何往也,義何在也,他不知,我亦不知。”

“你不知,爲師便說與你聽。”慎行欣慰地笑,笑着轉身,行向霸下,“此去胡陵尚有十數日路途,講一篇知北遊,足以。”

……

霸下北上濟水,順水而東,過濟陽、宛朐,定陶,昌邑,又轉道泗水,沿獨山澤南下,十數日,終於到達趙墨的根基胡陵。

胡陵之地,北獨山,南微山,二澤交匯,泗水橫流。她地處在碭、薛、泗水三郡交匯,行政上屬於薛郡,偏又與整個薛郡相隔二澤,獨處一畔。

碭郡和泗水郡不能管,薛郡又不好管,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讓胡陵具備了相當的獨立性。故墨家出秦,趙墨在離開上郡之後很快便在這片舊宋之地落腳,時至今日,經營已超過三十年。

趙墨根基有趙墨根基的氣象,一入縣境,霸下便像脫了繮似的不再避忌人煙,一路上穿鄉過裡,引來陣陣讚歎。

李恪在路上見到了許多墨者,墨褐,草履,遊走四方,各鄉各里都可見墨家的學堂,孩童玩鬧,口中吟誦的也是《兼愛》、《非攻》,大到束髮,就一邊練劍,一邊背《非儒》……

墨家對儒家的怨念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所見的墨者越多,李恪心中越是疑惑,眼看距離胡陵縣僅有半日路途,李恪便趁着休整找到慎行。

“老師,我一路所見墨者何止千人,可爲何如此多的墨者出了胡陵卻又像消失一般,尋常難見?”

慎行苦笑一聲:“你道墨褐草履者便皆是墨者麼?”

李恪面色古怪,試探問道:“莫非……還有墨衛?”

慎行啞然失笑:“趙墨以談辨起家,好文而不重武,生徒之中又多有秦人,蓄養這許多墨衛作甚?”

“那是何故?”

“墨家在胡陵經營三十餘載,民衆皆享墨家之福,此地學墨義,着墨袍乃是風尚,這些人中,傅籍之後真正從墨的反倒不多。”

“老師是說,這些着墨褐者皆是鄉里?”

“也不全是。”慎行淡笑道,“各鄉各里教授墨義者皆是墨者,這漫處行走的,也有不少是着墨袍的雜墨,雖非正統墨家傳人,也算是所學有根。”

李恪失望地嘆了口氣,不死心說:“老師,您實話告訴我,胡陵究竟有多少墨者?”

“胡陵一縣,趙墨二百七十三,雜墨定居者四十二,令有慕名之木匠百餘,鑄匠四五十,皆可當趙墨之力。”

“趙墨有這般多鑄匠?”

“東轅多銅,昌邑產鐵,墨家擅長機關之術,此二地生料便多送至胡陵。自古工匠所在自成商賈聚所,商賈聚集又令工匠倍增,胡陵縣商貿發達,多聚些匠人並非難事。”

所以說,這裡還是大秦的金屬交易市場?

李恪越發好奇趙墨對自己的定位,似乎聽慎行的口氣,他們並不排斥商人的存在。

他突然想到沛縣距離胡陵就不遠,呂公和呂丁當年把沛縣當做居所,會不會就是看重了胡陵這片生產力雄厚的加工作坊呢?

想到這兒,李恪不由問:“老師,我等會不會去沛縣?”

“沛縣?”慎行怔了一怔,終於想起呂丁和呂雉的身份,搖頭說道,“此來胡陵若一切順利,你當將趙墨精華遷往蒼居,此爲正辦,至於楚地,暫且不會去。”

“趙墨在胡陵經營得好好的,我等爲何要將趙墨千里迢迢遷去蒼居?”李恪隱約覺得事情不會簡單,趕忙放下心中私事,張口就問。

慎行嘆了口氣:“你的根基在蒼居,雁門之民識恪,而不識墨。相比之下胡陵畢竟路遙,爲師便是吃了這個暗虧,以至於……”

“趙墨不恭?”

“稱不上不恭,只是三子亦有自己的想法,不見得與爲師相合。”慎行盯着李恪的眼睛,緩緩說道,“恪,你欲成大事,心中便該知道,趙墨是趙墨,蒼居是蒼居。你我雖屬趙墨,卻不是胡陵之墨。”

李恪心下了然,躬身一禮:“我明白了。”

“明白便好。”慎行欣慰地笑起來,“風舞已蹬着木牛前去通傳。我等今日早歇,養足精神,明日直驅胡陵。”

墨家衆人齊齊拱手:“唯!”

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五七八章 奇謀百變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二八九章 白日晝寢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八零一章 老狐狸也有失手的時候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四七八章 爲吏之道
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五七八章 奇謀百變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二八九章 白日晝寢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六九四章 母儀天下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八零一章 老狐狸也有失手的時候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四七八章 爲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