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

作爲一個皇帝,二世或許平庸得尋不見一絲特別,可作爲一個時代,二世紀年的折轉卻快得叫人目不暇接。

二年一月,楚王陳勝死,在位四個月;

二月,秦嘉立景駒,楚迎新王;

三月,齊王田譫死,在位五個月;

四月,魏王無咎降,在位六個月;項梁殺景駒,景駒在位僅兩個月;齊國擁立田假爲王;

緊接着便是五月。

是月也,項梁挾克定章邯之威,再立懷王孫熊心爲楚王,自封武信君,總領國政。

田廣歸東阿,說得原大雍上郡郡守田榮去職入齊,接掌兵權。

二人打着驅逐僞王,保扶幼主的旗號,整合東阿潰卒三萬,一路接收商團物資,劍指臨淄。

田假也絕非束手待斃之人。滿打滿算,他稱王至今不過月餘,依舊散盡私財,勉力拼湊出七萬民軍,還將國相田角打發到趙國求援,許以重利。

可當田榮兵臨城下,田假登城督軍時,他看到的卻是整整三萬五千武裝到牙齒,賣相好得令人髮指的……

彼其娘之,這真的是齊軍?

臨淄潰降,田榮不費一箭便奪佔齊都,擁田譫之子巿爲新王,以田廣爲相,自任大將軍,領軍政事。

舊相田角滯留趙國,舊將田間亦亡於趙。田假逃楚,廢,託庇於項梁,他的在位時長只有短短的一個月,除了爲田榮募兵七萬,別無建樹,可說是虧得血本無歸。

而在秦楚相爭的主戰場上,章邯困守濮陽,決水自環,翹首待援,作爲援軍的王離卻步步爲營,走得不緊不慢。

幸得濮陽城高糧多,章邯得以孤軍自保。

項梁猛攻十餘日,見濮陽難下,便命項籍劉季撤圍南徇。

楚漢天團一路高歌猛進,破城陽,逼定陶,又在宛朐虛晃一槍,連破濟陽、襄邑,直奔大梁。

其時李斯罪死的消息剛傳至滎陽,李由惶惶然不知明日。

有親信爲其謀曰:“今趙高勢大,既已罪殺相國,便不會留公性命。公若欲自保,唯攀附章邯。邯有大功,又掌雄兵,當可令趙高投鼠忌器。”

李由誠請:“邯公受困於濮陽,山高路遠,如何攀附?”

親信曰:“章邯爲上將軍,歷斬楚王勝、齊王譫,迫降魏王,平滅魏國,此封侯之功也。然今齊楚皆已擁立新王,章邯之功實虧近半。其必不願魏國再復,公若願援魏地,當可爲進身之資。”

李由從之,兵發魏地,並在雍丘劫住了項籍。

他立功心切,又大大低估了項籍與劉季的合力,居然引本部兵馬在城外列陣邀戰,奢望要一戰而定。

結果秦軍大敗,李由也被項籍親手斬殺,死不瞑目。

戰勝的消息傳回濮陽,項梁對秦軍越發輕視,決定棄圍章邯,轉攻定陶。

謀士宋義勸誡說:“濮陽兵弱,章邯卻是世之名將,王離庸碌,但麾下北軍銳不可當,將軍切不可讓他們合兵一處。”

項梁輕率道:“如今東郡大半屬楚,秦人膽怯,不敢合兵。”

宋義繼續苦勸:“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君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爲君畏之。”

項梁聽後大怒,斥宋義不勇,枉爲楚地豪傑。

他的話深深刺痛了宋義。

宋義想自裁明志,可對楚國的忠誠又不許他眼見項梁去死,就自告說:“請延強援,使君不孤。”

項梁允之,與宋義約定十日之期,就把他打發去了齊國。

宋義日夜兼程奔赴臨淄,懇請田榮出兵,與項梁一同伐秦。

只是田榮更恨項梁收留田假,在他看來,攻秦並非不可以,但楚國必須表現出誠意。

他開出條件:“使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合縱可也。”

宋義帶着條件星夜回濮陽,項梁想也不想,一口回絕。

在項梁看來,楚國足以覆滅秦國,根本不需要齊國相助。更何況田假是他的老友,是因爲信任他纔來楚國尋求庇護,若因爲田榮一句話,他就把田假殺了,世人會如何看他?此事絕不可行!

心灰意懶的宋義回到臨淄,爲田榮帶去了項梁的答覆。

田榮冷笑說:“蝮蟄手則斬手,蟄足則斬足。何者?爲害於身也。今田假、田角、田間於楚、趙,非手足戚也,何故不殺?且秦復得志於天下,則齮齕(yǐ hé)用事者,墳墓矣。”

宋義鼓起最後的誠意:“公既有此見,請出兵!”

田榮只是搖頭:“我出身墨家,曾聽鉅子說過一辭,叫自棄者,天棄之。項梁剛愎自負,乃自求死,義君又何必強求?”

宋義臉上露出濃濃的死志:“武信君必敗,然楚又何辜?二十萬強勇,今俱爲之殉也!”

區區的幾次見面,田榮對宋義的感觀極好,他不忍見英雄殉死,就對宋義說:“項梁不明生死,然楚王非樑,亦不在濮陽。齊願與楚謀,請君引見。”

遂命高陵君隨宋義使楚。

楚王在盱眙,二人日夜不歇,卻依舊趕不上局勢的變化。

十日之期已至,項梁撤圍轉攻定陶,章邯終於獲得自由,當夜便灑出斥侯,很快就與在不遠處觀望的王離建起聯繫。

兩軍在定陶佈下天羅地網,項梁之軍一至,便兩相夾擊,發起強攻。

楚軍在定陶城下大敗,項梁死於,章邯終於一雪前恥,還通過收編楚國敗軍,將兵力恢復到二十萬的巔峰。

定陶之戰如霹靂般炸響了整個中原。

項梁身死,身在外黃的項籍悲痛欲絕,想要揮師與章邯決戰。

可大秦的兵力已經高達四十萬之巨,其中還有二十萬是依照大秦最高標準裝備的北軍,士卒精銳,衣甲嚴整。

張良與范增都認爲項籍此去凶多吉少,只得說動劉季與呂臣苦勸,這才把項籍勸了下來。

爲遠離開如日中天的秦軍,項籍大踏步撤兵,一路放棄攻佔,直退到千里開外的彭城。

他把軍隊一分爲三,讓呂臣駐防彭東,親自駐防彭西,令劉季駐入碭縣,與大軍協防,互爲犄角。

章邯也沒有着緊去追。

經歷過東阿之敗後,他終於懂得了穩健。

東阿之敗就是因爲軍中複雜,難有齊力,如今大秦看上去兵強馬壯,可論及複雜程度,卻比東阿之戰前更爲複雜。

王離面和心不和,北軍聽調不聽宣,他的本部有近半出自早先的齊魏降卒,另一半則是項梁的楚卒,可以託付信任的刑徒軍十中無一,攏共也只剩下一萬餘人。

戰不可急,急則必敗……

章邯此生第一次停下腳步,日夜操練,訓誡軍卒,以待來日!

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說些閒話……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
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六零八章 風滿樓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說些閒話……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六五零章 聖躬安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二八一章 才比商君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