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父兄(下)

次日。縣衙內廳。

趙櫓高居上,蔡禾、至善分坐左右。趙瑾、趙瑜領着浪港寨諸頭領列坐於下。

喝了口雪白的茶湯,趙櫓咂着嘴,品嚐着滋味,“也不咋樣嘛!還不及我平常喝的。這種貨色也敢賣三貫一兩?”

至善坐在趙櫓左手邊,他陪笑道:“就是三貫一兩纔會有人買,要是三文一斤,除了官府會弄去給赤佬,擺在地上都沒人會要。”

趙瑜點頭應道:“三叔說的確是沒錯。世上每多蠢人,買東西只選貴的,不挑對的,卻不知看上去光鮮貴价的東西,不一定好。說不定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呢!”他看了對面的趙瑾一眼,自是意有所指。

趙瑾眉眼一挑:“二弟。有話直說,莫夾槍帶棒!”

“大哥何出此言?”趙瑜雙眼睜大,一臉無辜。

“別把哥哥當傻子!”趙瑾冷笑,“你不是明擺着說鄭家不識貨嗎?”

見二子當衆相爭,趙櫓臉色登時就難看起來,把茶盞砰的一聲砸在几上,“閉嘴!”

見父親怒,趙瑾、趙瑜連忙離座請罪。

趙櫓不理兩人,揮手讓他們坐回座位。轉頭對蔡禾道:“現在說正事!二弟,你先來!”

蔡禾輕咳了一聲,這個長相清癯的中年書生摸摸上脣的兩撇鬍須,開口道:“寨中定規:有功即賞、有過就罰、無私無袒、無枉無縱。此乃我浪港寨興……”

趙櫓擺擺手,不耐煩道:“老二,前面的套話跳過。”

“是……瑜哥兒百人奪城,戰功莫大於此。”蔡禾是趙瑜的準岳父,自然不吝溢美之詞,“按戰前公佈的賞格,此次出戰,城中所得三成由奇襲隊平分,剩下的七成,奇襲隊中的大小頭領還可再分一份。除此之外,每人另有五十貫加賞,輕傷還可多十貫,重傷加三十,戰死翻倍。城中所獲現下還未點算明曉,暫且不論。單說加賞一事,此役戰歿三十五,一人百貫,總計三千五。但重傷中還有幾人怕也挺不住,估計要備下四千到四千五的樣子。

至善驚叫道:“這麼多?!”記得三年前他還在寨裡的時候,浪港寨上下窮得叮噹響,趙瑜爲了湊齊幫他買度牒的兩百貫,幾乎連褲子都當了。

“不算多。”趙瑜笑道,“比起一座縣城,這些錢根本不算什麼。”

“瑜哥兒說得沒錯。有了昌國縣,現在賞出去的錢,一年就能回來,絕不算多。爲了戰後封賞,我早備下了萬五千貫,現在看來用不完。比如說重傷,現有十六人,共需一千兩百八十貫;輕傷員五十二人,三千一百二十貫;沒傷的,二十二人,一千一百貫。這些加在一起,正好九千貫。就算重傷員中再走掉幾個,也不過再多千兒八百。比當初的預計要結餘下五千有多。”

至善驚得腦袋嗡嗡響,他乍舌道:“什麼時候寨中這麼有錢了?!”他在廟裡當了三年和尚,只聽得人傳,浪港寨勢力越來越強,聲名越來越廣,卻不曾想寨裡現在花上萬多貫都不帶眨眼的。怎生得變化這麼大?!

蔡禾道:“那多虧了瑜哥兒使人開的幾塊鹽田。”

“鹽田?”至善看向趙瑜,懵然不解:“鹽也可以種?”

趙瑜笑着點頭:“三叔猜得沒錯,那些鹽田用的正是從解州傳來的種鹽法。”河東解鹽天下聞名,這解州鹽池自古以來便是北方重要的產鹽地。解州製鹽,墾地爲畦,引滷水入其中,待南風一起,水耗則鹽成。“因爲開田曬制,所以稱爲種鹽。這種鹽法得到的顆鹽比起煮海所得的末鹽【注1,不耗柴薪,少費人工,絕對是一本萬利的營生。”

至善聽完就叫了起來:“有這等好營生,還做賊幹甚?!大哥啊,每年販個幾十船私鹽,面團團的做個富家翁豈不是更好?!”

“要是能做我會不做?!”趙櫓一臉不爽,“刀頭舔血,桅頂吃風的買賣誰願意幹一輩子?!”

“那怎生……”

趙瑜解釋道:“三叔你去昌國東西二場一看便知。從去年起,那裡就不再煮鹽了,新開闢出的鹽田加起來足足有幾十頃,衢山島的幾塊田跟這兩個鹽場比起來,那是一天一地,差得不知有多遠。”

蔡禾也道:“去年官中鹽池一起,寨裡的買賣頓時就少了四成,如果今年沒打縣城,恐怕會少得更多。”他咬牙切齒,“那些狗官……也在販私鹽。”

至善一臉恍然:“怪道從去年年中起,縣中幾家青樓裡的鹽販子多了許多,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趙瑜道:“所謂官逼民反。既然官府不給我們活路,我們也沒必要給他們留活路。”

“原來如此。”至善點着頭,“要是章狗官知道寨裡是爲了鹽田才攻打縣城,不知會怎麼想?”

“人都死了,級還在城上掛着,還能怎麼想?”趙瑾插嘴,“搶了寨裡那麼多生意,就不知他到底賺了多少?二弟,你打的縣城,你知不知道?”

“誰說他死了?”趙瑜瞟了兄長一眼,嘴角露出不出意料的笑容,“其他人都砍了,唯獨就他沒動。他在牢裡好吃好睡,我可一點都沒敢慢待。這章知縣販私鹽、貸錢糧、賣軍器,連縣庫都被他搬空了,不把他貪來的錢都榨出來,我怎麼捨得殺他?”

趙瑾別過臉,不再說話。上的趙櫓卻驚歎道:“好個貪官!一個同進士都有這本事,換了狀元郎,那還得了?!”他朝着蔡禾笑道,“兄弟,難怪你當不上貢生!跟章知縣比起來,你差得太遠啊!”

蔡禾抿着嘴,畢竟他是讀書人,一點也不覺得好笑。他轉過話題:“既然這樣,等縣裡雜事一畢,就好好料理他,好歹也要榨出幾萬貫來。不過,現在佔了縣城,諸事繁雜,要想理清個頭緒出來,卻也不易。”

“不過就是多了些地盤嘛,”趙櫓說得爽快,“當初在衢山島上怎麼做的,現在就怎麼做。沒什麼難的。”

蔡禾搖頭:“地盤大了十倍,人也多了十倍。憑現在的人手,肯定不夠。必須要徵召新兵。現在寨中嘍羅不過八百,就算把老的少的都加上也不過千二,要想控制縣內幾百個大小島嶼,至少要把兵力擴充到三千。”

“官軍肯定要反撲,是得擴軍備戰。”趙櫓摸着下頜的亂須,點頭道。他看看兩個兒子,趙瑾臉上滿是熱切之色,自是想把擴軍之權抓在手上,而次子雖然不動聲色,但趙櫓不信他會不在意兵權旁落。暗歎了口氣,有兩個太出色的兒子也會讓人頭痛。

他盤算了半天,開口道:“老三……”至善側過身子,俯待命。“二弟要管着縣內政事,這擴軍之事就交給你好了……”停了停,又道:“不過你身子骨吃不得累,這幾年對寨裡的事也不清楚,得給你找兩個幫手……陳五!趙文!”

坐在最下面的兩人忙站起走到大廳正中,單膝跪倒,“請大當家吩咐!”

“跑腿的事就交給你們兩個。凡事多和三當家商量,莫自作主張。”

“小的遵命。”兩人異口同聲,又向趙櫓、至善行過禮後,方退回坐下。

一碗水端得平平,趙櫓又看向蔡禾,“二弟。還有何事?”

蔡禾想了一下,道:“自瑜哥兒佔下縣城,已經有了兩天。那明州城中必然已得了消息。我想明州州軍定然會趁我等陣腳未穩全力反撲。如果他們把那個指揮的宣翼軍送上島,憑現在的人手肯定抵擋不了。”

趙瑾笑道,“二叔多慮了,沒有官家下旨,禁軍哪個敢動?”

趙瑜道:“就算禁軍不會出動,但州中廂兵,知州是能調動的。那可有兩千多人。除去船坊、採造以及江橋院的三個指揮的雜軍,剩下依然還有千餘可戰之兵,不可不防。”

“如何防?”

趙瑜胸有成竹:“自然是先制人。出動戰船入大浹江【今甬江,不必硬拼,只要能逼明州州軍守城不出便可。”

趙瑾不屑道:“虛張聲勢,能騙得幾日?只要那呂知州【注2信求救,半月之內,整個兩浙東路【注3的廂兵就會齊聚明州。”

趙瑜笑道:“就是要讓官軍集合。近萬人聚在一起,令出多門。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等他們做好進攻準備,恐怕就得三個月後了。”

注1:中國古代製鹽法有兩種,一種是引鹽池滷水開田曬制,產出的鹽結晶大,有顆粒,稱爲‘顆鹽’,主要用於西北各大鹽池。還有一種就是煮鹽,或煮海水、或煮鹽井滷水,所得到的鹽,散爲粉末,是爲‘末鹽’。多用在沿海和四川鹽井。這兩種製法從周代就已出現,一直延續到清末。

注2:此時明州知州爲呂昌齡。

注3:宋時,轉運使司和安撫使司的路分區劃是有區別的。比如兩浙路,只有一個轉運使,而安撫使司,卻分爲東西二路。明州就屬於兩浙東路――兩浙東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越州鎮東軍節度管內觀察使,越州刺史事,領越婺明溫臺衢處七州。\

第30章 祭靈(下)第39章 湄嶼(下)第45章 蔡攸(下)第16章 商戰(上)第27章 天子(下)第51章 杭州(上)第13章 包圍(上)第6章 對手(下)第5章 西路(二)第13章 父兄(上)第14章 意外(上)第54章 九五(上)第37章 島南(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14章 父兄(下)第1章 平安(上)第15章 意外(下)第28章 星火(中)第42章 餘波(上)第5章 未來(上)第13章 琉球(下)第23章 傳承(五)第31 回航(下)第30章 傳言(下)第22章 白山黑水(完)第27章 星火(上)第29章 焚城(下)第30章 傳言(下)第11章 和議(上)第5章 對手(中)第28章 星火(中)第50章 聖公(下)第15章 間奏(下)第44章 決勝(中)第45章 蔡攸(下)第5章 滿萬(上)第50章 聖公(下)第38章 戰線(中)第45章 蔡攸(下)第18章 戰象(上)第8章 投奔(下)第32章 輕取(下)第9章 懲戒(下)第27章 星火(上)第61章 門戶(上)第51章 杭州(上)第28章 星火(中)第25章 俘王(上)第29章 星火(下)第11章 宣傳(下)第8章 敵至(下)第35章 經濟(下)第17章 變奏(下)第20章 衢山(下)第37章 湄嶼(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25章 輿論(下)第60章 九五(下三)第61章 九五(下四)第37章 股票(中)第7章 未雨(上)第4章 使團(下)第12章 和議(中)第26章 野心(中)第6章 未來(下)第36章 異變(上)第54章 九五(上)第9章 四方(下)第33章 故鄉(下)第21章 陣線(下)第28章 傳言(上)第5章 西路(二)第19章 謀算(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39章 帝位(上)第28章 攤牌(上)第32章 輕取(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42章 餘波(上)第17章 傳承(三)第14章 硝煙(中)第49章 聖公(上)第2章 三年(下)第28章 星火(中)第33章 故鄉(下)第34章 出戰(上)第18章 軍器(上)第16章 變奏(上)第54章 涌金(上)第3章 使團(上)第45章 決勝(下)第13章 硝煙(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4章 輿論(上)第5章 天津(上)第40章 後續(上)第10章 迎擊(下)第34章 經濟(中)第37章 股票(中)第13章 和議(下)
第30章 祭靈(下)第39章 湄嶼(下)第45章 蔡攸(下)第16章 商戰(上)第27章 天子(下)第51章 杭州(上)第13章 包圍(上)第6章 對手(下)第5章 西路(二)第13章 父兄(上)第14章 意外(上)第54章 九五(上)第37章 島南(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14章 父兄(下)第1章 平安(上)第15章 意外(下)第28章 星火(中)第42章 餘波(上)第5章 未來(上)第13章 琉球(下)第23章 傳承(五)第31 回航(下)第30章 傳言(下)第22章 白山黑水(完)第27章 星火(上)第29章 焚城(下)第30章 傳言(下)第11章 和議(上)第5章 對手(中)第28章 星火(中)第50章 聖公(下)第15章 間奏(下)第44章 決勝(中)第45章 蔡攸(下)第5章 滿萬(上)第50章 聖公(下)第38章 戰線(中)第45章 蔡攸(下)第18章 戰象(上)第8章 投奔(下)第32章 輕取(下)第9章 懲戒(下)第27章 星火(上)第61章 門戶(上)第51章 杭州(上)第28章 星火(中)第25章 俘王(上)第29章 星火(下)第11章 宣傳(下)第8章 敵至(下)第35章 經濟(下)第17章 變奏(下)第20章 衢山(下)第37章 湄嶼(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25章 輿論(下)第60章 九五(下三)第61章 九五(下四)第37章 股票(中)第7章 未雨(上)第4章 使團(下)第12章 和議(中)第26章 野心(中)第6章 未來(下)第36章 異變(上)第54章 九五(上)第9章 四方(下)第33章 故鄉(下)第21章 陣線(下)第28章 傳言(上)第5章 西路(二)第19章 謀算(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39章 帝位(上)第28章 攤牌(上)第32章 輕取(下)第57章 九五(中三)第42章 餘波(上)第17章 傳承(三)第14章 硝煙(中)第49章 聖公(上)第2章 三年(下)第28章 星火(中)第33章 故鄉(下)第34章 出戰(上)第18章 軍器(上)第16章 變奏(上)第54章 涌金(上)第3章 使團(上)第45章 決勝(下)第13章 硝煙(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4章 輿論(上)第5章 天津(上)第40章 後續(上)第10章 迎擊(下)第34章 經濟(中)第37章 股票(中)第13章 和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