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聖公(下)

大宋宣和二年九月廿四,壬戌。西元1120年10月1

杭州富陽縣城外,浙江江水奔騰而過。富陽港是浙西睦、衢、婺諸州水路抵達杭州之前的最後一站,再往東去,離杭州也不過六十里的水程。若在往日,一張張捆紮牢實的竹排、木排,便會沿着港外的浙江水道,直放杭州,而滿載漆、茶等山中特產的貨船則會選擇在富陽港歇上一夜,順便打聽一下杭州城中的行情。就算方臘起事,也沒能影響富陽的繁榮,雖然少有貨船再來停靠,但由於浙西各州大批的難民東逃杭州,富陽港的泊位每天依然是爆滿。

不過當九月十五日,桐廬縣落入方臘軍之手後,浙江水道登時被封鎖,浙西各州的難民再也無法藉助水路逃往杭州。從九月中旬開始,上游再無一艘河船放下,富陽港也變得空空落落。

但今天,一艘艘大小不一的河船從上游的新安江順流直下,密如過江之鯽,漸次停靠在港中,港口一下又擁擠起來。港中引水工早已逃散,舊日井然有序的富陽港便被停得橫七豎八的船隻堵上。一隊隊身着白衣的明教士兵就這麼艱難的從一艘船跳上另一艘船,週轉幾次陸續跳上碼頭。

富陽港本就在富陽縣城南門外半里多的地方。當看到方臘軍毫無顧忌的亂哄哄的從港中下來,城頭上的千餘守軍沒有想着乘機殺出城外,給賊人迎頭痛擊,而是極有默契的從北門一鬨而散。知縣、縣尉見勢不妙,也換了衣物,化妝潛逃。不費吹灰之力,方臘軍便攻佔了杭州西南地最後一道屏障。

上千兵將吶喊着衝進富陽縣中,一名白衣女將一馬當先衝在最前。一頭烏髮被一幅紅巾扎住,幾縷髮絲隨着戰馬的奔馳在耳邊劇烈飄蕩,深黑色的雙眸猶如幽深的潭水,深邃清亮,雙脣緊抿着,俏麗的臉上平靜無波。有着從容。更多的是自信,卻沒有半點興奮。她身邊只有十幾名女兵護衛,後方的士兵被拋在百步之外。她卻絲毫不懼。穿過敞開的城門,當先殺上城頭,把方臘軍的大旗高高豎起。

當看到聖軍的軍旗在富陽城頭上飄起,再看到旗下那名白衣勝雪地纖俏少女,明教士兵一齊高聲歡呼起來。

“百花公主!”

“是百花公主!”

麾下地將士們歡呼從腳下的城門蜂擁而入。方百花卻沒有興趣多看一眼,擡手扶着旗杆,雙眼卻望着不知名的遠處。其實百花只是她地封號。並非閨名,不過外人也沒有稱呼女孩兒家閨名的權利。在方臘軍中,都是以百花公主相稱。

一月間。方百花已經數次經歷了同樣場景。桐廬、新城還是她親自領兵攻下。雖然年歲還不到二十,但論起作戰經驗。她已經比兩浙路中任何一名大宋軍官都要多得多。不過方百花並不喜歡殺戮,她更想回到在家中漆樹下小憩午睡的平靜日子。

身後地城中居民們地哭喊聲大作。刺鼻地煙氣也濃烈起來。方百花手指捏得發白。卻不敢回頭一顧。攻下城鎮後士兵們放縱之舉。她無力制止。只能眼不見爲淨。

“姑姑!”城下一聲喚。一個矮小地身影沿着坡道跑上城頭。護衛們忙給他讓出空來。方百花側過頭。來人不過十一二歲。正是她地侄兒、方臘地次子方亳。

“二哥兒。不是讓你在船上等着嗎?”方百花皺眉問道。方臘留着兒子在這裡。不過爲了居中掌大纛。安定人心。若是他出了什麼意外。她如何向兄長、嫂子交待。

方亳一聽胸膛:“姑姑都衝在前面。我哪能躲在船上。我日後要當皇帝地。不能讓人小瞧了去。”

方百花笑着摸了摸侄兒地腦袋:“哪有做了皇帝還要衝鋒陷陣地?在後面讓手下地將軍們賣命便是。”

方亳不高興地嘟起了嘴:“我可不回船上去。又窄又悶地”

“算了!”方百花輕笑道,“就在這裡等着罷。等你回到港中,也不會剩幾艘船

她說着,望向港口處。這時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船隻離港,正向着上游劃去。此次出戰,方百花只帶了三千人的先頭部隊。剩下的五萬大軍除了留了四五千人分守攻佔的州縣,其餘的,一部分沿着江邊的官道走陸路而下,另一部分還在桐廬縣城中等候船隻來運送。再有兩天,五萬大軍便可齊至富陽縣,而她將會帶領這五萬軍隊直攻杭州。

希望如今天這般順利!方百花想着,雖然不忍看見杭州的百姓們遭殃,但她更不願看到跟隨在身邊的叔伯兄弟們被官軍一一屠戮,事已至此,已經沒有退縮的餘地

“方臘已經攻下了歙州?”聽到最新送來的情報,趙瑜顯得很高興,方臘軍的舉動一切盡在預料中,看起來東海蔘謀部的水平是越來越高的休寧、黟縣、績溪、婺源等縣也都失陷了。爲了多多夾裹百姓爲兵,方臘已是一鼓作氣把歙州所有的縣城都攻下。同時他還一南一北派出了兩支偏師,攻打宣州和饒州。”趙文合上公文夾,神情也有些自得,畢竟參謀部是他的轄下,“這是七天前送出的消息。”

“那另一支呢?”趙瑜伸手在沙盤上比劃着,現在代表方臘軍的紅色的小旗已經逐漸插滿了浙西一帶,“百花公主的隊伍現在到了哪裡?”

趙文狐疑的看了看趙瑜,聽口氣他覺得趙瑜好像對方臘的妹妹頗有興趣,“桐廬是九月十五日丟的。而新城是十八日陷落——不過新城縣不在浙江主道上,可以不論——算算時間,富陽縣也就這兩天

“你覺得富陽縣能擋多久?”趙瑜問着,沙盤上,在杭州地西南方,浙江穿出山谷之前,就只剩富陽這最後一道關卡。

“最多兩三個時辰罷!”雖然是推測,但趙文說得極肯定,“富陽令是個一貪官,素無威信。杭州派去的一千援軍也都是一羣兵痞。不能指望他們能有什麼奇蹟。”

趙瑜嘖了嘖嘴,笑道:“真是個好消息。”

“嗯,的確是好消息。”趙文明白趙瑜的意思。“自起兵開始,方臘軍雖然攻州掠縣,但從沒有真正經歷過一場像樣的攻城戰。連惡仗都沒經歷過一場,這對練兵可不利。”方臘手下都是剛轉職的農民,要想變成精兵。要麼學趙瑜,費上一年半載去練兵,要麼就讓他們從刀山火海里走上幾遭。死剩下的便會是一等一的精銳,“只可惜方臘軍到現在爲止還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那是因爲宋軍實在太廢了!”趙瑜搖頭嘆道。“不過,這樣要守住杭州便會容易上許多。”

“是啊!”趙文點頭。“呂師囊知道了後應該會很高興。他的五百人現在都守在涌金門和清波門兩處,正對着方臘軍攻來地方向。是首當其衝。對手水平越低,他守起來也越會輕鬆。”趙文頓了頓,又道:“……但其餘十一道城門,沒有我東海精兵駐守,就怕給方臘鑽了空子!”

趙瑜搖了搖頭,趙文地言下之意不外是讓他再添援兵,不過那並不可行:“五百兵已是杭州守臣能容忍的上限,我也給不了他太多的支援。一切看呂師囊本事了,杭州地一切事務我都交予了他,希望他不會讓我失望。”

既然趙瑜不同意再給杭州支援,趙文也只好放棄,笑道:“不論武弟和陸賈都多次贊過呂師囊,而第三艦隊的陸戰指揮也是有名的精銳。前年攻打對馬島,陸戰指揮不過是兩百人的空架子,但他三日間便把當地土著給清光,也算是有手段了。有他在,應該不會有問題。”

趙瑜點了點頭,呂師囊的名字,他多次聽聞——不論是今世還是前世。這呂師囊是台州仙居人,自幼饒有勇力,又素有大志,不甘庸碌一生,舊日在鄉里仗義疏財,有信陵君之稱。自從東海崛起,沿海各州地豪傑大多投奔了東海,他便是其中之一。自四年前入了東海,他在軍中表現卓異,數年間便成了校尉,統領着第三艦隊陸戰指揮的五百人,幾年下來也立了不少功勞。

在歷史上,他曾在家鄉起事呼應方臘,多次攻打台州、溫州州城,直至宣和四年方纔失敗,在水滸傳中他還是方臘的樞密使,不過卻被梁山好漢打得丟盔棄甲。

想及此,趙瑜一聲冷笑。不是他小瞧梁山宋江等人,雖然水滸傳中吹得神乎其神,但實際上,他們只是一羣數百人地流寇,自從被逼出梁山泊後,在青、徐一帶流竄,騷擾百姓做得甚多,卻沒有打下一座州縣,比起差點佔據了大宋東南半壁的方臘來,那是一在天一在地,就算是比之呂師囊也遠有不如。若不是因爲水滸傳地因素,趙瑜甚至沒有招攬他們的興趣。

“以杭州地城防,只要城中有決心死守,擋住方臘那羣農兵的進攻絕不會有問題。呂師囊要做地,僅僅是給城中軍民以信心罷了。”趙瑜對趙文說道。

趙文應聲道:“只要能給方臘軍迎頭痛擊,自然會涌起信心。方臘自起事後連戰皆捷,必然是兵驕將橫,只要呂師囊把握好時機,折上方臘一陣,也並非難事!”

瑜略一點頭,“一切就看呂師囊的表現如何了!”

:向諸位書友說聲抱歉。昨晚玩得太晚,回來後實在撐不住了,現在才趕出來。(,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12章 孤舟(下)第17章 神機(中)第8章 先鋒(下)第48章 道阻(二)第8章 交趾(上)第2章 奇襲(下)第59章 投奔(上)第32章 局勢(中)第35章 海上(上)第16章 商戰(上)第54章 涌金(上)第3章 奪城(上)第8章 投奔(下)第62章 門戶(下)第11章 和議(上)第28章 星火(中)第37章 湄嶼(上)第16章 神機(上)第3章 奪城(上)第53章 道阻(完)第45章 亂象(二)第38章 股票(下)第12章 和議(中)第30章 連橫(下)第62章 九五第1章 平安(上)第15章 翻牌(下)第10章 守城(下)第31章 戰備(下)第31章 人心(下)第21章 勇氣(中)第16章 傳承(二)第25章 天子(上)第29章 連橫(中)第15章 翻牌(下)第22章 白山黑水(完)第18章 謀算(上)第21章 文治(下)第18章 商戰(下)第26章 旅順(上)第15章 船場(上)第15章 傳承(一)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2章 奇襲(下)第5章 天津(上)第20章 文治(上)第54章 九五(上)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28章 傳言(上)第12章 西行(上)第25章 天子(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5章 明教(上)第32章 故鄉(上)第37章 戰線(上)第5章 滿萬(上)第29章 星火(下)第26章 傳承(完)第26章 失算(下)第9章 迎擊(上)第4章 西路(一)第33章 祭靈(中)第36章 海上(下)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27章 天子(下)第1章 奇襲(上)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5章 九五(中一)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17章 變奏(下)第16章 商戰(上)第13章 和議(下)第59章 投奔(上)第24章 風雨(下)第64章 等待(下)第5章 滿萬(上)第46章 江山(上)第12章 夜談(下)第29章 星火(下)第22章 萬馬(上)第16章 神機(上)第24章 輿論(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26章 傳承(完)第25章 俘王(上)第34章 改變(上)第31章 人心(下)第20章 衢山(下)第46章 新年(上)第62章 九五第6章 西路(三)第16章 傳承(二)第34章 出戰(上)第19章 衢山(上)第28章 連橫(上)第6章 對手(下)第33章 跳牆(下)第14章 意外(上)第38章 戰線(中)
第12章 孤舟(下)第17章 神機(中)第8章 先鋒(下)第48章 道阻(二)第8章 交趾(上)第2章 奇襲(下)第59章 投奔(上)第32章 局勢(中)第35章 海上(上)第16章 商戰(上)第54章 涌金(上)第3章 奪城(上)第8章 投奔(下)第62章 門戶(下)第11章 和議(上)第28章 星火(中)第37章 湄嶼(上)第16章 神機(上)第3章 奪城(上)第53章 道阻(完)第45章 亂象(二)第38章 股票(下)第12章 和議(中)第30章 連橫(下)第62章 九五第1章 平安(上)第15章 翻牌(下)第10章 守城(下)第31章 戰備(下)第31章 人心(下)第21章 勇氣(中)第16章 傳承(二)第25章 天子(上)第29章 連橫(中)第15章 翻牌(下)第22章 白山黑水(完)第18章 謀算(上)第21章 文治(下)第18章 商戰(下)第26章 旅順(上)第15章 船場(上)第15章 傳承(一)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2章 奇襲(下)第5章 天津(上)第20章 文治(上)第54章 九五(上)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28章 傳言(上)第12章 西行(上)第25章 天子(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5章 明教(上)第32章 故鄉(上)第37章 戰線(上)第5章 滿萬(上)第29章 星火(下)第26章 傳承(完)第26章 失算(下)第9章 迎擊(上)第4章 西路(一)第33章 祭靈(中)第36章 海上(下)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27章 天子(下)第1章 奇襲(上)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5章 九五(中一)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17章 變奏(下)第16章 商戰(上)第13章 和議(下)第59章 投奔(上)第24章 風雨(下)第64章 等待(下)第5章 滿萬(上)第46章 江山(上)第12章 夜談(下)第29章 星火(下)第22章 萬馬(上)第16章 神機(上)第24章 輿論(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26章 傳承(完)第25章 俘王(上)第34章 改變(上)第31章 人心(下)第20章 衢山(下)第46章 新年(上)第62章 九五第6章 西路(三)第16章 傳承(二)第34章 出戰(上)第19章 衢山(上)第28章 連橫(上)第6章 對手(下)第33章 跳牆(下)第14章 意外(上)第38章 戰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