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輿論(上)

宋宣和六年元月十一,庚申。【西元23年月29日】

基隆。

“夫張覺者,小人也世食遼祿,不念其恩;降爲金臣,遽負其諾。先背於遼,復背於金,爲人反覆,不知其可。然覺舉平州歸宋,雖負遼金,卻無過於宋。今其事敗而奔燕,宋帝不庇覺以安,而獻其媚於金虜……”

砰的一聲巨響,一頁文稿被狠狠的拍在了桌上,寫着南山則三個字的名牌從桌面震飛了出去。

“你寫的這叫什麼狗屁玩意兒?”兩層的木質小樓被雷霆般的吼聲震得一陣搖晃,隔着一張寬大的木桌,一名五大三粗、環眼黑臉、活脫脫一個山賊樣的中年人,吼着對面一名豆芽菜般的瘦高生:“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要通俗易懂要通俗易懂懂不懂?報紙上的文章要讓每個東海新聞的讀者都能看懂,要讓所有蒙學畢業的學生也都能瞭解其中的大意。你寫的這破爛玩意兒有多少人能看得明白?改了幾遍還改不好,你怎麼不寫駢四驪六的賦去啊”

總編室的門外,幾個東海新聞的編輯湊在一邊竊竊私語。一個年長一點的編輯透過鏤空雕畫的木門,用着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位被噴得滿臉口水的新人:“可憐的小子,南總編是最恨人耍筆桿子拽文的,這回犯到刀口上了。”

“他沒看過東海新聞的文章嗎?怎麼還犯這種錯?”

“看是一定看過但肯定是看不起報紙上的文字,想表現一番罷了教了幾次都不改,活該捱罵”

“算了,這種毛病過一陣子就好。”年長的編輯揮手把人羣散開,“做自己地事去,今明兩天一定要把今年的第二期做好,不然印刷坊就趕不及在上元節前把報紙印出來了,沒時間再給你們閒扯,散了,散了”

編輯部中,所有編輯又回到座位上埋於工作,而總編室內,南山則主編從嚴辭厲色變得苦口婆心,馭下之道在於打個巴掌要給顆甜棗,不能一味訓斥,要讓人覺得你是爲他好,這一點,南山則早已熟能生巧:“東海新聞的文字,就要像順風樓裡說三分的劉五德那樣,每一句話都要讓人聽得明白,要有味道,不能文縐縐的,給老百姓看了就覺得像塊咽不下去的魚乾,那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他們不會明白你費得多少心力通俗易懂,把握到這四個字就夠了。”

見新來地編輯點頭受教。南山則笑道:“其實你這篇文章。如果不看文字。只看內容地話。其實寫地並不差。‘道君皇帝背信棄義。畏金如虎。出賣自己地臣子。’能把握到這個中心思想。你領悟得很好。

但光寫張覺。你不覺得還是太單薄嗎?一定要作出對比。才能給人印象深刻。比如今次。張覺奔燕。而李安弼卻逃到天津。金人敢跟道君皇帝要張覺。但他們敢跟大王要李安弼?再想想故遼地蕭後、秦王。完顏阿骨打派了十萬兵想把他們要回去。但最後怎樣?他們跟着大石學士在東瀛安安穩穩地住着。而金人呢?又被宰了一萬

所以說。萬事要對比。兩方一比較。高下就出來了。給人地印象也直觀許多。不比平敘直抒要好得多?”

新編輯小雞啄米般地連連點頭。南總編笑得更爲開懷。“你這篇評論只要記住一點。要以我東海之義證大宋之不義。要把信義無雙地大王跟賣臣媚虜地道君皇帝比一比。讓人明白孰優孰劣。知不知道?……好了”他一拍手。“你下去罷。明天早上把文章交上來。不要誤了”

新編輯點頭應是。誠心誠意地向主編弓腰施禮後。轉身出門。

南山則重重地靠上了椅背。酸枝木地太師椅一陣吱呀作響。爲了教育什麼都不懂地新人。方纔他費了不少氣力。不過這也是爲了東海新聞地未來在努力。

從一開始,東海新聞的定位就是所有識字的普羅大衆,而目的也是爲了控制和引導天下間的輿論,宣揚東海地威名,擴大東海的影響。經過幾年的展,東海新聞已經在臺灣和大陸沿海確立了輿論權威的地位。靠着各地商情物價培養出來的信用,東海新聞上地消息,在臺灣島上和大宋沿海各路的讀者心中,就是板上釘釘地事實。

信用是無價的。南山則很明白這一點,讓他欣慰地是,東海王也同樣明白這一點。從報社建立時起,除了規定了新聞保密制度以外和確立報道方向,趙瑜從沒有利用東海新聞過一次虛假的消息,也沒有藉助報紙給自己塗脂抹粉,絕大部分事務都是讓南山則他自己放手施爲。

得主君信重如此,南山則當然有着效死之心。他當年不過是個考不上貢生地窮措大,能成爲東海王向民間消息的喉舌,哪還有不拼死賣命的道理。許多事不必趙瑜開口,他也能預備七七八八。師出有名,凡事都要講個名分,南山則很清楚,他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給趙瑜爭大義的名分。

正如此次今次張覺一事。對於張覺之死,東海上下無人在意,但張覺死後天下的局勢變化,南山則卻關心的很,那對於趙瑜的大計,實在太過重要。

張覺奔燕,被郭藥師藏匿在常勝軍中。當完顏宗望文來要人時,燕山路宣撫使王安中個反應是否認,但金國二太子卻不會上當,催索得越來越急,王安中無法,便找了個跟張覺相貌相似的人斬了,把頭顱送給金人,想搪塞過去。

只是孩童般的把戲如何瞞得過去,反而坐實了張覺就在燕京城中。宗望遂威脅要攻打燕京,王安中膽寒,上述朝中:“‘如不遣,恐起兵端’”道君皇帝便下令勒死了張覺,把他的級用匣子裝了交還給金人。

經此一事,大宋盡喪幽燕士民之心。郭藥師憤恨道:“金人今次要張覺就送回去,若是下次要我郭藥師呢?是不是也送給他們?”常勝軍因此而解體,重新投靠金國,又或是逃往天津的燕地士民也與日俱增。

更重要的是,化外蠻夷本是禽獸之屬,畏威而不懷德,大宋君臣今次地應對如此愚蠢,金人也因此而看清了大宋君臣的本質,正如之驢裡的那頭看透驢子真實本領的大蟲,對南朝的敬畏蕩然無存,南下攻宋的念頭也越的高漲起來。

而南山則也欣喜於機會又一次降臨到他面前,今次他可是專門增了四版,做了一個專題,藉助參謀部職方司歷年來積累地情報,從石敬割十六州到道君皇帝起意北伐,從金人入關到張覺被殺,將幽燕之地兩百年來風雲變幻的來龍去脈,說得通通透透,其主要目的,就是他剛纔對新人所說地,要以東海之義證大宋之不義。要把信義無雙的東海王跟賣臣媚虜的道君皇帝比一比,讓人明白究竟孰優孰劣。

‘就借這個機會,再刮一下道君皇帝的臉皮罷很快,全天下的人都會知道,誰纔是貨真價實的真龍天子。’

南山則翹着腿,悠然的坐在太師椅上,翻閱着下屬們呈上來地稿件。突然間。他想起了一事,在稿件堆裡一陣翻找,隨即猛然跳了起來,大步走出總編室門外,高聲問道:“步飛步羽那篇天竺遊記的下文寫好了沒有,怎麼還沒送來?”

東海新聞並不只是一份政治和商業性質的報紙,正常情況下,五到八版都是各種百姓們喜聞樂見的趣事和逸聞,也有各方名家新作的詩詞,甚至還有臺灣島上蹴鞠聯賽的戰報。而天竺遊記便是在第八版半年前新開闢的一個欄目裡連載着的文章。

雖然天竺遊記地作者步飛從未到過天竺,故事情節也是荒誕不經,明眼人皆知是杜撰,但這種連載的故事,或者說是長篇,在大宋、在東海,尚是次出現,給只看過詩詞歌賦和短篇傳奇的人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讀者中是大受歡迎,在酒樓茶肆中甚至被說人當作話本來用。

不過這步飛,不到餓極了不會動筆,爲了讓他連載下去,東海新聞編輯部上下沒少費氣力,而南山則這樣的問話,每到截稿時,總會按時出現。

“那傢伙什麼時候提前完成過?”那個年長地編輯反問道。

“十天只要他寫五千字,還盡給我磨蹭。”南山則抱怨着,若非現在能寫出這樣的故事地只有步飛一人,他早就把天竺遊記趕出欄目裡了,“明天午後就要送去排版,容不得他再拖哪個去找找他,讓他連夜把下一節趕出來”

年長編輯嘆道:“據說他這些天,天天在小天竺裡,讓他寫小天竺遊記沒問題,寫天竺遊記可就難了”

南山則不由氣結。小天竺是基隆城中有名的妓館,裡面地幾個頭牌都是大食商人帶來的注輦國美女,剩下地不是南洋的女奴,就是高麗、倭國來的新人。人氣一直都是排在城中前三位的。不過還有一種說法,這間妓院是其實是趙武將軍的產業,裡面的妓女都是他手下的兵將搶來的,不過是假借了一個大食商人做掩飾。

“管他在哪裡,去把他給我揪出來”南山則大叫道,他曾聽說過王后王妃都愛看天竺遊記,若是今次步飛不能按時完成工作,王后王妃怪罪下來,他可吃不起。

“還有……”南山則繼續道,“廣告也得加緊設計,要讓已經出了錢的商人們在我們這裡覺得物有所值,覺不能敷衍了事。”

王合生的菜刀,李雲記的綢緞,還有香精、玻璃作坊的新品,甚至如小天竺這樣的妓館,只要交足了錢,都能在第八版找到一個顯眼的位置自然,這一點讓陳正匯深惡痛絕東海新聞的資金來源一部分來自於國庫,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廣告。

第二天的傍晚,趙瑜拿着還散着油墨香的校樣:“連載、廣告,還有體育新聞,越來越像後世的報紙了。”

第46章 亂象(三)第33章 故鄉(下)第29章 雄心(下)第37章 異變(中)第33章 祭靈(中)第25章 輿論(下)第17章 遭遇(下)第46章 明教(下)第3章 奪城(上)第26章 傳承(完)第40章 關山海(上)第11章 琉球(上)第20章 百神第22章 球賽第45章 蔡攸(下)第16章 遭遇(上)第61章 門戶(上)第20章 勇氣(上)第43章 帝位(下二)第24章 突遇(上)第31 回航(下)第28章 星火(中)第31章 局勢(上)第60章 投奔(下)第61章 門戶(上)第36章 異變(上)第24章 輿論(上)第32章 輕取(下)第54章 涌金(上)第11章 孤舟(上)第16章 變奏(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11章 和議(上)第43章 餘波(中)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55章 涌金(下)第9章 守城(上)第44章 決勝(中)第30章 戰備(上)第64章 九五(完)第11章 夜談(上)第42章 大石(下)第5章 滿萬(上)第10章 宣傳(上)第14章 翻牌(上)第19章 開局(上)第37章 戰線(上)第17章 傳承(三)第29章 星火(下)第29章 攤牌(下)第43章 餘波(中)第18章 商戰(下)第42章 大石(下)第22章 戰船(下)第30章 回航(上)第60章 投奔(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7章 戰線(上)第6章 天津(下)第1章 北行(上)第8章 交趾(上)第32章 局勢(中)第7章 先鋒(上)第10章 迎擊(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43章 決勝(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4章 交涉(下)第47章 江山(中)第20章 勇氣(上)第46章 亂象(三)第21章 陣線(下)第47章 助守(上)第52章 道阻(六)第28章 傳言(上)第17章 變奏(下)第5章 戰前(上)第34章 出戰(上)第4章 新港(下)第45章 決勝(下)第5章 滿萬(上)第2章 平安(下)第5章 西路(二)第52章 杭州(中)第31章 中秋(上)第35章 海上(上)第16章 傳承(二)第15章 翻牌(下)第37章 島南(下)第55章 九五(中一)第42章 帝位(下一)第37章 島南(下)第40章 後續(上)第62章 門戶(下)第17章 傳承(三)第35章 移民(下)第30章 回航(上)第33章 南行(上)第7章 四方(上)
第46章 亂象(三)第33章 故鄉(下)第29章 雄心(下)第37章 異變(中)第33章 祭靈(中)第25章 輿論(下)第17章 遭遇(下)第46章 明教(下)第3章 奪城(上)第26章 傳承(完)第40章 關山海(上)第11章 琉球(上)第20章 百神第22章 球賽第45章 蔡攸(下)第16章 遭遇(上)第61章 門戶(上)第20章 勇氣(上)第43章 帝位(下二)第24章 突遇(上)第31 回航(下)第28章 星火(中)第31章 局勢(上)第60章 投奔(下)第61章 門戶(上)第36章 異變(上)第24章 輿論(上)第32章 輕取(下)第54章 涌金(上)第11章 孤舟(上)第16章 變奏(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11章 和議(上)第43章 餘波(中)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55章 涌金(下)第9章 守城(上)第44章 決勝(中)第30章 戰備(上)第64章 九五(完)第11章 夜談(上)第42章 大石(下)第5章 滿萬(上)第10章 宣傳(上)第14章 翻牌(上)第19章 開局(上)第37章 戰線(上)第17章 傳承(三)第29章 星火(下)第29章 攤牌(下)第43章 餘波(中)第18章 商戰(下)第42章 大石(下)第22章 戰船(下)第30章 回航(上)第60章 投奔(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7章 戰線(上)第6章 天津(下)第1章 北行(上)第8章 交趾(上)第32章 局勢(中)第7章 先鋒(上)第10章 迎擊(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43章 決勝(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4章 交涉(下)第47章 江山(中)第20章 勇氣(上)第46章 亂象(三)第21章 陣線(下)第47章 助守(上)第52章 道阻(六)第28章 傳言(上)第17章 變奏(下)第5章 戰前(上)第34章 出戰(上)第4章 新港(下)第45章 決勝(下)第5章 滿萬(上)第2章 平安(下)第5章 西路(二)第52章 杭州(中)第31章 中秋(上)第35章 海上(上)第16章 傳承(二)第15章 翻牌(下)第37章 島南(下)第55章 九五(中一)第42章 帝位(下一)第37章 島南(下)第40章 後續(上)第62章 門戶(下)第17章 傳承(三)第35章 移民(下)第30章 回航(上)第33章 南行(上)第7章 四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