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江陵紀事(10)

象山坡,不知從何時起,綠色已經成爲這座小山丘的主調,綠色,聆聽風的低語,裹上厚重的大衣,爬滿了整座小山丘,那幢矮小的象山書院,就隱藏在這個無人問津的世界裡,擡頭仰望藍天,慘淡的藍,藍的蒼白,似乎擔心這樣的灰藍,就如象山書院的輝煌,不再如往日的煩囂。,

站在象山坡,,極目遠眺,藍色的天空,清朗如鏡,彩雲飛卷,可謂美景目不暇接。此時此刻,陸常平彷彿入定了一般,或許此刻的他心靈的自由與坦蕩,胸襟的寧靜與寬闊,靈魂的超然與飄逸,力量的蓄積與暴發,都超越了平日的自己。

走過蒼涼的林間小路,兩旁曾經的小樹,如今早已變成綠意悠悠,多年前的陸九淵陸象山,是否會想到他親自栽種的樹木,記錄了往日的歲月的煩囂。但往日煩囂的歲月,被剝離得剩下赤luo裸安詳。

穿過蒼涼的林間小路,很快就來到了一個破舊但卻高大雄偉的牌坊,上面用正楷寫着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象山書院。

是的,這就是象山書院,曾經是大宋最富盛名書院之一,地位甚至一度還在朱熹一手創辦的白鹿洞書院之上,從這裡出發,激揚文字,遙想當年的“鵝湖之會”,淳熙二年,陸象山應呂祖謙之邀,在鉛山鵝湖寺與朱熹展開了有關“心”與“理”的大辯論。

朱熹主張通過博覽羣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啓發內心的知識,而陸象山認爲應“先發明人之本心然後使之博覽”,所謂“心即是理”,毋須在讀書窮理方面過多地費功夫。雙方賦詩論辯,激揚文字。陸指責朱“支離”,朱譏諷陸“禪學”,兩派學術見解爭持不下。

當年的陸九淵是那樣的意氣激揚,“鵝湖之會”後,祖父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書院講君子小人喻義利一章,聽者泣下。就連朱熹也以爲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

當年的祖父陸九淵陸象山,是何等的風流人物,還有自己的父親陸持之,七歲能爲文,當年祖父授徒象山之上,學者數百人,有未達,父親爲敷繹之。

其時韓侂冑將用兵,父親請擇僚吏察地形,言:“自古興事造業,非有學以輔之,往往皆以血氣盛衰爲銳惰。故三國、兩晉諸賢,多以盛年成功名。公更天下事變多矣,未舉一事,而朝思夕惟,利害先入於中,愚恐其爲之難也。”

俱往矣。

陸常平的步伐有點蹣跚,輝煌如祖父、父親,如今只剩下自己蹉跎歲月,當年數千人、數百人云集的象山書院,之餘聊聊數十人。

“陸山長。”一個膽怯的聲音驚醒了情緒低沉的陸常平,往日的陸常平,自己還能矇蔽自己,只不過昨天見過張貴之後,心中突然有幾分憂慮。

陸常平轉頭看去,卻是平素最爲看重的學生之一:“時遷,現在是早讀時間,你怎麼會在這裡?”

時遷尷尬的低着頭,不太敢看陸常平,猶疑了片刻,說道:“先生,學生家中有事,唯有向先生告辭。”

“家中有事?”陸常平疑惑的看着時遷,問道:“家中何事,你怎麼不早點給老夫說?”

時遷有點慌張,囔囔道:“家中老母親年紀大了,時遷不敢久離家,乃不孝也。”

“哦。”陸常平突然明白過來,時遷,這個自己曾經最爲看重的學生,也要走了,也要離開這個暮氣沉沉的象山書院。

因爲時遷的家境自己非常清楚,時遷是徽州人,家境頗好,是徽州的大戶人家。

而徽州卻是朱熹的老家,當年時遷到象山書院求學,已經算是徽州的叛徒了,家中早已來信讓他回去。估計是受不了家人的壓力。

陸常平苦笑,這幾年象山書院越發冷淡了,而白鹿洞書院卻更加輝煌,大宋學子,談必言朱子,學必是朱子學說。越來越多的學子離開象山書院,即使能夠堅持留下來之人,也多是江陵人士,或是礙於自己的面子不好意思離開。

“嗯,家有雙親不遠遊,時遷你回去好好照顧老父母乃是人情。”陸常平細心安撫道:“你學業未成,即使回家也要堅持學業,不得放鬆頹廢。”

“先生。”時遷慚愧道:“先生待學生如此,只可惜學生不能好好伺候先生。”

“好了,好了,”陸常平笑了笑,道:“收拾東西早點回去,不要讓老父母擔憂。”

陸常平看着時遷慢慢走開,鼻子一酸差點沒流出眼淚,別人只知道他在江陵城內的風光,但誰知道他心中的辛酸。

他只想如祖父、父親一樣,重建象山書院的輝煌,他只想將祖父的“心學”發揚光大,僅此而已。

書院很大,但已顯得破舊,雖是初夏,卻竟然有幾分頹廢之意。

“父親。”走到後院的一個小院子,大兒子陸幽連忙向陸常平問好。

陸常平畢竟上了年紀,象山書院並不常來,往日就是陸幽主持,他沒想到陸常平今日這麼早就過來。

“幽兒。”陸常平在後院之間的一處石凳子坐下,問道:“父親問你,你實話實說,這象山書院究竟還能不能存下去。”

陸幽連忙道:“父親言重了,象山書院是太祖、祖父的心血,也是父親的心血,象山書院一定能夠重返輝煌。”

“呵呵,你別騙老夫了。”陸常平苦笑,道:“自從你祖父離世後,象山書院一日不如一日,之所以能殘存至今,不過是老夫丟不下臉,不甘心就這樣頹廢一生罷了。”

“你太祖三四歲時就知道問‘天地何所窮際’,你祖父七歲能文,老夫到了十歲才啓智,十三歲才能背誦三字經。人木愚,莫如老夫也。”

“父親,”陸幽安撫道:“父親是大兒眼中最勤奮之人。”

“勤奮能有什麼用。”陸常平自嘲道:“起五更,睡三更又能如何?你祖父認爲治學的方法,主要是‘發明本心’,不必多讀書外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

“老夫就算是熟讀諸子之書又如何?無論老夫怎樣勤奮,但始終達不到你太祖的境地,就算你祖父,老夫也遠不及也。”

“父親,”陸幽有點擔憂,安撫道:“父親深得象山學派真髓,只是,只是機緣未至,父親不得志而已。”

“呵呵,幽兒你就別安慰老夫了。”陸常平有點惋惜,道:“幽兒你一歲能言,三歲能問,七歲能文,老夫以爲象山學派的輝煌就在你身上了。”

“只可惜,只可惜象山書院雜事繁多,你自幼又懂事,老是想着爲老夫分擔,而更重要的是老夫生平所學稀疏,倒是讓幽兒學不到真本領,”陸常平充滿遺憾說道:“這些年,真的是委屈你了。”

陸幽輕輕的笑了笑,道:“父親,這都是幽兒自己喜歡做的事,就算是父親不說,幽兒也要去做,幽兒一定要把象山書院辦下去,就算是隻有一個人,幽兒也要讓書院辦下去。”

“幽兒,你別這樣。”陸常平苦笑,道:“就連時遷也過來向老夫請辭,書院還有存下去的意義嗎?”

“每個月花費超過一百兩銀子,就是爲了使得這爛房子殘存下去?”陸常平自嘲,道:“老夫今日也算是看明白了,朱子學派算是朝廷的棟樑,算是大宋學子的榮耀了,老夫再堅持下去,還不是一事無成?”

“還不如積攢點錢財,好讓陸家過上一個安穩的日子。”

“父親,如今書院還有三十七名學子,只要象山書院繼續堅持下去,一定會越來越好。”

“三十七人?三十七人。”陸常平苦笑,道:“如果老夫沒記錯的話,上個月還有四十五人吧?短短一個月,八人離開,恐怕一個月後,就一個人也沒有了吧。”

“爹爹,都是孩兒無能,不能挽救象山書院。”陸幽慚愧說道。

陸常平搖頭,道:“不怪你,要怪就怪老夫,數十年來,老夫一直參透不了太祖的學問,一直沒有能夠將心學發揚光大,老夫愧對祖先啊。”

“世間一切學問,皆在實踐之中,陸先生有沒有想過,象山前輩的理論本來就有缺陷?”一個清爽的聲音,打破了父子兩人的沉默。

“你是何人,敢說我太祖的錯?”陸幽畢竟年輕,雖還沒見到來人是誰,不過依然反駁道:“就算是朱子前輩,也只能說觀點不同罷了。”

“朱熹,普通得很。”來人顯得非常囂張。

“是你?”陸常平驚訝的看着來人。

張貴一臉淡然,拱手道:“在下歸長弓,見過陸先生和寂然兄弟。”

“歸公子?”陸常平不知張貴打的是哪門子主意,問道:“請問歸公子爲何說象山先生之言有錯?”

“象山前輩認爲:心即理,不知在下有沒有說錯?”張貴還是淡淡說道,這正是陸九淵唯心主義的最重要觀點。

“那當然,”陸幽驕傲說道:“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萬世之前,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後,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很好。”張貴也不生氣,點頭問道:“請問陸公子,銀針是否能夠測出毒藥?”

“那是當然,銀針遇毒變黑。”陸幽遲疑了片刻,總覺得這話有些不妙。

“那很好。”張貴點頭,道:“不若在下給陸公子做一個實驗。”

“實驗?”陸幽有些疑惑的問道。

“對,這真是在下要說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非心即理。”張貴爲自己盜取後世的話而感到羞恥。

張貴趁着陸幽與陸常平思考之際,吩咐陸幽喚來竈房的幫工,讓他們取來一個熟雞蛋,然後又讓郭平去取來一些毒蕈以作備用。

當一切準備好,張貴把陸幽和陸常平兩人叫到跟前,先是用銀針試探了一下雞蛋,銀針拔出來之後立刻變黑。

陸幽看得臉色大變,正想發怒,卻看到張貴微笑,道:“若是按照陸公子之言,此雞蛋必有劇毒?”

張貴輕輕剝開雞蛋,然後放進嘴裡,張娘子和郭平差點叫了出來,張貴搖頭道:“別慌,沒有毒。”

在陸幽和陸常平的吃驚下,張貴竟然把整個雞蛋吃了下去,然後喝了半杯水,忍不住說道:“奶奶的,純天然的雞蛋,味道真好。”

“別急。”張貴見陸幽正要說話,又讓郭平取出毒蕈,先是用銀針探了一下,沒有變色,然後用饅頭沾了一些毒蕈,最後讓老鼠吃下,還不到一刻鐘,老鼠口吐白沫,死了。

“實踐,也就是‘行’。”張貴淡淡說道:“理,只有用‘行’去檢驗,而並非用心去檢驗,很多事情,你心所想,理所當然之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有時候,你認爲這個理是對的,但是隔了一段時間,這個理又是錯的了?所以要追求真理,正確的道理,只有用‘行’去檢驗。”

“然而,只有‘行’卻遠遠不夠,還要有‘思’,思考,用‘思’去指導‘行’,用‘行’去檢驗‘思’,這樣才能真正完成象山前輩所說的心即理啊。”

“只有‘思’遠遠不夠,只有‘行’也達不到標準。”張貴最終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只好把後世上政治課時背的一些理論背誦出來,然後又把自己不知在哪裡看過的名言名句唸了一些,也不管時對還是錯,反正需要檢驗嘛。

“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其說始於管子。”張貴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反正他認爲有用就行:“古者四民異業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雖經日做買賣,不害其爲聖爲賢。”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夫學貴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爲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爲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所以爲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爲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爲聖人。”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爲聖賢。”

三人一直談到午夜,張貴最後才說道:“歸某隻不過是胡言亂語而已,陸先生若覺得有用之處,不妨參考。”

“不,歸公子。”陸常平搖頭道:“公子所言,已超出了老夫的認識,老夫不敢據爲己有。”

“不滿陸先生。”張貴說道:“有一句話先生可能不知道,人,可以改變世界,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張某打算重建象山書院。”

“均州書院經過兩年的發展,時至今日,早已不在象山書院之下。”張貴也不顧陸幽的吃驚,繼續說道:“想必陸先生已知道,只不過均州書院畢竟名聲不隆,若想繼續發展,沒有一定時日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朱子學派橫流,並不是很好的現象,學說之流,最好不過百花爭鳴,而能與朱子學派抗衡的唯有象山學派而已。”

“大人,象山書院,還能行嗎?”陸常平不敢相信的看着張貴。

“世上沒有任何一種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張貴認真說道:“就算是學說也是一樣,只要先生去完善,去總結,今日張某所說,雖談不上開天闢地,但自認爲亦可當一家之言。”

“在下願意用這些學說,爲象山前輩增花添錦,爲象山學說增加幾分勝算。”

“象山書院,一定要發展,而且要大力發展。”張貴看着一臉沉思的陸常平和陸幽,繼續道:“世間一切皆學問,格物、算術等也無例外,如果陸先生同意,張某打算在書院中增添幾門功課,也算是爲書院增添幾分力量罷了。”

“這個?”陸常平猶疑了片刻,問道:“象山書院沒有這方面的先生?”

陸常平,明顯心動了。

張貴笑了笑,道:“難道陸先生還要在張某面前裝糊塗?均州書院別的先生不多,但這方面的先生還是有不少。”

陸常平這纔想起,眼前之人正是將要入主荊湖的主人。

“見過張大人。”陸常平連忙拉着陸幽要行見面禮。

張貴擺了擺手,道:“罷了,罷了。”

陸常平並不知道,這次不簡單的見面,給他帶來畢生的榮耀,融合了張貴胡言論語的後世唯物主義要領的新象山學說,很快就在大宋引起了滔滔波浪。

陸常平並不知道的是,象山書院的發展逐步偏離了方向,雖然新象山學說在象山書院依然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以格物、算術等爲主的其他學科,逐漸取得了主要地位,並且越發重要起來。

三個月後,修葺一新的象山書院迎來了它輝煌的開始,張貴親筆題字,用他醜得可憐的字寫下了四個大字:象山書院。

這幾個大字,也成爲了張貴畢生的恥辱。

而在均州小報上,醒目的大字引起了大宋無數人的注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日後,也有人將張貴歸納爲新象山學說的創始人之一,就是在這篇文章上找到了依據。

[奉獻]

第70章 揚州慢(16)第134章 兵臨城下(14)第108章 長途奔襲(7)第29章 狗日的大元朝丞相第201章 一路向北(1)第101章 成軍(1)第122章 襄樊風雲(2)第29章 締造江陵(9)第60章 揚州慢(6)第139章 兵臨城下(19)第33章 層層阻擊(3)第142章 兵臨城下(22)第21章 締造江陵(1)第55章 揚州慢(1)第33章 生財有道(13)第148章 襄樊保衛戰(8)第92章 短兵相接(12)第83章 短兵相接(3)第61章 以卵擊石(4)第69章 範天順的計謀第40章 刺那,蒙古的狼第39章 層層狙擊(9)第123章 襄樊風雲(3)第16章 經營均房(16)第153章 襄樊保衛戰(13)第27章 生財有道(7)第102章 長途奔襲(1)第26章 生財有道(6)第19章 京城來客(9)第180章 喋血襄樊(10)第28章 締造江陵(8)第7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46章 生財有道(26)第168章 襄樊保衛戰(28)第112章 短兵相接(32)第148章 襄樊保衛戰(8)第25章 締造江陵(5)第69章 丁家洲殤(9)第20章 步步爲營(10)第45章 英雄,饒命啊第48章 淮左名都(14)第14章 京城來客(4)第82章 升官發財第22章 步步爲營(13)第117章 短兵相接(37)第23章 締造江陵(3)第17章 步步爲營(7)第四十三四章 淮左名都10第37章 生財有道(17)第184章 兵臨城下(64)第170章 兵臨城下(50)第70章 丁家洲殤(10)第135章 襄樊風雲(15)第130章 襄樊風雲(10)第66章 朝廷莫名其妙的聖旨第19章 經營均房(19)第9章 經營均房(9)第256章 一路向北(56)第113章 危機降臨(3)第55章 秘密出兵(8)第85章 大戰龍尾洲(11)第64章 揚州慢(10)第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2)第55章 秘密出兵(8)第27章 生財有道(7)第44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第7章 江陵紀事(7)第251章 一路向北(51)第133章 兵臨城下(13)第69章 範天順的計謀第65章 劉整與張貴如意算盤第55章 任性的張青青第120章 危機降臨(十)第83章 短兵相接(3)第133章 兵臨城下(13)第138章 襄樊風雲(18)第20章 京城來客(10)第121章 襄樊風雲(1)第37章 層層狙擊(7)第119章 短兵相接(39)第171章 喋血襄樊(1)第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231章 一路向北(31)第66章 揚州慢(12)第109章 短兵相接(29)第181章 兵臨城下(61)第29章 狗日的大元朝丞相第34章 共生死同富貴,勿相忘第64章 以卵擊石(7)第219章 一路向北(19)第108章 長途奔襲(7)第127章 襄樊風雲(7)第73章 強攻正陽(2)第38章 逃亡第232章 一路向北(32)第136章 襄樊風雲(16)第153章 襄樊保衛戰(13)第29章 締造江陵(9)第86章 短兵相接(6)第178章 喋血襄樊(8)
第70章 揚州慢(16)第134章 兵臨城下(14)第108章 長途奔襲(7)第29章 狗日的大元朝丞相第201章 一路向北(1)第101章 成軍(1)第122章 襄樊風雲(2)第29章 締造江陵(9)第60章 揚州慢(6)第139章 兵臨城下(19)第33章 層層阻擊(3)第142章 兵臨城下(22)第21章 締造江陵(1)第55章 揚州慢(1)第33章 生財有道(13)第148章 襄樊保衛戰(8)第92章 短兵相接(12)第83章 短兵相接(3)第61章 以卵擊石(4)第69章 範天順的計謀第40章 刺那,蒙古的狼第39章 層層狙擊(9)第123章 襄樊風雲(3)第16章 經營均房(16)第153章 襄樊保衛戰(13)第27章 生財有道(7)第102章 長途奔襲(1)第26章 生財有道(6)第19章 京城來客(9)第180章 喋血襄樊(10)第28章 締造江陵(8)第7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46章 生財有道(26)第168章 襄樊保衛戰(28)第112章 短兵相接(32)第148章 襄樊保衛戰(8)第25章 締造江陵(5)第69章 丁家洲殤(9)第20章 步步爲營(10)第45章 英雄,饒命啊第48章 淮左名都(14)第14章 京城來客(4)第82章 升官發財第22章 步步爲營(13)第117章 短兵相接(37)第23章 締造江陵(3)第17章 步步爲營(7)第四十三四章 淮左名都10第37章 生財有道(17)第184章 兵臨城下(64)第170章 兵臨城下(50)第70章 丁家洲殤(10)第135章 襄樊風雲(15)第130章 襄樊風雲(10)第66章 朝廷莫名其妙的聖旨第19章 經營均房(19)第9章 經營均房(9)第256章 一路向北(56)第113章 危機降臨(3)第55章 秘密出兵(8)第85章 大戰龍尾洲(11)第64章 揚州慢(10)第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2)第55章 秘密出兵(8)第27章 生財有道(7)第44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第7章 江陵紀事(7)第251章 一路向北(51)第133章 兵臨城下(13)第69章 範天順的計謀第65章 劉整與張貴如意算盤第55章 任性的張青青第120章 危機降臨(十)第83章 短兵相接(3)第133章 兵臨城下(13)第138章 襄樊風雲(18)第20章 京城來客(10)第121章 襄樊風雲(1)第37章 層層狙擊(7)第119章 短兵相接(39)第171章 喋血襄樊(1)第8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231章 一路向北(31)第66章 揚州慢(12)第109章 短兵相接(29)第181章 兵臨城下(61)第29章 狗日的大元朝丞相第34章 共生死同富貴,勿相忘第64章 以卵擊石(7)第219章 一路向北(19)第108章 長途奔襲(7)第127章 襄樊風雲(7)第73章 強攻正陽(2)第38章 逃亡第232章 一路向北(32)第136章 襄樊風雲(16)第153章 襄樊保衛戰(13)第29章 締造江陵(9)第86章 短兵相接(6)第178章 喋血襄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