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雙喜臨門

有關於當初王浩與自己面談的一些內容,孫享福不得不提前跟李世民講清楚,因爲這裡面,有太明顯的陰謀的味道了。

“想不到王氏子弟中,竟然有一個這樣的存在,藥師,你怎麼看。”

李世民的情報不侷限於善陽方面,還有河北道那邊傳來的高句麗方面的情報,知道的信息多了,看問題也就更加有高度了。

結合孫享福所說的王浩的謀劃,李世民和李靖這些人都不傻,已經可以預測到高句麗即將出現一場大的政變,王浩只是想在這個當口引大唐進兵高句麗,消除這個東北方面的大威脅。

然而,此時的大唐正面臨改革之初的時局不穩,國家並無戰略儲備,即便是孫享福經營的善陽看似局面很好,但這次火燒草料庫的事情給衆人提了一個醒,安北大都護府雖然是一窩比較有營養的雞蛋,但它現在被放在了一個籃子裡,一旦這個籃子被打翻,所有的東西,都會煙消雲散,戰爭一起,難保不會有人動這個歪心思。

“陛下,臣以爲,此時不宜開戰。”

聽到李靖這麼說,孫享福的心稍微放了下來,因爲他跟李靖的意見一樣,在安北大都護府的第二座郡級城池和第三座郡級城池修建起來之前,都不宜對外用兵,因爲承受不起失敗。

表達了自己的主要意見之後,李靖又解釋道,“高句麗人與草原部落不同,他們即有數量龐大的機動騎兵,又有善於打防守戰的步兵,而且,還有防禦堅固的城池和地勢之利,與之開戰,定然遷延日久,然,我大唐國力儲備不足,根本沒有餘糧供大軍出征,又在內部改革之初,政局不穩,是故,雖然此次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臣以爲,不宜出兵。”

“臣附議,陛下,前隋與高句麗的幾番征戰,雖然打垮了他們的經濟,但也成就了他們的軍事,他們面朝我大唐方向的城池要寨,無不易守難攻,在我大唐內部即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拿人命去填這些堡壘,得不償失。

而且,臣以爲,陛下走吸納融合的政治道路,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第一顆扣對了,後面的就全部都對了,只要沿着這條政治道路走下去,未必不能讓高句麗從內部崩散,以最省力的方式,拿下它。”

歷史上,是高宗李治最終征服了高句麗,而他爲什麼能做到呢!因爲他很好的貫徹了李世民的核心政治,使國家先富強了起來。

現在,這個所謂的核心政治纔剛剛樹立起來,可不能因爲一點小小的誘惑,而出現偏差,在國內經濟沒有起飛的時候,就四處征戰,最終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雞飛蛋打,什麼事情都沒有幹成。

孫享福的這番話,讓李世民進入了沉思。

此刻,他雖然覺得有些遺憾,但基本已經決定了聽從李靖和孫享福的建議,暫時不理會高句麗那邊。

不過,房玄齡的建議,卻是叫他眼前一亮。

“陛下,如果真如正明所說,王浩可能挑撥高句麗內部政變叛亂的話,其實咱們還是有一些方面可以運作的。”

房玄齡沒有說開戰,卻是說可以運作,那麼,意思就是有便宜可佔了,於是,三人都將目光看向他。

“陛下,嶺南有快船,高句麗內部一旦起了戰事,他們國內必然有很多百姓想要逃避戰亂,咱們正好從沿海將其收納,運回大唐,充實我大唐人口。

另外,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如果,能將那隻戰敗的傷虎招降,那麼,它日我大唐攻伐高句麗的時候,便能事半功倍了。”

什麼叫謀略?

這就叫謀略。

不管高句麗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把便宜先佔到,爲未來的事情做打算,這就是一個謀士最應該想到的事情。

“房相言之有理,朕即刻去信馮盎,讓其伺機而動。”

李世民這麼說,孫享福也是暗自在心裡想着,應該給趙龍去一道命令,如果有機會的話,能把高句麗的榮留王,或者是他的子嗣弄到大唐來,那以後對高句麗動手的時候,就真的是事半功倍了。

待得房玄齡的計策說完之後,孫享福又道,“陛下,臣請求立即返回善陽主持局面。”

“返回善陽?那邊不是四月左右纔開始化雪麼,你現在走,關中之地的春耕,可能保無恙?”李世民反問道。

若是往年這個時間,關中的百姓也就剛剛開始忙春耕,今年,卻是已經忙活到尾聲了,主要是那些是那些世家系的,還有官員退還給朝廷的官田還沒有種植好,後期的打理,有幸福村的熟手,和這段時間聽他講課的那些人作爲技術指導,應該問題不大。

孫享福答道,“今年的主要農作物並沒有太多新品種,幸福村懂得種植的熟手農戶不少,只要做好傳,幫,帶,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畢竟是第一年大規模推廣精耕細作,種植這些作物,想要全部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

另外,臣轄區內今年需要開墾種植的土地也不少,這關係着世家子們對關外土地的熱情,早做準備,自然是更周全一些。而且那邊的人,可能還見都沒見過這些作物,臣回去之後,先期的農耕知識傳播也很重要,如果您這邊改革順利的話,請早些啓程北巡,到時候將熟手農戶也多帶一些到善陽去,最初的一個多月開荒期過後,善陽也將會進入搶種時期,這些熟手農戶,能起大作用。”

孫享福雖然給一類土地制定的是三年計劃,但心裡肯定是想提前一些開發完成的,只有農田開發完成了,他纔有資本和人力進行更多的城池,道路方面的基礎建設,就像關中,全部通了水泥路之後,整個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了很多,皇帝,能夠更加直接,快速的控制地方了。

“既然如此,你就安排一下之後啓程吧!對了,你農門的那些弟子還是留在關中保險一些,朕北巡的時候,再將他們一起帶去善陽。”

李世民在內心裡,當然是更加看重關中的發展的,有農門的正式弟子在,在技術方面,就有更多的保障,他到現在,已經深深的覺得,大唐國家想要快速發展,就不能離了這些農門子弟。

孫享福回了自己家裡給趙龍寫信,李世民則是繼續跟房玄齡李靖兩人商量着高句麗的事情,讓孫享福比較意外的是晚上的時候,一道旨意到了孫府。

“封得壽爲駙馬都尉,尚臨川公主?這個,臨川公主是誰?”

“呵呵,臨川公主,可是陛下和韋妃娘娘所出的第一個女兒,叫孟姜,這番號,是因爲賜婚纔剛封的,孫都督不知道也屬正常。”

王得用一臉笑意的看向孫享福,手裡的聖旨舉了老半天,等着孫享福接旨。

聞言,孫享福似乎放下心來,嘴裡碎碎念着,“不是高陽就好,不是高陽就好啊!”

長兄爲父,對於孫得壽的婚事,孫享福接了旨,那就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王得用辦完了差事,這才放下心來,他搞不明白皇帝爲什麼會擔心孫享福不接旨。

不過,既然事情辦成了,那就是喜事一件,先說了兩句恭喜賀喜之類的話,王得用才又道,“皇后娘娘和韋妃娘娘對於這樁婚事很滿意。”

這話的意思,孫享福沒聽懂,和他一起接旨的虞秀兒卻是懂了,忙道,“明日妾身定然會去後宮謝恩的。”

聞言,王得用這才滿意的點頭走了。

此時,孫享福纔回過味來。

媽的隔壁,皇帝自己主動要求嫁女,居然還這麼明目張膽的要聘禮,簡直太無恥了。

正考慮着怎麼把這事跟二弟說呢!虞秀兒便問道,“夫君,這禮數該怎麼走,你拿個主意吧!”

聞言,孫享福一愣,道,“咱家的錢不都是你管麼,你做主就行了。”

虞秀兒卻是笑着搖了搖頭接話道,“咱家庫裡的錢,可都是要拉到渭南去建新城的,一點餘錢都沒有了。”

“難道我堂堂一個郡公,二品的封疆大吏,身價億萬的超級富豪,會連弟弟結婚的聘禮錢都給不起麼?”

聽孫享福這麼說,虞秀兒只是含笑的看着他,再度點了點頭。

面對虞秀兒的微笑,孫享福很有挫敗感,鬱悶仰起腦袋,悲憤的吐了口氣道,“那咱們去幸福村給皇帝一家子弄點土特產吧!”

虞秀兒訕笑的正準備再次點頭,卻覺得一陣噁心之感從胃裡翻涌了出來。

“唔,妾身想吐。”

看到虞秀兒突然不適的樣子,孫享福急了,“想吐?可是吃壞了東西,夷,不對,想吐,你真的想吐?”

孫享福剛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但見到虞秀兒乾嘔,卻嘔不出東西來的樣子之後,突然想到了些什麼,臉上瞬間變的精彩起來。

“春桃,紅梅,快,快請大夫,不,去宮裡請御醫來······”

很快,一陣雞飛狗跳之後,孫府的第二個喜訊在長安城傳開了,虞秀兒有喜了。

自從御醫過來確診了之後,孫享福就攏着袖子,樂呵呵的在自家大廳裡打轉,一個不留神,還容易撞道柱子,並且忘了跟趕回來給他道喜的孫得壽說賜婚的事情了,還是孫得壽自己看到了擺在堂中香櫃上的聖旨,才知道自己居然已經是駙馬都尉了。

“那個,得壽啊!咱們一家都是天縱之才,所以,皇帝看了也眼饞,這個駙馬的事情,你想當的話,就當,不想當的話,爲兄拼了抗旨,也能幫你把這婚事給退了。”

“退了?爲什麼要退?能做駙馬,弟可是求之不得呢!你沒見你每次升官的時候,村裡人有多高興吧!只有你的官做的越大,他們富裕的生活,才越有保障,現在,也該輪到弟弟我,來爲大傢伙承擔一些責任了。”

聽到才十二歲的孫得壽說出這一番話,孫享福很感動,他已經懂事了。大唐位高權重的大臣家裡,就肯定會有一個尚公主的子嗣,這樣,皇帝纔會放心。孫家的下一代是指望不上了,第一個纔剛剛懷上呢!等他到結婚的年齡,李世民差不多快嗝屁了,那麼,由孫得壽頂上,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570章 走場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118章 殺倭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56章 抓捕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21章 又上朝第534章 出手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246章 治國難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121章 見馮盎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147章 豐收樂第400章 再對質第372 人才缺乏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241章 運作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29章 說服第711章 誣告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93章 殺心第543章 採紅菱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734章 宣撫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21章 又上朝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509章 大招工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115章 下揚州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751章 發動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21章 又上朝第714章 航海人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238章 都來了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721章 開工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
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570章 走場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118章 殺倭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56章 抓捕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421章 又上朝第534章 出手第488章 春上的東北大地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246章 治國難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121章 見馮盎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147章 豐收樂第400章 再對質第372 人才缺乏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241章 運作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29章 說服第711章 誣告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93章 殺心第543章 採紅菱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734章 宣撫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21章 又上朝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509章 大招工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115章 下揚州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751章 發動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21章 又上朝第714章 航海人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238章 都來了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721章 開工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