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聊通透了

<content>

孫享福對於李世民的期待很高,他希望李世民能重新定義君主,定義皇權,至於說有什麼將計就計的計劃,那當然是李世民想多了,治理國家,可不能只靠計謀。

“陛下,計謀,只能謀一時,想要長久的讓國家保持穩定發展,則必須靠完備可行的制度,所以,您從頭到尾,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設立完備的管理制度,堅決的執行這些管理制度。

這幾日村裡出攤的村民告訴我,江陵城來了很多老弱病患到大總管衙門府請願,他們也希望享受免費醫療,養老,教育等等的福利,您打算怎麼解決?”

“朕還沒有想好,但總不能不管吧!他們畢竟都是朕治下生活艱難的百姓。”

孫享福沉默了一會才道,“草民建議您最多隻是象徵性的管一管,把事情給他們解釋清楚,送些吃食生活必須品給他們,將其送還回鄉就好。

至於做這些工作產生的費用,也要讓那些煽動他們來的人出來,而且還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公開懲處。

至於在政策上,也不能因爲那些百姓是老弱病患,而對他們有絲毫的讓步,如果您這次妥協了,下一次,百姓們有什麼需求,還是會再用這種方式找您鬧,次數多了,就會成爲一種常態,那麼之後,可能永無寧日。”

聞言,李世民也沉思了許久沒有開口說話,作爲常年統治這個國家的人,他自然知道百姓該怎麼管,只是,最近幾年,他已經習慣了以一種仁慈明君的形象出現在百姓面前,自然是希望自己能繼續在百姓心中保持這種形象,而幫百姓解決這些問題,他的明君形象才顯得更加高大上。

“朕看過九垸商會的財務支出明細,由他們爲百姓支出的醫療,養老和教育方面的費用,每個月差不多三萬貫,以人口比例來計算,咱們大唐現在三千三百多萬人口,每個月就差不多要消耗一千萬貫,一年是一億二千萬貫,你覺得,未來三年,咱們大唐的財稅,有沒有可能超過一億二千萬貫?”

聞言,孫享福很確定的搖了搖頭道,“絕對不可能,您別以爲之前幾年的財稅是在翻倍的往上漲,就會一直這麼增長下去,當量體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增速肯定會放緩,如果今年能突破四千萬貫,明年能到五千萬貫左右,就已經是極好的情況了。

而且,九垸縣的百姓的之所以在這三個方面每個月只消耗三萬貫左右,是因爲他們自身的產出大,對於政策依賴的少,這三萬貫的開支,主要是用於數萬孩童的書本,學習,飲食以及數百名教師的薪酬,別的方面,醫療和養老的花費,都很少。

在這邊,別說四十五歲,已達規定退休年齡的人,就是一些五十多歲,覺得自己身體還行的老人,也還在繼續勞作,決絕吃白食。

他們的思想,已經與其它地方的百姓有所不同,在有比較合理的工作時間分配,以及充足的食物營養補充的情況下,他們患病的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少。

而如果朝廷要在其它地方推進這樣的福利的話,同等人口規模,開支肯定就不止這麼一點了,除非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全面複製九垸縣的所有事項教育以及各方面的體系。

至於您剛纔說的三年後的財稅問題,我認爲計算的很不準確,以現在的人口增長速度來看,咱們大唐三年時候至少還能多出兩百多萬新生兒,到時候總體算下來,每年沒有一億五千萬貫以上的開支,是絕對拿不下所有福利保障項目的。

因爲,朝廷的稅收,根本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額,而且,稅收也不可能全部用來做這些福利保障項目的事情,國家還有許多需要投入的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做,所以,想要靠國家財政給百姓實現這些福利,別說三年,三十也做不到。”

九垸縣的開支,在養老的方面還算好,不過是少數羣體,固定的領取一些錢糧開支。

藥物和讀書上的花銷,纔是大頭,尤其是醫療藥物方面,由於各種常用藥材,農門還處於摸索種植階段,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產出,量少,就必然導致高價,從到山裡採的藥,將其天南海北的運輸到善陽製藥廠,再按照多重工序生產成中成藥,其中所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成本非常高,到了百姓的手中的時候,價格自然不會像普通的食物那般便宜,通常都是價值幾十上百文,稍微名貴稀有些的,甚至以貫計。

即便是在後世,能夠靠國家財政做到供給全民免費醫療,教育,養老的國家都不多,何況是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被孫享福把這個賬一算,李世民反倒清醒了過來。

“你的意思,朝廷的財政不可能負擔的起,那麼,就只能像九垸縣這樣,靠地方商業盈利來推進?”

孫享福沒有否認,道,“朝廷的財稅今後主要以工商業爲主,就目前來看,三十稅一的比例,算是極低的了,以咱們大唐所有商品的平均盈利值,大概三到四成左右來算,商人,每年在商業中的盈利,差不多可以達到國家商業稅收的十倍,以目前兩千萬貫的商稅來計算,差不多就是兩億多貫,這樣的盈利,倒是能夠負擔的起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一套福利體系,但是讓所有經商的人,將一半以上的盈利全部拿出來貢獻給百姓,這卻有些難以做到了。”

“你的意思是,因爲咱們不能讓所有人把自己盈利的一大半白白的貢獻出來,所以,目前沒辦法做到?”

“算是吧!”

“那,加徵商業稅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李世民試探性的問道。

孫享福卻是想都不用想就答道,“不能,歷史早就告訴了我們,國家徵收的稅收越重,經濟反而越不好,咱們大唐的商業之所以能蒸蒸日上,就是因爲稅收低,使得商品,金錢,在市場上有了更多流通和滾動,這又帶動了財稅的增加,加徵商稅,不僅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會讓民間商業發展更加緩慢。”

“你既然已經把這些問題看的這麼清楚,那麼,一定有解決的辦法吧!”李世民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鬍鬚道,

孫享福搖了搖頭道,“無論如何,這都需要經過一個緩慢的過程,就跟新農村建設一樣,想要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九垸縣,可以說是咱們率先樹立起來的一個模板,這個模板,目前大致可以解決十幾類似規模的縣,幾十萬戶百姓的問題,如果,想要在更多的地方,更廣的範圍,推動這樣的福利項目,就需要更多不同類別的項目來支撐,我想,那些人,之所以搞這麼大的動作,就是想將這些開發項目的權力,抓到自己的手上。

您想想看,如果全國範圍都像九垸縣這樣實現了這些福利項目,而爲百姓們提供這些福利的,卻是這些以世家財團爲主開闢的如九垸商會這樣的組織,屆時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

被孫享福這麼一說,李世民之前想不通透的地方,整個都通透了,世家子們,原來,是想通過這樣的手段,來轉型,並且完成未來的佈局。

“那麼,咱們應該如何應對?”

“之前我已經跟您說過了,設立監管制度啊!

包括九垸商會這樣已經開始運轉的組織,朝廷都要設置有一個有效的管理制度來跟進,可以允許其有一定的財政自由度,但是,必須接受朝廷的統籌控制,不能與朝廷對抗。

就比如之前的國企,在利用當地資源和百姓勞動的產出,創造了經濟價值之後,朝廷不能簡單的將這些獲得的利潤,全部上交給國庫,甚至被拿做它用,而是應該按照朝廷的稅率交稅之後,將剩餘的部分,留做當地百姓的民生保障。

朝廷可以在戶部,設立一個社會保障口,給各地想要和朝廷合作開發資源項目的民間商業組織下規定,將所得收益的一大部分,按比例,劃歸到一個專項資金賬戶裡面去,這個賬戶裡面的資金,可以負擔治下百姓三成的醫療,養老,教育的開支的話,那麼,百姓就需要自付七成。

這個賬戶裡的資金,可以負擔治下百姓五成的福利項目開支,那麼,百姓享受這些福利待遇,就只需要自付五成。

如果,賬戶裡的資金,能夠像九垸縣這麼多,可以完全負擔治下百姓的各項福利項目開支,那麼,百姓享受這些福利待遇,就全部免費。”

聽了孫享福的這個建議,李世民頓時眼前一亮,他這種構想,等於是將百姓的福利待遇,交給百姓自己來做,朝廷設置規定,負責監管,投資開發項目的人,則是和當地百姓存在兩種關係,即是合作生產的關係,也是相互監督的關係,因爲,這些人如果不能切切實實幫助百姓們發展項目,獲得一定程度的福利保障,百姓們不會答應,投資開發項目的人想要獲得盈利,也需要百姓們確確實實有足夠多的產出才行。

當然,這還只是孫享福一個簡單的構想,具體怎麼將它變成可實際操作的制度,還需要研究考證,這同樣,只是給李世民指出了一貫方向而已。

在後世的企業,可都要求必須要爲員工購買社會保險,醫療保險之類的項目的,而且,當企業做到了一定的程度,書記,工會主席之類的,就給你派過來了,各級企業上市公司,基本都是由各級國資委主要控股,這種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孫享福把李世民往這條路子上引,讓他套用到當下,究竟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就需要他根據當下的社會情況去研究。

把這個問題聊通透之後,孫享福一股腦的給李世民提了很多後世已經基本使用成熟了的套路,教他制定規則,學會了套路的李世民一刻都沒有多留,都沒有跟已經關注了這邊很久,很想過來拜見的李泰李恪兩兄弟聊幾句,就直接走了。

所以,當李泰和李恪事後詢問孫享福,李世民來這裡都講了些什麼的時候,孫享福只是告訴他們,是來讓他們安心在這裡種地的。

這個看似簡單的回答,卻是讓他們心中翻江倒海的想了許多,尤其是李泰,在他看來,李世民對他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他這輩子,應該是真的沒有問鼎九五的希望了,這反倒是讓逐漸接受現實了的他,更加沉下心來學習了。

李恪,則是感覺李世民在親情上與自己的淡薄,或者說,與除太子李承乾外,所有皇子皇女的淡薄,這讓他對於這個父親,更加冷淡了幾分,現在只想着快點到十六歲,到地方上就藩,過自己的日子去。

兩日後,江陵城,山南道大總管府門前,數千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弱病患,將周邊幾條街區擠的嚴嚴實實的,當然,這裡面還包括前來看熱鬧的過萬本地百姓。

“長孫大總管,您處事不公啊!九垸縣,紀南縣,還有鍾祥縣的百姓,家家有大屋,有好田,富的流油,爲何朝廷還要如此偏幫他們,給他們那麼好的待遇,反而對我們這些沒有能力種地,常年惡疾纏身的人,視而不見,這是何道理?”人羣之中,一個年過六旬,滿頭白髮的老者,跺着自己的柺杖,大聲的朝長孫無忌質問道。</content>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520章 到定襄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118章 殺倭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382章 滿月酒第700章 歸家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367章 起塘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02章 迎新宴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15章 下揚州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150章 滿船寶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382章 滿月酒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79章 互坑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415章 回荊州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210章 回朔州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725章 嚇尿了第182章 見李績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21章 見馮盎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146章 制海鹽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97章 獻策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
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205章 動腦的習慣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520章 到定襄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118章 殺倭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382章 滿月酒第700章 歸家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367章 起塘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402章 迎新宴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15章 下揚州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150章 滿船寶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382章 滿月酒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179章 互坑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415章 回荊州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210章 回朔州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298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725章 嚇尿了第182章 見李績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678章 統治的意義第121章 見馮盎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146章 制海鹽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197章 獻策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