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

公元890年五月初,北線一把五十多艘大小船隻從薊州和天津等地出發,在三艘最新動力巡邏船的護航下從滄州河關穿行而過,開往宣武軍轄區之內,目標直指汴州和洛陽。

此時的洛陽在張全義的苦心經營之下已經有了一絲東都的氣息,早先被黃巢起義軍毀壞的痕跡也在一點一點被覆蓋,在昭宗皇帝巡幸東都之後,由於大量人員的進駐和朱全忠的大力投入,不僅城池宮殿被修葺,民間市場也日漸繁榮,雖無昔日的芳華盛景,但是在唐末的中原地帶已經算是生機勃勃了。

而此時天策軍玄影衛組織的船隊是第一次通航,所以在沿途佈置了大量的暗衛,甚至趙四直接讓人持胡小四的手令找到蘇小虎,借調了一直飛鷹旅分隊隨行護衛,以防萬一。而伴隨着船隊穿過河關進入中原,遠在大本營長安和天津指揮部的無數雙眼睛都在盯着船隊是否能夠抵達第一站——汴州。

陪同李玄清在大本營守候的岑天時也深切感受到這個新興階層對於天策府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李玄清面對資金短缺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加稅加賦,而是不惜動用天策府核心戰力幫助工商界打開貿易壁壘,從而以這條運河貿易路線爲疏導,帶動境內所有產業加速發展。

其實這次大範圍的資金短缺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金本位的提前確立沒有考慮道一個最現實的因素:西北地區的經濟基礎太差,本身滯留的金銀數量太少,絲綢之路斷絕百年,以往西州之地的金銀硬通貨無法輸入華夏大地,而本身中國自古就缺金銀。這也是宋代以前基本通行銅錢的原因,有時候甚至以絹帛爲硬通貨進行交易。而正是因爲金銀數量少,而與之掛鉤能夠發行的唐幣也就少,從而無法支撐工商業發展過程中對於貨幣越來越強盛的需求。簡而言之就是貨幣發行的速度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從而人爲的引起通貨緊縮。這種現象在工商廳執行工商扶持政策以後顯得更加突出。因爲工商扶持政策本身就存在大量消耗,部分獎金形勢的資金調撥是無法回收的。而作爲金融調節槓桿的錢莊此刻甚至還沒有完全布點工作,部分新區的沉澱資金也無法進入金融體系流通。這種情況在李玄清回到長安之後專門召集了金融工作會議,會後長安本部的錢莊管理部派人分別趕赴幷州和幽州兩地,限期要求組建各州級別的錢莊分支,在年底之前將錢莊分部開設到每一個縣城。

而面對這種顯示的環境,李玄清在不想破壞金本位的金融制度之後,能夠想到的也就是打劫境外的財富對於自己的金融體系進行補充。而位於中原之地最近又大發橫財的朱全忠成了首選。在佔領徐州之後,朱全忠集團的實力瞬間上漲了一大圈,金銀財貨、糧草人口都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原本困擾中原的人力因素也因爲徐州的易主得到環節,大量的戰俘被押送回汴州之後謝瞳甚至有餘力進行運河整修工作。而這些都成了李玄清打劫的藉口和理由,所以在胡小四提議組建運河走私貿易路線的時候李玄清纔會讓手下的五大豪商集體出動,傾銷工業品,將這波財富轉移到北方,化爲自己的原始資本積累。這一波除了聚寶閣主持的奢侈品拍賣之外,東線運來的卻都是生產生活用品,除了玄影衛保密名單中的少數部分品種之外,幾乎北方所有的工業製成品都被裝上了船隻,從各色新式的食品到紡織品、成衣,從最新印刷的書籍到其他精美的印刷品,從鐵質生活用品到各色藥材、成藥等等這些零零總總一百四十餘類,甚至工業集團都跑過來湊熱鬧,將最新制成的紡紗機和織布機都搬上了貨船,這兩者原本在天策府轄區就賣的基本斷貨,耶律家族和徐家在關中和豐州等地的紡織廠聽聞這兩種神器,甚至連夜擴建廠房,等着工業集團的新廠出貨。結果巧兮直接搬了幾臺準備去汴州等地試試水。除了工業集團,五大豪商還將手中的水泥成品也輸送了不少賣到了東都,甚至暗地裡派人和謝瞳做起了生意,直接言明這是從北方走私過來的水泥。

可以說李玄清準備提前用工業品嚐試擊穿小農經濟的保護層,趁着天下大亂,農業經濟被打擊的支離破碎之際提前出擊。這也是李玄清總結後世西方工業資本爲什麼快速突破封建經濟的束縛的一條原因所在,亂世之中的農業經濟因爲人爲的破壞其對於其他經濟的束縛降到最低。

本來岑天時對於出手水泥還有點不安,但是一旁的巧兮笑道:“先生有所不知,我們已經研製出了第二代水泥,第一代其實已經淘汰了,現在賣的其實都是我們之前的庫存,否則咱們自己的水泥都不夠用,哪還有餘量去賣給朱全忠呢。”

“先生放心吧,玄影衛對於進入中原的貨物已經檢查過了,不會有問題的。”李玄清知道岑天時的心思,笑道。

幾人說說笑笑的時候,船隊也穿過滄州地界,開始進入宣武軍境內,在玄影衛的全程護送至下來到汴州附近的幾個小型碼頭分別卸貨。由於宣武軍前期對於運河並不重視,沿線的碼頭設施陳舊落後,有些甚至根本就不能用,這也導致其境內水運不發達。從德州到洛陽,再從洛陽到徐州,這個喇叭狀的運河體系在境內居然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趙四安排的船隊並沒有將所有的貨物全部集中在汴州附近下船,而是部分在汴州,部分直接西進至洛陽附近,這兩地消耗了船隊一般的貨運量,剩餘的穿過洛陽之後折嚮往東開始繼續南行。

而這一切在玄影衛的運作下居然全程沒有人阻攔,除了宣武軍沒有水軍之外,和朱友書的幫助是脫不開的。此時的彪子儼然成了朱友書的座上賓,當彪子將自己的通關文書拿出來的時候朱友書大筆一揮簽上自己的名字之後笑道:“先生之前所言讓本公子茅塞頓開,以後還請先生多多提攜。區區通商之事不在話下。”

彪子暗暗一笑道:“公子莫要擔心,只需按照在下的計策行事必然能夠快速穩住局勢,讓王爺對於公子有更多的關注。至於另外兩位公子的東向,如果公子需要,在下也願意效勞助公子一臂之力。”

“哈哈,請先生放心,本公子必然按先生之意行事。”朱友書此時根本就顧忌不了那麼多,在聚寶閣裡面自己的父親的反應讓他深深的感到眼前這位有點玩世不恭的青年人有多大能量,而且智謀通天居然能夠猜出父親的心思。那一晚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位二嫂的眼神有多曖昧自己可是看的清清楚楚,而朱友文居然當做沒看到讓他聞出了別樣的味道。在想清楚這一點之後朱友書果斷想起了之前和自己提起這件事的彪子。而原本對於彪子還有猜忌之心的朱友書在見到他拿出來的通關文書之後卻放下了心思,只要不是朱友珪和朱友文的人,那就是自己的盟友,所以也不看彪子的貨物是什麼直接簽字。

“先生爲今之計該如何?”朱友書將這一切在心頭盤算了一下,終究還是忍不住問道。

“公子難道不覺得這是後宮爭寵的節奏嗎?王爺現在就是中原之主,公子應該讓夫人多多覲見,在下有一寶貝可以助公子成事。”彪子微微一笑,從袖子裡掏出一個精緻的小瓷瓶,笑道:“這是西域傳過來的迷迭香,具有一種深入人心的魅惑作用,而且最妙的是這是一種配對香,公子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看着彪子的兩隻手來回比劃了一下,朱友書反應過來了,一臉調笑道:“先生居然還有這種奇物,爲何不早點拿出來?”

“公子說笑了,這種迷迭香從西域輾轉萬里才被我有幸買下,而且路途中間阻隔重重,幸好有一支西域商隊途徑玉門關,否則我也得不到這個奇物了。”彪子一臉肉疼的將小瓷瓶遞給朱友書道:“公子如果單獨使用,就點燃暗格裡的紅色香料,然後去夫人房中點燃綠色香料。如果混合使用的話就二者兼挑。每次不能超過小指甲蓋大小。”

朱友書眉開眼笑道:“如此奇物本公子自然要試試,如果真有先生所說神奇,到時候自然不吝賞賜。”這句話也等於說明他已經明白彪子的計策是什麼了。

說完大事兩人開始推杯把盞吃喝起來,在徐州充盈的物資供給之下,汴梁等地的奢靡之風猶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再也堵不住,一衆的宣武軍高層的生活也迅速脫離了早期那種艱苦的作風,燈紅酒綠開始在中原之地重新蔓延。

而洛陽等地的情況隨着玄影衛的飛鴿傳書快速傳遞到大本營和天津。相對於趙四開始調集物資進行下一次的運輸之外,大本營的胡小四此時卻想着開闢另外一條線。

“小四,你打算穿越秦嶺,去四川開商路?運河貿易目前還沒有收益呢,就想着別的地方?”岑天時和聞訊而來的慕容瀚海驚疑不定道:“四川到漢中本來就有商路,但是卻多爲山路棧道,不利於大宗貨物進出。咱們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你有什麼辦法?”

李玄清看着秦巴山脈的走向也是一陣頭大,不過在仔細對比了地圖之後忽然發現了胡小四的打算,笑道:“你不會是打算走豐源嶺然後轉道子午谷吧,這樣雖說能夠寬敞一點,但是比起直道可是依然是坎坷難行。”

“如果僅僅是道路問題的話,商隊還是有辦法通過的,但是我聽說王建和李茂貞對於咱們的封鎖可是機關算盡,幾乎每一座城池都有關卡專門針對咱們,以前何家在四川的生意現在都幾乎斷絕了。”慕容瀚海指着地圖苦笑道:“除非派軍隊打過去。”話還未說完驚詫道:“主公不會打算對四川動手吧?”

“我去慕容,你的反應太快了吧?乾脆來我玄影衛掛職算了。”胡小四也是一臉驚異的看了對方一眼笑道:“這麼快就猜出來了。這件事總參還在秘密籌劃,原本還打算做點戰術佯動呢,現在倒好,直接硬打過去算了。”

“主公,咱們不是沒錢嘛?沒錢打仗心裡沒底啊。”岑天時對於四川是眼紅不已,要不是去年東線打的太快,他都想提議軍隊先出兵四川了。

“就是沒錢所以纔去打仗嘛。養這麼多軍隊不去搶錢豈不是虧到姥姥家了?”胡小四哈哈一笑,也不在意李玄清瞪他的眼神。

“既然慕容都猜到了,讓總參在漢中地區秘密組建漢中集團軍,出漢中本地的一個步兵軍團以外,抽調直屬營、錢寧的新兵軍團還有炮兵營大隊,以薛洋爲代理總制將軍,準備入川吧。”李玄清原本就對於總參的戰術佯動不太感興趣。歷來入川都是後勤大於軍事,能夠解決好後勤基本上就贏了。但是一看四川周邊那連綿不絕的山脈李玄清就頭大,索性將這些一股腦全部扔給了薛洋,說不定這個天策軍新一代將領的第一人有什麼辦法。

“告訴天翔,入川不要着急,慢慢打,配合一下天成。我估計謝瞳那邊在忙完運河之後就該將視線轉到四川了,正好可以掩護一下你的運河貿易,多掙點錢。”李玄清交代完之後繼續道。

“胡大哥,記得讓人幫我看看那幾臺紡織機和織布機賣的怎麼樣。”巧兮見到李玄清說完插嘴道。

巧兮的話讓胡小四一陣頭大,好好的紡織機和織布機自己人都不夠賣的,卻偏偏要往中原地區賣,也不怕徐家和耶律家眼紅。不過嘴上可不敢吐槽,連連拱手答應。

“好了,咱們現在的任務就一條,掙錢。不管是貿易也好還是打仗也好,掙錢爲第一等要務。”李玄清一拍雙手笑道:“民政部和後勤部要抓緊時間開採天策府境內的金銀礦,只有金銀儲備多起來了,唐幣的發行量才能上去,你們民政部纔會有錢。”

“以前從未想過有一天會這麼在乎錢財。”岑天時搖搖頭笑道。

“民政部掌管國計民生,自然事事都要和錢打交道,不然如何治理這天下的萬千百姓。”李玄清不以爲然道。

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
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