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

“張總辦,這是皇后娘娘的命令,要求皇氏集團聯合徐氏組建一支聯合貨運船隊在波斯都督府港口待命,協助張家和馬家船隊從即日起負責運輸開鑿腓尼基運河所需物資和人員。”張強從皇宮出來之後就和徐興夏接到了巧兮傳過來的命令。

“呵呵,本來向不去插手西洋航運的,結果沒想到皇后娘娘直接將你我手中的船隊又調走了一個,想來是西洋那邊的任務很緊啊。否則的話依靠張家和馬家的船隊足以承擔運輸任務,沒有必要讓你我調集船隊協助。”徐興夏在旁邊苦笑道:“咱們抓緊時間吧,我記得我徐家的西洋總部還設在了西海郡,我得抓緊時間通知他們調集船隻然後前往波斯都督府。”

“誰讓你老是低調,皇上纔沒有打擊你們這些豪商豪門的心思呢,只要你們奉公守法,皇上是希望你們做得越大越好。”張強對於這位許氏集團掌門人的性子也是無奈,拉着他快步而去,兩人回去之後立即調遣船隊開始緊急趕赴波斯都督府。得益於海軍陸戰隊和西洋艦隊這幾年來不間斷的在開拓西洋航線上的補給站點,持續不斷打擊天竺半島上面的土著勢力,這樣一來整個西洋航線的補給網絡已經逐步形成,如果加上這一次藉助運河開鑿的機會將補給據點和海軍駐紮地點遷移到阿非利加洲附近,那麼不僅僅到時候整個大唐對外的影響力會極大增強,而且海軍勢必也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期。他們這些遠航貿易的經營者也會跟着大唐帝國和海軍的步伐走的更遠。

張強和徐興夏在按照巧兮的命令開始調集船隊前往波斯都督府的時候,建設部已經和交通部聯合組建了腓尼基運河開鑿指揮部,由交通部副部長林遠圖負全責,具體施工單位則由汴州省布政使徐寧家族的運河疏浚公司和長安建設公司共同承擔。運河疏浚公司負責運河施工,長安建設公司負責陸地附着物等建設施工,二者同時開工。林遠圖和外事部組成的聯合團隊啓程前往大食帝國埃及行省,林遠圖主要負責指揮協調,外事部則負責和大食帝國聯絡,趕在年底之前指揮部人員就已經開始出發,從波斯都督府乘船前往紅海然後和海軍前期抵達的人員匯合。而也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來自大唐內地大批量的建築物資和數千人的工程技術人員也紛紛啓程前往西北。這一舉動甚至讓西北鐵路線連續好幾天前往西北的都是運輸這些物資的列車,位於豐州和中原洛陽等地的物資首發站甚至將其他需要運往西北的物資都臨時放棄了。而西北諸省也在西北行轅的指揮下開始將無數早就囤積好的物資打包運往各鐵路沿線的站點,等待火車前來裝運送往波斯都督府港口碼頭。因爲大食帝國內部的建築材料大唐帝國的技術工人根本就不屑一顧,所以除了石頭等少數寥寥無幾的本地原材料之外,其他所有的物資和建材全部都需要從帝國本土運輸。內閣這一次拿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在異國他鄉修造運河,甚至貼錢去修也讓此行所有人都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這一點甚至就連西征軍指揮部都察覺了。大唐花費這麼大力氣這麼大本錢開鑿的運河不可能最終卻留給大食帝國。所以幾乎就在運河條約傳回帝國的同一時間,西征軍指揮部的所有人都開始將目光瞄準了那片聽暗衛說是沙漠、大河和海洋並存的一個神奇之地。不僅僅秦空開始調集西北暗衛力量增強了大食帝國和埃及行省的刺探,西征軍指揮部也開始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兵棋推演,並且開始抽調部隊認真研究防守運河和支援運河護衛隊的相關預案。

萬毅和高斯繼所領銜的西征軍指揮部都明白,這條運河一旦修通,不僅僅大食帝國的力量會得到極大地增強,對外戰略會發生極大地轉變。而大唐也一樣。一旦腓尼基運河修通就意味着大唐對西戰略第一次有了除西征軍之外的第二支力量來執行。海軍在遙遠的西部將和西征軍一起承擔起大唐對西整個戰略的執行。所以西征軍這邊在調整部署進行兵棋推演,位於長安的總參也悄然向大連造船廠下達了總計五艘山東級戰艦、十五艘出雲級戰艦和二十艘復興級戰艦的龐大造艦命令。爲此郭崇韜甚至和裝備處協調,有後勤部裝備處出資在渤海灣奉天省再次建工建造一個年產鋼鐵達到二十萬噸的大型鋼鐵廠,將位於奉天省三個發掘出來的鐵礦和煤礦直接搬了出來進行大規模開採。而徐家和馬家原本就承擔的南洋礦產資源開採和運輸任務在年後也被工業部直接下達命令要求他們務必確保天啓十二年的開採和運輸量比起上一年要增加一倍以上。這一次內閣是鐵了心打算藉着大規模在海外開鑿運河的機會進一步整頓國內工業,同時藉此將整個工業規模再次提升一個層次。同時因爲以後的腓尼基運河將由交通部直接負責運營,所以這等於是將以後腓尼基運河的收益全部拿出來推動帝國工業的發展,等於也是另一種類型的國家工業扶持計劃了,通過人爲的大規模放水來短時間內增加工業發展的動力。這種在如今看來神乎其神的金融手段是第一次依靠張建忠、殷紅林這些人來制定執行的。這纔是讓李玄清真正感到意外的現象,雖然這些手段在金本位的約束之下尚有很多缺陷和弊端,但是看到自己培養起來的金融人才真正的獨當一面,制定出合乎帝國經濟發展現狀的金融政策,這纔是帝國最需要的人才。他們已經學會了在自己不出手支持的情況之下獨立思考獨立運作整個帝國的金融系統。

所以在李玄清和巧兮接過這份計劃的時候第一時間批覆同意執行,由此內閣在天啓十一年底頒佈了完整的經濟扶持發展計劃。由帝國牽頭,以開鑿腓尼基運河爲出發點,調整輔助整個帝國的工商業和金融行業。在中央銀行發行的一億運河債券順利募集完畢之後,直接開具了總額七千萬唐幣的龐大采購清單,涉及到以建材和基礎原材料生產爲中心的幾乎整個帝國工業門類,以龐大的採購清單來吸引國內各個工業行業來完成產能擴充、技術升級。爲此中央銀行給已經完成全國部署的工商銀行以及成立不到半年由慕容家和和徐家聯合財政部資產管理總公司組建的大唐遠洋銀行下達了在原有貸款量的基礎上增加貸款發放量以達到扶助工業扶持計劃的命令,並且首次由殷紅林簽署命令,降低存款準備金的上限,向兩家銀行釋放更多的流動現金、以此來緩解因爲大批量訂單任務下達帶來的流動資金緊缺的現象。

這樣的大規模工業擴張扶助計劃和中央銀行下達的增加貸款發放量的命令頓時掀起了大唐內地工業發展的新高潮,這種現象和政治上兩黨深入各地競爭參議員名額的活動倒是遙相呼應。這些構成了天啓十一年最後的幾天加上天啓十二年一整年的帝國發展的常態。

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需要李玄清去考慮了,甚至天啓十二年的帝國會議李玄清都不打算主動發言,不管是內閣、天策府還是律法院甚至正在積極轉變的參議院都已經逐漸成熟,自己需要提點的地方已經不多了。所以李玄清在年節之後更多的還是考慮如何補全張建忠和殷紅林等人制定的這個工業扶持計劃的漏洞。在金本位的約束之下,紙幣的發行量必須和帝國金銀儲備量相掛鉤的。中央銀行的唐幣發行量必須嚴格遵守這一基本原則,否則的話一旦超發貨幣帶來唐幣貶值那麼必然會引起整個金融系統的崩潰。但是這個工業扶持計劃表面上看只是涉及到運河物資建材採購的區區數千萬唐幣,甚至整個運河前後所需按照交通部最後的測算,也不會超過三億唐幣。但是在運河採購的背後卻是內閣和中央銀行趁機拿出來的龐大的扶持工業發展的天量資金。其中光是由內閣財政部和後勤裝備處等帝國直接控制的另行投資就遠遠不止這些,這還不算中央銀行下達的新增貸款。這些資金在短時間內紛紛涌入市場讓工商業發展勢頭更加火爆的同時,也在嚴重挑戰帝國金融制度的基本原則。按照中央銀行的統計,每年新增的金銀儲備只有只夠新增發行大約三到五億唐幣,這根本無法和這麼龐大的支出相比。要知道除了運河債券是從市場上回收唐幣然後重新發放之外,其他的支出可都是需要帝國全部增發貨幣才能夠完成,而腓尼基運河要想開始回收成本只怕要數年以後了。所以缺少的金銀儲備必須另想辦法,這纔是李玄清和巧兮最頭疼的問題。

“大哥哥,你讓人去找胡大哥是不是打算採用別的手段來增加金銀儲備?”巧兮跟着坐在李玄清旁邊,見到他派人去通知胡小四,頓時皺眉道:“不過也是,我們目前的金融體系還是太薄弱了,如果發生系統性風險,只怕就算是你我親自出手也未必能夠壓制得住。所以金本位是必須嚴格遵守的金融基本原則。只是就算是胡大哥派人去天竺去搶劫也沒辦法搶回來那麼多金銀吧?何況經濟規模一旦擴大,那麼要維持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流動資金也就會隨之擴大,那就意味着我們需要準備的金銀儲備新增量必須是此次經濟扶持計劃所需資金的兩倍才能夠彌補所需,否則的話經濟規模一旦擴大之後唐幣供應量卻跟不上也會引發大規模的通貨緊縮,到時候原本應該是達到另一個高潮的經濟基本面必然會受到重創,這纔是我們需要頭疼的問題。”

“除了加大對境內金銀礦的開採力度之外,能夠想辦法的也只有去天竺了,或許說去南洋各羣島想想辦法吧。”李玄清點點頭道:“實在不行也只有用你的辦法,派人直接開闢南方航線然後橫穿太平洋去中美洲去打劫印第安人和印加人去,將他們蒐集了成百上千年的金銀全部帶回來了,不然實在是夠嗆。”

“要不派人越過南洋羣島去找那個傳說的大島?”巧兮也知道此時直接開闢南方航線難度太大,所以想了想之後忽然想起了什麼,笑道:“讓胡大哥的玄影衛負責這件事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大哥哥就應該去那地方。你看胡大哥來的實在是太是時候了,讓他們和海軍秘密往南越過南洋羣島。”

“三嫂,你在說什麼呢笑的這麼開心?臉上都笑出花朵來了。”敢這麼和李玄清夫婦說話的恐怕也只有胡小四了,他自顧自的坐在旁邊笑道:“不會有什麼好事吧?”

“自然是有好事,不過也有可能是難事。”李玄清笑道:“我打算正式抽調部分人手組建一個黃金武裝部隊,專門執行境外黃金蒐集、開採和運輸任務,由你們玄影衛負責。需要的人手全部由你去抽調,你覺得如何?”

“哈哈,我就知道皇上和三嫂找我準有好事。這可是我這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了。蒐集黃金?皇上說的太文雅了,直接開搶就是了。我保證這件事我給辦的萬無一失。”胡小四一聽頓時就興奮起來了。這傢伙生平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諜報和蒐集寶藏的事情,所以一聽就站起身來道:“我馬上就去擬定具體的章程,十天之內組建完畢,半月之內命令還會傳遞給玄影衛所有分部知曉。”他一邊說一邊就要去準備,被巧兮急忙喊住了。

“黃金部隊屬於玄影衛直屬編制,組建完成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越過南洋羣島去找一找有一片大陸,那地方將來必然是大唐帝國在海外最大的一個島嶼。”李玄清忽然笑道:“那片土地上有可能有人居住,但是他們目前還處在刀耕火種的上古階段,但是應該蒐集了很多的黃金,你們的任務就是將它搶回來,如果必要的話還要將這些土著人抓獲去繼續開採黃金。”李玄清的話讓胡小四的臉色漸漸鄭重,也終於知道爲何這件事要讓執掌諜報秘密的自己和玄影衛去執行了。所以點頭道:“皇上放心,小四知道輕重,一定會辦好這件事的,正好趙四這段時間和彪子輪休,就讓他親自帶隊去一趟,我去找郭崇韜那小子借一艘軍艦。”

“我纔不管你怎麼辦呢。反正三年之內給我運回來十億唐幣以上的金銀。”李玄清的話還沒說完胡小四直接笑道:“三年二十到三十億,交給我了,就是搶錢而已,這個我最拿手。”

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
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六十章 白山黑水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五十六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一百零一章 關中發展(二)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業的出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