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

溫池縣,靈州西南的一個縣,盛產食鹽,是靈州境內食鹽的產地之一,其鹽色如桃花,俗稱桃花鹽。自李玄清入主靈州之後,溫池的食鹽生產就被五大豪商當中的宇文家接了下來,派了專人前來溫池,和縣衙公司合資開設了三個大型的鹽場,食鹽產量瞬間翻倍,而曬鹽之法的流入也讓自古就守着鹽池卻吃不上鹽的靈州食鹽價格出現斷崖式的下跌,由此帶來了其他產品連鎖式的下跌,李玄清知道這些情況之後開始讓財政廳和工商廳開始籌備經濟改革事宜。

天策軍重甲營的駐地就在溫池縣境內。由於後勤部的軍工作坊規模擴大,李玄清提倡的新型的流水線模式和分區分工的做法成爲標準之後,軍工產量逐步拔高。這次重新組建的重甲營可謂是裝備齊全,清一色的鋼製板甲,讓這支私下裡被譽爲鎮國之器的軍隊散發着一股令人絕望的寒意。

重甲營和其他部隊不同,下轄兩個都,鐵槍都和陌刀隊,每都五千人的編制。雖然是步兵,但是全員配備戰馬,總編制達到恐怖的一萬四千人。

此刻的重甲營正在做常規訓練,靈武軍和安西軍對於重甲兵都有着自己的研究和實踐。李玄清讓萬毅擔任重甲營都統之後,專門系統的總結了重甲兵的訓練之法,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之後開始普及,並將一些破解之法轉授其他部隊,總參甚至將這些戰法全部列入非戰時部隊考覈名單製造。

高高的指揮台上,萬毅手持號旗,背後戰鼓跟隨自己的號旗變換不同的鼓聲,前方兩隊涇渭分明的大陣排列成整齊的大陣,跟隨號旗揮舞手中的兵器。

也就在這時,傳令兵由遠而至,沿着兩陣中間的通道快速行之指揮台,翻身躍馬,“騎兵都統,主公已過溫池縣界,半個時辰後到達軍營,傳令重甲營指揮使以上將領立即集合,全軍馬上轉入戰時編制,不得有誤。”

萬毅接過令符,高舉過頂,厲聲吼道:“兄弟們,主公馬上就要來了,大家知道這是意味着什麼嗎?”

看着下面沉默以對猶如本身黝黑色光澤的鎧甲般厚重的將士,萬毅的聲音遠遠的傳出:“意味着我們幾個月以來的辛苦操練今天終於要迎來檢驗了,意味着我天策府要動用我們這支鎮國利器了。我命令,全軍立即休整,準備開拔。”

半個時辰以後,李玄清率領的第五營和親衛隊人馬浩浩蕩蕩的出現在重甲營大營前。萬毅則領着重甲營兩個都指揮使以及一干營部人員在轅門門口迎接。

“主公匆忙來溫池是不是出什麼事了?”重甲營中軍大帳之內,此刻聚集着三個營所有的六名指揮使和三位都統,萬毅見到這麼大陣仗,出言問道。

“玄影衛派往西南方向的斥候有沒有回來的?”李玄清指着掛起來的靈州西南地圖道。

親衛隊中有玄影衛隨行的靈州總部人員,這時出列道:“玄影衛經營西南方向時間太短,胡統領緊急安排之後,已經派出三撥共計五十人的分隊前往西南方向和原州等地,目前尚無消息傳來。”

李玄清也知道玄影衛之前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東部,所以也沒有苛求太多,吩咐親衛隊派人沿主要道路偵查之後道:“全軍休整三天,三日以後以第五營爲前鋒,重甲營爲中軍,親衛隊爲側翼,奔襲原州,將吐蕃人趕出去。”

“主公要動吐蕃人?”萬毅看着李玄清新畫出來的戰略態勢圖,驚疑不定道。

”不是我要動他們,而是搞不好他們要來動我們。”李玄清扔下炭筆道:“師兄久居靈州,想必很瞭解吐蕃人吧?”

“吐蕃人自安史之亂起,不斷襲擾中國,歷經肅宗、憲宗等年,佔領河西,遠征西域,困安西北庭於絕域,斷中原出塞之咽喉。朝廷隨屢次聯合草原回鶻等遊牧夾擊,但是始終不見成效。十年前,吐蕃分裂,其本部分裂,諸部各行其政。”萬毅簡易的說了一下吐蕃的歷史,指着地圖上和靈州交界的位置道:“我靈州西部是溫末人,也是吐蕃的一支,是當年起義的奴隸後代,西南原州方向是吐蕃多彌王系的一支,割據隴右已經十餘年了。兵力強盛,不可小覷。”

李玄清聽完之後點點頭,嘆息道:“我早就知道隴右吐蕃不可小覷,但是我聽聞吐蕃自分裂之後,屬邊境駐軍實力最強,越靠近其王系本部,其實早已敗朽,是這樣嗎?”

萬毅點點頭道:“卻是是這樣,其實吐蕃這一點也是當年導致其分裂的一個重要因素。邊鎮主將手握重兵,權力太大,加上內部橫徵暴斂,當年起義的奴隸就有幾十萬,涌入甘隴,這就是溫末人的由來了。”說完看了一眼李玄清,咬咬牙道:“末將不建議主公此時收復原州,我軍戰線太長,從南到北,跋涉千年,很容易讓對手各個擊破。還是將注意力收縮到關內,等到拿下關中自然可以派遣一偏軍收復河西隴右。”

“可是如果有人挑唆吐蕃主動進攻呢?”李玄清看着萬毅似笑非笑道:“玄影衛在西部沒有發現吐蕃的動靜,但是在長安卻發現了朱全忠派遣隴右吐蕃的密使,兩人約定攻取我靈州和關中。這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啊。”頓了一下道:“此戰能拿下原州最好,不能拿下也沒關係,我們要的不是佔領一城一地,而是此番一戰打掉吐蕃人的野心,滅掉入侵大軍,爲我天策軍直取關中贏得時間。”

“我們只有兩萬五千人,這是天策軍在不動用機動部隊的情況下能抽調的極限了。”李玄清眼睛掃過身前傲然挺立的將領,語氣激昂,“但是我們要打出天策軍的氣勢來。當年安西軍能夠憑藉區區幾萬人傲立數十國之中,維護大唐正統,我相信我天策軍也能做到。因爲我們有不敗的軍魂,有大唐百姓歷經罹難,不屈不撓的傲骨。我命令,全軍立即整頓,準備出發。”

三天後,這支軍隊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悄然出現在隴右吐蕃,爲了保持行軍的秘密性,親衛隊五千人全體充任斥候,所到之處全部清場。

而就在李玄清這邊秘密奔襲原州的時候,位於原州的吐蕃駐軍也迎來了自己的大軍。隴右吐蕃的贊普派遣而來的三萬精騎,匯合原州守軍兩萬人,組成一直五萬人的龐大騎兵集羣,準備出發進入靈州。

靈武軍時代,靈州和吐蕃幾乎是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戰事,所以這些吐蕃將領在接到要去靈州打仗的軍令之後沒有任何的疑慮,對於他們來說攻佔靈州等於打開了進入中原花花世界的北大門。所以在王庭親衛大將桑熊的指揮下,五萬人的騎兵浩浩蕩蕩的朝靈州開拔。

一路上絲毫沒有隱蔽行蹤的意思,大軍過後,煙塵滾滾,人喊馬嘶,好不熱鬧。

不過就在吐蕃大軍出發的時候,原州城內剛剛安插進去的玄影衛人員也悄然放出一隻只信鴿,傳遞出大軍出動的消息。由於時間倉促,玄影衛並沒有能打聽到具體的內幕,只是將吐蕃大軍開出原州城消息傳了出去。

不過這些對於李玄清來說已經足夠了。幾乎就在收到玄影衛信鴿傳信的同一時間,親衛隊前方搜索的斥候也傳來消息,幾百裡外出現大隊人馬。

正在行軍趕往原州的李玄清停下腳步,找來萬毅和薛萬里,指着親衛攤開的地圖道:“玄影衛和親衛隊傳來消息,吐蕃人出動了。按照他們的腳程,最多明天就能達到此地。你們說此戰該怎麼打?”

“既然是突襲,我覺得我們就打埋伏戰吧。隴右這一代地形複雜,不利於騎兵集團衝鋒,倒是對於我們步兵作戰很合適。重甲衛石拔的陌刀隊可是得到了當年縱橫西域未嘗一敗的安西軍傳承。”萬毅看了看地圖,道。

“我同意萬指揮使的意見。以前靈武軍對陣溫末人也是這樣,都是打巧仗,騎兵衝鋒我們沒有那個本錢。”薛萬里指着地圖上的一處山脈道:“早些年我來過原州,這處名叫孤鷹嶺的地方就很適合我們埋伏。此地地處原州出入靈州和岐州等地的要衝,山勢陡峭,道路位於山峰一側,適合我們埋伏。”

李玄清計算了一下路程之後馬上傳令全軍迅速趕到孤鷹嶺。然後親自帶人查看地形。原來這個孤鷹嶺就是當時隴右道通往長安道路上的一座險峰,呈不規則形狀立於這條南北向的驛道東側,向西一側坡道很長,比較平緩,只是怪石很多,讓整個山峰看起來陡峭險峻。

李玄清摸了摸身邊的一塊風化成不規則形狀的玄武岩,知道這是西北氣候寒冷,才造成這些石頭被風化,而下層的沙土北風吹過不斷減少,多少年以後石頭纔會浮出地表,造成今天這樣的怪異景觀。於是點了點頭道:“這裡很適合埋伏。師兄你馬上安排重甲營和後勤部的隨行人員佈置埋伏陣地,重甲營在左前方,萬里你率第五營在右側。陸翊讓親衛隊馬上集中,隱蔽在道路西側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如果戰事一旦打起來,親衛隊繞後襲擊,重甲衛在左前方往右推,第五營以弓箭開路,堵住對方,主力要集中在右側的一個高地上,切割對方。弩炮和地獄火大隊隨我到山腰,構築陣地。”

“地獄火?”萬毅本來都要去準備了,猛然間聽到李玄清嘴裡冒出來的新詞頓時停下腳步問道:“主公,什麼是地獄火?”弩炮他知道,這個傳說是李玄清親自發明出來的遠程打擊兵器,當時在靈州還親自試驗了幾次,對於其射程和精準度是讚不絕口,爲此他的關於全面淘汰車弩和牀弩,全軍改用弩炮的建議得到了總參採納。

李玄清微微一笑道:“一種秘密武器,保證能讓吐蕃人膽寒。”也不解釋是什麼,只是淡淡的吩咐到時候就知道了。

說完也不理會他們兩個,徑直走上半山腰,開始指揮架設陣地。地獄火大隊是新成立的特戰大隊,和飛鷹旅一樣隸屬於特戰部,在外人眼中這是一羣神神秘秘的傢伙,外面根本就不知道這羣人整天在忙什麼。

地獄火大隊的統領就是蘇合,這傢伙自從被李玄清任命爲地獄火大隊統領,見識到這個時代火藥帶來的震撼以後就徹底迷上了這個新型武器。在李玄清的提點之下,蘇合不僅熟悉掌握了火藥的特性,還針對性的倒騰出了好幾樣成品。

不過這個年代火藥用於野戰,也只能藉助投石車和特質弩炮來發射炸藥包了,爲了增加威力,蘇合在這些十五斤裝藥的炸藥包裡裝了軍工車間生產的廢料,注入鐵角鐵屑等等邊角餘料。

此次李玄清出徵帶走了火藥作坊這段時間產量的三分之一,就是要一戰打怕吐蕃人,讓他們從此不敢東侵。

十輛被拆成零部件的投石車組裝完畢,後勤部特意研製的十座特質弩炮也組裝完畢。地獄火大隊的陣地後面是清一色弩炮大隊,整整五十座弩炮整整齊齊的排列在那裡,黝黑色的炮身散發着灼人的寒光。這種李玄清盜用的西方冷兵器最傑出的作品,正在東方戰場上顯示着自己的威嚴。

兩萬人這麼大規模的埋伏陣地構築起來難度很大,這種冷兵器時代的埋伏不僅僅是隱蔽自己,還需要方便自己出擊,所以李玄清沒有插手萬毅和薛萬里的指揮,對於他們這種宿將來說,這種事情只存在於完不完美而已。

這一忙碌就直接到了傍晚,親衛隊的情報也顯示,最遲明天中午吐蕃人就能抵達戰場,而且因爲此地在吐蕃人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他們也很放心的沒有派遣斥候偵查,事實上如果不是李玄清,其他人也根本不會想到主動來偷襲他們。

不過這樣李玄清倒也是度過了一個安穩的夜晚,除了在外埋伏的親衛隊,孤鷹嶺的部隊該開火的開火,該吃飯的吃飯。後勤部統一採購的羊肉罐頭和魚肉罐頭讓戰士們大快朵頤,歡聲笑語佈滿軍營。

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
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三百七十章 諸教隱沒(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