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

不過此時在大唐長安,新的一年的參議院年度會議上李玄清首次提出帝國外對政策的基本方略,開始將目前大唐正式領土之外的所有土地分出三種,而除了第三種是已經擁有而帝國並不想攻擊的國家和勢力之外,另外兩種則分爲殖民地和爲拓展領地。這也是李玄清第一次正式對帝國高層提出殖民地這種後世的名詞概念。而在會後不論是內閣、總參還是參議院和律法院都開始有意識的將這種觀念帶到實際工作當中,外事開始逐漸走到帝國行政事務的前臺。而隨後不久從西北那邊傳回來的好消息也讓帝國高層開始加深對李玄清的這種理念的理解。而總參在隨後按照這種思想開始制定出一系列的天策軍對外的拓展規劃,並且開始在各海外領土的擴張方案中也忠實執行李玄清此前提出的優先佔領交通要道和重要資源地的想法。

總參的這份規劃內閣那邊是暫時不知道了,但是此時岑天時領導的這一屆內閣在這最後一年當中卻成了最繁忙的帝國機構,幾乎是從參議院的年度會議一結束,就全員進入了忙碌狀態,一方面大量物資和人員開始源源不斷的隨火車運往西北,甚至爲了求得在冬季大雪封路之際能夠有一定的運力,內閣爲此專門採購了上百輛大型貨車送到西北,協助西北軍管區組建了一支由卡車貨車組成的運輸車隊,以方便冬季在西北運輸物資。不過這番嘗試卻讓交通部直道司開始自覺自發的開始修建類似於後世的那種服務區的機構,以方便在茫茫無人的戈壁沙漠草原等地方便這些運輸車隊休息。並且在此之後交通警備人員也從警衛部專門劃分出來,變成兩部門聯合管轄聯合執法。

而處在西北前線最高領導層的拓跋思諫和萬毅此時也擬定天啓十年的西北發展大綱,因爲是軍管區,所以這份發展計劃當中除了民政那一塊之外軍方這一塊也提出了部分意見,其中甚至包括裝備處在西北高昌地區建設一個完整的兵工廠,除了修理天策軍現役武器之外,更多的還是外銷槍支武器的生產。不過很顯然的是萬毅的這份計劃在傳回總參之後被李玄清直接改成了在高昌地區建設一個能夠生產大型武器的兵工產業集羣,包括部分秘密實驗的新式武器,並且藉助西北這邊地處帝國腹地而且地廣人稀的特點,在高昌附近形成除豐州以外裝備處第二處完備的完整軍工產業體系。由此高昌也在後來成了帝國軍政兩方面在西北的重要基地,工業化水平和河西省一起迅速發展開來,將工業化的觸角開始從中原逐漸的往西北過渡。軍方這邊的計劃在隨後被總參大改但是民政那一塊拓跋思諫卻得到了內閣的大力支持,甚至財政部爲此再次增加了對西北這邊的財政撥款。拓跋思諫在南線鐵路尚未竣工的同時一面開始了野心勃勃的疏勒至切爾城的西線鐵路勘測任務,另一方面則調集人手開始將從白水城等地延續往西北藥殺水的那段暫時沒有完成修建的直道再次撿了起來,並且嚴令建築公司必須在春季到來之前完工,甚至爲了工程進度不惜讓戰俘在大冬天完成道路水泥的鋪設然後用在路邊不間斷生火的辦法來保證水泥能夠凝固。不過這一舉動也催生出來水泥生產技術的再次革新,各式各樣針對各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性的水泥產品迅速被研發出來送往各地。

當時間走到天啓十年三月份的時候,中原大地開始回春,而西北這邊也逐漸開始從冬季走出來之後,天策軍西北駐軍開始按照此前的計劃往西調動,開始執行佔領伏爾加河東岸大片土地的任務,除了前期吳歡的第六兵團之外,第七兵團也在高斯繼的調動之下陸續開到這一區域,兩個兵團對於本區域內所有的斯拉夫部族進行了清掃,這樣一來西北各地建設所急需的大量的戰俘也因此獲得,這些斯拉夫人可沒有南部地區的部族那樣受到天方教影響,可以放心的調到各地,而且這些斯拉夫部衆基本上都是屬於有一股子蠻力的,在強力壓制之後反倒成了不錯的勞動力。也正是因爲如此西北這邊的發展速度也走上了快車道。而兩大兵團在掃清了這部分隱患之後立即開始沿河佈置,準備在必要的時候策應黠戛斯應對斯拉夫攻擊的行動。

西北這邊隨時準備好打仗,但是長安城內李玄清卻開始慢慢清閒下來,大量後世的理念在今年落地生根,但是說到底這些都要看帝國各個部門去執行,自己在此時能夠做的其實不多。所以趁着這個難得的空隙李玄清和巧兮、慕容飛雪帶着三個孩子離開皇宮前往驪山。在避開了繁雜的軍政事務之後,三人一邊時不時的泡着溫泉,一邊說着些瑣事,倒是讓這夫妻三人真正的靜下心來。

“大哥哥,我打算和飛雪姐姐過段時間去北海道那邊查看行宮建的怎麼樣了,大哥哥你要不要也去看看?”北海道那邊今年的參議院會議上並沒有提出來單獨建省,有一部分考慮就是北海道和四國島和目前日本人聚集的九州和本州兩道距離太近,北海道還好一點和往北的庫頁島等島嶼還可以單獨列出來,但是四國島倒是讓李玄清一時之間沒想好,到底是作爲殖民地處置還是變成海外領土。

“也好,聽說那地方風景不錯。”不論是前世今生李玄清和巧兮都沒去過北海道,但是在這一世這個傳說中美麗的大島卻成了自己治下的領土,倒是讓他感覺不真實。不過隨即李玄清就笑道:“你讓張強建造的行宮在什麼位置?函館附近嗎?那地方不是聽說被海軍建了港口嗎?”

“對啊,不過海軍那邊在知道我們打算建一所行宮之後他們就改地方了,而且還在島上修了一條直道連接行宮和軍港。不過我和飛雪姐姐打算自己獨自建一所港口。”巧兮的話讓李玄清忽然想到自己去年曾經吩咐裝備處和皇室資產集團旗下一些不方便被外人知曉的實驗室和項目都搬到了北海道的北部地區,所以只怕海軍那邊避開函館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所以聽到巧兮的話之後點了點頭笑道:“可以安排人去修建一個小型碼頭,不過既然是私人港口,索性找時間我們自己設計一下。”

“港口碼頭還能怎麼單獨設計?”慕容飛雪讓紫煙等侍女帶着天啓等三個孩子去外間玩耍之後走下溫泉池,待在李玄清身邊正好聽到這句話忍不住好奇的問道。她以前是有名的潑辣脾氣,不過自從嫁給李玄清之後這兩年反倒是變得溫柔可親起來,說起話來也變得細聲細氣了不少。不過對於李玄清和巧兮兩人腦子中構思的那種後世的碼頭她自然是不明白,所以見到兩人說話湊過來看了看這兩人畫出來的草圖搖搖頭道:“這碼頭怎麼還有浮動的?還有這個棧橋怎麼這麼長?”

“姐姐對於修建港口很在行啊,那回頭我們倆先設計然後再給大哥哥看看。我一直就覺得設計這種東西還是我們女人最在行的。”巧兮笑嘻嘻的拉着慕容飛雪去旁邊嘀咕,倒是把李玄清獨自晾在一邊。

不過兩人走後正好李玄清也能夠藉機思考一下如今大唐的發展階段。按照自己從後世帶來的經驗,由於國內人口和消費水平的關係,在經歷了近十年的工業建設之後如今的大唐帝國已經初步完成了產業革命,工業化和機械化水平已經能夠逐年拔高,也就是說按照後世的說法自己似乎可以直接宣稱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這個國家已經進入所謂的帝國主義了。這個後世幾乎和腳下這片大地絕緣的名詞第一次出現在李玄清腦海裡的時候甚至他自己都感慨不已,當初自己和巧兮就猶如一隻蝴蝶一般扇動了一下,結果十年過後這個帝國就真的走上了另外一條路,提前後世數百年進入了工業時代。而在除了大唐之外基本上還處在封建時代,甚至很多地方封建社會都是其仰望的對象的時候,自己和大唐帝國已經不可避免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而且事實上就算是如今這片被自己成爲正式版圖的帝國領土,有不少也已經超越了歷朝歷代的版圖極限。但是在人口基數尚且不足後世十分之一的情況之下,如果全世界擴張全部吃下去的話那麼那些其他民族一旦學會了自己帶來的工業化和思想之後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獨立思潮出現,而到時候以漢人爲主體的中華民族勢必會在全世界和所有的被征服的民族開戰,以一己之力對抗已經學會了自己先進技術和思想的其他民族,只怕就算是自己那時候還在世都無法鎮壓得住。所以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李玄清纔會提出了殖民地。讓帝國高層能夠有心理準備,即使將來對外擴張,也會以殖民地的形式爲主。簡而言之這種辦法能夠不用顧忌當地民族的利益全力抽血補充大唐帝國發展的各項需求。而且在必要的時候其實殖民地也不是不能直接轉化成正式領土,而這個就要交給後世的主政者有沒有雄心壯志加上帝國人口的基數能不能迅速增加。只有本民族的人口大幅度提高,李玄清相信單憑大唐帝國目前的領先優勢,足夠將全世界都囊括進自己的統治範圍。只要有足夠的人口支撐,被自己掰正的中華民族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去面對任何挑戰,自然曾經先賢的那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想和“英雄風流不盡數,刀馬所至皆漢土”的豪情會真正實現。和歐洲各民族崇尚自由分立不同,中華民族對於統一融合有着歷經千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執着,對於大一統的信念,不管是達官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深深的烙印進骨髓之中。而這一點尤其以漢唐兩代最爲明顯,自己的大唐帝國就是承接前代,當中原的劫難被自己犁庭掃穴結束戰亂快速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後,百姓心頭的大國豪情和天朝風骨涅槃重生,變得更加挺拔,不僅僅是昔日“若個書生萬戶侯”就算是那些平頭百姓說起國家大事都彷彿是在說自家的事一般。也正是因爲如此,西北那邊雖然大戰持續數年,每年無數將士和財富流向西北但是沒有一個百姓因此抱怨,反倒是言談舉止之間對於自己不能親身經歷這場曠世大戰而深表遺憾,那些親友子侄參加西征軍的更是被所有人敬仰,因爲這個民族的心頭熱血從來都不曾冷卻,他那些百姓支撐了大唐如今蓬勃發展的勁頭和對外擴張的勃勃雄心。

李玄清的思緒逐漸飄遠,而身邊和慕容飛雪商議完港口的事情的巧兮在見到李玄清臉色不斷變化之後走過來依偎着他笑道:“大哥哥莫非是在想我們的帝國纔會想的這麼入神?”

“在想後世如果評說我們如今的帝國會不會說我們是帝國主義,還有對外政策會不會說成是殖民主義?”李玄清的話讓巧兮也是微微一笑,這一點讓兩人都很詫異但是隨即都齊聲一笑。

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
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諜影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碎葉之殤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六章 攻守易形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