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

其實一萬人的騎兵衝鋒已經很有威力了,戰馬嘶鳴高速衝鋒帶起來的無邊威勢如果沒有經歷過絕對會在措手不及之餘被徹底打散,騎兵打步兵從來都是一場不對稱作戰。

不過對於王厚純來說,騎兵衝鋒也未必就是無解之道,至少自己親手訓練出來的第三營就有一項絕對出彩的本事。那就是速度,第三營的行軍速度和戰場反應速度遠比天策軍其他軍隊高得多,簡而言之就是在戰場上第三營的士兵就猶如泥鰍進入了沼澤一般,你根本就逮不住他,而這也正是王厚純敢拿着自己的第三營來作爲吸引對手火力的信心來源。

而隨着騎兵的快速挺進,隆隆的馬蹄聲越來越近,後方的弩炮部隊幾乎是貼着列陣的步兵頭頂掠過,將那些縱馬飛躍而來的騎兵放倒,戰馬嘶鳴、士兵中箭的慘叫聲撲面而來。

王厚純右手一招,退到了大陣中央的位置,而伴隨着他的身形出現在大陣內部,薛洋也已經做好準備。只見之前一直靜立不動的第三營快速奔跑起來,呼嘯而來呼嘯而去,腳步飛快,陣型也變得一場的詭異鬆散,乍一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章法可言,但是所有的士兵卻彷彿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長槍手和刀盾手在奔跑當中快速組成小陣,層層疊疊的出現在騎兵的正前方。

這不是什麼陣型,而是王厚純在訓練第三營的時候摸索出來的對付騎兵的戰法,就是無限利用疑陣和第三營的反應速度異於常人來抵消騎兵衝擊帶來影響,然後再利用步兵在短距離內比騎兵靈活的優勢,化整爲零,分割切斷敵人。由於這種辦法實際上是一種散兵佈陣,所以考驗的是士兵和基層官長對於前線將領戰術意圖的理解以及部隊本身的韌性,能夠抗住傷亡和壓力,在反擊中逐步消耗完對手的兵力。

這是第三營第一次在實戰中試驗散兵戰法,所以並沒有什麼底氣,但是全軍自王厚純到士兵卻沒有一個有異議,天策軍自成立起就一直戰事不斷,這一路走來都是打過來的,造就了天策軍的將士身上有一股百折不撓的韌勁和睥睨天下的氣勢,也正因爲如此這支年輕的軍隊纔會迅速成長,成爲百戰之師。

天策軍剛剛佈置好,吐蕃騎兵就一頭撞了進來,蠻橫的衝擊迅速將前排那些手持長槍躲閃不及的士兵撞飛,但是下一秒自己也被隨後跟進的天策軍士兵放倒在地。這些長槍手典型的經過專門訓練如何對付騎兵的,以飄忽不定的身形從這些剛剛上前的騎兵身邊掠過,長槍甚至根本不去刺中騎兵,而是隨便在戰馬身上扎一下,然後也不管戰果如何,快速撤退。這一隊後撤之後,下一隊緊接着踏着同樣的步伐上前。

他們這樣一來直接把前排騎兵的速度給降了下來,這種騎兵衝鋒帶起來的無邊威勢直接被打斷,讓這蠻狠的一拳頭打進了棉花團裡,根本使不上力氣。而且伴隨着那些受傷的戰馬失去控制,吐蕃人的陣型出現了混亂,這下子更加給了第三營渾水摸魚的機會。王厚純見到薛洋已經帶人衝上前去,微微搖了搖頭,接過了軍隊指揮權,開始下達具體的命令,戰鼓隊也開始跟隨親衛的信號旗傳遞最新的指示。

在王厚純的指揮下,第三營後面的弓箭手開始脫離前線的攻擊陣型,在陣地的後部兩側組建了兩個小型陣地,一千多人的弓箭手分成兩部彎弓搭箭,專門尋找那些沒有被阻攔一路衝過來的騎兵,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第三營快速穩住了局勢,在弩炮部隊延伸射擊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的時候,甚至這些步兵已經頂着騎兵開始打出了一波反擊。

第三營順利取得了戰果,但是王厚純卻微微搖了搖頭,步兵對付騎兵就算是自己這樣以巧取勝,但是限制還是太多,稍有不慎還會被對方崩盤。

在王厚純感慨的時候,吐蕃人的前線將軍桑託也已經看到了自己的騎兵對對付阻攔,甚至漸漸的被打出了對方的陣地。不過同樣的他也看出了王厚純佈陣的弊端所在,所以急匆匆回到中軍將情況彙報給桑熊。

“大將軍,看來敵人是鐵了心要等我們全軍壓上圍殲他們擺在正面的這支步兵的時候,給我們來一個反包圍了。”桑託本來是王庭安排在西部邊境的一名將領,本身作戰經驗也是十分豐富,在給桑熊彙報完情況之後快速說出了自己的建議道:“不如由我前鋒部隊出動,大將軍坐鎮中軍等待對方援軍出現,這樣對手反包圍我們不成還會陷入咱們的反制之中。”

桑託的話可以說是合情合理,非常符合現在的實際情況,所以桑熊想都沒想直接就同意了。

兩萬騎兵迅速出擊,甚至爲了快速擴大戰果,桑託的這兩萬騎兵直接繞道兩翼朝着王厚純的第三營圍了上來,這是鐵了心要在王厚純的後手出現以前圍殲第三營,逼他讓出這個“誘餌”。

幾乎就在桑託增兵的同時,王厚純也發現了桑託的舉動,不過這一點卻絲毫沒有讓王厚純感到意外,自己從鳳翔出發大張旗鼓十幾萬大軍迤邐而來,接過擺到戰場上卻只有區區一萬人,稍微有腦子的人都會知道主力埋伏起來了。但是王厚純要做的就是和對方打添油戰術,以前兩撥步兵的換取對手主力兵團投入戰場,給陌刀營殲敵爭取可能,與此同時將機動兵團埋伏起來,可以隨時掩護支援作戰。王厚純的想法是一戰徹底滅了吐蕃人。

所在在前鋒桑託將自己手上剩下的兩萬人投入戰場之後,王厚純沒有絲毫的動作,而是繼續指揮第三營圍殺當面之敵,對於已經開始朝自己衝鋒的吐蕃支援部隊充耳不聞,倒是弩炮大隊開始調整射距,狙殺對方的先頭部隊。

“第三營開始交替掩護後撤,以大營轅門爲終點。”王厚純讓親衛找到薛洋之後指揮第三營且戰且退,逐步將和自己糾纏在一起的第一波騎兵帶着一起後撤。

“大將軍你看,漢人撤了,估計他們的埋伏馬上就要出來了。要不要通知桑託將軍小心一點。”桑熊身邊的副將提醒道。

“不,要告訴桑託衝鋒要猛,要裝作不知道對方有埋伏。同時中軍各自準備,隨時準備全軍壓上。對了讓後軍給我打起精神,對方也有騎兵。”桑熊搖了搖頭吩咐身邊的副將去傳達將令。

果不其然的就是在桑託率軍堪堪越過兩軍的中間線的時候,正南方出現了一彪人馬,以極快的速度衝了過來,幾乎是和桑託迎頭撞上。

“你看看,漢人的埋伏出來了,但是人數好像不對啊。”桑熊的副將眼神很好,只是大致掃了幾眼就看出來人數的不對。

“很簡單,我們主力沒動,漢人也肯定沒動,雙方打來打去都是先頭部隊在打,主力都在旁邊觀望,都在等待彼此的破綻。”桑熊也是嘆息一聲。

李天一和徐英的兩萬人馬快速和桑託對撞在一起,不過這一次和第三營那種飄逸的風格不同,李天一的人馬全部帶盾上前,長槍手突刺,弓箭手在跟在後面以箭雨爲前者開道,強行攔住吐蕃人的去路。

李天一的到來給了第三營更多的反應時間,而且兄弟部隊攔住對方的後續人手之後,王厚純也開始指揮第三營反身再次殺出,必須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儘可能的將被自己纏住的吐蕃騎兵擊殺。所以雙方三萬步兵對三萬騎兵打的比之前更加兇猛也更加慘烈。雖然兵種上戰局劣勢但是天策軍卻始終遵循平時訓練的陣型,化整爲零,各小隊彼此配合,相互應援,不給對方衝起來的機會,騎兵沒有速度支持,和步兵的差距一下子就被拉近了。

就在雙方廝殺的正起勁的時候,和李天一出現的方向相反,北方的大地忽然微微顫動起來,一開始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很輕微的舉動,雖然桑熊臨敵之際還派出了斥候隊,但是戰事進行到現在已經兩個時辰了,卻沒有一個人回來。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緩慢而持續的震動卻讓吐蕃人感受到了,和騎兵的震動不同,這是一種持續厚重卻震懾人心的聲響。

桑熊的安排在自己左翼的將領遠遠的看見遠處出現了一股灰褐色的人潮朝着戰場而來,頓時臉色大變,策馬急速來到桑熊面前指着從北方而來已經蔓延道戰場邊緣的那條黑線道:“大將軍,漢人來了。”

桑熊面色急速變幻了許久,嘆了口氣:“陌刀營啊,這是懸掛在我吐蕃人頭頂的一柄利劍啊。”

“大將軍我們要怎麼辦?桑託將軍絕對抵擋不住,我們趕緊增兵吧。”副將見到陌刀營已經進場,趕緊提醒道:“看這個架勢人數不下於三四萬啊,大將軍,前線兵力我吐蕃已經佔據絕對的劣勢,如果不增兵救援,桑託將軍絕對會全軍覆沒的,到時候對方大軍反身壓上我中軍也會被逼得步步後撤的。”

桑熊點點頭正要下令,卻忽然愣住了,自己手上滿打滿算只有七萬人,後軍還要防備對方偷襲,自己時機上能夠調動的只有四萬人不到,難不成讓中軍全軍壓上?可這是王庭抽調的最後一支力量了,如果失敗那麼隴右這一支吐蕃人就要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了。

時間在一點一點流失,石堅也已經率領大軍突入戰場,這位安西石拔大將的後裔和他的先祖一樣,身披重甲,手持陌刀,帶起一陣腥風血雨,將自己眼前的騎兵連人帶馬劈成兩截,長刀一舉,怒吼聲響徹天地:“安西國恨,血債血償。”幾乎在同一時間這些和石堅一樣裝備的陌刀營將士吶喊舉刀,潮水般的山呼海嘯將戰場之上所有的雜音全部淹沒,只剩下將士們的吶喊聲和陌刀揮舞帶起的殺戮聲。

“天一你馬上帶領第二路所有人馬佔據陌刀營左翼,跟隨前進,如果桑熊大軍壓上你們就脫離戰場繞道敵軍後方攻擊原州城,如果對方撤退就隨陌刀營殺上去。弩炮大隊跟隨你們運動。”王厚純遠遠的看見李天一,急忙策馬來到他的身前,下達最新的命令。

“薛洋,馬上讓第三營集合,隨我出動,咱們去會會桑熊。親衛隊在前,薛洋領軍爲側翼,咱們上去。”王厚純安排好這些事情之後帶着親衛隊親自上前,繞過陌刀營的正面開始從北方迂迴到桑熊的中軍。

陌刀營摧枯拉朽般的動作讓桑託目瞪口呆,自己的部隊碰到陌刀營這種屠殺一般的怪物根本沒有發揮的餘地。桑託回望了一眼桑熊的中軍,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厲聲怒吼帶頭朝着陌刀營衝了過去,他一動身邊的親衛也開始瘋狂策馬而去。

其實陌刀營屬於重裝步兵,本身雖然威力強大,但是缺陷也很多,但是架不住陌刀營的前輩安西軍當年打出來的赫赫聲名,這些吐蕃人顯然都快忘記了怎麼對付陌刀營了,或者一時之間根本想不起來。再者,陌刀手訓練困難無比,一年前才五千人的陌刀隊,讓桑熊覺得天策軍再厲害也不可能在一年的時間內擴充出這麼多的陌刀手。要知道光是陌刀的鍛造就極其困難,有唐一代甚至都不許陌刀陪葬。

但是自家人知自家事,王厚純可是對於陌刀營的缺陷明白得很,所以纔會安排李天一跟隨陌刀營而動就是在必要的時候接替其戰鬥。

而桑熊卻死抱着對手騎兵未出現不敢動用後軍,最終也導致了自己的悲劇發生。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此時的桑熊清楚的看見自己的前鋒大將的舉動也知道他在爲自己爭取時間,但是這個命令卻委實難以讓他決斷,沉默了半晌之後桑熊忽然狠狠一咬牙道:“去通知後軍做好出擊準備,中軍隨我全軍壓上,無論如何我們也要擊潰這股漢人,否則我隴右吐蕃將再也沒有生存餘地。”說完之後當先衝了出去。

烏泱泱的吐蕃騎兵開始了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衝鋒,中軍四萬人呼嘯而出帶起了無邊的風聲。

“來得好,陌刀營隨我上,砍了桑熊這個雜碎。”桑熊的舉動讓石堅冷笑不已,陌刀在地上頓出震天巨響,長刀前舉,陌刀營轉身而過,將已經不成隊形的桑託的人馬交給了李天一,自己轉身對付桑熊。

“弩炮大隊給我火速超前射擊,去把炸藥包給我搬出來。”李天一知道石堅的意思,讓徐英帶隊和自己兵分兩路徹底將剩餘的不到一萬人的桑託部圍住絞殺,同時傳令跟隨而來的弩炮大隊支援陌刀營。

到了這個時候這場大戰才真正進入高潮。但是第三營卻在王厚純的率領下從北方消失,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會迂迴到哪。

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
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六百一十章 保衛運河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收復薩法爾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