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

“天成,柴嘉回來了,衡州一戰劉士政的前線人馬全軍崩潰,被擊殺和俘虜人員已經接近十萬了。”一大早王厚純就帶着衡州的戰報走進來笑道。

楊天成卻笑道:“這麼長時間了,這西路軍終於打了一次野戰,我還以爲薛洋這小子帶出來的人都從來不打陣地戰呢。既然柴嘉回來了,咱們也開始調動人手吧。”

“也好,柴嘉回來了,咱們指揮部直屬部隊也已經有了快五萬人,不需要陳宇分心,讓薛萬里下達攻擊泉州的命令吧。通知部隊馬上出發去福州,咱們也給盧光稠來一個顯眼點的信號。”楊天成笑道:“也不知道小四散步的消息有沒有傳到盧光稠那裡。”

他的話還沒說完,胡小四的聲音就從帳外傳了過來,“天成,你什麼時候也學會在人背後說壞話了?我玄影衛什麼時候做事情不靠譜了?告訴你吧,盧光稠已經啓程朝着汀洲去了,應該去找盧延昌還有王潮他們幾個去商議軍情去了。我已經安排玄影衛全程跟蹤。”說完之後頓了一下臉色也變得有點嚴肅道:“天成有件事你和厚純心裡要有數,這一次說不定不是嶺南這幾家,說不定還有廣州的劉隱,交趾一代的龐巨昭葉廣略和靜海軍,甚至南詔東邊黔州以西的牂牁都有可能被勾連起來。你們江南指揮部這一次可能面臨的是整個嶺南和西南的大部分藩鎮勢力。”

胡小四的話讓楊天成和王厚純一愣,但是兩人隨即對視一眼之後笑道:“如果他們真的能夠勾結起來,說不定南線戰事在年前就能夠徹底結束了。”

楊天成的話讓胡小四沒反應過來,直愣愣的問道:“你們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這些人手上的實力雖然不值得一提,但是集合起來起碼有人馬五六十萬,你們確定能夠打得過?”

幾人一邊說一邊指揮部隊收拾行裝轉道福州而去,路上隨着王厚純詳細介紹了自己制定的戰略部署,胡小四也恍然明白之前這兩人爲什麼要一心一意將戰場擺在福建境內了,合着這是一方面逼着對方進一步聯合,另一方面還要壓迫對手和自己打添油戰術,等到將對方的主力部隊消耗完,必然可以一戰打出福建,進而收復整個嶺南。

“嶺南各地地域龐大,而且各個勢力犬牙交錯,道路也不好,如果一城一地的攻打過去遷延日久不適合總參的命令。所以在薛洋決定自己從背後襲擊黔州之後我就決定在福建擺下戰場吸引對方主力決戰,這樣一來的話薛洋就可以在對方內部攪動風雲,提前收復黔州。”王厚純笑道:“黔州一旦拿下,等於整個西南的戰略制高點就掌握在我們手中,那麼整個西南的戰略態勢也會隨之改變。由此我們也就掌握了整個戰略的主動權。”

王厚純的話讓胡小四點了點頭,笑道:“我發現了,這種內外線配合的戰術應該不是天成製作出來的吧?應該是你,只有你能夠猜得到薛洋那臭小子心裡想什麼。”

胡小四的話讓楊天成哈哈一笑道:“這普天下能夠和薛洋打配合的估計也就厚純這個昔日的老上司了。不過如果讓我選的話我想薛洋這樣的將領才適合越來越變幻莫測的戰場。他懂得最大限度利用手中的資源去戰勝敵人。如此咱們這一代人將來統一天下之後身後纔會有源源不斷的後繼人才。”

本來楊天成是發一發感慨的,但是他這話傳到胡小四耳中卻顯得不舒服,當即斜着眼笑道:“說的好像自己幾十歲的人一樣,你今年多大?你比薛洋大多少?就咱們這一輩人只要不犯錯誤,將來跟着皇上起碼還有幾十年的歲月。到時候說不定早就打到安西去了。”

“哈哈,說的也是。”幾人相視一笑,率領部隊加速前進,進入福州之後,傳令兵也送來了泉州那邊的戰事,薛萬里集中的攻城部隊在攻城三日之後終於等來了王潮等支援部隊,雙方在泉州城下大戰一場。

“柴嘉,你馬上帶人前往泉州,支援薛萬里,告訴他繼續做戰術佯動,不要那麼快破城,儘量裝的像一點,繼續吸引對手馳援。”王厚純打發走柴嘉之後笑道:“王潮來了,估計泉州有好戲了。小四,你確定不去湊湊熱鬧?”

“你啥意思?搞得我天生喜歡唯恐天下不亂一樣?就王潮和範暉那點事還需要我去挑撥?”胡小四白了他一眼,皺眉道:“只怕只要薛萬里稍微放鬆一下節奏,他們就會在城內自相殘殺。”

“小四,你安排人通知天一,讓他埋伏在汀洲以西要道上,準備伏擊盧廣昌和盧光稠的增援人馬。”楊天成點點頭道:“這樣一來就能夠逼迫範暉朝劉昌魯以及劉士政求援,吸引對方大隊人馬進入福建。”楊天成拍了拍手道:“讓錢寧在盧光稠的人馬馳援人馬出發進入福建境內以後攻擊撫州等地,先期一步拖死他。”

胡小四盯着地圖點了點頭揮手招來玄影衛的人手開始佈置,這中間信息傳遞的及時性以及準確性尤爲重要,由不得他不認真對待,爲此胡小四直接讓嶺南地區的負責人親自去負責這件事,自己也開始從後方抽調人手增援嶺南。

幾人安排完這些之後開始籌劃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陳宇的主力軍團目前還在建州以南徘徊,需要及時進入戰場周圍,但是其時間的把握非常重要,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這對於前線指揮將領對戰機的把握程度太苛刻,所以事先需要做到精準的計算和佯動,從而掩護大部隊隱蔽於戰場附近。

在南線進行具體戰役展開的時候總參那邊也收到了玄影衛送來的簡報,彙報了江南指揮部的戰略部署。徐天翔和萬毅商議完之後對於楊天成和王厚純的部署沒有太多意見,直接批覆然後送回。

不過此時李玄清的目光以及從南線轉到了別的地方,派人將徐天翔和萬毅找了過來。

“皇上的意思從現在開始籌備收復安西的計劃?”萬毅聽到李玄清的話有點驚疑不定道。

李玄清點點頭道:“可以提前一步進行計劃,而且安西距離河西之間也隔着不少勢力,在進軍安西的過程中也需要提前瞭解,畢竟咱們和安西斷絕聯繫以及百餘年,那邊的情況咱們是一無所知,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安排。”

李玄清的話讓兩人一陣點頭,自古以來西域戰事都是道路難度大於戰爭難度,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的話那麼收復安西也只能是一句廢話。

“如今北線戰事已經結束多時。重騎營和陌刀營都已經回到關中和豐州等地。師兄,可以安排他們屯兵河西等地。必要的時候抽調部分騎兵營進入靈州附近。總參要和玄影衛配合好,做好探查安西的情報工作。”李玄清繼續道:“這些年耶律家在河西那邊的生意做得不錯,我之前也和慕容說過這件事,到時候他們家應該有不少可用的信息。”

“皇上放心,西線那邊就交給我了。我會在南線戰事結束之前做出具體的計劃,彙總好相應的情報的。”萬毅點點頭笑道:“河西自從上次一戰之後周邊也算是基本安定,是時候該再打一戰震懾一下週邊的小部族了,否則的話難免他們會以爲咱們主力東調平定中原從而對河西產生覬覦之心。”

“這件事師兄去辦就好。總參對於南線的作戰計劃有沒有什麼意見?”由於之前南線的戰報是玄影衛送來的,所以照例是一式兩份,一份送給總參一份直接送到了李玄清這裡。

“感覺南線的決戰時刻快到了。”徐天翔笑道:“按照厚純的謀劃,搞不好整個嶺南的諸侯基本上都會參戰,只要決戰勝利了,那麼這些藩鎮的主力部隊就會被一戰殲滅,從而奠定嶺南統一之勢。”徐天翔笑道:“但是我感覺天成和厚純的胃口有點大,他們的兵力未必足夠,只是天成一向穩重,他能夠同意這樣的計劃想必應該有自己的理由,畢竟咱們收到的是玄影衛的簡報,很多部署沒有細說。”

徐天翔的話也引來了萬毅的贊同,他們遠在天津沒有足夠的情報來源所以無法準確瞭解到前線的具體部署所以有這樣的擔心也很正常。

“那就擇機調動部分人馬進入江南地區吧,這樣如果前線情況有變也利於天成他們就近抽調兵馬。”其實李玄清已經猜到王厚純部署後面的用意了,但是同樣的爲了以防萬一,還是決定將原本駐紮在中原之地的七個營的步騎混合人馬派往金陵附近駐守,同時讓蘇小虎率領飛鷹旅趕赴南線,聽從江南指揮部調遣。

做完這些之後幾人也沒什麼事了,索性開始協助內閣抽調人手去南方接收的事情,隨着打下來的地盤逐步擴大,內閣在抽調了去東北接收的官員之後,儲備的人才再次出現巨大的空缺,這一次甚至連那些從軍隊退役的部分人員都被拉到行政學院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分赴各地上任。

相對於東北這邊因爲地處荒僻,這些人還足以勝任,南方的各大州郡的人選可就有點頭疼了,即使從各大老區協調了部分人員,但是缺口依舊很大。

“皇上你們來不會是要和我說嶺南拿下了讓我派人接收吧?”李玄清帶着幾人來到岑天時的辦公地點之後被對方的一句話說的哈哈大笑。

“先生這件事其實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暫時度過難關。”李玄清被岑天時的態度弄得有點尷尬,搖了搖頭道,“將南方原本的文官篩選一下,部分適合留任的官員抽調進入行政學院學習一個月,然後分配到北方各省擔任各州縣副職,然後再抽調北方各省的文官進入南方任職,這樣就可以短時間內完成行政區域的鋪設。”

“那這些人未必適合我們的體制啊?”萬毅對於政務有點不熟悉,問道:“這些人短短時間內可沒辦法適應。”

“皇上的這個主意不錯,至於適不適合咱們的體制其實很簡單。給他們半年的時間考覈一次不就可以了,不通過的就換下來。有了這半年的緩衝期足夠我們協調處更多的人手,加上行政學院每年的招生相比也差不多了。”岑天時卻對李玄清的主意很贊同,所以點頭笑道:“還是皇上的辦法好,我馬上安排人去辦,到時候協調一下玄影衛,調用一下他們那邊的資料,想必速度更快。”不過說到這裡岑天時愣了愣,隨即問道:“皇上你帶他們兩位過來是不是有什麼事?還出這個主意難不成嶺南那邊快要結束了?不會吧,這麼快?”

“哈哈,先生你不去天策府我都覺得虧了,這麼敏感。”徐天翔笑道:“我們來是想說如果順利年前應該能夠結束。所以皇上纔會給你出這個主意,不然只怕明年內閣會崩潰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的速度可不能慢了。還好東南各地自古以來文化就比較發達,這些以前的官員和民間的有識之士也不少,我馬上給李繼鵬發佈命令,讓他無比給我篩選出一百名以上的可用之人送到長安。對了楊秋不是在金陵嗎?八成他已經在在做了。幸虧將他調到東南軍管區,否則的話我這個內閣首相估計要引咎辭職了。”岑天時急忙招來自己侍從朝金陵發佈命令笑道。

徐天翔和萬毅此時卻相互對視一眼,都看明白對方眼中的意思,民政這邊一旦補上,就會立即釋放出地方經濟的活力,這樣的結果就是能夠迅速整合起帝國的內部力量對外。

倒是李玄清不以爲意,對於岑天時的舉動點點頭笑道:“先生我要是你的話就什麼事都不幹專門盯着財政部看看他們有沒有將南北兩線繳獲的金銀財寶全部入庫。這一仗打下來財政部可是肥了好幾圈啊,錢莊的備用金都全部補齊了。”

這句話一說完在場的人一陣哈哈大笑,這打仗有時候也是發財的時候啊。幾人相互開玩笑讓內閣首相請客吃飯,一時間倒是讓繁忙的氣氛消散了不少。

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
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一百五十四章 滄州之戰(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四百九十二章 忙忙碌碌又一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拾民心(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幽並亂局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南最後一個漢人藩鎮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章 賀蘭山遇險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二百七十六章 兵臨潮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耽羅島海戰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提前了一百年的占城稻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帝國公民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