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

而隨後財政部稅務司也下發了關於稅收分級和分種類處置辦法,按照李玄清從後世帶來的稅收政策分國稅和地稅進行分開徵收的模式,這種辦法讓省級政府有了自己的財政來源,避免全部靠中央財政撥款的窘迫狀況。

稅收改革之後稅務司依舊是全國最高稅收管理機構,管理分配各省區稅收徵收和處置。各省級單位不得隨意插手稅收政策的制定和收取,只在年終的時候由稅務司將地稅總額合計完畢之後交由省財政廳,省布政使按照財政廳和稅務司覈定的稅額來發布來年計劃。而國稅是要全額繳納給中央財政部的,由內閣進行統一分配。

這種辦法既保證了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財力來發展本省的經濟又保證了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力,在這個時代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而且新推行的稅收政策也將土地徵收和處置納入到稅收範圍,土地收入歸地方政府,處置收入併入國稅收入。爲了合理審批土地處置,內閣建設部新成立了國土資源局,專項處理土地審批和礦產資源開發審批,防止過度開發。這個新型的部門一開張就收到了全國各地五花八門的礦產和土地報告,不得已內閣緊急抽調了大批人手進入國土資源局才應付了第一波土地和礦產開發熱潮。

各地開發呈現出一片熱潮之後李玄清和巧兮也放下心來,剩下的就交給內閣去優化調整就可以了,按照帝國經濟發展全圖去一點一點雕琢,也沒有自己什麼事了。剩下來的時間兩人將時間和精力放到了自家的企業上面,渭南造船廠已經開始設計建造第一代輪渡了,圖紙兩人也看了,倒是有模有樣,鉚釘榫接技術也已經逐漸成熟,而且在橡膠技術和產業逐漸成型之後造船工業上面很多東西都可以用橡膠來替代,大大減少了其中的工序,連帶着船舶內部裝飾都開始由橡膠製品替代。爲了滿足日益火熱的橡膠製品市場的發展,巧兮將位處長安城外的橡膠廠擴建了兩三倍之大,而下游專門製造產成品的徐興夏依樣畫葫蘆,也將自己的製造廠擴大了兩三倍,製造產成品的品種也從原來的寥寥無幾的幾樣變成了現在十五條生產線,共計二十多個產品。而且下一步專門針對民間開發了雨具、輪胎等十八樣產品。

其實橡膠製品在北方地區發展起來難度很大,而且橡膠草的產膠的數量和質量比之巧兮在後世所熟識的橡膠樹差別太遠,而且需要專門的加工,所以巧兮也不打算繼續擴張了,等什麼時候天策軍打到福建廣東的時候再考慮種植橡膠樹吧,或者等海軍進行遠洋航行之後再說。

不過就在巧兮暢想自己身處廣州等後世的大都市的時候李玄清也在天策府和徐天翔商議今年的戰略計劃。幾乎和年前預想的一樣,天策府在帝國會議上制定的就是兩線戰略,及北線進入東北,南線渡江南下收復江南。

這個計劃讓內閣不太滿意,兩線作戰給內閣帶來的壓力太大,好不容易有一年完整的發展機會,岑天時怎麼可能這麼輕易放過?所以等到李玄清閒了下來岑天時就拉着他來到天策府總參大樓。

“你們軍部有沒有算過兩線戰略展開之後需要的錢糧大概有多少?告訴你啊今年可沒有過多的備用金撥付給你,你要想兩線開戰自己想辦法,我要是再開口的話被被慕容和祁宏打死的。”岑天時擺擺手不理會徐天翔幽怨的眼神,抱怨道:“去年一年民政這一塊基本上就沒有投入,光靠民間投資已經嚴重拖累了經濟發展速度。”

“我的首相大人,要不咱們打個商量,我保證打完東北給你把所有的損失全部找補回來,實在不行我給陳凡下死命令,用你多少錢他就得上繳多少繳獲如何?打仗也不一定會虧錢嘛?”徐天翔攤着手見到岑天時絲毫不放手直接找李玄清苦笑道:“當着皇上的面我給你寫借條這總可以了吧?”

“你是不是看上東北渤海國的國庫了?”岑天時有點詫異道。

徐天翔笑道:“上次小天啓滿月渤海國就一口氣送了兩尊純金打造的金馬,事後我讓小四去探查了一下,渤海國大祚榮這些年在東北搜刮的寶物可不少,如果拿下的話至少今年錢莊發行錢幣的備用全部都夠了,而且保證給內閣今年的投資全部賺回來。”頓了一下繼續道:“而且渤海國國力貧瘠,內部腐朽,區區耶律瀚雄那點人馬都搞不定還需要割地求和,咱們幾十萬大軍上去不是直接搶錢嘛。”

李玄清倒是沒有說話,而是拿起了徐天翔之前的兩線戰略計劃書仔細的研究了一下,開口道:“讓錢莊借錢給你打仗吧,打完仗還本付息,多出來的繳獲上繳財政部作爲戰後撫卹等費用。”

“成交。最多四個月時間,我保證拿下渤海國。”徐天翔一拍手笑道:“回頭我就去找殷紅林,說不定他比我積極性還要高呢。”

“皇上你這是助長天策府的氣焰。”岑天時對於李玄清出的這個主意哭笑不得,搖搖頭道:“看來今年內閣又要悲劇了,還好之前已經把各省的款項基本都撥付下去了,否則肯定會被天翔打劫。”

“好了,北線的事情就這麼定了,南線呢?”李玄清當做沒看到岑天時的苦瓜臉,轉了個話題道。

“天成已經趕到南線廬州了,籌備南線作戰指揮部,準備統一指揮南線大軍進行渡江戰役。”徐天翔道:“直屬營和親衛營我想了想還是調到北線吧,畢竟現在火槍的裝備沒有跟上節奏,所以飛雪和陸翊找到我,打算推遲裝備,先打完北線戰役再說。”

“可以,南線作戰基本上以步兵爲主,配備少量騎兵就可以了。從現在起要有意識的培養專業兵種,培養專業化作戰。”李玄清示意徐天翔繼續說。

“我和天成還有厚純等商議過,還是將主力突破方向放在金陵,以碗口城以及附近的樅陽鎮以及東部地區的浦口等集結地點,分爲三個集團軍,爲薛萬里的東線集團軍、陳宇的中線集團軍以及薛洋的西線集團軍,集結三十萬兵力。具體的兵馬配置由天成負責規劃上報皇上批准後執行。”徐天翔一邊比對着地圖一邊道,“至於鍾傳的江州等地我打算留下李陽的十五營等兵馬伺機進入南岸逼迫鍾傳就地投誠,如果不行讓李陽轉入西線和薛洋合併。”

“也好,具體指揮讓天成他們兩個自行處理吧。”李玄清點點頭道:“聽說萬毅在洛陽生病了,讓他會長安療養吧,順便進入總參和你搭夥幫助陳凡籌劃北線戰役。”

事實上在李玄清等商議前線部署的時候楊天成也在廬州的指揮所籌劃南線的具體部署,由於淮南等地之前是楊行密的地盤,所以指揮部會議的時候特意將已經是布政使的楊行密請了過來。

“部長,依我看你們還是將主力集中在浦口附近,直接渡江南進進入薛枚的靜海軍地界。根據我之前的情報,靜海軍勢力雖然大,但是兵力卻很羸弱,靜海地區兵員有問題,這一點比淮南地區還要嚴重。”楊行密聽完楊天成的敘述之後直接開口道:“一旦打開缺口,整個南方必然陷入羣龍無首的地步,到時候我軍必然可以橫掃千軍。”說起來楊行密對於現在天策軍動不動直接十幾萬人直接上陣很是羨慕,之前自己主政淮南的時候十萬大軍就已經是自己傾家蕩產才拼湊出來的了。

“行密兄當初選民政就是個錯誤。”他的這一番話讓王厚純笑道:“你要是來我天策府,我估計皇上直接給你個集團軍總制將軍最少了。”

“啓稟大帥,玄影衛送來緊急情報。”三人正在商議軍情的時候,門外親衛彙報。

“緊急情報?”王厚純詫異道:“這時候有什麼緊急情報?”但是他話還未說完門外一個熟悉的聲音悠然傳來,“厚純,難道我來就不是緊急情報啊?你小子還真是,不給我面子,真讓親衛把我攔住了?”

話音剛落胡小四施施然走了進來皺着眉頭道:“下次你來玄影衛我保證給你擋在門外。”

“好了,我發現你小子廢話真多。你胡大統領從長安跑過來不會就爲了和我的親衛過不去吧?”楊天成對於這傢伙的脾性暗暗好笑,揮手讓站在一邊尷尬不已的親衛出去之後笑道:“怎麼樣,是不是皇上有什麼新的指示?”

“天成你這次算的可不準啊,我從長安出發的時候皇上還在和岑先生琢磨民政上的事情,你們天策府的事情還沒輪的上呢。不過皇上好像已經將萬毅調回總參了,打算協助陳凡策劃北方戰事,所以你們南方就自己搞定吧。”胡小四和楊行密拱手作禮之後大大咧咧的坐在一旁笑道:“而且我雖然讓李繼鵬去洪州鍾傳的老巢去活動了,但是目前看來阻力非常大,鍾傳本人雖然傾向於歸順,但是下屬中那個得力大將趙德樞和水軍大將雷猛可不想投誠,所以說不得要打一仗,滅掉這兩個傢伙。”

“那還不簡單,讓小虎去走一遭就是了,最近飛鷹旅好像也開始換裝了,這傢伙手估計正癢着呢。”王厚純有點不以爲然道:“或者你們龍組出動不就可以了,這麼小的事情還能難道你?”

楊行密此時也聽出來王厚純的意思了,搖搖頭道:“我估計不行,雷猛和趙德樞在鍾傳的軍隊中威望極高,而且平素對於鍾傳也是忠心耿耿,如果被暗殺肯定會引起大亂,到時候搞不好會起到反作用。對付他們還是以強對強,否則難度有點大。”

“那就調李神福的五十九營西進和李陽匯合,以他們兩人之力秘密潛入江州。這一點行密兄應該有辦法吧?”王厚純眼珠子一轉笑道。

“我說我現在是民政官,怎麼你們軍方的事情還來找我?”楊行密哭笑不得道:“偷渡去江州還不簡單,從杜洪的地盤進去,就這傢伙的小心眼,使點反間計什麼的,保證他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我以前和他打過交道,交給李神福沒問題的,你們放心好了。”

“好了,既然這件事沒問題了,厚純你馬上給各集團軍發佈命令吧,讓他們最遲於二月底做好準備,等待皇上命令一到立即發起渡江作戰,讓郭崇韜將後方所有的船隻全部調過來,這段時間讓他自行選擇目標清除南方水軍,爲大軍渡江做好準備。”楊天成拍了拍手道。

“好,我馬上發佈命令,騎兵軍你打算留下哪一支?”王厚純點點頭讓身邊的參謀草擬命令。

“讓天一留下吧,他的部隊剛剛轉成騎兵,貿然北上參加大戰不適合,留下南線磨練一下吧,皇上不是之前說了嘛,軍隊要走向專業化,給他點時間讓他思考一下。”楊天成點了點頭,“其餘不再南線作戰序列的部隊限期開拔幽州地界,具體交給陳凡協調。”

“也好,遷延日久只怕咱們自己也消耗不起,內閣今年已經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恢復上面了,只怕咱們的兩線作戰還是皇上想別的辦法才湊夠糧草錢糧的。”楊天成點點頭嘆道:“告訴下面的兄弟們所有的繳獲記得要歸公兌換戰功,否則的話只怕咱們回到長安逃脫不了首相大人的怒火。”

“我對金陵比較熟悉,到時候派人跟你們一道,那個薛枚還有靜海軍的其他幾個勢力財力可不可小覷,保證不會讓首相大人失望的。”楊行密的話讓在場幾人一陣大笑,而一旁的胡小四更是眼睛冒着綠光,逗得大家捧腹不已。

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四十七章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
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觸即散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四十七章第二百四十章 行業准入資質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四十章 取代天德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九十章 名將悲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