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

“大哥哥在想什麼?”西北那邊的動靜其實不用那邊的急訊快報李玄清也能猜到曲承美和萬毅的打算,不過李玄清也沒打算去幹涉,西北那邊因爲西征軍始終保持着戰時編制,所以儲備的軍需物資非常多,一旦倒騰出來的話必然在短時間內極大的加大對大秦和大食的出口,也就給了中原地區大批貿易品和物資運輸的時間和生產的時間。至於軍方所需其實光是糧餉的話從當地採購倒是問題不大。這些事情有內閣和總參居中協調,到也用不着李玄清操心,此時的李玄清正在發愁另外一件事。

“巧兮,你說我們是不是到了應該改革錢莊,建立一整套健全的金融制度的時候了?”李玄清呆立半晌之後忽然開口,而旁邊的巧兮卻彷彿料到對方在想什麼,所以不假思索道:“是應該改革,但是如何下手卻始終難下決斷。這些天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金融可是關乎帝國經濟全局的,一旦操作不當必然會引發系統性風險。甚至會讓帝國經濟出現巨大風險,而你我二人雖然有後世的見識和知識儲備,但是終究不是專業的人才,而如今錢莊那邊的金融人才能夠獨當一面的卻始終只有殷紅林一個人,其他人只怕都需要長時間的磨鍊。而我們一旦將錢莊的功能從目前集管理和營業兩個功能分化,將錢莊變成後世的中央銀行,那麼負責營業的銀行又該從哪裡尋找人才呢?這方面可不是造幾臺機器就能夠快速積累起來的,需要的是頭腦發達對於金融有着天賦的人才能夠勝任。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大量的實踐,只是目前我們的體系只怕容不得這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重大的失誤啊。”

“是啊,我這幾天也是舉棋不定,按照目前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只怕很快其他的金融手段和方式就要出現了。與其靠市場自發萌芽然後發展,不如我們提前建立起一個框架這樣也能夠未雨綢繆。”李玄清忽然道:“所以我打算近期讓殷紅林和祁宏兩人過來一趟,聽聽他們自己的想法,說不定還能夠有別的發現。”

“大哥哥這樣想其實也不錯。不過如果他們沒反應過來的話倒也有一個其他的辦法。”巧兮走過來道:“那就採取試點,用皇室和錢莊合股的方式在成立類似於後世的國有股份銀行,等到錢莊那邊改革成功,皇室資產再從中退出,大哥哥你看如何?至少在這個時代區區金融的基本原則你我還是玩得轉的。”

巧兮的辦法李玄清很明白,那就是試點,只不過金融和錢莊這種動不動就會影響帝國全局的領域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巧兮都無法直接讓其他六大家族來深入其中,所以想來想去也只有巧兮的這個辦法,畢竟一方面皇室資產雖然不屬於帝國所有,但是作爲李玄清和大唐皇室的私產,在某些層面也能夠代表帝國的意志,另一方面有李玄清夫婦作爲背書業務開展起來也會相對容易的多。

“這樣,你這段時間抽調流動資金進入豐州地區待命,另外咱們家現如今有多少這方面的人才?”李玄清想了想之後問道。

巧兮攤了攤手苦笑道:“人才肯定有,但是肯定不會多的,而且就算是到時候飛雪姐姐想辦法從慕容家那邊也協調一部分人手,估計也只能勉強支撐起一兩個分支點。雖然商學院和工學院都已經按照大哥哥的意思陸續開設的經濟學科和金融學科,但是畢竟時間太短了,就算是教師人才都未必能夠湊齊,而且殷紅林這兩年也在積極培訓人才,但是總體而言還是達不到我們的要求。”

“也不要緊,到時候你我坐鎮豐州將基本制度建立起來,殷紅林那邊肯定也會非常重視這件事的。”李玄清對此倒是不怎麼在意,只要有基本的人才就能夠將框架搭建起來,所以當下夫妻兩人立即分工,巧兮去找慕容飛雪去相商索羅人才和調動流動資金的事情。皇室資產這些年積累起來的財富足夠讓所有人側目,這些財富除了各地大量的資產和產業之外,還有的就是大量的流動資金。從後世帶來的經驗,不論是李玄清還是巧兮對於一家企業的流動性的重視程度比起這個時代的人更爲明顯,畢竟流動性事關企業的生死存亡,不論何時何地都是一家企業的命脈,而皇室資產涉及到的產業太廣了,很多時候還需要根據帝國需要投資那些週期長、見效慢甚至是爲了探路,投資那些風險性較大的產業。所以巧兮和慕容飛雪往往都會準備了大量的流動資金在賬面上以免發生意外。

巧兮走後李玄清立即去找財政部長祁宏和大唐錢莊總辦殷紅林,此時兩人正在商議今年財政部中期預算撥付的情況,財政部安排的中期預算撥付就在六月份這幾天,所以此時的財政部算是最忙碌的時候,而作爲承接預算撥付通道任務的錢莊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不過兩人在見到李玄清居然推開祁宏辦公室的大門時都感到大爲詫異。

“皇上,您怎麼來了?”祁宏急忙給李玄清見禮,同時苦笑道:“皇上不會是看我和紅林兩人忙不過來過來幫忙的吧?”

“少來,你們那點事情還需要我插手?想得美你們倆。”因爲財政部和錢莊實施的各項制度包括運作辦法基本上都是李玄清從後世帶過來的,所以財政部和錢莊算是李玄清日常來的最多的部門了,甚至有些時候李玄清還會親自坐鎮教導祁宏和殷紅林處理相關的事務。

“今天來是有另外一件事找你們。”李玄清坐下之後兩人也是分作兩邊,因爲李玄清帶來的新的工作方式,日常也沒有那麼多禮節,所以李玄清直接說明來意,“近期我打算推進錢莊改革,紅林你那邊有沒有什麼問題?”

“錢莊改革?皇上,這目前錢莊不是運行的很好嗎?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漏洞和疏漏,這改革一事從何說起?”殷紅林顯然心裡有些準備,聞言倒是沒有接話,但是祁宏明顯很詫異所以直接反問道。在他看來目前的大唐錢莊已經發展的很好了,至少他是看不出來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革的,但是看李玄清的神色明顯是經過深思熟慮,所以苦笑道:“還請皇上爲我指點迷津,反正我是看不出來。”

“紅林,你來說說吧,看你的樣子是有些準備了。”李玄清沒有回答祁宏的問題,反倒是饒有興趣的看着殷紅林笑道。

殷紅林點點頭,老老實實道:“紅林確實有所察覺,目前錢莊是集運營和管理爲一體的一個官方機構,雖然看起來結構緊湊,管理也很方便。但是微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運營和管理合二爲一容易滋生很多問題。而錢莊事關帝國經濟命脈,實在是馬虎不得,任何一點疏漏和失誤都會引起大動盪。”殷紅林算得上是深得李玄清影響的人,很多名詞如果不是李玄清提出來,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不過他倒是理解的很透徹,所以繼續道:“所以皇上所言的錢莊革新莫非是打算將錢莊運管分離?只是這中間的關係該如何處理?”

“不愧是我大唐錢莊的掌舵人,這你都能想的八九不離十。”李玄清撫掌笑道:“基本情況就是如此,大唐錢莊以後將作爲一個獨立的管理機構,負責管轄帝國境內所有的錢莊和其他允許成立運行的其他金融企業,也就是說將財政部關於金融企業的審批和管理全部劃到你們錢莊集中管理,包括進出境錢幣兌換這些事情也歸你們管,具體的你自己去擬定,祁部長你到時候協助他一下。”李玄清繼續道:“所以說改革以後的錢莊將成爲內閣一個獨立的部門,不在隸屬於財政部管轄,但是以前和財政部之間的往來不要中斷,你們以前該怎麼走賬繼續怎麼走。”李玄清打算建立的是後世的中央銀行,甚至是比中央銀行的權力和職責範圍還要大的一個金融管理部門,這樣一來才能夠統一管轄帝國境內所有的金融類型的企業,並且爲將來做好準備,所以纔會先知先覺的將外匯管理也加了進去,雖然就實際而言,目前根本沒有什麼外匯可以管理,大唐對外交易都是處於強勢一方,要求對方進行結算的要麼直接就是唐幣,要麼就是黃金白銀,根本不給對方本幣結算的機會,甚至就連兌換都不能直接進行,需要用黃金白銀作爲中間媒介。

“那運營這一塊呢?”祁宏這時候接過話茬問道。對於將財政部下屬的關於金融企業的審批和管理這一塊職責劃出來交給錢莊他是沒什麼意見,這方面本來就是錢莊在做的事情,只不過以前劃到財政部所以纔會代管。不過此時聽到李玄清打算將錢莊一分爲二,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纔會問道錢莊剩下的那一塊該如何進行。

“以後負責錢莊運營的才叫錢莊,是獨立的金融機構而存在的。”李玄清看了一眼殷紅林繼續道:“紅林你的錢莊管理機構我想來想去就叫做大唐帝國中央銀行吧,當然如果可以的話將下面錢莊也改成銀行,不過不能叫中央銀行了。”錢莊這兩個字當初也只是爲了讓百姓能夠快速接受,但是隨着錢莊所承載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廣,這種名稱聽起來也就越發的變扭,對於李玄清這種後世叫慣了銀行的人來說尤其是不習慣,索性不如直接都改過來算了。

“獨立運營,然後接受中央銀行管理是嗎?”殷紅林對於李玄清嘴巴里蹦出來的新詞恍若無覺,喃喃自語幾聲之後問道。

“是,而且需要執行存款準備金制度,也就是下屬的銀行每收到一筆存款都需要按照比例上繳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比例你先自己考慮一下,不過存款準備金的作用一方面是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則保證儲戶的資金安全。”李玄清只是說了兩句殷紅林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連連點頭道:“皇上這個辦法甚好。只是這樣一來的話下屬的銀行是否交給私人家族呢?”

“暫時不行,我打算在豐州成立一家皇室和財政部聯合組建的國有銀行,以此來推動錢莊革新,等到完整的制度被試點出來之後在酌情推廣。”李玄清說到這裡之後繼續道:“正好有件事祁部長你也準備一下,將所有國營企業你們財政部執掌的股份全部交給一個專門的機構管轄,也可以學着組建公司的名義,組建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由其作爲各國有企業的股東。”李玄清隨口就將後世的國有資產管理總公司的概念說了出來讓祁宏自己去考慮。然後轉向殷紅林道:“這件事等到巧兮那邊籌備的差不多了會來找你的,你到時候一方面協助他們儘快在豐州打開局面,另一方面想好如何將運營的下屬分支點撤出的事情。因爲要監控各地銀行分支點的管理,所以你們在各地的分支機構不要撤出來,要變成當地的所有銀行的管理機構,作爲你們中央銀行派駐各地的代表。”

“皇上放心,我馬上回去抽調人手擬定具體辦法,另外皇后娘娘那邊我也會派專人前往協助。而且既然皇后娘娘打算在豐州試點,那麼等到那邊的銀行成立之後,我馬上安排豐州所有的網點將業務全部轉移過去。”殷紅林點點頭道:“這件事容微臣理清楚流程之後上報皇上和內閣,只是要想讓百姓接受這個觀念,只怕到時候還要加大對百姓的宣傳才行。”

“這件事你自己看着辦就行,至於宣傳,你之前在長安宣傳大唐錢莊的時候不是做得很好嘛,直接將那套辦法再撿起來就是,到時候讓首相大人那邊幫幫忙。”李玄清擺擺手示意這件事殷紅林自行做主。

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
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河中大戰(二)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一百九十七章 綿州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三百一十六章 草原狼煙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歸義軍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