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東窗事發

楊文幹率領大軍企圖謀反,卻不想唐高祖李淵準備充分,快速地將他的野心消滅。數日後,唐高祖李淵率領李逍遙、李玄霸,在李靖的護衛下回到長安城。當天,李淵就召見文武大臣在紫宸殿,他要當着衆人的面宣佈太子李建成的罪責,直接廢黜他的太子之位,貶爲蜀王。

朝中文武大臣紛紛接到李淵的旨意,匆匆忙忙的趕到紫宸殿;唐高祖李淵一身龍袍,頭戴冠冕,龍行虎步的姍姍來遲。衆人見李淵凝重的神色,心中詫異不已,紛紛施禮;李淵淡淡地點點頭,然後笑道:“衆位大臣,你們留守在京師之中,可曾聽到什麼大事?”

面對着李淵的問話,衆人一陣疑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多言一句,又聽見李淵繼續說道:“六月的長安城酷暑難耐,朕前往仁智宮避暑納涼,將朝中大事全部交託於太子處理。衆位大人盡忠職守,卻不知近日內發生的重大事情。”

衆人更加的疑惑不解,唐高祖李淵冷笑一聲:“慶州都督楊文幹這個亂臣賊子,居然私藏軍械,意圖謀反。若非將士上下齊心,朕早就接到舉報,或許朕的性命將留在仁智宮。你們不知道的是楊文幹會與太子暗中勾結,欺上瞞下私自運送鎧甲、武器給楊文幹,才使得他膽大包天,敢犯上作亂。”

衆人膛目結舌地看着李淵,紛紛瞪大着眼睛,只見李淵面無表情地大喝一聲:“來人,將太子壓上來!”

太子李建成在衆目睽睽之下,被兩旁的士兵捆綁着押進了紫宸殿,他面無表情的大步向前,不顧朝中文武大臣驚訝的目光,他望着怒氣衝衝的父皇,恭敬地高呼道:“不孝之子李建成,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李建成自稱不孝之子,衆人方知李淵所言非虛;朝中大臣中有一部分效忠於太子李建成,他們紛紛低下頭,滿臉的無奈與焦急。然而,秦王李世民依舊風輕雲淡地看着被押進來的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心急如焚的看着大哥,他迫切地想要將自己的大哥救回來;李逍遙、李玄霸兩人屹然不動的看着一切,惋惜的望了一眼李建成。

“朕念你初犯,又爲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傳朕旨意:李建成身爲大唐太子縱容麾下將領,以致鑄成大錯,私藏軍械、犯上作亂;但念起功勳,免除死罪,活罪難逃,廢黜建成太子之位,即可搬離東宮,貶爲蜀王,攜帶家眷不日前往蜀地,靜思己過。”

李建成見唐高祖李淵心意已決,無法挽回,他只能接受,黯然神傷地說道:“兒臣謝主隆恩!”

“且慢!”

衆人見李建成都放棄抵抗,秦王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揚,他的目的達到了,然而一切塵埃落定之時,一道高亢的聲音響徹大殿,衆人聞聲望去,只見齊王李元吉心急如焚地大喝道:“啓稟皇上,兒臣元吉有話要說。”

唐高祖李淵見李元吉當衆駁斥自己的旨意,他強壓心中的怒火,低沉地說道:“說!”

李元吉心知自己剛纔所言,有些莽撞,不顧自己父皇的顏面,直接阻止李淵的旨意。但是,李元吉寧願自己受到李淵的責罰,也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大哥被流放在外,尤其是蜀地乃是貧瘠之地。若是真的貶往蜀地,那李建成想要再次回來,根本就渺無希望。

李元吉見李淵慍怒的身神色,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他心中泛起一陣寒意,事已至此,只能硬着頭皮高聲說道:“兒臣莽撞了,但是父皇剛纔所言大哥與楊文幹暗中勾結,私藏軍械,意圖不軌,兒臣在此可以用項上人頭擔保,大哥絕對不可能與楊文幹暗中勾結,大哥對此事也是一無所知。再說了,兒臣當日也是在場,大哥命人護送鎧甲前往慶州,兒臣也知道,大哥絕對不可能放縱楊文幹肆意妄爲。”

“雖說楊文幹之前是大哥的宿衛,早已前往慶州,兩人之間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聯繫,就算有也是政務之上的交流,大哥絕對不會私下與他聯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兒臣相信大哥絕對不會有犯上作亂的意思,絕對不會有,懇請父皇明察秋毫,還大哥一個清白。”

李淵淡然地望着啼哭不止的李元吉,淡淡地笑道:“依你的意思,是朕錯了,是不是?”

李元吉見父皇強壓着心中的憤怒,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他感覺全身猶如墜入冰窖一樣寒冷,支支吾吾道:“兒臣不敢!”

“你不敢?”唐高祖李淵冷笑一聲,道:“看樣子是朕太寵愛你們這些親王了,以致連朕都不放在眼裡。”

衆人見李元吉的大聲反駁皇上,使得李淵更加的憤怒,他們都知道李淵動了真怒,沒想到李元吉好心辦壞事,使得唐高祖李淵更加的憤怒無比。衆人全部都顫顫驚驚的望着怒氣衝衝的李淵,秦王李世民則是風輕雲淡的看着自己的父皇,他沒想到自己的計劃,居然收穫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到這種情形,李世民肯定的認爲李淵不僅僅廢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就連李元吉都要受到嚴懲。

秦王李世民暗中竊喜不已,就在他竊喜之時,屹然不動的李逍遙終於出面了,他微微向前一步,躬身喊道:“父皇乃是天子,大唐還需要父皇指點江山,還請父皇保重龍體。”唐高祖李淵見李逍遙出面,他微微一愣,又見李逍遙讓自己保重身體,李淵知道李逍遙讓自己不要大動肝火,他心中的怒氣消散了不少,和藹的看着李逍遙,只見李逍遙沉聲道:“父皇,兒臣有事啓奏。”

李淵愣了半晌,微笑道:“准奏!”

衆人見李淵和藹可親的望着李逍遙,就知道李淵對李逍遙的態度與李元吉、李建成實在是相差太遠。之前還是怒氣衝衝的模樣,轉眼間變得和藹可親,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只見李逍遙恭敬的說道:“兒臣自仁智宮隨父皇一起回到京師,一路上都在思索大哥這個件事,兒臣也覺得事有蹊蹺,懇請父皇將事情查的一清二楚後,再做定奪。”

李淵見李逍遙也說事有蹊蹺,不想表面上那樣,實際上他也是有苦難言,一方面想要留住太子的清白,另外一方面他想借這個機會將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除去,到時候秦王李世民、李逍遙都有機會成爲太子。身爲父親的李淵知道李建成的性子,他也相信以李建成的脾性不可能真的暗中與楊文幹籌劃,想要謀反,實在是楊文幹一無是處,根本就不堪大用,李建成就算是再笨,他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縱然想要謀反,李建成也絕不會選擇與楊文幹勾結在一起,只不過欺上瞞下護送鎧甲卻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李淵自己也沒有想到李逍遙身爲皇位競爭者,居然會爲太子李建成說話,而秦王李世民從一開始就一直冷眼旁觀,李淵就心中有數了,只不過礙於情面以及大唐的未來着想,他不得不廢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心中甚是欣慰,李逍遙的出面證明他不是無情無義之人,心胸寬廣,是一位很好的繼承者,但是事已至此不得不繼續下去。

李淵詫異地說道:“既然逍遙王覺得事有蹊蹺,不知有何憑據?”

衆人見李逍遙出聲爲太子李建成說話,又聽見李淵反問李逍遙,紛紛都瞪大着眼睛準備看好戲。然而,李逍遙在衆目睽睽之下,風輕雲淡地笑了笑,擲地有聲地回道:“回稟父皇,兒臣早前就命人着手調查,發現的確事有蹊蹺,還請父皇過目!”

李淵見李逍遙寵辱不驚地從袖口中取出一道奏章,他急忙命令身邊的太監呈交上來,李淵攤開李逍遙所奏的事情,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部都是他調查出來的結果。李淵越看心中越是憤怒不已,深深地在朝中大臣身上流轉,就連秦王李世民也不例外,衆人心驚膽戰的看着憤怒無比的李淵,又見他頃刻間將所有的憤怒隱藏起來,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他讚賞地點點頭道:“逍遙王所奏之事,朕準了!但是建成的太子之位已然廢黜,金口玉言無法收回,依然是蜀王,只不過不用前往蜀地,而是留在京師。”

衆人疑惑不解的看了一眼,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李淵與李逍遙兩人到底買什麼關子;秦王李世民想要出聲詢問,卻被唐高祖李淵狠戾的眼神瞪了回去,然後又聽見唐高祖李淵沉聲道:“建成之事,暫且揭過,待朕查明真相再做定奪,但是太子府上的王硅、韋挺兩人,你們身爲建成的近臣,明知建成有錯卻不及時制止,以致鑄成大錯,你們二人可知罪?”

王硅、韋挺兩人懵懂不知,轉念一想,他們知道是李淵想要有一個臺階下來,好讓李建成留在京師,只有將他們兩人代替李建成受罰,才能揭過李建成所犯之罪,最重要的是他們兩人是太子府上權力最大的官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將一切事情都化解開來。

他們兩人明知是李淵欲加之罪,卻不願辯護,只能接受,沉聲道:“臣知罪,請皇上責罰!”

唐高祖李淵讚賞的點點頭,他們兩人不愧是呆在李建成身邊的老人,居然一語擊中要害,而且也證明他們兩人的忠心耿耿。李淵沉聲道:“念你們二人對大唐立下的功勞,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朕命你們前往邊關爲官,沒有朕的命令,不得入京!”

王硅、韋挺兩人異口同聲道:“謝皇上不殺之恩!”

朝中大臣皆是膛目結舌地看着王硅、韋挺兩人,就連李建成都驚詫萬分,他不知道王硅、韋挺被自己的父皇流放。但是,他們兩人自己知道原因。如果李建成遠離京師,想要東山再起,那根本就不可能,只有留在京師之中,纔可有機會翻身,他們兩人與李淵唱雙簧,將所有的罪責全部擔下來,這樣李淵纔有藉口免除李建成的流放之刑。

李淵見王硅、韋挺兩人毫不猶豫地承擔起所有的罪責,他心中甚是寬慰,接着他的目光又看向了秦王府的杜淹,對於杜淹李淵絲毫不客氣,猛地大喝一聲:“杜淹,你可知自己的罪過?”

杜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犯何罪,他毫不退縮地昂起頭,恭敬地回道:“臣不知!”

“既然你不知自己所犯何罪,朕就讓你知道你自己的罪行!”唐高祖李淵命人將李逍遙所奏之事,折成一部分交予杜淹看了一遍。霎時間,杜淹整個人都愣住了,他沒有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居然被李逍遙調查的一清二楚,李淵見杜淹目瞪口呆的模樣,心知他知道了,再次出聲問道:“你可知罪!”

“臣知罪!”杜淹萎靡不振,兩眼無神的呆滯回道。

“知罪就好!”唐高祖李淵大喝一聲,道:“汝身爲秦王府的幕僚,又是文學館學士,寒窗苦讀這麼多年,聖賢之道都被你遺忘了嗎?你居然沒有絲毫的阻攔,反而推波助瀾,其心可誅。朕念你年事已高,且爲大唐立下不少功績,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逐出京師,發回原籍,永世不得入京!”

杜淹聽到唐高祖李淵對自己的懲罰,他心急如焚地看向了李世民,卻見他給自己使了一個眼神。頓時,杜淹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他無奈地暗歎一聲,然後恭敬地回道:“謝皇上不殺之恩!”

隨着李淵突如其來的旨意,朝中大臣根本就不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唯有當事人知道事情的真相。秦王李世民也在顫顫驚驚的,他看見杜淹的責罰比王硅、韋挺的要嚴厲許多。雖然同是流放,但是李淵對待王硅、韋挺留有餘地,對於杜淹直接斷了他的前程,李世民擔心李淵知道這一切的黑手是自己暗中佈局的,沒想到朝會結束後,李淵將李世民單獨留了下來。

秦王李世民心中更是擔心不已,他顫顫驚驚的來到了李淵面前。頓時,李淵直接拿起手中的奏章丟在李世民的臉上,怒氣衝衝的大喝一聲道:“你這個逆子,居然真的能夠狠下心,你看看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

秦王李世民強忍着臉上的疼痛,將奏章撿了起來,越看心中越是驚訝,上面詳細地記載着他李世民在廢除太子的這件事的種種事情,就連杜淹與他暗中使計唆使寧州刺史前去玉華山仁智宮舉報等事情,還有他將那些人全部斬殺等等全部一一記錄在案,使得黑暗中的一面全部都暴露在李淵的面前,無處躲藏,也無法爭辯。

李淵大罵道:“朕在朝堂上沒有將此事公佈出來,就是給你留了顏面。若不是逍遙的功勞,朕到現在一直都會矇在鼓裡,你這個逆子,居然栽贓陷害自己的兄長。朕給了你們公平競爭的機會,不是讓你爲達目的不擇手段,殘害自己的手足。這件事,朕不打算再追究,要是再有下次,休怪朕不念父子之情;你就給朕安心的在府中閉門思過,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允許接見。若是發現有人前去秦王府,或者你與他人還有聯繫,到時候一併清算,給朕滾出去!”

李世民忐忑不安地回道:“兒臣告退!”

“慢着!”李淵見李世民離去,他猛地出聲制止,嚇得李世民整個人都傻了,他以爲李淵改變主意了,想要將自己治罪。沒想到,李淵猛地大喝一聲:“將這個也帶走,朕不想對着它!”

李世民匆忙的將奏章整理出來,快速地離開了此地,他在朝堂上就發現李淵看自己的目光與之前的大不相同,彷彿心中的怒火一直壓抑着。如今,他被李淵劈頭蓋臉的責罵一番。如果不是李淵不願意將此事再次腦大,人盡皆知的話,那他皇家的顏面何在,只能強壓心中的怒火,使得李世民逃過一劫。

李世民暗中佈局陷害李建成的事情,東窗事發被李逍遙知曉,而且上奏給李淵,他將一切的過錯全部歸於李逍遙的身上。若是沒有李逍遙橫插一腳,李建成必定會被遣送出京,送往蜀地成爲蜀王,到時候他的計劃就會圓滿成功,沒想到到頭來一場空,功虧一簣,使得他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

李世民陰冷的笑了笑,暗暗地發誓道:“逍遙,本王與你勢不兩立,你給我等着,本王必定會捲土重來!”

於是,楊文幹事件牽扯出來的事情就這麼結束了,而李世民東窗事發後直接被李淵下了禁足令,沒有他的聖旨,不得出府半步,就連他麾下的將領全部都不允許踏入秦王府半步,違令者殺無赦,使得李世民只能留在府中,不敢再與外界之人取得聯繫,只能在府中修生養性。

第23章 宣戰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90章 邂逅(一)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08章 離別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258章 神秘人第93章 長孫秀敏第57章 混世魔王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90章 邂逅(一)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4章 大殺四方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08章 刺殺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54章 未雨綢繆第97章 少夫人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05章 少夫人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2章 三軍會師第108章 刺殺第13章 聖旨到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07章 紅拂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90章 邂逅(一)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3章 宣戰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46章 弒君(二)第24章 大殺四方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75章 鴻門宴
第23章 宣戰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90章 邂逅(一)第173章 瓦崗內亂(五)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08章 離別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258章 神秘人第93章 長孫秀敏第57章 混世魔王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90章 邂逅(一)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4章 大殺四方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108章 刺殺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54章 未雨綢繆第97章 少夫人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35章 瘋魔棍法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05章 少夫人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2章 三軍會師第108章 刺殺第13章 聖旨到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07章 紅拂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90章 邂逅(一)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3章 宣戰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46章 弒君(二)第24章 大殺四方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175章 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