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護犢之心

大唐王朝成爲繁榮昌盛的帝國,唐高祖李淵終日笑臉盈盈的迎接着各國使臣,有時候是其他朝中大臣或是親王迎接。在繁榮昌盛的背後,大唐帝國悄然發生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若非唐高祖李淵乃是壯年,朝中大臣對他又是心悅誠服,還能鎮得住場面,或許大唐又將會面臨着分裂,這種分裂不是來自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是內部的爭鬥。

大唐王朝如今成爲三足鼎立之勢,三股勢力在朝堂之中佔據着主要的席位,只有些許之人保持中立,其他人都紛紛成爲這三股勢力的成員,以致大唐的政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三股勢力分別來自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組成的太子集團,秦王李世民與平陽公主李秀寧組成的秦王集團,最後一股勢力便是以逍遙王李逍遙與衛王李玄霸組成的逍遙王集團。

當初,唐高祖李淵防止太子集團以及秦王集團發生爭鬥,影響朝綱的穩定,而且憑他一人的力量根本就難以震住他們兩股勢力。於是,唐高祖李淵迫不得已之下將李逍遙推向檯面,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之中。然而,李逍遙率領大軍橫掃天下後,又在北伐之爭中取得輝煌的成就,大唐半壁江山是由李逍遙及其麾下將領打下的,勢力發展迅猛,超出了衆人的預料,儼然成爲第一大集團。

雖然李逍遙在朝中的勢力相比較而言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都相差甚遠,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他們兩人在朝中經營多年,許多門下之人皆是朝中的肱骨之臣,如太子集團中的裴寂、秦王集團中的杜如晦、房玄齡等人,皆是響噹噹的大臣;李逍遙在朝中的勢力說得上大臣唯有魏徵等寥寥無幾,以及擔任過戶部尚書時的麾下大臣,還有研發新制兵器的鐵玄,在朝中能說得上話的大臣,真正站在李逍遙這邊的少得可憐。

但是,李逍遙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就連唐高祖李淵都無法企及。縱然李逍遙再次卸下手中的兵權,閒賦在家,絲毫不妨礙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只要李逍遙願意,軍中的將領全部都唯命是從。因此,唐高祖李淵爲了制衡李逍遙在軍中的影響力,准許了他卸下兵馬大元帥的職位,而且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的麾下將領安插進軍隊中,李逍遙沒有任何的對應之策,反而樂此不疲的希望手中的權力減少。

唐高祖李淵一念此處就忍不住的搖頭嘆息一聲,他千方百計的將李逍遙推向臺前。每次都被李逍遙藉口推辭,再次走向幕後。縱然唐高祖李淵都非常的苦惱,在他的心目中,太子李建成雖無大才卻能守成,而且非常的孝順,又是嫡長子;秦王李世民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取代李建成成爲太子,甚至想要謀奪皇位,即使隱藏在幕後,看似漠不關心一切,實際上暗箱操作一切,對於朝中的大小事情非常的關注;幼子李逍遙,在軍中影響力無人能及,就連大唐的江山是他率領麾下將領南征北戰,使得大唐的疆土更勝往昔,卻淡泊名利,心中沒有名利兩字,也不貪慕虛榮,就連皇位對他而言,都沒有引起他的興趣,使得唐高祖李淵憂心忡忡。

在唐高祖李淵的心中更傾向於將皇位傳於李逍遙,他相信李逍遙的能力能夠帶領着大唐更加強盛無比。只不過,李逍遙寧願選擇放棄唾手可得的權力,只願閒賦在家,使得唐高祖李淵無法達成心願。總而言之,李逍遙一心一意的安心的做着自己的逍遙王,其他事情他一律不管不顧。

偶然一次,唐高祖李淵在竇皇后的宮中休息,竇皇后談及過此事。畢竟,眼下的大唐實在是強盛無比,就連各國的使臣都絡繹不絕。然而,唐高祖李淵正值壯年,不應該插手朝政。作爲後宮之主,竇皇后只要將李淵的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就好了。但是,竇皇后依然放心不下,無論是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又或是李逍遙,皆是她的兒子,她身爲母親,又是一國之後,竇皇后於心不忍。

竇皇后輕聲問道:“皇上爲何事煩憂?”

唐高祖李淵嘆息一聲,苦笑道:“還不是那個小子,就是不聽朕的話,朕好言相勸,讓他入朝爲官。可曾想到這個小子居然說,他志不在此。身爲朕的兒子,居然志不在此,那他的志向在何處?再說了,如今的大唐唯有他一人能夠震懾羣臣,任何一人都無法做到完美的掌控。”

“現如今,大唐日益昌盛,威震四海,八方來賀,各國使臣全部都聚集在長安城內。朕相信以現在的大唐兵力來說,任何勢力都無法與之相匹敵。待朕百年歸老之際,大唐依然能夠如此昌盛嗎?朕還沒有死,他們幾個就開始明爭暗鬥,真的以爲朕老眼昏花。”

“若不是那個小子不願意入朝爲官,朕也不會如此累了。朕整日爲此事煩躁不已,雖說建成、世民都是朕的兒子。他們的能力,朕也知道。但是,朕一直堅信着只有那個臭小子才能真正的將大唐再拔高一尺,使得大唐流芳百世,甚至超越西周也不在話下。朕私下裡跟他說了多少次,他都不願意入朝爲官,爲朕分憂一二,實在是氣煞我也!”

竇皇后微微一愣,輕輕一笑道:“皇上說的是逍遙吧!”

“不就是這個小子!”唐高祖李淵吹鬍子瞪眼地氣惱道,“這個小子從小就跟朕對着幹,不像建成那般乖巧懂事,也不像世民那般知書達理。有時候,朕都懷疑他是不是我的兒子……”

李淵氣急之下根本就沒有在意身邊的竇皇后,他感覺一道寒芒盯着自己,李淵急忙轉身只見竇皇后陰沉着臉,憤怒地低聲道:“這麼說,皇上是在懷疑臣妾了?”

唐高祖李淵見竇皇后臉色驟變,急忙話鋒一轉,掐媚地說道:“朕失言了,失言了!逍遙豈會不是朕的兒子,他率領大軍南征北討,打下半壁江山,使朕的皇位牢牢穩固着。再說,他的臉簡直跟朕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怎麼可能不會是朕的親生兒子呢!”

竇皇后見李淵低頭認錯,捂着嘴輕笑一聲道:“皇上所言極是,逍遙與皇上當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只不過性格更加像皇上,樣貌反而更像我多點!”竇皇后不禁回想起,自己與唐高祖李淵相識相知,再到嫁給李淵的場景,她低聲道:“當年,妾身願意委身於還是唐公的皇上,實際上也是看中了皇上的敢想敢做的性格。只不過這些年,皇上位居高位,聽得太多的順耳之言,又有逍遙等人南征北戰,皇上甚少有機會真正的親自出馬,彷彿失去了昔日的風采,在逍遙的身上,妾身看到了皇上當年的影子,而且鋒芒更露。”

“妾身嫁給皇上,從未後悔,如今您貴爲天子,四海臣服,說明妾身沒有選錯丈夫。妾身爲皇上生下五子一女,最在乎的還是逍遙與玄霸。玄霸出生時,就有一名道士說他命格奇特,乃是天上金翅大鵬鳥下凡;逍遙出生時,天際出現一道流星,之後又有玄真子道長前來親自收他爲徒。我便知道他們兩人以後定然不凡,只不過那個時候皇上您一直不相信妾身所言,認爲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唐高祖李淵望着竇皇后幽怨的眼神,尷尬地傻笑着,又聽聞竇皇后繼續說道:“玄霸出生後,天賦異稟,臂力驚人,武藝更是日進千里;有時候就連皇上都無法說服他。說來奇怪,玄霸卻對我言聽計從;之後,逍遙出生後,他更是將逍遙捧在手心裡,爲了逍遙敢與皇上翻臉,只不過玄霸他吃了不少的苦。”

“逍遙跟隨玄真子道長學藝的那段時間,皇上擔心玄霸出去惹是生非,命他不允許出去挑戰各路英雄,實際上也是爲了保護玄霸的同時,也是爲了讓風雨飄搖的李家能夠安生立命。妾身知道皇上的良苦用心,玄霸又何曾不知道,雖然他憨傻,卻不是真的忤逆不孝之人。”

“當年你將他拘於後花園中,玄霸寧肯自己拋着紫金錘玩也不違抗你的命令。自從逍遙離開後,無論是建成、世民、元吉、還是秀寧,都不敢與玄霸玩在一起,都不願意帶他。妾身看着玄霸孤零零的一個人,心裡非常的不好受,如此過了數年,逍遙回來了,你應該還記得玄霸是什麼樣的表情吧!”

唐高祖李淵唉聲嘆氣一聲,沉重地點點頭道:“朕當然知道,玄霸聽聞逍遙回來後,愣是將後花園的城牆直接打破了。”

“看樣子皇上沒有忘記玄霸這個兒子嘛!”竇皇后打趣的看着唐高祖李淵,只見他臉色緋紅,尷尬地無地自容,又聽聞竇皇后詳細地說道:“若非那個時候,妾身重病在身,臥牀不起。玄霸或許真的會在後花園不出來,那個時候玄霸爲了遍訪名醫爲我治病,居然將全城的大夫愣是直接五花大綁的帶到府中。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皇上可是哭笑不得向別人一一賠禮道歉,也是唯一一次沒有責備玄霸。最後,逍遙趕回來了,學得一身本領。”

“並且,逍遙用了不知名的功法將妾身從生死邊緣拉回來。那個時候,逍遙讓所有人都退下,唯有玄霸一人在場。其實,那個時候玄霸爲了救昏倒的逍遙,愣是跳崖將他救上來的,爲此他手中從不離手的紫金錘在懸崖處擱置了許久才取回來。”

“逍遙爲了救我,一夜之間少年白髮,但是他從未有任何的怨言;玄霸也是毫無怨言。皇上,這些年逍遙與玄霸爲了李家的天下,南征北討,衝鋒陷陣。大唐的江山有一半的功勞都是他們兩人打下來的,雖然建成、世民也參與其中,卻無法與逍遙、玄霸相提並論。他們兩人爲了我們李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唐高祖李淵望着激動無比的竇皇后,他深深地嘆息一聲道:“朕何嘗不知道逍遙、玄霸兩人爲大唐立下了無數的功勞。皇后的意思,朕明白。”

李淵知道竇皇后是在向自己訴說李逍遙、李玄霸兩人的功績,她不是擔心李淵會對李逍遙、李玄霸兩人下毒手,而是擔心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兩人其中之一成爲新君後,必定會對李逍遙、李玄霸下手。因此,竇皇后纔會向李淵說了這麼多,實際上竇皇后也不知道支持誰比較好,畢竟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不過他更願意李逍遙成爲新君,不僅僅是李逍遙爲人謙和,且有勇有謀,一心想要將大唐繁榮昌盛,不願意參與朝廷之中的皇位之爭。

實際上,唐高祖李淵也想讓李逍遙登基爲帝,但是李逍遙就是沒有這個心思。無奈之下,李淵只能苦笑的嘆息一聲:“朕何嘗不是與皇后一樣的想法呢?但是,逍遙他就是不願意接手偌大的江山。按照他的性子,除非遇到危機,逼迫他纔會出手,否則絕對不會主動下手去爭奪的。”

“如今逍遙掌控着兵權,雖說他手中沒有兵符,卻可以憑他‘逍遙王’三個字,朕料想必定軍中大半的將領都願意追隨於他。大唐日益繁榮,必須要有卓越的目光才能看得長遠。朕思前想後,還是覺得逍遙是最適合的,苦於沒有方法逼迫他一爭皇位。”

“朕也知道逍遙的意思,他主動放下兵權實際上是明哲保身,他擔心朝中的大臣彈劾於他,功高震主。實際上,逍遙所作所爲朕都能理解,而且非常的放心將大唐的未來交託於逍遙的手中。只不過,逍遙就是不願意承擔如此重任,皇后可有什麼方法逼迫逍遙真正的走向臺前。”

竇皇后身爲李逍遙的母親,她比李淵更加懂得李逍遙的想法。竇皇后知道李逍遙不願意一爭天下,是擔心兄弟相殘,以致大唐衰落。但是,現在的大唐早已不是初建時的模樣,四海昇平,威震天下,儼然成爲首屈一指的強盛帝國,根本就不懼任何的挑戰。

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32章 團圓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0章 歸家救母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258章 神秘人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98章 邂詬(二)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119章 虯髯客第262章 二師兄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262章 二師兄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32章 團圓第88章 逍遙扇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265章 甦醒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88章 逍遙扇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章 平定叛亂第7章 錦囊妙計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265章 甦醒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13章 聖旨到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52章 科舉制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117章 藥王(二)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93章 再次相遇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77章 東征第221章 困獸猶鬥(十)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28章 亂鬥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55章 打劫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07章 紅拂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78章 衆人齊聚(八)
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第199章 瓦崗破,李密亡(三)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32章 團圓第231章 半路截殺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10章 歸家救母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74章 衆人齊聚(四)第258章 神秘人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98章 邂詬(二)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119章 虯髯客第262章 二師兄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262章 二師兄第174章 瓦崗內亂(六)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32章 團圓第88章 逍遙扇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265章 甦醒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88章 逍遙扇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25章 平定叛亂第7章 錦囊妙計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265章 甦醒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13章 聖旨到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52章 科舉制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117章 藥王(二)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1章 救援洛陽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93章 再次相遇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77章 東征第221章 困獸猶鬥(十)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28章 亂鬥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55章 打劫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239章 一戰決生死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07章 紅拂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78章 衆人齊聚(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