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蒞臨太原

楊廣下命建造地龍舟緩緩地向太原郡內駛來,楊廣與蕭皇后攜手站在船頭仰望着自己開鑿的大運河,滔滔不絕的江水自西向東流去,此次巡視太原郡一來是想看看此處的運河是否連接,二則是想瞧瞧唐公李淵存在不臣之心。

龍舟高四十五尺,寬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堂,中間兩層有廂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爲內侍居處。龍舟的奢侈堪比皇宮,耗費了大量的物力財力。正殿乃是按照皇宮的規格建造,內殿乃是按照聖上就寢時住所建造而成的,東西堂乃是用於皇帝娛樂休閒之地,其它的廂房爲隨行官員居住之地。

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他爲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至六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大業七年隋末民變爆發,楊廣乃是軍伍出身,他早年跟隨楊堅馳騁沙場,鐵血無情乃是他早年最真實的寫照,因此此次民變他直接派出軍隊無情地鎮壓,死傷不計其數。民變導致楊廣更加瘋狂地出巡,就是爲了監督哪個郡守擅離職守或者是有不臣之心者一律滿門抄斬。

爲此朝堂中各個人心惶惶,生怕自己的底子被楊廣發現。

公元614年,大業十年最後一次遊歷出巡便來到了太原郡內,督查唐公李淵任職期間之事以及建造離宮是否建成。

“臣等恭迎陛下!”李淵率衆躬身道。

“愛卿請起!唐公,不知朕的離宮是否建造完成了?”楊廣牽起蕭皇后的小手,微笑地瞥了一眼李淵,不經意的說道。

“臣幸不辱命,離宮已經建成,聖上隨我前去!”李淵誠惶誠恐道,他深知眼前的隋煬帝與隋文帝有大大的不同,楊堅做事雷厲風行,可是楊廣卻有過之無不及。而且楊廣不喜歡大臣反對自己的意見,獨斷朝綱。

李淵驚慌失措地迎上了那雙滿是笑意的眼睛,只覺得的全身毫毛一根根豎起,因爲他知道楊廣這是在準備發難了。若是一個不好就會被降罪,他趕緊回到,不然引起楊廣的反感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伴君如伴虎。而且這是一隻能夠要他全家性命的老虎,他不得不慎重。

“哦,唐公辦事的效率依舊如此迅速,深得朕心!唐公前面帶路,朕隨後就來!”楊廣詫異地瞥了一眼李淵,然後又微微的頷首道。

“臣領命!”李淵恭敬地說道,然後站直身子騎上自己的戰馬,帶領着楊廣的鑾駕向離宮走去。

“聖上,還是唐公對朝廷忠心耿耿啊!”蕭皇后的小手任由楊廣牽着,她微微轉過頭,笑道。

“愛妃說得甚是,朕亦是如此覺得!當初,朕要開鑿大運河,國庫缺乏,衆多郡守上繳之稅銀均是良莠不齊。唯獨唐公進獻朝廷的貢金解了朕之擔憂,次年征討吐谷渾,契丹均是唐公徵調民兵最多,繳納稅收最多。兩國交鋒比拼的便是財力與後援,而太原郡卻很好的完成了這次任務,唐公乃有治國之才,卻因朝堂上的交鋒才無奈請辭太原郡。這是朕之殤!”

楊廣溫柔地握着蕭皇后的纖細的嫩手,望着李淵的背影娓娓道來,就連蕭皇后都不知道楊廣心裡到底是如何想的。可是楊廣對他非常的寵愛,有許多東西他都不願意讓一個女子承擔,不如身爲帝王的自己承擔。這不僅僅是身爲一國之主,亦是一家之主的責任,是男人的擔當。

隋煬帝愍皇后蕭氏生於公元567年,卒於公元647年,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蘭陵蕭氏。父西樑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蕭後生於二月,江南風俗以爲不吉,因此由蕭巋的六弟東平王蕭岌收養。蕭岌夫婦收養蕭氏不滿一年,便雙雙去世。蕭氏遂轉由舅父張軻收養。張軻雖然爲安平王蕭巖僚屬,但家境貧寒,因此貴爲公主的蕭氏亦隨之操勞家務。

蕭皇后婉順聰慧、知書達禮,又通醫術,頗知佔侯,深得文帝夫婦歡心和丈夫楊廣寵愛,誕育三子一女,併爲夫奪嫡立下汗馬功勞。隋煬帝即位後,蕭後雖年過四十,仍得到其寵愛和敬重。因此,隋煬帝雖有後宮佳麗三千,卻無人及蕭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連楊廣南巡都帶着她一起出去遊玩。

蕭皇后又年長楊廣兩歲,即使如此她的皇后地位無一人能夠撼動。畢竟,隋文帝楊堅非常喜歡這個兒媳,不僅僅是因爲她知書達理,更因爲她懂得民間疾苦。於是,他們夫妻非常的恩愛,無論在外人怎麼去評論楊廣如何,她都願意相信楊廣還是當初的那個晉王,那個英俊瀟灑爲了他可以一怒爲紅顏打鬧京都,還是那個胸懷大志的楊廣,因爲他們是夫妻。

可是蕭皇后再怎麼受寵愛,依然是女子之身,並沒有任何權力參與國家大事,否則遭到聖上忌諱,這是後宮之主必須要遵循的道德。

李淵引領楊廣鑾駕駕臨離宮,楊廣觀其外形,走進離宮內,他深深地嘆息一聲,更加用力地拽着蕭皇后的小手,蕭皇后亦是驚訝地看着這座離宮。她知道離宮乃是皇帝出遊時住的地方,她跟隨着楊廣出遊過許多地方,也見識到當地郡守爲了討好聖上窮極奢侈,離宮建造的要多豪華就有多豪華,簡直堪比皇宮別院了。

楊廣每次進駐離宮內,每次都是非常的失望,因爲她知道沒有人懂得他的心思。而且在南巡之時,蕭皇后亦知道了爲何楊廣不顧朝堂之上的反對之聲依然開鑿修渠,這段時間她都是乘坐在龍舟上,親眼目睹了大運河對當地百姓的好處,對商業上的便利以及戰事上的快捷都發揮着巨大的重用,可是當今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能懂楊廣之志。

可是這一次她是真正的震撼了,因爲眼前的離宮無論是外形還是設計,以及院內的擺設居然沒有一樣與自己當初還是王妃住的地方有半點區別。她彷彿又像是回到了當初還是那個晉王妃時住的地方,真的非常親切。當她回憶往事時,卻感覺自己的雙手一緊,被一股龐大地力道緊緊地拽着不放,她詫異地撇過頭,發現身邊的丈夫當今的聖上楊廣居然雙眼泛起層層漣漪,她微微一笑也用力的反握住楊廣。

楊廣頷首微笑地點點頭,驚訝萬分地問道:“唐公,這座離宮愛卿是真的花費一個月時間修建的?”

“臣不敢期滿聖上,臣真是耗時一個月。日以繼夜地讓巧匠修建而成的,當初整個太原郡內所有的工匠全部召集在一起,就連民夫都是徵調了一批又一批,終於不負聖上所託建造出這座離宮。”李淵躬身畢恭畢敬地說道。

“不愧是國之棟樑,深得朕心!甚是寬慰……”楊廣原本打算誇獎李淵的聲音被一道反對的聲音打斷,使他接下來的話深深地被掐斷,他怒目而視望去。

“臣覺得這座離宮絕對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建成,畢竟這座離宮看似簡樸卻不失大氣,而且佔地百畝,這個龐大的工期,無論是哪個能人巧匠絕對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建成的。臣以爲這是唐公爲自己私自建造的房屋而改建的。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可妄下結論!”打斷之聲乃是從另一位朝中大臣宇文化及的口中傳出來,他毫不退縮的迎着楊廣狠戾地眼神,傲然挺立的說道。

“哦!按照宇文愛卿的說法,唐公乃是欺瞞朕了?”楊廣不苟言笑道,彷彿像是火藥一般隨時都能爆發。

“臣建議,爲了證明唐公不是中飽私囊,私自建造的理應取出鐵釘查看一下方可。”宇文化及爲了報自己弟弟的仇,他不得不硬着頭皮直挺挺地說道。畢竟父親宇文述一生只有自己以及宇文智及兩兄弟,雖然宇文智及貪贓枉法,卻也是他親弟弟。當初他上門求情卻被李淵拒絕,使得他弟弟貶爲庶人時被奸人所害。因此,他與李家的仇怨乃是一直難以化解。

此次李淵會突然接到如此聖旨,乃是他向楊廣建議的。爲得就是報自己弟弟的仇,明面上卻對陽光說理應考察一下李淵的忠心,是否有謀逆之心。

“既然宇文大人想求證真假,那便由大人派遣手下前去查勘吧!”李淵毫不在意地說道,面無改色的迎着宇文化及,他現在已經百分百確定此次就是宇文化及搞得鬼。既然人家打上門,若是還退縮的話那他就不是李淵了。

“唐公如此說了,聖上臣自告奮勇去查看,不知陛下應允否?”宇文化及恭敬道,他迫切地找到證據以此推倒李府。這次好不容易有此機會,怎麼可能錯過。他篤信李淵一個月內絕無可能建好離宮。

“既然如此,那宇文愛卿便去吧!”楊廣沉吟片刻道,他現在左右爲難,宇文化及乃是當初鼎力支持他登基的大臣,李淵又是深得朕心的大臣。還有一方面他也不相信李淵一個月的時間內建好離宮,爲了證明他的猜想,楊廣也需要有人去勘察,否則難以平息兩人之間的交鋒。

宇文化及得到楊廣的支持,昂首闊步地用工具取出幾根鐵釘,看了又看然後再去其它地方依次取了幾枚,發現並未異樣。他震驚的看着掌心處的幾枚鐵釘,外表光鮮,是新的沒錯。他尷尬地走到楊廣身側,支支吾吾說道:“陛下,臣非議唐公,請陛下責罰!”

楊廣兩眼直挺挺地盯着宇文化及,看得他全身發毛,只聽他說道:“宇文愛卿亦是爲朕分憂,爲國分憂,此次便算了,下不爲例。”他甩了一下衣袖,絕塵而去。

宇文化及疑惑地看了一眼平靜如水一直躬身的李淵,喃喃道:“他到底是如何建成的呢?”

李淵不屑一顧的瞥了一眼,然後緊隨陽光身後繼續觀賞離宮的擺設。此時,他的心中亦是忐忑不安。當初一時之計沒想到如今安然過關,而且還讓宇文化及吃了一肚子怨氣,這讓他非常的高興。

頃刻間,他的腰桿子直了起來,傲然的瞧了一眼捱罵的宇文化及,心中甚是得意道:“沒想到家中几子主意居然奏效了,回去定當好好地獎賞他們一番。若不是一家人商量,此次定難以逃脫,真是李家列祖列宗保佑。”

《大唐之逍遙王》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97章 少夫人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119章 虯髯客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132章 團圓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52章 淵源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88章 李玄霸VS屈突蓋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07章 紅拂第2章 取名李曉第44章 囑託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87章 霸王現世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53章 懋功認主第10章 歸家救母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45章 弒君(一)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88章 逍遙扇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08章 刺殺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62章 二師兄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97章 少夫人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5章 蒞臨太原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2章 三軍會師第77章 衆人齊聚(七)
第97章 少夫人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4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119章 虯髯客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69章 援軍抵達第132章 團圓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62章 伍家滅門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52章 淵源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88章 李玄霸VS屈突蓋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07章 紅拂第2章 取名李曉第44章 囑託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87章 霸王現世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53章 懋功認主第10章 歸家救母第73章 衆人齊聚(三)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145章 弒君(一)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88章 逍遙扇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08章 刺殺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278章 護犢之心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136章 坦白從寬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62章 二師兄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97章 少夫人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5章 蒞臨太原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60章 約法三章第22章 三軍會師第77章 衆人齊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