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曉曲(上)

前方是戰場,而後方更是戰場,在高俊準備收復北方六州的時候,何志也正在主持根據地一輪又一輪新的改革。

鮑員外大概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自己也能當上縣令。眼下根據地幹部不足,社正們去當管正,管正們去當縣丞,縣丞們去當縣令。

雖然說職位又提高了一級,但是待遇卻沒有跟上,鮑員外騎着自家的驢,跟着兩個僕人,來到了密州安丘縣。

剛剛經過戰火,縣裡窮的要命。縣城沒有城牆,只剩下六十多戶人家,一家商鋪裡也沒有,衣衫襤褸的老人和凍得烏青的孩子站在街角,呆呆的看着新任的太爺上任。

第一項工作是建立組織架構,重新在當地挑選合適的人組成縣公廨,在當地僅存的幾名讀書人都被鮑員外拉攏進來,暫時充任大小官吏。而跟着鮑員外一起進駐的是一個民兵都,也在當地募集了十幾個壯丁,總算是建立了當地的治安力量。

這項工作花了十天左右,而這個時候,縣城裡已經開始出現因飢餓而浮腫的人,孩子們整天呆呆的坐在民兵的營房外面,看着糧米源源不斷的往裡面送。

很快,相應的道路也修繕完成,從老根據地開始,源源不斷的向各地方送米,鮑員外開設粥廠,賑濟災民,在這個饑荒的時代,有糧食就掌握了幾乎絕對的權力,從南宋搶的大米,如今成了高俊穩定山東的磐石。

隨後則是招納周邊的流民,在戰爭階段,不少人逃入了山中,現如今是把他們重新找回來的時候了,大部分人聽說太平之後都歡天喜地的帶着剩餘的家產趕緊回家,但也有少部分人出於對戰爭的擔心,或者是不想再繼續交稅了,想要在山裡偷偷種田養活自己。

對於這種情況,鮑縣令可絕不姑息,恰好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名在山裡偷偷種田的村民大概是覺得伙食太寡淡,下山偷了村裡一隻雞,鮑員外正式宣佈,繼續躲在山裡就形同盜匪,要求他們立刻出山,繼續完糧納稅。

在民兵的威脅下,大部分人也都乖乖的出了來,他們並沒有被爲難,但極少數死硬分子彷彿被指點出一條光明大道一樣,真的跑到了山上去當匪徒了。

在當地村民的帶路下,民兵包圍了這些人藏匿的山頭,並且開始搜檢,很快就將這等人一一找出。

這些人嚇得魂不附體,連連磕頭叫饒命,說實話,大部分人也都是村裡的鄉里鄉親,以至於當地百姓都有些於心不忍,加上這羣人也沒(來得及)幹什麼壞事,大家都看着鮑員外。

然而此時磕頭也沒有用了,民兵們輕鬆的問出了爲首之人,直接呈報根據地機關,準備判處死刑,而剩下的協同之徒,則按照根據地最新發文件的指示精神,斥責之後予以釋放。

太平軍這會兒辦事效率相當之快,卷宗被送到老根據地,也就是審覈了四天的功夫就直接被髮放回來,前前後後還不到半個月,爲首之人就腦袋落地了。

隨後開始丈量土地和清查賬目,一顆人頭剛落地,誰也不敢對新任縣令虛以委蛇。最重要的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剛剛畢業的中學生也來到了這裡,成爲了鮑員外的副手,很明顯,中學教育對他處理政務有很重要的作用。

原本難以處理的舊帳爛帳,如今都被簡單分割,還活着的人自然還能領到原有的土地,而已經死去的人土地則按照基本的繼承原則分配,儘管鮑員外本人都不是特別理解,但還是遵循了根據地發出的指示,那就是女性親屬有同樣的分配權。

這樣激進的繼承政策原本還讓何志也比較得意,但是沒過多久,“帶田寡婦”的出現就讓軍兵當中出現了情緒浮動,地方上也議論紛紛。

軍兵們家裡的土地都不算少,按照最新的繼承法,妻子是優先繼承人,往往能分到十幾畝土地。在諸城縣出了這麼一件事,一名陣亡軍兵的妻子分到土地之後,立刻選擇將孩子扔給公婆照顧,而本人則帶着這十幾畝地改嫁了當地一個有名的浮浪子弟。據傳,她丈夫服役期間,她就和這個男人有染了。

這是個別現象,但卻引起軒然大波,以至於帶田寡婦成了一個不懷好意的名詞。

各地方官吏也都對這一政策非常不滿,反對的呈報像雪片般飛過來,何志也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巨大錯誤,與中國古代的封建婚姻關係,讓財產優先在夫妻之間分割是要犯大錯誤的。

沒有辦法,何志也立即派人去諸城,查明實情後將二人收監。之後,將繼承順序調整爲子女爲第一繼承人,夫妻、父母這些人是第二繼承人,兄弟姐妹爲第三,而剩下的旁支親戚爲第四繼承人,暫時遏制軍兵的不滿情緒。而繼承法也相對順利的進行下去了。

鮑員外正式將土地重新分配,沒有第一和第二繼承人的話,第三繼承人只能收到一半的土地,而剩下的收爲官有,第四繼承人則只能收三分之一。

在任何一個和平年代,新繼承法都能造成軒然大波,激起無數的抵抗,但是現在,太平軍掌握了絕對的武力和糧食供應,再加上根據地剛剛遭遇戰亂,人地關係相對緩和,在怨恨的聲音當中,新繼承法成功的推行了。

這件事搞的何志也心力憔悴,而且他知道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是根據地推行的第一個遭遇普遍反對的政策。絕大部分百姓絕對不會認爲新繼承法有什麼好處,反而會視爲根據地斂財的惡政。

但是舊有的家族體系必須被打破,何志也要的就是原子化的小家庭,女性也必須擁有財產的所有權和繼承權。只有這樣,原本鄉村自組織的消耗才能夠得到緩解,政府才能直接面向根據地的每一個家庭,能夠調動的資源將會大大增加。

“是供給給軍隊了嗎?”聽到公使的回報,鮑員外有些意外。

“我也碰上軍隊來的人,他們說也缺少鐵料,真不知道這些鐵送到哪裡去了。”

金屬荒一直持續到開春,市場上的鐵製農具才重新豐富起來,還好並沒有耽誤今年的農事太多。

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尾聲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尾聲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尾聲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尾聲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尾聲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尾聲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尾聲無標題章節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
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一章 掙不脫的束縛(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尾聲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六章 散兵(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尾聲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尾聲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八章 失敗(下)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尾聲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尾聲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尾聲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尾聲無標題章節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