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

秋風瑟瑟,原野是一片昏黃。遠處,敵軍打着藍紫色的旗幟,他們的士兵雖然除去盔甲外,都是自己做的衣服,但大部分也都是青綠色。這些人正在排隊,儘管沒有永昌軍的速度那麼快,但也逐漸變得井然有序,看得出來,並不是濫竽充數之輩。

對方陣地上最前排是拿着巨型盾牌的士兵,這些盾牌遠遠的看不清楚,似乎是由金屬和皮革製成,不是大路貨。而後面是拿着短刀長刀和長槍的士兵,分排列陣層次整齊,旗鼓號令也都非常明顯。

再後方不遠處是一個剛剛壘起的小土堆,上面用石頭圍成了屏障,敵軍的軍將就站在那上面,這屏障不高,但是考慮到敵我雙方的距離,站在這裡十分安全。那名西夏軍將也很清楚這個,所以並不刻意遮擋,反而將自己的上半身完全暴露出來,好讓己方的士兵安心。

那女牆下面就是敵人的旗鼓隊,後面是數十面彩旗,可以看到敵軍的弓箭手也正在列陣集結,弩兵們已經列陣完畢,正在向前奔跑,他們要跑到全軍最前面,放一輪箭之後,轉而抽刀,躲到後面去準備肉搏。

更後方的煙塵就看不太清了,但應該會是騎兵。

金軍各路隊伍商議收復蘭州以來,已經過去了五六日,但是進展不大。西夏已經與金朝在邊界連續交鋒四五年了,但收效甚微,現在真正撈到自己碗裡面的也只有蘭州和會州兩個。

因此,此時此刻,西夏把本錢全都投在這裡,一定要保住党項人苦戰五年所得到的兩個州。

西夏人拚了老命,金朝人當然感到進展困難。但是在前幾天,烏古論長壽所統轄的吐蕃騎兵突襲了敵軍後方的糧站,讓西夏人感到前景越發渺茫,因而在今天決定主動出戰。而他們所選擇的對象,則是初來乍到,對陝西地理情形很不熟悉的潘正永昌軍。

嚴肅的來說,他們的這一決策不能說有大錯,至少在不熟悉的情況下,潘正看上去確實是比較弱的對手,不但對陝西戰情不熟悉,而且軍隊人數也較少。

潘正帶走了三個營的兵力,而在這裡,他也收攏了陝西一帶的邊將軍馬數百人,以及被劃歸他指揮,補充其兵力的陝西邊境弓箭手上千人。

金代承襲宋代舊例,有弓手和弓箭手兩種編制,雖然僅相差一字,但其意義截然不同。

所謂弓手是募集而來的丁壯,由各地巡檢率領,承擔治安任務。宋代在全國險要之處設立巡檢,以弓手作爲其治安兵力,逐漸形成了縣尉帶領土兵管城牆以內,巡檢帶領弓手管城牆以外的治安體制。

弓箭手則主要集中在陝西和河東邊境地區,原本是當地民衆爲了抵抗外敵騷擾而自發結成的民間武裝。在范仲淹時代開始受到重視,王安石變法時,將弓箭手視作是遏制西夏的重要力量。金朝也承襲宋制,繼續保持陝西的弓箭社,並讓這些弓箭手協助維持陝西地區的邊疆。

這些弓箭手世代爲兵,其中不乏武藝精湛之人,但畢竟不是正軍,因而在金軍的鄙視鏈中還處於底層。

看着遠處旗幟鮮明的敵軍,潘正也有些吃不準,敵方顯然是有備而來,而且是西夏人的精銳,顯然不好對付。

就在這個時候,後面略微有一點騷動,潘正沒有回頭,很不滿意的讓身邊的傔從去看看發生了什麼。沒過片刻,傔從拉過來一個人,說這個人就是剛纔攪亂秩序的,此人聲稱願意幫助統制破敵。

“你有何破敵之法?”

“統制請看,敵軍之將就在那裡,如果我們能一箭射殺此賊,則敵軍軍心必亂。”

潘正一下子泄了氣:“這話自然是,但是相隔如此之遠,如何能射的準?此人又身穿重甲,非強弓勁射不能穿透,又如何能射的進呢?”說着,就想讓傔從把這人帶回陣中。

但是這人卻直接向前一步,拱手施禮:”請統制把您的弓箭借我一用,我定爲統制射殺此賊!”

這下,潘正才注意打量這個人:身形不大,年紀輕輕,雙眼炯炯有神,而且兩肩寬闊,身材健碩,顯然是久在行伍之人。看他一臉正色,也不是說笑。”

“你叫什麼名字?”

“請統制將弓箭借小人一用,待我射殺此賊,在回報統制也不遲。”

“你可要知道,軍中無戲言。”

這人直接把雙手舉起來:“卑職定不辱使命。”

潘正和許國、僧虔等幾人互相打量了一眼,把腰間的弓箭解了下來:“叫擂鼓,爲我軍助威。”

永昌軍的牛皮大鼓勢大力沉,響聲震徹四野,對面的西夏人頓時爲之一驚,但是卻沒有慌亂,果然是夏軍精銳。而那員將領,急忙向前看看,卻發現金軍並沒有移動的意思,真不知他們爲何敲響大鼓,他還在思考。

那名弓箭手已經把弓拉滿,但是卻始終沒有放。幾名高級軍官面面相覷,許國有些不耐煩的想讓大鼓暫時停下,但潘正搖搖頭,示意大家不要做聲,且看這個年輕的射手究竟要作何打算。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後面的軍兵已經有些納悶,不知究竟要做些什麼,而前排的士兵們看着這名射手拉着弓,卻遲遲不放箭,也都非常困惑。

就在這時,那名西夏軍將擡起手來,示意讓本方的鼓號隊也做好準備,西夏人要準備進攻。

也就在這個時候,弓箭手突然放開弓弦,在兩軍所有人的驚呼聲中,一支羽箭掠過長空,直直的射入西夏軍將領的腋下甲冑未覆的地方,那人略微晃了晃,直接在衆目睽睽之下倒了下去。

西夏軍隊頓時一片譁然,就在這個時候,永昌軍的軍樂隊吹響了進攻的號角,軍兵們踏着堅定的步伐向敵軍衝了過去。西夏人猝不及防,又無人指揮,頓時陣腳大亂,狼狽不堪的向後撤退。

那名年紀輕輕的射手當然知道自己用不着再衝鋒陷陣了,他帶着勝利的驕傲,把弓箭高高舉起來,還給潘正,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得意與自豪。

“真是好箭法,依我看,不比老郭差呀。”潘正接過弓箭,忍不住對身邊的人說:“各位,這次咱們能夠一戰得勝,這位小兄弟居功甚偉。你這弓箭手,現在可以告訴我等你的名字了吧?”

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尾聲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尾聲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尾聲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尾聲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十章 牛馬(下)無標題章節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尾聲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
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尾聲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尾聲第十一章 紀念柳充國(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九章 凱歌雍雍(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尾聲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十章 燕(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尾聲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十章 牛馬(下)無標題章節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尾聲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