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

也古知道手中的長槍沒有作用,因而轉而選擇用弓箭,拉弓的時候,他在心裡默唸朵豁歹的名字:“如果你還忠於也克蒙古,忠於我的話,就保佑我這支箭射中高俊吧!”

高俊猝不及防,一箭已然射來,他渾身穿着重甲,臉上也圍了厚厚的項頓。但這一箭偏偏就是衝着沒有保護的眼睛來的。

高俊急忙側身,但依舊是太晚了,致命的箭頭掃過眉毛,在眼皮上劃出一道傷口,整個右眼都是血淋淋的一片,頓時睜不開了。

“啊!”高俊只覺得眼皮上一涼,隨後便是熱辣辣的痛,溫潤的液體從臉上流了下來。他急忙要用手去擦,突然間覺得身上被狠狠一撞,頓時撲倒在地。

用戰馬踏倒高俊之後,也古一瞬間也是紅了眼睛,報仇雪恨的時機終於來了,他等這一天等了很久了。

“高俊,你折悔吧!”他用漢語嚎叫着,長槍已經扔掉了,馬刀也夠不着已經倒在地上的高俊,他乾脆催動戰馬,揚起兩蹄,就要狠狠的朝高俊的後胸踏上去。

此時的高俊還笨拙的想要爬起來,但是來不及了。

“高郎君!”呂和驚一聲,就要回身救援,但是在他身後的蒙古騎兵趁機狠狠衝他捅了一槍,呂和慘叫一聲,跪倒在地。

斡脫也發覺事情不對,急忙拉弓搭箭,但是也古的戰馬已然奮起兩蹄,現在拉弓哪裡來得及?!

跟在高俊旁邊的是趙昉,手無縛雞之力的趙昉徒勞的揮舞雙手走過去,但是他怎麼可能制止的了也古?

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幾陣尖利的呼嘯聲中,從旁邊的蘆葦蕩衝出幾個少年,爲首的人手持長槍,奮力的向也古的戰馬捅了過去。

“唏律律!”戰馬都有畏尖心理,儘管也古大聲嚎叫着,但是戰馬卻不把兩蹄直接踏下,往後退了幾步,躲避少年軍們的槍尖。

“快保護高郎君!”少年的聲音有點發顫,說不出是激動還是害怕,手上的長槍並非是真槍,而是少年軍都的都旗!

高俊趁這個機會爬了起來,此時的賣相真的不雅觀,但是他顧不得這許多,一面猛力眨着眼睛,一面尋找也古的方位。

四面八方的高家軍似乎都發現敵軍要直取主帥,已經紛紛圍了上來,撒察別乞發覺事情不對,連忙喊道:“王子我們快走!”

蒙古騎兵最後發了一次狠,猛力揮刀,準備接應也古後撤。

“我要殺了高俊!”也古喊叫着又要衝上來,但是這個時候高家軍已經逐漸合圍,少年軍們雖然心裡面非常恐懼,但還是努力的往前刺動長槍,大喊着讓也古不要過來。

幾名蒙古騎兵拉住了野古的繮繩,也古還憤怒的拒絕,就差一點了,就差一點就能殺了高俊。

“王子!你不能因爲你的仇怨葬送幾十名蒙古勇士!”撒察別乞爆發了,直接扯動也古的繮繩,這話猛地敲醒了也古,一羣人匆匆敗走。

呂和傷受的很重,幾個人連忙把他擡起來往後方運過去,斡脫眼含熱淚,向高俊跪下,請求高俊治自己的罪。

“今天是我託大了,不過傷口不大礙事,你趕緊去找個繡工來給我包紮一下。”雖然有些痛,但好像並沒有受什麼致命傷,沒有鏡子,不知道傷口如何,但是似乎還能眨眼,高俊自己也放下了心。他拍了拍爲首的少年君的肩膀:“今天若不是此人,我命休矣。”

這個少年努力保持筆直的姿勢,但是臉上洋溢的都是驕傲的表情。

“你叫什麼名字?在李驍奇手下擔任什麼職務?”

“回稟高郎君,小人名叫蔡寧,是少年軍的旗手。”

“蔡寧……”高俊覺得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我想起來了,當初在中都甘泉坊的時候,正是你及時向少年軍通風報信,阻止暴民火燒營地!”高俊一下子想了起來,當初李驍奇在中都接納了兩個難民家的孩子,一個叫鄭明,一個就是蔡寧。

“這孩子真不得了。”高俊對衆人誇獎蔡寧:“上次在中都挽救了全軍,如今又在這裡救了我一命。”趙昉等人紛紛點頭稱是,蔡寧的臉都漲紅了。

”你可是兩次挽救了咱們高家軍。”高俊把自己佩刀上的瓔珞取了下來,掛到蔡寧的胸前:“好好幹!”

蒙軍主力終於退出了蘆葦蕩,這一戰的損失過於慘重,四百多名蒙古勇士失去了生命。

“就在這裡集結,讓馬匹跑起來,等到敵人衝出來之後,咱們在這裡狠狠給他們一下子!”扯兒必大聲吆喝着,儘可能讓敗軍重新集結,讓將士們做好準備,敵軍一旦追擊,出了蘆葦蕩,就是騎兵的天下了。

蒙軍不愧是橫掃歐亞大陸的強軍,儘管剛剛遭到高俊的迎頭重擊,但是敗軍居然真的敗而不散,退而復戰,聽從號令,儘管旗幟依舊紛亂,但確實是在重新集結。

從鐵木真擊破泰赤烏人開始,他就在反覆強調軍事紀律的作用,蒙古人是好獵手、好騎手,但並非好戰士,散漫無度,缺乏敬畏。但是鐵木真用刑具制止了他們的膽大妄爲;用公平的戰利品分配抑制了他們的貪婪自私;用接連不斷的勝利和通天巫闊闊出強化了部族對自己的敬畏。

用自己的親戚子侄和那可兒掌控諸軍,分化打亂蒙古駐部,制定大扎撒爾,主導祭祀蒙古祖先……使蒙古軍隊的紀律越發堅定,蒙古軍隊因而也變成了堅韌勇猛的代名詞。

蒙古人還在集結的時候,高家軍確實衝了出來,僧虔是頭一個,剛剛出來的一瞬間他就愣住了,外面不是正在逃命的蒙古騎兵,卻是準備反擊的蒙古軍隊。

蒙軍前排傳出來一陣低沉的笑聲,剛從蘆葦蕩裡殺出來的金軍的表情實在是太有意思了。所有人都像活見鬼一樣,他們還以爲蒙古人徹底退了呢。

雖然蒙古人纔是退卻的一方,但他們很快恢復了鬥志,準備和高俊在此一決雌雄。

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尾聲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六章 決(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
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十七章 浪淘沙(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四章 遲疑(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上)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尾聲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二章 整軍法令(下)第七章 撤退與堅持(上)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十四章 成敗轉眼判若雲泥(下)第六章 決(下)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四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