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也古(下)

船隊下一次回來的時候,船上果然有不少工匠,這次押隊的是李驍奇。

船隻剛剛停下,李驍奇就第一個跳下來,和趙汝凡見面,兩個人心裡都很高興。沒想到李驍奇小小年紀,居然就可以單獨押船回來,趙汝凡頗爲驚喜。

李驍奇眉飛色舞的給趙汝凡講了最近發生的事:高俊在清州一帶招募工匠,終於徹底激怒了清州防禦使,雙方在城內廝殺了。

戰鬥雙方一方爲絲毫沒有準備、正在招募工匠的四十名高俊軍兵,另一方爲事先已經下定決心,就等着這個機會的兩百多名清州射糧軍。

結果是一邊倒的,由於射糧軍也都是本地人,高俊不好大開殺戒,所有的軍兵都是把槍頭去掉,直接用槍桿把對手打得潰不成軍。高俊的軍兵打得性起,滿城追着射糧軍跑,這樣的消息一天就傳遍了半個清滄地區。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從此高俊的軍兵進入清州城內,再也無需遮遮掩掩將就了,說服工匠南遷的工作變得更加順利。

但是也就在這個時候,高俊終於打聽到了蒙古人的消息。

今年秋天,蒙古人在北方的攻勢似乎有些委頓,長期駐足於德興府而不前,然而金朝看似有效的防禦卻極大的消耗了軍隊,奧屯襄等人先後被蒙軍圍點打援而全殲,金軍的有生力量在飛快的削弱。在石抹明安的堅持之下,蒙古人以極大的耐心堅持這種戰術,消耗着微薄的補給,等待時機。

終於,到了冬天的時候,蒙古人感覺時機已到,開始了對德興府的堅決進攻,而此時金軍已經無力救援,紇石烈執中本來就耽於遊獵,對於可能發生的危機,置若罔聞。蒙軍攻克德興府之後,金軍在燕山的防線被徹底摧垮,蒙古人在突破了這條防線之後長驅直入,三路攻金。

也古懷着激動的心情,跟着成吉思汗的旗幟跨過了燕山,第一次看到廣闊富饒的華北大地在自己腳下。立馬於燕山之上,放眼望去,遠處的平川闊野一覽無餘,村莊農舍星羅棋佈,米豆滿倉,雞犬可聞,儘管冬天農田已經被白雪皚皚覆蓋,但依舊能夠感到這片土地的豐潤與膏腴。

那裡的城市,那裡的農田,那裡的糧食與牛馬,通通都是大蒙古國的。

蒙軍毫不猶豫,乾脆利落的繞過了重兵防禦的中都城,衝向了南方的膏腴之地。

和當初完顏吳乞買南下的時候,女真人對中原不甚瞭解不同,很多蒙古人都曾經被金朝僱傭,以乣軍的身份與南宋作戰,他們對金朝南北的地理情況相當熟稔,也深知該如何鈔略這片土地。

哲別依舊率領軍隊東進,攻打遼東一帶。去年,哲別就在遼陽城外躍馬揚鞭,意氣風,發,如今的進展更是神速,據說遼陽府的契丹人已經殺掉了他們的女真長官,宣佈與成吉思汗結盟。

西路軍在主持的率領下,掠奪河北西路的城鎮,他們一直順着太行山走,直到黃河邊上,向西拐入運城一帶,然後北上抄掠河東路。由於河東路北方的大同府一帶,金軍的防禦相當嚴密,蒙古人在整個華北大地上畫出了一個上千裡的巨大迂迴,從南方攻入了這一本來堅固的堡壘。

而鐵木真親自率領主力部隊,氣勢洶洶的向金朝最爲富饒的核心地帶撲來,他們的目標是一路打到大名府,再順黃河東上,焚掠整個山東地區之後返回中都,屆時三路大軍將在中都匯合,包圍這座城市。

城裡面是金朝人惶恐不安的皇帝,外面是數十萬心滿意足士氣旺盛的蒙古軍隊,在之外是哀鴻遍野,生靈塗炭的上千萬生靈,蒙古軍上下都覺得這一畫面一定會十分有趣。

如果三路大軍不再分兵的話,運河沿岸的清滄地區就可以躲過一劫,但是蒙古人怎麼會放棄這麼肥美的地方呢?中路軍一路南下,打到良鄉縣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提出這個問題的當然是對金朝最瞭解的石抹明安,他鄭重的告訴鐵木真,金朝皇帝與他的軍隊吃的糧食,都是沿着運河運過來的,如果能夠攻克清州、滄州,在這一帶的十五個糧倉,每個都放一把火的話,金軍就將不戰自潰。

鐵木真對這個意見未可置否,因爲蒙古人的兵力也是捉襟見肘,既定的戰略是集中兵力,一座一座的屠殺金朝人的城市,一旦分兵的話,就會削弱每次攻城的力量,造成更大的消耗;如果不分兵的話,爲了清滄地區放棄富饒的大名府,也不是鐵木真所期望的。

“明安,耐心的再等一等吧,也許我們會在攻克山東之後,北上清滄各地。”

只有也古十分好奇的找到石抹明安:“忠誠而足智多謀的明安將軍,你說攻克運河沿岸金朝可汗就會餓死,這條河上流淌的是什麼?難道女真人的可汗喝河水爲生嗎?”

“運河流淌的本身是水,但是它可以運載船隻,金朝皇帝和他的軍隊吃的糧食是通過船隻運過來的。”

“通過船隻?”也古倒是見過船,但那是隻能容載兩人的小船,因此他實在無法想象女真人居然靠這種東西運糧食,他們怎麼不用勒勒車呢?

“我尊敬的也古王爺,不要爲此而感到驚奇,女真人當初也是一樣的驚奇,他們是從中原的漢人那裡學來的這些東西。”

“嗯,我知道,中原人分成三個部落,女真人、漢人,還有你們契丹人。”

也古所說的登利可汗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所謂的阿忽臺汗指的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這些石抹明安當然不知道,聽得雲山霧罩,不知野古在說什麼歷史,只能訕笑的說:“也古王爺記得可真清楚。”

“我當然記得,蒙古人有恩必報,有仇必雪。”也古驕傲的說:“我身上流着的是黃金家族的血脈,作爲一名蒙古人,生來就要爲蒙古人的祖先報仇。好了不說這個了,你先告訴我有關運河和漢人的事情吧。”

“有關漢人的事情很多很多,我以後會告訴你這些事,也古王爺尊貴的眼睛也可以看到那些奇異的景象,但是您要協助我去勸說可汗,我依舊認爲應該分兵攻打清滄。”

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章 掙扎(下)無標題章節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尾聲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章 劫(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尾聲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尾聲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尾聲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
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七章 故(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七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一章 說不出的話語(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章 掙扎(下)無標題章節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尾聲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二十三章 物資(上)第十章 劫(下)第二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一章 金蓮川(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尾聲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尾聲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尾聲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